教養子女是母親的天賦——曾仕強

2020-12-22 夢盡成空

天底下最可貴的就是母親對子女的教養,父親的價值遠不如母親的貢獻。中國人向來最重視母教,我們一直在講「孟母三遷」的典故,提起「精忠報國」就想到嶽母刺字的故事,卻從來不曾說過他們的爸爸如何如何。小孩子幾天看不著爸爸無所謂,可是一會兒見不到媽媽就哭哭啼啼。正因為母親付出得更多,所以在子女的心目當中,母親遠比父親更加重要。成功的男人背後少不了一個出色的女人,不是媽媽,就是妻子。在中國的家庭中,母親大多是一家人的靈魂樞紐,母親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個最動容的人。美國一家網站曾經發布過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將母親在家中的心力投入和勞作時間,折算出來一個還算可觀的報酬數字。對此,許多主婦熱烈響應。但有更多的母親認為自己為子女付出的心血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種母愛無價的觀念,同樣會引起子女母恩難報的響應。孩子的心和懷念,也永遠不是金錢所能夠衡量的。實際上,在中國人的家庭中,上上下下都是以女性為主的,就像妻子才是一家人的靈魂樞紐,母親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個最動容的人。不過,中國的女性很聰明,什麼事都讓丈夫和孩子揚名,自己卻甘居幕後。

愛要給予合理的限制,才叫愛。父母愛子女最合理的方式是愛限兼施,既要懂得愛護子女,也要明白限制子女。父母最好讓孩子明白: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礎上的,大家都遵守規定,看起來不自由,正是因為這種不自由,大家才能夠自由地生活。民主是大家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自由和民主,都應該力求合理。孩子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下,逐漸把外界的限制轉變成對自己的限制,把客觀的約束轉變為自己主觀的約束,最後才能成為有作為、有道德、有原則、自主自律的正常人。這才是成功的親子教育,也才會產生美滿的親子關係。愛之不當,足以害之。

很多母親哭哭啼啼地說:「我都不打我的孩子,老師憑什麼打他?」其實就是因為她不打自己的孩子,老師才替她。我們從來沒有主張一定要打孩子,父母把自己的子女教導好,還需要老師動手嗎?也不讓老師打,那最後只有警察來打了。與其警察打,不如老師打;與其老師打,不如父母自己打;與其自己父母打,不如誰也不用打。我們把這個道理好好想一想,就知道限制是多麼必要。子女需要親情、友情、愛情,甚至同情,但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教導。自己的子女自己不教,那誰來教?父母管教孩子是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我們是通過手段,讓孩子明白錯誤。對於孩子,沒有人會贊成打罵教育,但是完全不打,恐怕也不現實。比如孩子有的要打,有的可以不打。就好像鼓一樣,有的輕輕一敲就很響,有的敲破了也沒有用。響鼓是不用重錘的,乖巧的孩子不需要重打,點他一下就通了,他們自己就會管好自己。可是有的孩子,怎麼講都聽不進去,只知道皮會痛,其他一概不知道,那打一下作為提點,也未嘗不可。所以,問題不在於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而是應該打就要打,不應該打當然不可以打。我們也不必去糾結可以打還是不可以打,應該研究的是為什麼打,如何打才有效。教養關係,其實就是四個字:自作自受。

