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韓系車失去的品牌力?

2020-12-23 司機的自我修養

本就不是鹹魚,是否會有翻身的決心呢?

上周末我在安吉試駕了現代旗艦7座SUV帕裡斯帝,這臺車不光擁有碩果僅存的、鍵盤車神最愛的3.5L V6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還在性價比上高的突破天際:29.88萬-32.98萬壓著途昂、探險者這些競品打,配置比你高,排量比你大,空間不比你差,還是進口車。

在與現代中國的代表交流時,我也詢問了現代引進帕裡斯帝的目的。回答是現代需要構建品牌的上層建築,提升品牌形象,甚至有些為捷尼賽思鋪路的味道。但聊到現代如今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時,話語中又字裡行間地透露出一些心酸。(我也和韓方確認了一下關於現代N系列性能車的引入可能性,這裡先賣個關子,文末告訴你)

銷售沒信心、4S店死氣沉沉、線索轉化率低,好不容易有幾個到店的,看兩眼又跑隔壁豐田去了……韓系車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真的太不容易了,與海外的賽場得意以及逐漸擺脫低端的迅猛勢頭形成鮮明對比。

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

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可以說幾乎完全copy日系車。以皮實耐用、高性價比敲開市場大門,再通過推出豪華品牌、深耕汽車賽事拉高品牌定位榨取溢價。

這個套路在歐美確實成功了。在西方用戶的眼裡,韓系車最初可以說是廉價的代名詞,幾乎約等於中國部分低端自主品牌的地位。但近幾年在歐洲,WRC的賽場得意加上N系列性能車叫好又叫座,現代也逐漸從能動就行的「都市代步小破車」變成了一個有著一些運動基因的中端品牌。

而在北美,經過現代雅科仕(Equus)、起亞歐菲萊斯的投石問路;勞恩斯、斯汀格的初見成效,再到如今捷尼賽思的廣受歡迎(2019年北美銷量超過2萬臺),現代集團在北美用戶眼裡也逐漸擺脫了廉價車的形象,逐漸成為與兩田、日產平起平坐的超大型車企。

但在中國,韓系車的品牌提升之路卻因為眾所周知的某些政治原因戛然而止了,所有用戶對韓系車的印象被定格在了三寶時代。索八、K5、邁銳寶,一旦被貼上了廉價標籤就很難擺脫,這在中國市場可謂是金科玉律。而對於韓系車來說,這個標籤更是致命的。

癥結在哪?

韓系車的問題一直都是品牌形象不夠鮮明。說到現代起亞,你只會想到——哦,賣家用車的,特點是比較便宜。沒錯,性價比是韓系這些年唯一的亮點,但性價比往往意味著廉價、品牌力差。

上一代K5的內飾

而產品上的同質化更抹消了韓系車僅存的吸引力,看看前幾年韓國車的內飾設計,縱使價格不錯、可靠性不錯也很難說動消費者不加個幾千一萬的去買品牌認可度更高的德系、日系車。

保值率也可以反映市場對品牌的認可度。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日系車、德系車的保值率普遍在60%以上,但韓系車在多年名列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質量排名前列的前提下,保值率依然不樂觀,甚至比不過很多自主品牌,只能與水土不服的法系比慘。這也更說明了韓系車的問題不在可靠性、產品質量上,而在品牌調性、產品設計上。

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韓系車並不是「鹹魚」,它們有實力做好產品。但正因如此,我不禁擔心它們是否能夠放下身段,聽一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呢?

我們回到開篇的話題,現代中國代表告訴我,帕裡斯帝的定價策略不同於以往的現代進口車型。以往的現代進口車型其實一點都不便宜,因為它們是直接核算成本以及利潤率的產物,而帕裡斯帝的定價參考了國內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以及競品的價格,所以可以說這臺車的定價是所有目標消費群體都可以接受的(確實如此)。而產品力上的提升也確實解決了「為什麼不買德系、日系而要買韓系」的痛點。看著同價位下「辣眼」的競品:拉皮的大眾、30多萬沒有自動大燈的豐田,帕裡斯帝讓我有一種「洗眼睛」的感覺,它的配置太齊全了,而且內飾設計上花了大量心血,雖然用料不算高級,但通過合理布局以及溫馨的顏色搭配帶給我舒適的感覺。

作為品牌門面的B級轎車K5、索納塔也都在今年迎來了換代,早些時候我也曾分別參加了試駕會。說實話,產品很吸引人,外觀炫酷、內飾漂亮、空間大、配置高、動力碾壓競品,價格封頂20萬左右,可以說性價比做出來了,差異化也做出來了。如果拋開品牌的偏見,我覺得它們是同價位比雅閣、凱美瑞、邁騰等更加適合年輕人的B級轎車。加上此前反響不錯的菲斯塔,靠著年輕動感的造型以及越級的動力吸引年輕人或許是韓系的一個不錯的出路。

現代瑞納的售價竟然下探到了4萬

另外我也從同行處得到消息,現代起亞計劃精簡10萬元以下的車型,將整個品牌的起售價格逐步提高到10萬元左右。但根據我的查證,10萬以下的車型銷量佔到了現代集團的總銷量30%左右,這在合資品牌當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所以真的要把它們砍掉,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得找新的增長點。而新的增長點會不會是即將引入的豪華品牌捷尼賽斯呢?

