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時候那些學不完的童謠,不費電的遊戲

2021-01-11 城市記憶CityMemory

小時候,商品經濟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有琳琅滿目的兒童玩具和電子遊戲機,更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

那時在家最大的樂趣,是躺在外婆的懷裡,聽她教我們唱兒歌,唱童謠。一遍遍的學,一遍遍的唱,學不會、唱膩了,又纏著外婆教簡單的,新的,那時感、感覺外婆知道的童謠,我們一輩子也學不完……

長沙的老兒歌、童謠很多,據說起碼有一百來首,而且各有各的唱法,幾乎沒有人能夠全部記下來。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

外婆見我笑哈哈,

一包餅乾一杯茶,

舅舅上樹摘枇杷,

枇杷樹上一條蛇,

嚇得舅舅四腳爬,

爬什麼,爬烏龜。」

「月亮粑粑,兜裡坐個嗲嗲。

嗲嗲出來買菜,兜裡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繡花,繡雜餈粑。

餈粑跌得井裡,變噠蛤蟆。

蛤蟆上樹,變噠斑鳩。

斑鳩子咕咕咕,和尚打豆腐。

豆腐一吥渣,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吥殼,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上噠天。

天上四個字,和尚犯噠事。

事又犯得惡,抓噠和尚砍腦殼。」

「三歲伢子穿紅鞋,

搖搖擺擺上學來,

先生呃,

莫打我,

回去呷口奶劑來。」

「唐僧走路屁只咯衝,後背跟扎孫悟空,

孫悟空,走的快,後面跟扎豬八蓋,

豬八蓋,走的慢,後背跟扎沙和尚,

沙和尚,挑擔子,躲得山裡屙下屎,

屙下屎, 冇帶紙……」

「天上的星星擠密啊密,

地上的油石頭姑擠得冒恨。

我拿起雜掃把去把橫橫,

哈哈冇打中!」

「卷子卷子一,卷子卷子二。

卷子卷子三,卷子卷子四。

卷子卷子五,上山打老虎。」

但作為小孩,大部分時間還是和同齡的小夥伴一起到處玩耍.當我們聚在一起時,做的最多的卻又是玩遊戲……

牽羊買羊、抬花轎、滾鐵環、躲摸子、跳橡皮筋、打彈子、跳房子......不同於現在的街機、手遊,我們玩的遊戲,沒有一個是費電的。

牽羊買羊,在北方這叫「老鷹捉小雞」。具體玩法就是一人扮作買羊的老闆,一人扮作牧羊人。一片空闊的場地上,老闆和牧羊人面對面,其餘小夥伴則扮羊的角色,排在牧羊人的後面,後一人抓住前一人的衣服,一字排開。「牽羊賣羊 一賣賣到荷葉塘 老闆哎 買羊啵 買頭羊 頭羊冇得角 買二羊 二羊冇得腳 買三羊 三羊四羊隨你捉……」

隨著老闆和牧羊人間「買賣」的展開,老闆開始捉羊,牧羊人後的「小羊」們開始左右躲閃,一字型的隊伍變成了搖擺不定的「蛇」了。誰若被老闆捉住,就和老闆調換角色,遊戲繼續~

滾鐵環,前段時間看有高校搞運動會時,又出現了這項比賽,給很多老師來了場「回憶殺」。滾鐵環的遊戲非常簡單,就是用一個帶勾的小棍,勾住一個大鐵環向前推,保證鐵環不倒的前提下,看誰的鐵環滾得遠。沒有鐵絲的時候,我們乾脆用小竹條掰彎做成環。

跳山羊,一個人當「山羊」,彎下腰,手撐在膝蓋的位置,保持穩定。跳山羊的人從幾米遠的地方開始助跑,到達後雙手按住此人的背部,同時雙腿分開,順勢一躍而起,從「山羊」上方跳過去。

