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

2020-12-23 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7月22日電題:「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

新華社記者謝建雯、劉海

最近,一批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從寧夏銀川市發出,正陸續抵達遠隔重洋的英國和澳大利亞。「我們想給那邊的醫療機構也捐些防疫物資,就像當初幫助武漢一樣。」捐贈活動發起人馬特說。

39歲的馬特·梅爾思是英國人,幾年前在中國與妻子馮雅楠相戀後,成為一名「洋女婿」。英語教育學出身的夫婦倆在寧夏銀川定居,並創辦了一家國際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馬特的培訓學校暫停了線下教學活動。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讀新聞,關注武漢、寧夏和全中國的疫情形勢。我是中國女婿,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我也想為抗擊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馬特說。

於是,夫妻倆決定將英語教學轉到線上,授課老師在微信群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每完成一次作業打卡,學校就給武漢捐出兩元錢。「通過讓孩子們參與抗疫、學習打卡,我們不僅幫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和愛心意識。」馮雅楠說。

據了解,馬特夫婦先後以學校和孩子們的名義向武漢協和醫院捐助了價值2萬元的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一起送到醫院的還有一封信,信中用中英雙語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的問候和感謝,還有「武漢加油」幾個大字。

「我當時覺得特別溫暖,感動到幾乎流淚。」在學校任教的武漢姑娘李雅倩回憶道。她姐姐是武漢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因此學校捐贈的抗疫物資一直由姐妹倆對接。

疫情期間,馬特夫婦還自掏腰包買口罩,組織學校老師在銀川街頭免費發放給市民。考慮到學校的10多名外教以及李雅倩等未能回家的老師,兩人經常把做好的飯菜送到他們樓下。

在全球疫情嚴峻時刻,夫婦倆經常視頻連線遠在英國的父母和在澳大利亞一家醫院上班的姐姐,並在最近聯合學生和家長,為兩國的幾家醫療機構捐贈了價值約5萬元的防疫物資。此外學校的小朋友們還以抗疫為主題,畫了168份愛心手抄報,為當地醫護人員加油鼓勁。

