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洩是人體新陳代謝重要構成部分,上廁所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正常需求。然而,正是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你知道上廁所最佳時間段是幾分鐘嗎?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又會出現什麼問題?
其實,每次上廁所如果是小便的話,大家都很清楚,一分鐘或兩分鐘就能完全解決,如果是大便的話,就需要長一些,一般來說需要3到5分鐘,最長不超過十分鐘。如果如廁時間過久就會帶來如下損害。
1.脹痛、腿麻
不只是上廁所,對於所有採取蹲姿體位做事的人來說,時間久了,都會有一種腿麻、脹痛的感覺。這是由於下蹲這個姿勢,不利於下肢血液循環,讓大量靜脈血堆積在小腿處,導致相應區域瘀血缺氧,進而出現脹痛麻木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長時間採用這一姿勢,會導致我們血液分布出現問題,在改變姿勢時血液重新分布,快速聚集腰部,讓大腦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
2.痔瘡
長時間在廁所,會讓我們的腹部處於持續受壓狀態,腹壓增加導致靜脈團塊很容易碰撞脫出,形成痔瘡。痔瘡帶來的不只是疼痛,還有私密部位的不適,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較大幹擾。而且,長時間採取排便姿勢還會給我們的排便系統一個錯誤的引導,讓肛門持續處於開放狀態,很容易導致直腸脫出等問題,所以日常一定要加以避免。
3.便秘
的任何一次排便的完成呢,都是在變異刺激神經元讓腸道進行正常的收縮、舒張,完成排便工作。這本身是一個正反饋反射,也就是會持續強化,直到大便排出。如果我們長時間採取排便姿勢,卻並沒有真正的排便,就會誤導我們的神經系統,導致敏感性下降,很容易出現便秘的問題。
4.毒性傷害
隨著大家對衛生的重視,相信很多人日常都注意廁所的清潔。但是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以及其他細菌等,這是沒有辦法通過簡單清潔而清除的。如果長時間呆在廁所裡,很容易讓我們暴露在這種毒性有菌的環境下,增強感染發生的可能,對我們自身來說十分不利。
而且,對於女性來說,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本身就容易被感染,如果持續處於這個有毒的環境,對自身發展可以說是極為不利的。
那麼該如何實現入廁文明,給自己一個最佳的上廁所環境?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日常飲食要控制
儘量不要使用過多的油膩肥厚之品,想要多喝水,尤其是多喝蜂蜜水,對減少我們的入廁時間有很大的功效。
2.去廁所不要拿其他東西
很多人為了打發時間,喜歡拿報紙,書刊或者手機去廁所,看似是一舉兩得,則為延長排便時間增加了可能。所以後續一定要空手上廁所,以免因入廁時間過長發生以上的問題。
3.經常清潔廁所
廁所環境較為汙穢是事實,日常一定要加強清潔,以免氣味堆積、影響我們上廁所的整體感覺。
綜上所述,我們排便的最佳時間為3到5分鐘,最長不應該超過十分鐘,以免時間過久出現肢體腫脹、麻木,痔瘡,便秘,以及各類感染等問題。也講述了該如何養成文明的如廁習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