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低齡化:少年的煩惱並非只是「矯情」

2020-12-22 新京報

  專欄

  

  如今的生活條件雖然更好了,但青少年遇挫的概率也大大增加,需要各方更多關注。

  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近日,新京報刊發專題報導,走進深受抑鬱症困擾的患者及其家庭,向心理學專家問計。報導再度引發了公眾對抑鬱症群體的關注,而其中,抑鬱症低齡化的問題,應引起更多的重視。

  理想單一化從眾化,加重青少年挫折感

  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遍布各年齡段。有針對青年心理健康的專題調查表明,14歲-35歲的受訪青年中有近三成具有抑鬱風險,近一成有抑鬱高風險,自殺已經成了15歲-29歲人群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抑鬱症正呈現越來越年輕化趨勢的同時,抑鬱症的就診率卻一直不高。

  高患病率和低就診率之間的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仍在於觀念的偏差以及低齡抑鬱症的汙名化。在當下,很多家長對於青少年抑鬱症還不夠了解,甚至帶有「這一代就是好吃好喝太嬌氣,才會胡思亂想」這樣的誤解。

  與此同時,部分青少年群體的「封閉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在「喪文化」盛行的網際網路上,網抑、社恐等詞彙時常出現在微博超話、豆瓣小組裡,小組成員們的情緒相互感染,很多負面情緒不但找不到合適的出口,反而愈加強烈。

  導致抑鬱症低齡化的因素有很多,生物學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等。青少年的神經機制還不完善,包括遺傳基因等,也都會帶來生物學上的易感性,對抑鬱症低齡化產生影響。

  而生物學上的易感性會帶來心理學上的易感性,但還有其他原因也會帶來心理學上的易感性,比如「挫折經歷」。即在幼兒甚至是嬰兒時,缺少父母長輩陪伴和關愛的情況下,個體感受不到穩定和安全,亦會容易變得心理上易感,對於生活中的挫折帶來的情緒,其感受的閾限更低、程度更深。

  一個心理上易感的個體在遭遇挫折時,會更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但也不是一定會陷入這樣的泥沼。而現在社會環境下,青少年所遭受的「挫折感」卻是不可估量的。

  一些家長對青少年成材的功利主義色彩明顯,而社會競爭壓力增大,父輩更願意把所有資源和希望都壓在青少年身上,來自父輩的壓力驟增;很多人追求同一所大學、同一種生活,同輩的壓力也不小。

  無論什麼資源、機會都是有限的,某個人得到了,就勢必會讓追求這個目標的另外一些人遭遇挫折。因此,青少年遭遇挫折的概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大增加了。

  挫折面前,孩子最怕被指責被「凝視」

  無論為了高考而拼搏的學生,還是追求一線城市高薪的青年,追求上進原本是一種積極心態;但在現實競爭面前希望落空時,一些人就很難調適好心態,進而演變成自責,認為自己「無能」「不夠努力」。

  特別是,一些家長的施壓,還會進一步加重這種挫敗感。不少父母認為,現在的青少年生活變好才變得嬌氣而無法承受挫折和壓力,並常常以自己小時候艱苦生活舉例子,伴隨著「要換成你,是不是早就不用活了啊」之類的指責聲。

  一來,孩子遭遇挫折想要尋求安慰,一些父母卻還在「傷口上撒鹽」,挫敗感與無助感會進一步加強,進而產生消極的歸因與行為圖式。二來,早年的生活環境帶來的更多是身體上的飢餓感、勞累感,其與心理上尋求的穩定與安全並不是對立關係。

  社會進步的結果之一,就是高品質生活和普通生活的差距越來越大,心理失衡的現象也更普遍。同時,現在青少年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廣,心智上更加成熟,其思考的問題也往往不是父輩同年齡段時思考的問題,往往會更深、更廣、更具有哲學性。

  在成長過程中,挫折是無可避免的。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家長們應該是陪伴者,最好不要站在對面來指責。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易導致青少年的性格敏感和心理學上的易感性,進而在遇到「應激性生活事件」時會更快更容易更深地遭受失敗感、挫折感。

  因此,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但更應成為朋友。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家長需要盡力幫助和保護,也不要「凝視」他們,應該和他們平視以及平等溝通。因此,對於青少年抑鬱症,除了專業治療外,正確、包容和強大的愛以及長久的陪伴,更能帶來溫暖人心的力量。