這個遊戲簡單,但也是考驗膽量和體力的,有的「山羊」看到跳者跑過來,就「慫」了,不敢讓人跳。有的跳者害怕跨不過去要摔跤,也不敢跳。當然這只是少數,更多的是在玩的過程中,有小夥伴會惡作劇,當你正準備跳的時候,「山羊」突然閃開了,這個時候跳者只能重重的摔一跤了。如果想要加大遊戲的難度,還可以嘗試多人跳,或一人跳多隻山羊。

打陀螺,用木頭做一個圓錐體的「陀螺」,帶著鞭子找一塊平攤的場地,將陀螺的尖頭朝下,用鞭子不斷的抽打,使其保持旋轉不停。和小夥伴比賽的話,就是誰的陀螺轉的久,誰就贏了。

我本以為這是我們兒時的遊戲,我們長大了就再也沒見有人玩了,有近20年沒見有人玩了。直到前幾年才發現,還有人「打陀螺」,並且比我們小時玩的高級,鞭子和陀螺都是工業化製作的,原來「打陀螺」成了一項老年人的健身活動,算我無知了...小區外偶爾大清早能聽見「啪...啪...」的巨響聲,那就是老爺爺在打陀螺了。

記憶中,兒童的遊戲還有很多,扔沙包、蕩鞦韆、踢毽子、跳房子、跳橡皮筋……兒歌和童謠也更是學不完,「羞羞羞,刮豬油,熬白菜,放醬油」……

今天的小孩有了街機、網咖、手機、電腦,越來越少玩這些線下小遊戲了,也不知她們還唱不唱兒歌、童謠,或許現在又有新時代的新兒歌、新童謠、新玩法了吧……

相關焦點

  • 童謠與遊戲是對「好搭檔」
    民間童謠篇幅短小,重押韻,有節奏,它的語言符合幼兒的朗誦特點,便於幼兒吟誦與理解,這對培養幼兒的語感十分有利。例如《這個小孩也怪好》:「這個小孩也怪好,就叫淤泥陷住了。這淤泥,也怪好,就叫太陽曬乾了。這太陽,也怪好,就叫雲彩遮住了。這雲彩,也怪好,就叫大風吹散了……」這首童謠朗朗上口,幼兒一學就會。這種帶有推理性的童謠,環環相扣,因果相接,結果卻又出乎意料。
  • 老時光裡的土家童謠
    嘎婆不攆狗,給我咬一口。下河去洗手,盤海(螃蟹)夾一口。上山去找藥,蚱蜢蹬一腳……」輕快押韻的節奏和動作搭配,孩子樂不可支,親子互動趣味盎然。孩子稍微大點了,可以獨立行走或者結伴玩耍,新的童謠成為孩子的樂趣。
  • 原來童謠不單純
    上流君猶記得那天刷完劇沒多久,一個人在屋子裡,竟無意識地突然哼起了「藍藍的天空銀河裡」,聽到的一瞬間,全身汗毛齊刷刷地豎了起來。不愧是人間陰樂。所以,好好的童謠,究竟是為什麼聽起來這麼恐怖?沒有一首童謠能逃脫在走出童年之後,化身「鬼故事」的命運。
  • 兒時的童謠
    ……這首童謠講山林裡的華咪鳥崽女太多,缺衣少食,當別人問她為什麼不拋棄崽女,華咪鳥找出了種種藉口,總之就是不離不棄。生活再艱難,父母也不會遺棄子女,會含辛茹苦把兒女養育成人。 9.駝子駝爬皮籮駝子駝,爬皮籮,(爬皮籮:就是編皮籮)皮籮冇的蓋,駝子學煮菜。煮菜不放鹽,駝子學插田。插田插不直,駝子學唱戲。唱戲懶得喊,駝子學修傘。修傘冇得把,駝子學打卦。
  • 那些完後背發涼的恐怖童謠居然都是他唱的!
    最近讓人萬眾期待的《明星大偵探》第六季終於開播了,肯定有很多觀眾對於第六季節目的節目的內容充滿期待,令人沒想到第一期節目居然爆出前幾季中的恐怖童謠都是由周深演唱的!第一期以NZND線上演唱會展開這一季的懸疑案情,NZND演唱會邀請了前幾季智商一直在線的何炅,節目中扮演為四千年難遇何美男,一直是案情明燈的撒貝寧,節目中扮演放心縱火犯的撒微笑,始終喜愛rap的白敬亭白rap與虛假鐵憨憨魏大勳組成不著四六的五迷三道兄弟,才華與外貌並重的戚薇目中扮演甄的不行街地產女王戚仙女,黃明昊在節目中扮演賈四艇與李斯丹妮組成火勢熊熊的假火組合和眾多老玩家
  • 在這些耳熟能詳的方言童謠裡,珍藏著我們兒時記憶中的老長沙……
    網友走心留言@餘生只做自己:還是老長沙好,也最讓人懷念,可再也回不去了,以前經常聽我奶奶哼這些童謠給我聽,可現在也聽不到了...奶奶我好想您!!@Z:在西安讀大學,當大學同學問起來,你們長沙有一個童謠,好像是叫月亮粑粑,你會唱不?驚喜之餘還有感動和自豪,作為一個長沙人,在離家這麼遠的地方還能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唱出我最自豪的長沙話,還有一個星期就開學啦,捨不得最愛的長沙!