教養關係,其實就是四個字:自作自受。你怎麼教他,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而這個人將來是要跟你互動的,因為你沒法換,還要全盤接受。孩子是會變的,有的小孩很乖,越長大越壞;有的從小很調皮,越大越好。父母接受的同時,還要知道子女為什麼變好或者變壞,跟父母多少有點關係,這就叫自作自受。教養關係從哪裡來?答案當然是觀念。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切都是關係的互動,關係是由態度來決定的。三代同堂是最自然的一種環境、最合理的一種單位、最圓滿的一種結構。中國人主張三代同堂,由老、中、少三代人共同組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這是最自然的一種環境、最合理的一種單位、最圓滿的一種結構。中國社會之所以充滿親情,就是因為我們有這種三代同堂的觀念,尤其在子女養育和教育方面有諸多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便於向長輩學習養育的經驗。第二,便於為子女提供身教的機會。第三,利於子女提前適應社會環境。只要有一顆三代同堂的心,自然就三代同堂了。就算一家人不能住在一起,只要能夠保持三代同堂的精神,也不必苛求同在一個屋簷下。換句話說,只要有一顆三代同堂的心,自然就三代同堂了。把自己的小家儘量安置得離父母近些,以便相互照應;節假日提前告訴子女,周末一同回家探望祖父祖母,幫助他們處理一些年邁不便的家務;就算天各一方,經常在子女面前給父母打電話,隨時關心父母身體狀況等,這些都是保持三代同堂精神的做法。中國人是彼此關心的民族,一旦心裡沒有彼此,嘴巴再甜也是虛情假意。空間會有距離,心可以沒有距離,只要你想到他,他就在你眼前。