品牌向上不能一蹴而就,藥還得按療程吃,韓系車的品牌提升之路還有好幾年要走,變數也很多。不過誠意已經讓大家看到了,身段也放下了,雖然在前有狼(其他合資)後有虎(自主品牌)的情況下不至於一飛沖天回到當年索納塔、伊蘭特滿街跑的水平,但至少買韓系的理由越來越多了,夾縫中求生存,多佔一點市場份額總是好事。

可惜的是,現代N系列經過考量暫時沒有引入中國的計劃,原話是:「中國沒有那麼濃鬱的賽車氛圍,其他品牌的入門性能車銷量也非常慘澹,所以現代不會吃力不討好的引進N系列。」手動、2.0T、LSD,什麼時候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以及中國消費者才能與歐洲消費者享受同樣的產品、不被差異化對待呢?或許得等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吧。

相關焦點

  • 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去年八月份筆者寫了篇稿子,標題是《韓系車的絕地反擊》(拓展閱讀:韓系車的「絕地反擊」| 賈新光汽車評論)在文章裡,筆者列舉出去年的下半年內韓系車「頻頻落子」,產品線拉開——其中就包括了現代、起亞的重磅車型,索納塔十代與K5凱酷、平行進口的SUV帕裡斯帝,以及十月上市,定位A級的轎車第七代伊蘭特。
  • 很奇怪,買韓系車的雖然少了,但吐槽韓系車的並不見增多?
    說起韓系車,當年也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風雲車系,起亞的K系列,現代的名圖、伊蘭特以及索納塔等都是銷售榜單中前10的常客。然而,再看現在,基本全軍覆沒,在榜單前十再也不見韓系車的身影。可很奇怪,買韓系車的人雖然少了,但為啥吐槽韓系車的人卻不見增多呢?
  • 韓系車鹹魚生存指南
    當自主品牌在品牌效應維度戰役中逐漸升維,其他合資主流品牌的價格下探的double kill下,市場留給綜合水平強但缺乏核心力度的韓系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對數字報表有相當執念的韓系車開始通過降價促銷以求保住原有的份額,從而走進了「降價-品牌力下滑-再降價」的鬼打牆處境。
  • 暴跌一年後銷量開始暴漲 韓系車在華「起死回生」?
    而2017年,韓系車曾在華經歷了最嚴酷的寒冬,北京現代銷售82萬輛,同比暴跌約30%;東風悅達起亞銷售35.95萬輛,同比暴跌45%,全年韓系車的市場佔有率跌破5%的歷史冰點。從暴跌到大漲,這一年韓系車發生了什麼?
  • 國產車真的超越韓系車了嗎?銷量並不代表什麼,差距還是十分巨大
    韓系車最近幾年在國內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銷量是越來越差,這讓很多車友都產生一種錯覺,韓系車已經全面被國產車超越,韓系車落寞了,國產車已經比韓系車要好,其實在大家看不起韓系車的同時,韓系車的實力也會讓人大跌眼鏡,就拿去年一整年的銷量來看的話,韓系車旗下的兩個品牌加起來才剛破100萬的銷量。
  • 薩德事件導致銷量,韓系車自然不會放棄,在5月份賣了4萬多臺!
    自從2016年「薩德」事件以來,國內韓系車的銷量就如同踩了剎車一般,急速下降,(雖然在國產車的影響下韓系車的銷量已經受i到了很大影響)。抵制薩德、抵制韓國車,一時間不僅銷量大跌。韓系車陣營的現代、起亞更是一度被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然而,現實卻給了一個極大的反差,最新的5月銷量顯示,韓系陣營的現代汽車在5月份取得了40017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8%,實現了雙增長,而1-5月份,北京現代終端累計銷量為19.22萬輛。
  • 為什麼不建議買韓系車 韓系車質量真的很差嗎?
    韓系車型在國內所有合資車型中,性價比是最高的,在定價上都會比其它同級車型低一些,所有購買合資車的消費者都會考慮韓系車,但很多人為什麼不建議買韓系車呢?一起看看吧!韓系車質量真的很差嗎
  • 韓系車在性能、外觀、穩定性,經濟性上都不錯,為什麼銷量不好?
    雖然相比較鼎盛時期,韓系車中的現代、起亞的銷量都有著很大的落差,但是目前韓系車還能夠在所有80多家國內車企中,排名前20的位置,正常的經營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相比較目前市場上佔據主流的大眾、豐田、本田有著不小的差距。在所有的合資品牌車型中,我認為韓系可以算是二線中靠前的品牌。
  • 現在不要買韓系車的原因
    隨著國產車的崛起,以及德系車、日系車的熱賣,近幾年韓系車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銷量也是每況愈下。但是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韓系車有回暖的跡象。北京現代在10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為4.8萬輛,環比上個月增長了15.3%(拿下今年最好的銷量成績);東風悅達起亞在10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為26484輛,同比增長了8.1%。
  • 韓系車的「顏值王」,全系運動套件,配1.6T
