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萬裡為荒漠增添「綠洲」 杭阿「美好教育」在路上

2020-12-23 杭州網

這是一場跨越萬裡的「旅程」。如果說,「江南之地」的杭州如水般含蓄溫婉;那麼,遠在4600公裡外的新疆阿克蘇,如山般堅毅遼闊。

2010年以來,隨著杭州援疆幹部人才的「進駐」,使得阿克蘇廣袤無垠的沙漠和綿延千裡的群山增添了更多「綠洲」。

如今,越來越多的「杭州元素」正在融入阿克蘇。阿克蘇高級中學、天杭實驗學校、多浪第一幼兒園、富陽幼兒園、西湖幼兒園和明德幼兒園這「兩校四園」的建成開闢了阿克蘇的「美好教育」,形成了覆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的「十五年美好教育示範線」。

學校裡的杭派建築、齊全的設施、張貼的裝飾畫甚至連稱謂都透露著十足的「杭州韻味」。記者偶然得知,當地人還親切地將「阿克蘇高級中學」稱為「杭高」,溯源在於這所學校是杭州援建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當地的第一所高中。

今年4月底,第十批共72名杭州援疆老師「入駐」阿克蘇,他們滿懷家國情懷,憑著對「詩和遠方」的嚮往,順從自己的內心遠赴新疆。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這份堅持的背後,又有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奮勇前行?

「五十而已」

受疫情影響,第十批援疆教師前往阿克蘇的時間有所延遲。4月1日,杭州援疆老師通過「空中絲路課堂」給遠在萬裡之外的阿克蘇孩子們上了一節「茶文化雲課堂」。

當天,援疆教師藍林富走進西湖龍井茶園,拿著新採摘的龍井茶葉,娓娓道來中國的茶文化。隨後,他用鉛筆慢慢地勾勒出一株茶樹的雛形。

這是援疆教師、杭州勝藍實驗小學美術老師藍林富第一次以雲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也是他首次見到阿克蘇的孩子們。就這樣,阿克蘇當地的學生通過「雲見面」認識了這位經常帶著鴨舌帽,背著斜挎包的「藍爸爸」。

「五十而已,有什麼事不能做的呢?年輕人能做的事我也行。」4月25日,藍林富終於踏上了前往阿克蘇的道路。這一次,他是有備而來的。

出發前,藍林富認真清點了自己的教育裝備,毛筆、墨水、宣紙、鎮紙……整整20公斤的筆墨紙跟著他一同到達阿克蘇。

在阿克蘇第六小學,藍林富開啟了他的第一節書法課,學生們如他意料中的那樣,沒有任何的書畫工具。

「我知道這裡的書畫工具比較缺,所以當時我對他們說,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會儘量保證每周能上書法和美術課,書法用紙、筆墨和國畫材料,老師都會準備好。」藍林富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在他的「未雨綢繆」下,學生物資缺乏的問題順利得到解決。然而,還有一個問題,他始終耿耿於懷。

他的妻子曾在幾年前得了乳腺癌,處於中晚期,經過手術、化療後以吃藥維持治療,並伴有併發症。

就在藍林富進疆的前一晚,他的老婆突發腎結石,疼得直哭,「為了不妨礙我去新疆,她堅決說不去醫院,硬是忍了好幾個小時,看著叫人心痛,當時我真的想放棄了!」正當藍林富左右為難時,妻子對他說,「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過幾天到老家醫院看看。」

不能陪伴在妻子身邊,是藍林富最愧疚的事。而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與妻子進行視頻通話,多關心她的身體狀況。

妻子無條件的支持,愈發讓藍林富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為了更好地完成「傳幫帶」任務,培養一批帶不走的優秀教師,藍林富在進疆後不久便著手籌建「書畫工作室」。

工作室開創了「五個一」舉措,即組一個社團,建一個梯隊,做一組活動,舉辦一場成果展示,完成一篇高質量論文。注重實效的工作室,構建起了一個教師交流平臺,不斷激發教師學習成長動力。