  • 拼音太難學?用上這3個竅門,小學識字、閱讀不吃力
    而九月份也距離不遠了,又一批幼小銜接的孩子和家長們出現了!最近我的私信裡就收到了很多家長吐槽,拼音太難教,家長一遍遍地教得都厭煩了,孩子也記不住!於是詢問我如何讓孩子快速學拼音的問題,今天這期我們就講一講孩子學拼音那些事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為什麼孩子學拼音那麼難?
  • 民謠「神仙陣容」齊聚上海,復活那些失傳已久的童謠:上路尋謠,才...
    《樂隊的夏天》中「野孩子」樂隊的轉述,帶火了民謠音樂人小河的這句話,而觀眾也在劇場看到民謠的回歸,重拾那些屬於音樂與生活最純粹的聲音,重回那個背起吉他淺吟彈唱的年代,回到吱呀作響的唱片歲月。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兩場跨界音樂會的策劃並不是簡單可以用票房來衡量,尤其是明晚《回到民謠》的第二場音樂會將以「尋謠計劃」為主題,讓那些消逝於大眾視野許久的上海童謠,在文化廣場主劇場內再度唱響。童謠大多年代久遠,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和居住者的遷徙,失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 童謠:給最初的生命塗上美的底色
    這本書可以說是百年新童謠的經典集結和薈萃,主編王宜振視野開闊、眼光犀利,他對百年來作家創作的近十萬首新童謠逐一瀏覽,最後將目光聚焦於那些經過歲月洗禮、歷久不衰、常讀常新、每每想起都能令人心動的作品。經過反覆篩選,從中挑出300首優秀作品,又將這些作品交給孩子反覆誦唱,在誦唱中廣泛徵求教師、家長和孩子們的意見,最後從中確定了100首最具審美價值、易記宜唱、能夠廣泛流傳的童謠。
  • 看完此文,請記得擦口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長沙小吃
    而且他炸的蘭花乾子比較糟,再放點他自己做的一大盆通紅的辣椒油往上面一刷,放點孜然,一口咬下去又脆又辣,呷完以後整個人神清氣爽,一身大汗淋漓。然後接著呷香乾、火腿、小菜什麼的,一串接著一串 ,直到呷滿足了買單走人。他家的油炸貨主要是全部都入味了,不像現在好多市面上的油炸貨冇入味,而且完全不是細時候呷的那種味道。
  • 冬天響遍日本大街小巷的歌謠|和小e一起學日語125—學唱童謠【雪】
    第125課 學唱童謠【雪】
  • 方言童謠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鄭集思  整理童謠意義重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豆皮婆』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民間用來調侃麻面婦女的說法。」主講人鄭集思在講座中對童謠中涉及的方言俚語作了進一步講解。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山人,鄭集思長期從事文化行政管理和組織策劃工作,創作有小說、散文、戲劇、音樂文學等作品,對中山當地的方言以及童謠深有研究。
  • 品味陝北童謠裡的泥土香草根味
    童謠,使我們每一個陝北成長起來的男男女女,仿佛又回到那些難以忘懷的童年時代。假若,二虎沒有力氣衝開對方一排手拉手的陣營,二虎不但回不了自己的營房,反而被對方虜走,成為對方的一名戰士,編排進人家的隊伍裡邊。下一輪的叫陣開始,還是唱著童謠:「打馬城,馬城開,叫誰來?」對方回答說:「叫某某來!」輪迴往復,周而復始地遊戲,玩到一方潰不成軍,兵敗如山倒的境界,毛頭孩子重新搭配人選,組合自己的隊伍,下一輪的「打馬城」遊戲開始。
  • 童謠不用伴奏,清唱就可以?看碩士媽媽的啟蒙妙招!
