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鍾南山還小12歲,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20-12-14 環京津網

我比鍾南山還小12歲

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熱心老黨員計柳俊勇挑重擔,以行動帶動居民共同抗疫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石紅星 通訊員吳萍 策劃統籌:岑琴

計柳俊背著藥壺上樓消殺。通訊員吳萍 攝

3月6日上午,柳州市造紙廠退休老黨員計柳俊,對宿舍區消殺完後,和往常一樣在社區提供的消殺記錄表上認真填寫消殺記錄。2月1日以來,72歲的計柳俊已在疫情防控一線參加志願服務一個多月。

「他看到我們女同志背著裝有消毒藥的噴壺,在他們小區居民樓爬上爬下開展消殺太辛苦,就向社區主動請纓幹這個活。」造紙廠宿舍所屬柳南區柳邕社區的網格員吳麗萍介紹,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轄區三無小區的消殺工作,都是由社區工作人員承擔。由於他們社區女同志居多,男同志基本上都被安排去做更重的體力活,因此女同志也不得不背起沉重的噴壺四處消殺。

造紙廠宿舍是個「三無」老舊小區,共有10棟32個單元425戶住戶,都是步梯樓房,最高的有7層,最矮的也有3層。

看到社區女同志太辛苦,72歲的退休老黨員計柳俊再也坐不住了。2月1日,他主動向社區黨委寫了「請戰書」在上面按下了自己的手指印,請求組織同意其在這個危難時刻,參加抗疫戰鬥,接替社區女同志對小區進行消殺。

儘管老人高大硬朗,走路生風,但考慮到其上了年紀,剛開始的時候社區並未同意。老人卻說:「84歲的鐘南山院士都日夜奮戰在一線,自己比他還年輕12歲,我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在他的一再堅持下,社區同意了他的申請,並要求他一定保重身體。

自2月1日把小區的消殺工作「包」下後,每天上午,計柳俊做好個人防護後,都會背著裝滿藥水重20公斤的噴壺,和社區的其他志願者一起,先對小區的公共區域、垃圾桶消殺,然後再到每棟樓每個單元的樓梯和樓道,從一樓消殺到樓頂,不留死角。

整個小區10棟樓房,完成消殺至少要兩小時。每次計柳俊都要背著沉重的噴壺,爬100多層樓梯,忙完後衣服總被汗水溼透。居民們碰到他時,都不忘提醒他注意身體。

這一個多月來,老人未歇一天,一直在默默地幹。

每天上午消殺後,下午計柳俊還時常來到門口,和大家一起值守體溫檢測卡點,為居民們測體溫;或者跟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去張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海報。

計柳俊的辛勤付出,感動了小區的許多居民。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紛紛加入志願者隊伍,共同抗擊疫情。