「帶著孩子去援疆」

同樣身為美術老師的徐虹敏在阿克蘇天杭實驗學校成立了「中國印」和「中國畫」社團工坊,帶領當地老師深入領略中國傳統文化。

原在位於錢塘新區的杭州基礎教育研究室附屬學校任職的徐老師,現被派到阿克蘇天杭實驗學校承擔小學二年級美術和書法的教學。

提到援疆初衷,徐虹敏表示,在她的求學道路上,遇到了不少好老師,這也讓她產生了一個信念: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在幾次報名後,她終於在今年成功被列入援疆教師名單中。

然而,褪去援疆教師的身份,她還是一位母親,一個單身媽媽。一年半的援疆期,七歲的兒子該由誰來照看呢?

徐虹敏孩子的小名叫葫蘆娃,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葫蘆娃自出生後就一直跟著母親在杭州生活,很少有分離的時候。在進疆的前一天,她把孩子帶回了老家建德李家鎮,託付給了自己的父母。

原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到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方式、周遭的環境以及同學之間的相處都成了問題。「那段時間,每次跟他視頻的時候,都會哭著跟我說他的委屈,有時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徐虹敏漸漸發現,原本活潑開朗的兒子變得不愛說話,甚至有些自卑。

趁著今年暑假的空隙,徐虹敏回家探了一次親。「媽媽在哪裡,我就在哪裡。」葫蘆娃看到許久不見的媽媽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

徐虹敏於心不忍,便立即向組織申請是否能夠帶孩子來新疆上學,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葫蘆娃在得知能夠跟著媽媽去新疆時十分興奮,現在的他在阿克蘇市天杭實驗學校讀二年級,而他的媽媽也是他的美術老師。

徐虹敏和兒子在阿克蘇天杭實驗中學合影

每天,母子倆同步出門、吃飯、回家,時不時還有鄰居送來剛煮熟的花生當做小零食。這樣的生活令徐虹敏很安心,也更利於她發揮自己的「抱負」。

「我和七位阿克蘇的美術老師,以及錢塘新區的援疆老師們每天進行日行一課的『打卡』」,徐虹敏說,「我覺得日行一課對專業成長幫助很大,因此想著把這樣的學習理念帶到阿克蘇來,激勵大家一同成長。」

「懷追求美的心,做創造美的事。」 如今,徐虹敏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帶領著美術老師團隊,積極參與學校的文化布置。同時,她還將自己創作的一批作品捐贈給學校,她的兒子葫蘆娃也加入了繪畫隊伍,母子二人的目標是共捐贈美術作品100件。

「盡己所能,開展關注生命的美術教育,功不唐捐,玉汝於成。」徐虹敏用這句話詮釋了她在援疆期間的美好願景。

「女漢子」煉成記

同行的援疆老師,在閒暇時間會與不同學科的老師相互學習。與徐虹敏同為「80後」的吳麗琴,會時不時地找徐老師學習篆刻。

這位來自臨安區於潛第二初級中學的老師,現任阿克蘇市教研中心英語教研員。與一線教師不同,吳麗琴需要常常下鄉走訪,深入底層,調研當地學校和教師狀況。截至9月底,她已走訪了30多所學校。同事稱,「眼看著她從淑女變成了女漢子。」

進疆不久,吳麗琴就接到教研中心的任務,面向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全體初中英語教師,開設一堂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講座,這也是新疆教科院發起的第一次全疆大型網絡教研活動。

一個月之內,通過翻閱專著書籍,查閱大量文獻,收集講座相關的資料,深入分析整理,吳麗琴寫下了長達近一萬三千字的手稿,《實踐中反思、寫作中成長》「出爐」。

期間,吳麗琴老師除了準備講座,還要指導阿克蘇第四中學「青藍工作室」成員錄製詞彙說課視頻。考慮到老師期末階段寶貴的時間和繁重的課務,吳老師不忍讓她們抽出時間趕到教研中心,而是選擇放棄自己的午休時間趕赴四中,給四位教師作說課指導。

