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選手要測3000米快走實心球!前中國世界冠軍:體能只是輔助。最近這段時間體測成為了很多體育迷比較關心的話題,主要就是在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上,有多位名將在預賽中拿到了第一名,但卻因為體測分太低被淘汰出局,其中王簡嘉禾更是還打破了亞洲紀錄,但他跟傅園慧,餘賀新等名將一樣被擋在了決賽的大門外。
除了遊泳外,還有一些體育項目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比如擊劍項目要求測跳繩,然後兩位世界冠軍林聲和孫一文都因為體測沒有進入前8名被直接淘汰,這些項目都還需要用到體力,進行體測都還說得過去,可有的項目明顯偏向智力,比如象棋等,但這些項目也要體測,並且體測不過關也不能參賽。從媒體的報導來看,2020年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就引入了體測,主要分為了三個類別,分別是耐力,力量,以及柔韌,其中包括了6個項目有1000米跑,800米跑,3000米快走,立地跳遠,實心球,坐位體前屈。
雖然象棋的體測跟其他項目相比難度要小一些,可象棋選手的年齡普遍偏大,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會是一大考驗。少年組和青年組進行體測或許都還說得通,可從壯年二組開始畫風就發生了轉變,體測項目變成了3000米快走,實心球,坐位體前屈,其中老年組最大的年齡是標到了69歲,也就是說69歲的象棋男選手3000米快走要在37分鐘內完成,實心球要求6.2米,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於是就有網友進行吐槽:「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前中國跳水世界冠軍,現已入籍澳大利亞的李世鑫在接受採訪時直接表示,現在的體測方案不公平,李世鑫認為如果按照現在的方案,那麼以後就沒有必須要分組比賽,原本運動員各個年齡段對體能訓練的要求不一樣,比如青年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就是為了完成難度更大的動作,老將進行體能訓練則是為了延長運動生涯,但不管怎麼變,體能訓練都只能是輔助,可現在的情況變成了體測成為運動員必須要通過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