    現代家族「顏值王」在全系體育套件,配合了1.6T,但失去了號召力, 韓系車的發展問題至今仍是個謎,但有些車款完全失去了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被遺忘在某個角落, 特別是小型SUV的代表車的錢是現代昂希諾, 沒有很多人知道這輛車的名字, 因為這輛車不僅受到國內形勢的影響,而且很多時候,這輛車從設計語言上可以看到一些美系車的感覺
  • 為啥韓系車一抵制就成功,日系車卻越賣越火?
    在早幾年的汽車行業,說起合資車,韓系和日系基本是如影隨形的,兩大車系也算是明爭暗鬥多年。可以說,那時候,韓系車和日系車就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兩大泰鬥。然而,如今的韓系車早已沒了當年輝煌,銷量慘澹,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樂天事件帶來的影響!反觀日系車,同樣經歷了國際摩擦,卻越賣越好!
  • 動力夠用,品牌力強,操控好!汽車領域常見忽悠套路,你信幾個?
    動力夠用,品牌力強,操控好!汽車領域常見忽悠套路,你信幾個?不管哪個行業,為了利益、為了競爭、為了……總有一些謊言存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汽車行業的那些謊言,是怎樣忽悠汽車小白的?德系車皮厚,安全性更高?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德系車刻意的宣傳引導下,讓很多消費者產生了一種,德系車的鐵皮比日系車厚,所以安全性也更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其他不說,就說近年來,各大車系在中保研的測試成績,不難看出,自稱鐵皮厚、安全性更高的德系車,真的跟安全性高沒有任何關係。
  • 韓系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懂嗎
    這幾年市面上有不少唱衰韓系車的,唱衰的原因無非是看到韓系車銷量不高,銷量是判斷一家車企的指標,所以有國人感覺韓系車在中國市場已經不行了,後來居上的國產車都發展得比韓系車好,也之所以現在會經常看到「國產車已經超越合資車」的言論,但是真的已經超越了嗎?韓系車真的已經不行了嗎?
  • 韓系車都有哪些品牌
    馬路上跑的車品牌眾多,有歐美系的,有韓系的,有日系的,還有國產車,那麼,韓系車都有哪些品牌?03雙龍汽車公司(SSANG YONG Motor Company)附屬韓國雙龍集團,是以製造四輪驅動汽車為主,並生產大型客車、特種車、汽車發動機及零配件的著名汽車製造企業。
  • 拯救韓系車靠它?現代雅尊進店,換隱藏式大燈,內飾比BBA還高級
    相比較德系車的那種底蘊,日系車的那種沉穩,韓系車給我們帶來的感覺就是潮流,從第一款韓系車亮相至今,給我們留下的最多的印象就是超高顏值、高性價比、高配置。如今已經經歷過滑鐵盧之後的韓系車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新上市的幾款車型都有著非常的表現,但在價格上也是只降不升。
  • V8動力+車長5米+賣70萬+韓系車=?
    相信很多網友在觀看韓國電影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疑問,韓國電影裡有那麼多看上去很豪華的韓系車,尤其是在黑幫題材電影中,例如《新世界》中出現的那輛現代雅科仕。為什麼明明這些韓系品牌在國內也存在,但就是沒見過這些豪華車呢?
  • 汽車質量排行全新出爐,日系車讓人大跌眼鏡,韓系包攬前三
    如今汽車市場變化不斷,很多知名的質量車企如今也已經失去了統治位置,這一次J.D. Power榜單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捷恩斯,起亞以及現代。也就是說韓系車實現了對於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全面超越,竟然坐實了質量優越的名頭,不得不說讓人十分的驚訝。
  • 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國產哪個口碑最好?
    按照現在市場佔有量情況給以上車系排個名。第一集團:日系和德系。日系車毋庸置疑,以豐田、本田、尼桑為主要代表的日系車品牌,佔據了30萬以下家用轎車的半壁江山。原因除了日系車經濟性、穩定性好之外,與其他車系近年來逐漸走弱密切相關。
  •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國產車依舊難敵韓系車,AT變速箱可以作證
    國內韓系又是另一番景象光景,現代加上起亞銷量也沒超過百萬,大馬路上新車的身影越來越少。國內韓系車銷量慘遭國產車吊打,因此好多朋友興奮的說國產車已經超越韓系車,買韓系車不如買國產車。但是放眼全球,韓系車依舊可以打臉瞧不起它人。2019年現代集團全球銷量高達720萬臺,位居全球汽車集團銷量排行榜第五名。這是幾個長安、長安或者是吉利能夠超越?
  • 貴為四大車系之一,韓系車質量究竟怎麼樣?老司機來幫你捋一捋
    韓系車來到德國,德國知道汽車工業大國,很多優秀的汽車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等等,各個都不是善類,然而韓系車卻能夠在這些強者面前面不改色,可見其自身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也是有底氣和實力的。如果沒有穩定可靠的質量,韓系車敢提出7年的質保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