    親子英語除了唱童謠,讀繪本,我們還要讓孩子在生活中的場景裡學英語。親子英語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孩子看著家長的動作和表情,在當下的語境裡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也達到了溝通交流的目的。我從小就是個很愛唱歌的小朋友,我的父母呢,也都熱愛音樂,童年時代,他們教會我的那些中英文童謠,我到今天還能夠一字不差的唱出來。有了小菠蘿以後,我又一次愛上了英文童謠,學會了更多的兒歌。
  • 一年級家長向老師學幾招,用遊戲幫助孩子學語文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一年級的家長可以向老師請教,學幾招兒,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學習語文,學好語文,並且愛上語文課。請大家看下面的教學設計,非常精彩。平時在家裡,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互動,用兒歌和童謠的方式進行學習。
  • 拼樂高積木,學滬語童謠……普陀這些孩子的周末快樂又充實!
    近日,上海樂高探索中心舉行了「我和我的家鄉,尋味滬語童謠」活動,孩子們在沉浸式的樂高互動場景之下,結合積木拼搭的模型,學唱了滬語童謠《啥物事》,用稚嫩的童聲歌唱對上海的情感。滬語童謠教學在樂高創意工作室,上海童謠創作人王淵超彈著吉他,將原創童謠《啥物事》一句一句地教給現場的小朋友們。小朋友們專心地看著老師學唱,有時還會跟著旋律擺動腦袋。
  • 語言啟蒙的第一步:童謠(英文篇)(上)
    竹爸每天會對竹子進行「體能訓練」,而我和竹子一起堅持的就是讀書,還有每天的童謠誦讀活動。從竹子在月子裡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說童謠、唱兒歌,我先是把小時候學過的那些全都複習了一遍,接著又開始學習英文的。在一遍遍的誦讀吟唱中,我自己也享受著那些歡快、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樂在其中。屢屢感慨,童謠真是人類語言的寶庫。
  • 日有所誦:從古詩詞到現代童謠,我感受到了親近母語的美好
    1、從古詩詞到現代童謠曾經,我看到有專業人士說古詩詞比童謠更高級,瞬間就覺得童謠很小兒科,畢竟專業人士都這麼說了是不是?而且我想著以後總是要學古詩詞的,於是,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就給孩子買了古詩和聲律啟蒙一類的書籍,作為他早期的語言啟蒙。
  • 童謠為何被視為最原始的卜算,歷史上的童謠為何會預測未來?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這個童謠反映了堯帝時期的統治,也預測了堯帝的豐功偉績。而我們最熟悉的童謠,還是在三國演義中所讀到的兩句童謠了。一句是漢靈帝時期的那句: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這句話很明顯的蘊含著諷刺意味,還有一句就是漢獻帝時期的那句: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 魔法作文課|童謠創作魔法
    今天第一堂課,我決定傳授你們最簡單好玩的魔法,那就是編寫童謠的魔法。相信你們所有人都喜歡童謠,小肚子裡都裝滿了背得滾瓜爛熟的童謠。什麼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說我好寶寶……、什麼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些耳熟能詳、好玩有趣的童謠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