該詞彙說課視頻也是全疆網絡教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老師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完成視頻錄製,當時離截止日期僅剩4天,吳老師主動請纓,通宵達旦,花費兩個晝夜,錄製了一堂聽說課中滲透詞彙教學的說課視頻。

棘手的事情不止這一件,在設計英語試卷時,吳麗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由於英語試卷聽力部分的音頻錄製需要男女搭配才能完成,吳麗琴需要尋找一個男搭檔合作,找當地教師怕題目洩露,援疆團又沒有合適的人選。

情急之下,吳麗琴顧不上費用是否可以報銷的問題,自行購買昂貴的音頻錄製軟體,學習製作音頻至凌晨兩三點,最終解決了難題。

為了保證製作的音頻能夠在當地各個學校播放,吳老師特地製作了試音音頻,這也開啟了阿克蘇市英語模擬考試聽力試音的先例。

吳麗琴對此表示,把一件事情負責到底,是性格使然。「人生在世不過數十載,如果說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那麼我想儘可能增加它的厚度。」吳麗琴常常將這句話脫口而出,並將它置於援疆日誌的扉頁,時刻牢記。

瓜果飄香的9月,也是吳麗琴「收穫」的季節。在開往阿依庫勒鎮託萬買裡村小學的車上,她收到了來自烏魯木齊的喜訊,她的一份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榮獲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一等獎。