相關焦點

  • 「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
    新華社銀川7月22日電題:「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新華社記者謝建雯、劉海最近,一批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從寧夏銀川市發出,正陸續抵達遠隔重洋的英國和澳大利亞。「我們想給那邊的醫療機構也捐些防疫物資,就像當初幫助武漢一樣。」捐贈活動發起人馬特說。39歲的馬特·梅爾思是英國人,幾年前在中國與妻子馮雅楠相戀後,成為一名「洋女婿」。英語教育學出身的夫婦倆在寧夏銀川定居,並創辦了一家國際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馬特的培訓學校暫停了線下教學活動。
  • 陳根花:有能力就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
    64歲陳根花一頭短髮
  • 鍾南山:84歲臨危再出徵,當年抗擊非典,他做了些什麼?
    鍾南山之所以能夠臨危受命,是源於在上一次與非典的驚險戰鬥中,他高超的醫術、過人的膽識、令人感佩的敬業精神。而這一切,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讓我們重新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中的鐘南山親歷的幾件事,從中或許可以找到他再次臨危受命的答案。
  • 鍾南山這張照片感召18歲小夥春節奔向湖北做志願者:榜樣的力量
    愛看新聞的朱如歸1月21日從新聞中知道武漢暴發疫情,他也聽到了鍾南山院士的警示,不要去武漢。朱如歸明白,沒有特殊情況確實不應該再去武漢,但鍾南山院士那張閉目休息的照片給了他滿滿的正能量。他想,一個80幾歲的老人都敢於奔赴一線,我也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沒有技術、沒有錢還可以出力,他想著自己可以去武漢做志願者。
  • 我叫鍾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
    作為妻子李少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過去的60多年時光一樣帶著心疼和惦念默默守候他一個人在52個小時裡能做多少事?>再看這段曾給我們敲響警鐘的訪談才會發現鏡頭前鍾南山已是非常疲憊一個人在52個小時裡能做多少事鍾南山的答案讓我們心疼1月18日下午5點多
  • 鍾南山當導師!我慕了…
    我慕了… 2020-12-1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涅斯塔:巴薩是我的家,希望有一天能回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伊涅斯塔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在巴薩)的時刻已經過去,未來的事情我不知道,巴薩是我的家,我在那裡待了很多年,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回到那裡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隨後,伊涅斯塔接著表示:「雖然生活中會有一些兜兜回回,難以看清長遠的事情,但我的意願就是前面說的,這是我希望的。」
  • 霓虹花園:「我怕我哪天死了,還沒做我想做的事」
    儘管在圈子裡已小有名氣,卻絲毫沒有明星架子,訪談過程中也顯得十分隨性。「我們歌有特別酷、特別炸的,也有很安靜,有著很多思考。」有人說霓虹花園的歌曲有些「分裂」,譚聰翀卻不以為然,「我們沒有想過非要做某種特定的風格,歌曲都是根據自身生活經歷,在不同的情緒下寫出來的。」
  • 84歲鍾南山被國家重獎後,我發現一個"大秘密"!
    鍾南山的健身照曾經走紅網絡,引無數網友瘋狂點讚。原來出生於1936年10月的鐘南山,不老秘訣就是持之以恆的鍛鍊。往下看他的日常鍛鍊:自家門框就能用來鍛鍊,他可以一口氣做10個引體向上,秒殺不少時下的年輕人。
  • 84歲了還像棒小夥,鍾南山公開不老的秘密,很多人難做到
    最近,一個名字頻頻佔據熱搜頭條,他就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003年,60多歲的鐘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的一線;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又把他喚到臺前。再次掛帥的鐘南山,依舊神採奕奕、身體健碩,完全不像一位84歲的老者。
  • 不給我帶娃,還想我給你養老?看似不孝,實際上卻滿是心酸
    老人家在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就會想方設法催婚,孩子結婚後事情還沒做完,就繼續對孩子進行催育,其實父母也想早抱孫子,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也會有一天老了,身體不如以前,希望自己能多看看孫輩。不要幫我帶娃,還要我照顧你,話雖無情,卻贏得了鄰居們的同情。
  • 袁隆平:我很感謝林大夫,還有鍾南山說我沒有不良病變
    她大概不會想到,她接生的這個還沒來得及取名字,只以「袁小孩」做代號的嬰兒,多年以後會成為雜交水稻之父,讓十幾億中國人的飯碗裡都能裝得上晶瑩可口的白米飯。二、鍾南山說我沒有不良病變另一件事同樣也引起網友們的紛紛轉發和讚嘆,那就是袁隆平多年前的一次同框照。
  • 「十大最美扶貧人」蔡偉昌:只想為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四川新聞網消息(冉金鷺) 「只想為家鄉和父老鄉親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出自朝天區兩河口鎮成龍村二組的蔡偉昌口中。「我們家以前是土坯房,矮、破、小,還潮溼得很。」作為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蔡天佐感慨地告訴記者,他家的巨變,從2017年他跟隨蔡偉昌做混凝土工時開始,「一年大概能掙7萬多元,不但脫了貧,還修了樓房,買了私家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像蔡天佐這樣,因得到蔡偉昌的幫助而脫貧奔康的兩河口鎮鄉親,還有很多。談到現在的好日子,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沒有蔡偉昌,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 12歲女孩收到鍾南山「開學禮物」,網友:太暖心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2020年開年就被疫情砸中,但在這次疫情中,除了看到人們的團結,還能看到醫務人員的辛勞。尤其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立身於疫情前線,為我們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 普通人的公益願望:做力所能及之事善小亦為之
    (主筆)胡展奮善小亦為如果那些龐大而神秘的慈善機構再也不能讓你信任,你還會堅持善舉嗎?有越來越多人給出肯定的答案。放低身段、降低門檻的「公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在他們的身上,你會看到社會充滿希望的一面。新的公益文化,不再計較捐款多少、影響多大,而是提倡力所能及,善小亦為。
  • 鍾南山: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幹活
    編者按從3月30日起,《廣州日報》陸續推出由鍾南山院士團隊口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撰寫,並由鍾南山院士授權的《南山戰疫日誌》。新花城客戶端開闢「南山戰疫日誌」頻道,集中呈現整部日誌。資料圖我其實就是一個聯絡人,趁現在還能奔走,就儘可能地多推動一些事情,為國家分點憂,為患者做點事。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在跑步當中,用比較多的時間時,你會想些什麼,你是想著怎麼跑完今天的運動量,還是想些什麼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平時跑步中腦海裡是想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安排不一樣,我跑步的時候,經常是一個人去跑。一個人跑步的時候,腦子裡總會想一些事情。我在跑步過程中,從不會想著還有多長的距離才跑完今天的目標,而是在想著其他的事情,想想最近遇到的事,思考下人生,想想怎麼去提升自己,怎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也有時會看看路上的風景。其實這樣的跑步反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不把跑步當做跑步的一種方式,反而不會覺得累就跑完了一天運動量。
  • 《「希望鍾南山爺爺能為我寫一句話」》追蹤:「小迷妹」收到鍾南山...
    在燕趙都市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發起的「共圓英雄夢」行動中,河北省中醫院的援鄂護師楊亞茹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我希望鍾南山爺爺能夠親筆寫一句話送給我,作為我一生的珍藏!」6月1日,本報記者來到河北省中醫院,將鍾南山院士親筆籤名的贈書送到楊亞茹的手中。楊亞茹說,自己會繼續以鍾南山院士為榜樣,踐行初心,加倍努力,謝謝鍾院士。圓夢的過程太夢幻了「我到現在還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這太夢幻了!」
  • 四川朝天蔡偉昌:為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只想為家鄉和父老鄉親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出自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兩河口鎮成龍村二組的蔡偉昌口中。青山腳下,一棟兩層的小洋樓在冬陽的懷抱下顯得格外溫馨,作為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蔡天佐感慨地說,他家的巨變,從2017年他跟隨蔡偉昌做混凝土工時開始。「一年大概能掙7萬多元,不但脫了貧,還修了樓房,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像蔡天佐這樣,因得到蔡偉昌的幫助而脫貧奔康的兩河口鎮鄉親,還有很多。
  • 鍾南山:走紅毯故意走快顯示自己還沒老,還能幹點事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勇敢、堅毅無畏、奉獻。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英雄」。鍾南山獲授「共和國勳章」我國呼吸疾病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敢醫敢言、勇於擔當,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