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這位被採訪者喵小姐(她自稱),已經大概連續3年沒有乘坐過飛機了。無論出差地點多麼遠,他第一選擇都不會考慮飛機,甚至倘若不是工作要求,他寧願坐綠皮車也不願意做高鐵,這難免讓人覺得他是否還是現代人?但只有他知道,這一切都源自5年前一次飛行經歷······
旅行中的「噩夢」
一開始她並不願意分享過去的這段經歷,因為對她來說這就像噩夢一般。
大概3年前,她剛剛辭職,具體原因就是公司中的職場內鬥讓他身心疲憊,講真據她敘述,這是她第一次敢於主動結束一段長期關係,哪怕是職場關係。
生活中她是一個很被動,而且不善表達情感的女孩,對哪怕30歲的她,依然希望別人稱她為女孩兒。
她的父母都做生意,並且都是大生意,她還有個弟弟,但她很獨立,從小到大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說她家庭好如何如何,父母希望她讀個MBA後管理公司,可她卻不希望活在家庭的「陰影」中,就因為這個和父母經常鬧的不可開交,但她卻從來不後悔自己的決定。
可是現實的社會畢竟是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喵小姐在職場的兩年中並不如意,她很真誠甚至有些隨性,可職場中的人卻「各懷鬼胎」,大家都知道她家有錢,所以表面和她關係好,背地裡卻各有各的目的。要說她並不傻,可她也不願意太過計較,由於她是本地人,她還經常組局團結大家,甚至還介紹一些當地人給同事認識。
3年前公司打算匿名投票給幾個老員工升職,喵小姐也都問了幾個同事的意見,講真,整個公司她還真算得上拼命,可據她所說,她並不會辦公室政治,最後時刻,人家說的好好的這次基本默認會投給她,結果卻不是如此,過去她忍受就是希望大家在關鍵時刻多幫助自己,可這一次她才明白什麼是現實。
不滿的她,毅然決然的辭職,整個兩年的職場經歷讓她徹底看清了人性,說實話她當時特別焦慮,雖然是自己主動離職,可還是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為此她自己一個人打算旅行一趟,第一站選擇是泰國。
喵小姐和我講「你知道嗎,我以為人旅行就會忘記很多不愉快,可我卻錯了,在飛機上全都是父母看我笑話,還有各種小人得志的感覺。」
她在飛機上睡著後,突然做了個夢,好像是一個關於空難的,然後醒來就感覺自己不能呼吸,但她不希望讓大家看出自己的「不正常」。
但飛行旅程還有將近一個小時,這個時候她真的慌了,因為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據她的形容這就像一種瀕臨死亡感覺,你感覺下一秒自己就要瘋了,她不能打電話,自己一個人跑到廁所,把水拼命往臉上澆。
熬過了這「死亡半小時」,出來後臉煞白,她完全沒有了旅行的心情,立馬定了一個回家的機票,可就這個時候,她突然一個念頭「萬一我死在飛機上怎麼辦」,讓她恐懼不堪。
要說她很佩服自己,要不是自己當時果斷的定了機票回程,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國了,因為至此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坐過飛機,真的是一次都沒有。
回程的過程中,她的手一直出汗,甚至都快抓壞安全帶。那種驚恐感還是突如其來的讓她崩潰,她看著手錶秒針一秒秒度過,終於明白什麼叫「度日如年」。
一開始她懷疑自己得了絕症,第一時間就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可是檢查結果卻是非常健康。
可她再也不敢坐飛機,甚至有時候坐電梯都會出現驚恐發作的症狀。
持續的心理分析讓她更加了解自己
喵小姐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上看到和自己類似的問題,然後她加到群裡發現好多和她類似的人。
大家都建議她去精神科檢查,因為這是焦慮症的一種表現。
說實話,當時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一天會來到這裡,她講了半天,醫生只是三句把她打發了,只是叮囑她暗示服藥。
她很無語,難道這幾個藥片就能解決這個苦惱她多時的問題?
心中雖有疑惑,但還是按時服藥了,可是一開始的副作用讓她除了焦慮外,還產生了食慾減退甚至一些諸如心慌的症狀。
她果斷停藥,後來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心理醫生認為,她辭職後,一方面需要承受家庭對待自己的負面看法,尤其她給自己的期待過高,但是結果並不如意,對未來的人生走向感到迷茫。其次是坐飛機,它的潛在危險正符合了她內心對於世界的預期。
心理醫生表示喵小姐遇到各種人際中的勾心鬥角後,潛意識產生「世界是危險」的觀念,使她對「我是無法完全掌控生活的」這一現實有了更深的恐懼。因為只有掌控了生活,她才是安全的,一旦無法掌控,生活就有可能意味著崩潰。
這些都是讓他產生恐懼的根源,症狀雖然和大家類似,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生活,所以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
心理諮詢告訴她要學會接納焦慮,並且與焦慮共存,直到現在好多焦慮症狀緩解很多,可是坐飛機這個事情還是心有餘悸。
接納不確定感和不完美是步入成年人世界的第一步
至今她已經接受了快100次的心理諮詢,她也找到了自己適合的工作,當家人了解她的情況後,也紛紛表示對她的理解。
她不再非要證明自己,而是開始更加成熟的面對這個世界。
其實很多廣泛性焦慮和人們對不確定感的忍耐度直接相關,當不確定的情形已經導致了強烈的焦慮時,焦慮感會給人們帶來認知閉合,即不進行理性思考,僅僅以簡單的認知結構去處理信息和快速做出決定。
當人不能進行理性思考,很多情緒反應就如嬰兒般「不可理喻」。所以這類恐懼症就是這樣,人們本能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採取接近或迴避。
接近就是當恐懼產生時,人們會通過反覆確認來抵消恐懼感,強迫症就是這樣來的,而迴避諸如喵小姐這樣的恐懼飛機的表現就是渴望逃離或者迴避來解決問題,同樣也都是內心不成熟的心理防禦導致。
好在喵小姐開始接受自己暫時不能坐飛機的現實,她表示會繼續接受心理分析,她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表面的症狀雖然是焦慮或驚恐發作,可是潛意識中有很多過去成長阻礙的問題。
心理醫生也定期給她做系統脫敏,幫助她重新適應不完美和不確定的生活,他自己如果旅行也開始嘗試通過綠皮車,她發現這也是人生另一種體驗,從小吃苦很少發現這類生活反而讓她成長不少。
用她的話說,接納不確定感和不完美是步入成年人世界的第一步,她相信終將有一天會戰勝自己的恐懼,那一刻就是鳳凰涅槃的自由。
說實話,我覺得她現在的狀態就不錯,只是不能坐飛機而已,人生會遇到很多缺陷,但如果我們能坦然面對它們,這本身就是一種真實和內心強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