  □周莉(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相關焦點

  • 抑鬱症並非矯情:來自周圍朋友的求救信號
    換成是抑鬱症,結果也是一樣。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在對待抑鬱症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上都遠遠不夠,真正在醫院接受心理輔導的患者可謂是寥寥無幾。「活在這世上的人,誰容易?誰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就你矯情?!」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近年來,一些數字和實例表明,我國抑鬱症患者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而家庭因素是影響抑鬱症患者病情走向的重要原因。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抑鬱症低齡化已成趨勢佑佑(化名)被確診為抑鬱症的那一刻,她既開心又難過。
  • 抑鬱症低齡化,愛孩子的你千萬別以為那只是「矯情」 |一周精讀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後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抑鬱症納入高中和大學體檢」隨即引起全社會熱議。 要區別的是,抑鬱症狀不等於抑鬱症。
  • 抑鬱症到底是不是矯情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而這裡面很有可能有10%~15%的患者最終可能選擇自殺來了結自己,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普通人高出二十倍。在自殺人群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抑鬱症患者。所以,抑鬱症就算是你們認為的矯情嗎?
  • 抑鬱症篩查將納入學生體檢:心理問題低齡化,是因為孩子太矯情嗎
    9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的內容。青少年抑鬱症問題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中,並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不少人認為「得抑鬱症的孩子,就是太矯情了」,「以前的孩子哪有得抑鬱症的,現在的孩子就是條件太好了,慣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為什麼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是抑鬱還是假矯情?
    首先抑鬱症從醫學上講是一種心境障礙,這種心境障礙以顯著的、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而且這種心境低落跟患者的顯示不相符,臨床上可表現為悶悶不樂,嚴重時悲痛欲絕、木僵等,甚至有自殺傾向,有些病人還伴有焦慮、激越、運動性不安等,甚至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如幻覺、妄想等,抑鬱症的發病率很高
  • 喬碧蘿的抑鬱症好了?還是被網友治好的,本人回應:矯情而已
    無奈之下,喬碧蘿只好坦言自己患有多年的抑鬱症,請求大家放過它。之後許久,喬碧蘿接受媒體的採訪,勇敢露臉,用自己的真實容貌去面對觀眾,或是破罐子破摔,或是真誠相待,並且直言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女子,而直播只是她的工作。時隔數月之後,2月8日,喬碧蘿又再次正面回應了她患有抑鬱症一事,文中講述了自己曾經患病的痛哭,並且直言"現在覺得也就是我的矯情而已"。
  • ...到自殺的抑鬱症患者,有一句不敢說出口的話: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文丨三秋桂子導讀:歌手華晨宇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中有一句歌詞——我無聲的反抗,何時能戰勝它,這大概是每一名抑鬱症患者內心深處無聲的獨白。「他們只是生病了,並不是矯情」「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 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抑鬱症不是矯情,是你的「情緒」生你病了
    甚至還有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脆弱、不擔事的一種表現,「怎麼現在的孩子就這麼脆弱呢,動不動就說自己得了抑鬱症,我都這麼大歲數了,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我還沒得抑鬱症呢」。到底什麼是抑鬱症?患上抑鬱症真的是因為孩子承受能力差、矯情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抑鬱症。什麼是抑鬱症?
  • 銘師堂升學e網通誠邀心理名師,精心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衛健委建議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網友炸鍋:批量測試抑鬱太形式
    不開心、想不開、矯情、玻璃心、鑽牛角尖……這些負面詞彙的背後,指向的是一種明確的疾病——抑鬱症。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超3.5億,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
  • 升學e網通推出《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幫助學校有效開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一、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7年發布的《抑鬱症及其他常見精神障礙》(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報告,目前世界範圍內預計有超過3億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全球平均發病率在4.4%左右。
  • 輕度抑鬱症的人,常會說的5句「口頭禪」,願你一句沒說過
    導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了,不管是我們的身體還是心理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據醫學統計,現在患上抑鬱症的人數是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年輕化和低齡化的趨勢。4、活夠了每個人對生活都充滿希望,但是也有對生活絕望的時候,但是心理健康的人,這種想法往往只是一時的,很快就會自我調節過來。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可能這種想法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植入心中根深蒂固的生活態度,無法自拔。
  • 「有什麼好抑鬱的,真矯情!」
    原創 餃子姐 餃子姐的健康八卦餃餃有話說:「我得了抑鬱症。」「有什麼好抑鬱的,真矯情!」抑鬱症患者聽到這樣的話會很絕望吧。全球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遭受過抑鬱症的折磨。抑鬱症每年會影響3億人,其中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抑鬱症已經成為15歲到29歲年輕人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 如果你極其容易自責、怨恨自己,大概率是患了抑鬱症
    如今,經濟水平得到了迅速發展,思想也開放了許多,可依舊有很多人不在意身邊人的情緒,認為抑鬱症只是一種矯情病,是做作的人裝出來的病。正因如此,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從發現再到主動求醫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不想被周圍人指指點點,甚至不願意傾訴出來,反而陷入自責中無法自拔。
  • 「抑鬱症」是世界上最溫柔的病,沒有誰天生就抑鬱!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抑鬱症漸漸地進入大家的視野,這個詞語不在變得陌生,而是經常在身邊會聽到的常見疾病了。生活中如今有許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抑鬱也分為好幾種,有微笑抑鬱症、產後抑鬱症、老年抑鬱症等等。抑鬱症它只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全球在超過3億患抑鬱症的人口裡面,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自殺的傾向。
  • 高中生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很嚴重?其實並不可怕
    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 據央視報導 全球預計抑鬱症患者3.5億人,中國的抑鬱症患者逐年增多。很多人不理解抑鬱症,以為是一時的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
  •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是什麼?心理學家教你如何識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人的壓力也在不斷的加大,尤其是年輕人,工作的壓力讓很多年輕人喘不過來氣,內心強大的人可以很好地去釋放,然而內心脆弱的人卻很難去釋放,很多人和身邊的人傾訴得到的是矯情,而不是理解,導致最後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長時間會形成為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也就是抑鬱症了
  • 高中生、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5個危險信號提示抑鬱症傾向
    抑鬱症,這個過去「不可多說」的毛病,如今在國家層面有了防治方案。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從篩查、預防到治療,給出了一套綜合的解決方案。最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提及的抑鬱症篩查。無論納入學生體檢,還是納入常規孕檢,都體現了國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也體現了有關部門貫徹預防為主的醫療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