臨近中秋國慶佳節之際,援疆教師無法回杭與家人團圓,各類慶祝活動正在積極籌備中,他們越來越像家人般互相引領、相互依靠,共同走向遠方。

相關焦點

  • 萬裡牽手兩地融情 杭阿共書美好教育 杭州市陽光幼兒園開展愛滿...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潘慧敏)「順豐小哥哥!我們一起把禮物打包送給新疆小朋友……」11月30日,杭州市陽光幼兒園來了一位快遞小哥,讓孩子們激動不已。兩地孩子通過線上視頻雲互動傳遞問候、在百米畫卷上繪下美麗的家鄉互贈、在一來一往的快遞裡點亮微心願,杭阿兩地教師也通過雲視頻教學研討……家國情懷的種子埋進了每個孩子的心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來到了每個家庭。
  • 跨越萬裡駛向第三極,東南DX7 星躍極限挑戰可可西裡完美收官
    「駛向第三極」是一次「品質朝聖」 喜歡自駕遊的朋友最能深切體會一臺靠譜座駕的重要性,而像DX7 星躍這樣跨越萬裡的長途跋涉顯然已經超過了普通自駕遊的範疇。從溫熱溼潤的東南沿海,到山路蜿蜒的秦嶺山區,從一望無垠的荒漠戈壁,到風雪交加的雪域高原,DX7 星躍在接近滿載的狀態下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的壯美河山。
  • 跨越萬裡成功抵達可可西裡,東南DX7 星躍極限挑戰完美收官_易車網
    「駛向第三極」是一次「品質朝聖」喜歡自駕遊的朋友最能深切體會一臺靠譜座駕的重要性,而像DX7 星躍這樣跨越萬裡的長途跋涉顯然已經超過了普通自駕遊的範疇。從溫熱溼潤的東南沿海,到山路蜿蜒的秦嶺山區,從一望無垠的荒漠戈壁,到風雪交加的雪域高原,DX7 星躍在接近滿載的狀態下穿越了大半個中國的壯美河山。
  • 宜信普惠:拯救民勤生態 力爭沙漠變綠洲
    本網12月22日訊 民勤——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東西北三面被兩大沙漠包圍,是一個典型沙漠綠洲。但是,在兩大沙漠的夾擊下,這片面積1.6萬方公裡的綠洲因為缺水,現在只能看到漫無邊際的流沙。
  • 援疆第十載 杭阿兩地共譜新篇章
    商報記者 嚴佳煒 金秋時節,杭州桂子滿城,而在萬裡之外的新疆阿克蘇,瓜果也已飄香。 自2010年6月以來,杭州市對口支援阿克蘇市已滿十年。10年來,先後有四批次314名各類幹部人才舍家報國,傾情援疆。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杭州援疆在產業就業、民生保障、教育醫療、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持續「開花結果」。而今年3-4月,「接力棒」傳到了第十批杭州援疆指揮部的手中,新一篇章的援疆故事開始書寫。 說起這座天山南麓的城市,很多人會用甜蜜來形容。
  • 中國人壽服務新疆保險業紀實:堅毅自強胡楊魂,荒漠綠洲領跑人
    胡楊樹生於荒漠、長於荒漠,肆虐風沙是它的戰袍,貧瘠土地是它的堅守,不忘初心,恪盡職守,意志堅定,信念執著,堅守一方,造福一方,這胡楊之姿,正是新疆國壽精神最好的詮釋。迎難而上:艱苦環境下的高質量發展有人說,「胡楊生長的地方,一半人們安居,一半荒漠蔓延,要守護綠洲不被侵襲、人民安居樂業,胡楊必須堅守荒漠,迎難而上,拼盡全力造福一方。」大漠胡楊的風姿,也是新疆國壽精神的風採。
  • 杭阿雲端溫暖 庚子冬至安康——阿克蘇市高級中學與浙大附中結對...
    維吾爾舞多婀娜,民樂合奏茉莉花杭阿兩地的同學在接到班級結對的消息後,早早從班主任那裡打聽到了對方學校同學的信息,懷著與遠方朋友相見的期待,還沒等主持人開場,現場就聊開了:「你們那作息時間是怎麼樣的?」杭州有哪些特別好吃的美食?」「阿克蘇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趁著上課鈴響,兩校三位主持人趕緊打住。
  • 為青春增添向上的底色
    為青春增添向上的底色 2020-12-15 09:25:10 參與互動   為青春增添向上的底色(新語
  • 黃河水流引入內蒙古大沙漠,從此一片沙漠綠洲就誕生了!
    而庫布齊沙漠能變成現在綠洲的樣子,與我們的母親河,有著莫大的關係。又會是怎樣的關係呢?長400公裡,寬50公裡,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裡的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像一條巨龍盤旋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在這裡各種惡劣生態環境導致這裡的人們飽受苦惱,一直到引水治沙的想法被提了出才得以緩解。
  • 山西右玉:荒漠變綠洲 日子有奔頭
    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右玉人,用勤勞的雙手和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創造「荒漠變綠洲」生態奇蹟的同時,也創造了「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右玉精神」。  生態美,七十年荒漠變綠洲  「進趟城真難,風呼呼地刮,鼻子、嘴裡全是沙子。」
  • 每日好詩 | 荒漠一生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為敘述主體,修辭支撐點是三個比喻。最容易讀懂的一個比喻,是將自己比作一隻沉默寡言的駱駝,本體是我,喻體是沉默寡言的駱駝。第二個比喻的喻體是荒漠,但本體卻極具多義性,既是故鄉,也是人生,更是生活的世界。第三個比喻具有一定的修辭迷惑性,本體也是我,但喻體的呈現卻借敘述或描述的口吻,以聊天和傾訴的姿態存在於詩中,把自己比喻成故鄉的一條河。