相關焦點

  • 她就是子女的韋陀護法、金剛菩薩 / 她的名號叫母親
    然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確實在大菩薩的手中成長,這位大菩薩大家都非常熟悉,她的名號叫母親。 母親為何會是大菩薩?因為母親以大慈悲心,付出無盡的愛,卻永遠不求回報,母親實已具足一切的德行。 她時時刻刻都和大菩薩一樣在勤修六度萬行,她永遠以身作則,隨時檢討各種缺失,力求改進對兒女的教養,這豈不是持戒?
  • 曾仕強:父母該怎樣教育子女?學會曾國藩8字家訓,勝讀千萬名校
    父母平時如何用它來教育子女呢?看我國管理大師曾仕強先生如何為我們解讀的。中國「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教授這八字訣,分別是"早、掃、考、寶、書、蔬、魚、豬"。
  • 曾仕良回憶:我的阿兄曾仕強
    但亦有不少人記得,這一天是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忌日,曾老去世距今已兩年有餘,當天就有不少大家撰文悼念他。 流傳甚廣的便是其三弟曾仕良教授這篇懷念阿兄的悼文,他說一提筆便百感交集,不知要從何說起。但是動筆之後,他深情地回憶了阿兄的一生,字字感人肺腑,讓我們讀者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曾仕強教授有了更多的了解。
  • 曾仕強:X理論的新假定!
    然而曾仕強對於X理論作了新的假定,指出中國引進科學管理的同時還得結合國人的各種現實因素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曾仕強對人天生不喜歡工作這一論斷進行了否定。他認為,在大多數中國人中存在著「閒不住」的現象,總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否則總會覺得心裡邊缺了點東西。那麼他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賺錢嗎?顯然不是,他們是為了讓自己忙起來,他們之間不乏有不少人選擇做義工或去做志願者。
  • 好的教養,會讓人感覺舒服
    也就是說,最好的教養,就是讓人感覺舒服,在不知不覺中,讓誤會消除。一對老年夫妻,丈夫走在了妻子的前面,丈夫生前是有退休工資的,仙逝後,國家有24個月的撫恤金,夫妻倆有5個子女,三女兩男。老人家走後沒有多久,小兒子的老婆,就開始圍繞著老頭子的撫恤金,被大兒子私吞而吵個不停。並請記者幫忙,協調一起查帳等等一系列盤根究底的事情。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作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演講幾乎走遍了世界。在中國,曾仕強擁有一眾擁護者,他也是家喻戶曉的演講大師。然而在文化交流的相關話題中,曾仕強的某些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曾仕強曾經說:"在中國,我遇到和我講英文的中國人是不搭理的。"這其中是為什麼呢?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時間:2018-11-13 13: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 曾仕強:用中國的「道」落實管理!
    曾仕強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就是用中國的「道」來使得現代化的管理落實有效。在他看來,我們沒有什麼傳統思想,說出來的那些傳統思想幾乎都是錯的;我們也沒有哲學,中國人是把哲學、文學、道學統統合起來,就講一個字:道。 在中國人看來,「道"是什麼?是思路。中國式管理的特色是在思路,而不是技術、制度等等。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做最有效的總裁》 主題讀書分享會
    主講人:曾仕強教授主辦:總裁書院協辦:搜狐職場一言堂時間:9月23日14:00 —17:00地點:北京搜狐媒體大廈三層演播廳用《易經》的觀點解讀「領導中心」的奧秘,曾仕強教授教你如何成為無為而無不為的總裁。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8)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八)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仙逝,享年84歲,悲傷的消息居然是從他微博發出
    在10月31日的時候,曾仕強老先生的微博還為享年94歲去世的金庸先生悼念,想不到不到半個月,曾仕強先生也離我們而去,很多他的粉絲都在微博為他哀悼。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 別讓子女成為你的苦海
    先看這兩則新聞:地鐵裡,女孩因為坐錯站,而腳踹母親。母親一直手提行李,沒有還手的意思。看視頻中,女孩之囂張跋扈,母親之懦弱無能,讓人嘆息。女孩狂踹媽媽醫院裡,因為不讓孩子玩手機,男孩瘋狂飛踹母親。同樣,母親沒有還手。男孩看起來眉清目秀,卻狼子野心。母親面相慈祥,卻軟弱可欺。
  • 教養、階級和自我規訓
    的確,教養本身,從一開始就帶有極強的階級性。教養,字面意思是父母教育,即家教,從餐桌禮儀到睡前講故事。但是,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教養與社會階級緊密相關,社會階級也就是有著相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對教養的影響遠遠超過家庭本身。例如,在古希臘,教養和公民素質緊密相連,指的是人在公共場合應當表現出足夠的尊嚴、得體和交流能力。
  • 曾仕強:怎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只需要問他這一個問題
    這位教授便是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強教授。著有多本和管理相關的書籍,最讓人熟知的便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一位心懷善念的曾仕強教授,一生著書數部,在多個國家遊歷講授,由於多年積澱的豐富見聞,對許多事物的觀點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在函谷關現場講授《道德經》,當場就吸引了2000多人前來觀看。
  • 讀完《易經》,曾仕強回憶說:我40歲才頓悟,因為明白了持經達變
    曾仕強教授研究《易經》已經超過50年了。他還分享了《易經》是如何改變自己,影響人生的。曾仕強教授回憶說:「當我快40歲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不舒服。去了醫院,發現自己患了很多病。這讓曾仕強教授的家人非常擔心。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他著書立作,躬耕於筆尖,將傳世的智慧變成一本本現代實用的生活指南,《易經的奧秘》、《家庭教育》、《曾仕強剖析三國演義》等等, 「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他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
  • 女人最偉大的資本是教養,而不是漂亮
    有教養的女人,在平靜的歲月,是柔風細雨,於淡然中抒旖旎柔情。有教養的女人,在遭遇人生挫折的時候,是高山大川,在險峰處攬無限風光。教養,是日常生活細節中給人的一種印象,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一個人的教養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純的禮貌,是一種習慣的積累,一種涵養的綜合。
  • 曾仕強的「老狐狸經」:道理是直的,但路是要彎的
    曾仕強的「老狐狸經」:道理是直的,但路是要彎的曾仕強老先生走了,就在雙11,一個大家徹夜狂歡的日子裡。上個月,金先生走了。曾老還在微博惋惜,沒想到,這麼快老先生就作陪去了。只是留下我們,聽著老先生們留下的話,暗自傷神。
  • 孩子教養的好壞,來源於父母的悉心教導,別讓孩子輸在沒教養上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一個人的教養是通過言談舉止來表現的,平時小孩子是否懂禮貌,尊重人,從他和別人說話的過程就能看出。孩子的教養從何而來,那肯定是父母的責任。作為父母,花很多錢給小孩上學,想在知識和前途上做投資,但不要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做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