「對於大洋彼岸的親友,我這個『洋』媳婦也該盡一份力。而且教書重在育人,我們也想培養小朋友的國際公民意識,教會他們責任、愛心和擔當。」馮雅楠說。

對疫情防控中中國政府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凝聚力,馬特深有感觸。「抗擊疫情是全人類的問題,大家團結起來才能更快戰勝疫情。」馬特說。(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父母願意接受「洋女婿」,為何卻不願意接受「黑人洋女婿」?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擁有了經濟基礎的中國人民也開始走向世界各地,個人或者團體的出國活動開始增加,形色色的商業交易、文化交流等,也都開始呈現井噴的態勢。大量中國人開始走出去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紛紛前往中國,這其中有慕名中國文化而來,也有做生意到中國淘金的,也有其他的。
  • 我愛你,中國!抗疫展現場一首歌唱出30萬觀展人心聲
    「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1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開展3個月之際,抗疫先進人物與專業歌手共同拍攝《我愛你中國》MV, 和觀展市民一起,用歌聲向祖國深情告白。「兩山」醫院建設現場、方艙醫院實景、解放軍星夜馳援模型……抗疫展最觸動人心的場景在MV畫面中一一閃過。
  • 瑞士留學生安東尼:我留在中國,想為這裡的人們做些什麼
    新華社南京7月21日電 題:瑞士留學生安東尼:我留在中國,想為這裡的人們做些什麼新華社記者陳席元7月15日,瑞士留學生安東尼從江蘇省紅十字會副會長趙凱手中接過捐贈票據和榮譽證書「疫情發生以來,我一直在中國,家人和朋友知道我很安全。雖然沒能直接參與抗疫,但我想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做些什麼。」2月初,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江蘇省中醫院醫用防護物資緊缺,安東尼立即聯繫了遠在瑞士的親友,瑞士弗裡堡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羅頓迪教授得知這一情況,緊急籌措到1萬隻醫用口罩。
  • 熱血抗「疫」,他們成了最美「蒙面俠」……
    志願者說以往也獻過血,但是這次獻血感覺自己像個戰士,祖國需要我,我義不容辭。--劉曉健每天都是眼淚不值錢的一天,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為疫情努力著,我也想出一點微薄的力量。作為一名大學生,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儘自己的努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為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盡到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戰勝疫情 !中國加油! --孫睿雖然獻的血不算多,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血可以救人心裡就暖暖的,特殊時期,獻血救人,是我們共同的戰「疫」!希望疫情早日過去,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 「我比鍾南山還小12歲,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比鍾南山還小12歲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熱心老黨員計柳俊勇挑重擔,以行動帶動居民共同抗疫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石紅星 通訊員吳萍 策劃統籌:岑琴由於他們社區女同志居多,男同志基本上都被安排去做更重的體力活,因此女同志也不得不背起沉重的噴壺四處消殺。造紙廠宿舍是個「三無」老舊小區,共有10棟32個單元425戶住戶,都是步梯樓房,最高的有7層,最矮的也有3層。看到社區女同志太辛苦,72歲的退休老黨員計柳俊再也坐不住了。
  • 為洋女婿「變通隔離」還正面宣傳,網友:讓老外與國人一視同仁
    最近,國外疫情爆發,不少華人紛紛入境中國。目前,由於國內疫情基本控制,國外入境輸入性病例反而是各地重點防疫對象,在各地新增基本為0的前提下,輸入性病例確是在增長,尤其是北京,上海這種一線都市。因此,各地也紛紛出臺了針對重點地區國家入境的一視同仁措施,嚴防疫情倒流。
  •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2021-01-14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共同抗「疫」,這些老外「和中國在一起」
    這些視頻節目均已發布在中國外文局所屬各多語種新聞平臺上,由文中作者用英、法、阿、西、日、韓等語言出鏡主持和評論,以外國人的視角生動地呈現了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真實畫面。由《今日中國》拍攝完成的兩集「近觀中國」法文短視頻也包含其中,視頻以「我們留在中國挺好的」為主題,採訪了多位疫情期間留在中國甚至武漢的外籍人士,談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們對中國抗「疫」舉措的肯定。
  • 河南高校留學生無國界抗「疫」記:當翻譯、做志願者……春暖之時...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 「我們願意為中巴友誼做任何事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3月18日,河南中醫藥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比拉勒·艾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河南給了留學生們一個安全的學習地方,也給了大家共同分享快樂和悲傷的地方,從心底為中國祈禱,保佑大家平安。
  • 90後英文教師 想為抗疫出份力
    三月,正當某些西方媒體罔顧事實,不斷醜化、抹黑中國之時,河南開封成龍學校青年教師劉欣製作的英文版戰「疫」短片登錄國內外視頻網站,希望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向全世界為中國正名。
  • 他們,為中國赴緬抗疫專家組做翻譯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05 開放...
    「那是一個不平凡的夜晚,讓我終生難忘。」4月7日晚,仰光雲南會館青年組組員王偉健接到通知,中國赴緬甸抗疫醫療專家組將於第二天到緬甸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因專業翻譯人員不足,請求社會志願者相助。    王偉健立即在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上發布通知,同時動員仰光雲南會館青年組在緬甸華人華僑中招募志願者。
  • 抗疫公益微電影《印跡》今日上線
    紅網時刻6月4日訊(記者王義正)「疫情產生的,不僅是肉眼可看的痕跡,還有深藏在人們內心中的印記」,6月4日,抗疫公益微電影《印跡》上線儀式在湘雅三醫院舉行。《印跡》由豬鼻子影業公司公益製作,全片僅8分鐘。
  • 我為抗「疫」傳遞正能量——順德師生戰「疫」作品聯展
    日前,珠江商報聯手順德各家學校發起的「我為抗『疫』傳遞正能量——順德師生戰『疫』作品聯展」火熱開展中,得到了眾多師生、家長的支持和好評,目前活動全網累計關注度近10w人次,在區內引起熱議。 本期,我們繼續展出順德區京師勵耘實驗學校優秀的師生作品。
  • 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我在接收整理防疫救援物資」「不好意思,晚上再採訪可以嗎?我正在做報告書」。近日,正在北京協調配送日本救援物資的演員三浦研一如是回復記者。在經過數日「爽約」後,三浦終於空出一點時間接受採訪。「實在抱歉,最近過來的物資很多,我們人手又不足,所以有很多事要做。」採訪開始前,三浦歉意地解釋道。
  • 英國洋女婿回上海拒絕隔離!社區用「柔和」方式處理引爭議!
    上海《新民晚報》近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孩子才兩個月,輾轉多國回滬的英國籍女婿不願集中隔離怎麼辦?」的報導。一位從歐洲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到達小區後,拒絕隔離。於是社區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難題迎刃而解。這家社區用柔和的方式處理問題受到了官方媒體的表揚。而社區想出的這個所謂的「柔和的好辦法」,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質疑。
  • 為湖北抗疫發起全面總攻助威 中國林業與環境緊急行動
    為湖北抗疫發起全面總攻助威 中國林業與環境緊急行動——中天宏大集團100噸品牌大米馳援湖北中天宏大集團向湖北部分醫療和慈善機構捐贈100噸大米。縣領導在布署好防控措施後,特事特辦,批准企業提前復工。為疫區助力,企業員工熱情高漲,晝夜加班加點加工大米,於2月27日夜間完成大米加工,連夜裝車後,顧不上休息,車隊兵分兩路馳援湖北。守望互助,共戰疫情。
  • 江西新餘援查德醫療隊醫生:我在非洲抗「疫」
    2019年11月初,新餘市人民醫院醫生張麗衛通過選拔,成為中國(江西)第15批援查德醫療隊一員,在中乍友誼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將中國抗「疫」經驗「複製」到查德因此,當得知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開始,中國醫療隊就時刻關心著祖國的抗「疫」進展,自發捐款支持國內抗「疫」,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他們又多了一項使命:同查德人民並肩戰「疫」。
  • 渭南「洋女婿」李肯幹辦起英語培訓班: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第一次見「七大姑八大姨」「洋女婿」驚呆了2008年4月,羅伯特作為英語志願老師來到了渭南,並在同年8月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孫婧一。「第一次去見Cheer(指他妻子孫婧一)的父母,家裡坐了很多親戚,他們問我爸媽是幹什麼的,爺爺奶奶是幹什麼的?」
  • 新疆是中國的新疆 維吾爾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2014年7月30日,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我74歲的父親居瑪·塔依爾主持完晨禮後,被3名窮兇極惡的暴恐分子,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從此,我失去了可敬的父親,我是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的直接受害者。作為受害者,我強烈控訴「三股勢力」所犯的滔天罪行。
  • 華僑企業家周金華捐資抗「疫」:為了生我養我的故鄉
    (抗擊新冠肺炎)華僑企業家周金華捐資抗「疫」:為了生我養我的故鄉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華僑企業家周金華捐資抗「疫」:為了生我養我的故鄉  作者 馬秀秀  「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電話那頭,塞席爾華僑企業家、塞中商務貿易促進會會長周金華略顯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