  • 杭高教育集團再添新成員 杭高錢塘學校啟用招生、夏衍中學加入...
    同時,祝福杭高錢塘學校開啟新的徵程。」  杭高錢塘學校:科創特色明顯,今年面向主城區招收672人  相信杭高錢塘學校對不少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了。杭高校長蔡小雄說,杭高錢塘學校位於錢塘新區,是杭高在新時代響應深化教育改革的呼籲,基於百廿歷史傳統、高端師資力量和最新辦學理念,傾力打造的市屬全寄宿制、極富科創特色的現代化高中,現為杭城佔地面積最大的高中學校。
  • 石市神興小學教育集團綠洲校區舉行開學典禮
    石家莊神興教育集團綠洲校區2017學年「築夢神興娃 迎慶十九大」秋季開學典禮現場。  長城網9月14日訊(記者 楊曉)九月的校園新意盎然。9月13日,石家莊市神興小學教育集團綠洲校區全體師生歡聚一堂舉行2017學年「築夢神興娃 迎慶十九大」秋季開學典禮暨中泰友好學校籤約儀式,石家莊市裕華區教育局局長趙玉秋,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淑傑出席參加此次活動。  神興小學教育集團在裕華區委、區政府和教育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綠洲校區的校園加固工程,風雨操場的建設,歷時暑期兩個月的施工,順利完工。
  • 馬雲重金打造的螞蟻森林,荒漠變綠洲,背後其實隱藏了大項目
    如今螞蟻森林已經成立4年了,收穫了5億用戶,在地球上種下了2.23億顆真樹,成功實現了讓沙漠變成綠洲的想法。其實早在2016年馬雲提出螞蟻森林這個策劃的時候,很多用戶都不以為然,只是把他當成一個農場的衍生遊戲在玩,而對阿里巴巴是否真的能種樹,也都在揣測其真假。
  • 大美毛烏素,從萬裡沙海變綠洲,這是又一個中國奇蹟!
    拋開毛烏素沙漠的自然原因不談,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中國的大多數學者毛烏鴉素的大部分地區是殺人的水草豐美的綠洲,只有部分的原始沙漠,此後不合理的過度開墾,使當地的自然植被逐漸被破壞,最終失去了其自然修復能力,大風作用下在當地發生了沙子,日益惡化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離不開舊時代的戰亂,明朝在這裡大量挖沙建造長城,抵禦外敵,卻不知加速了沙漠的擴張。
  • 邱曙光:播下美好教育種子,長成阿克蘇絢麗美景
    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校長邱曙光未曾想過,自己與阿克蘇的緣分會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建立,並且還將隨著教育援疆的深入浸潤一直延續下去。「教育援疆,隊伍打造是關鍵。將杭州美好教育的理念和幸福教育的成果帶到阿克蘇,為阿克蘇市培養一批優秀的、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學校治理能力的教育幹部,全面助推阿克蘇市教育事業發展。」 邱曙光敞開心扉,娓娓講述他的教育援疆故事。
  • 跨越萬裡、跨越時差 這堂課不一般
    北京時間晚上7點,上海交大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八年製法語班的同學們準時登錄了Zoom視頻會議平臺,而遠在法國的伊芙·波拉贊此時正是中午時間,這是一堂跨越萬裡、跨越時差的「雲端」法語課。
  • 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竟在新疆!
    提到古代的浩大工程,我們一般會想到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因為它們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放到當代也是非常壯觀的!它也充分得展現中華民族的智慧力量!坎兒井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始於西漢,多為清代以來陸續檢修。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它是荒漠地區的一種灌溉系統。坎兒井總數有1100多條,全場大約5000公裡!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衝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 14億人生活巨變 愛豆「阿中」的寵粉秘笈是什麼?
    新中國70年,一脈相承的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持續奮鬥,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極大提升。  2。「寵粉」套路太貼心——堅持為國人打造「造夢工廠」  西方媒體曾評價,中國奇蹟的出現,源於那裡有世界上「最勤奮的人」。
  • 跨越萬裡!上海牽手最偏遠的新疆喀什,天塹正變成坦途
    要知道,新疆處於中國西北部,綠洲之間相距遙遠,所以交通十分不便,特別是最偏遠的喀什,據說一個快遞從新疆發到喀什都需要十幾天。喀什有著天然的氣候優勢,莎車巴旦木等特產有著與眾不同的高品質,不僅香香脆脆十分美味,還有著補腦安神、抗癌防癌等功效,營養價值非凡,對都市白領來說更是最適合的零食,但它卻依然難以走出荒漠,走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