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入贅,真的是為了愛情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萬能實驗室,今天是歷史冷知識環節。
之前我們講過唐代大詩人們也和如今的打工人一樣,有著買房的苦惱,白居易一輩子居不易,杜甫的茅屋會唱秋風破。
李白倒是不用愁,兩次贅婿,住在老丈人的家裡。
不過像李白這種,號稱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的史上最強贅婿,贅婿兩次是為了愛情和房子嗎?
並不。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形象很仙兒的李白同學,做出如此接地氣的入贅行為,到底圖啥?
不管小說還是現實,每一個贅婿,都有一個出人頭地的夢想。即使是詩仙李白,也不能免俗。在那個年代,想出人頭地,說白了,就要當官。
喊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有段時間,其實是很相信自己有當官才能的
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說,自己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意思就是,他要做良相,要進入最高權力,毫不掩飾他的政治野心。
但在這個事情上,李白先天不夠格。據考證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在唐朝屬於西域,換句話說,李白是個標準的番邦外鄉人,一般拿不到保狀。
而且李白又出身於商人之家,《唐六典》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
明確說了,罪人和商人的後代嚴禁參加科舉考試,徹底斷了李白參加科舉入流當官的路。
咋整?年輕人李白怒喝耗子尾汁,轉頭瞄準了當贅婿這條道路。
李白一生,一共有過4段婚姻經歷,其中,有兩次正經的婚姻,都屬於標準贅婿倒插門。
這其實不奇怪。在唐代,有政治理想的知識分子,抱緊名門權貴大腿,當上門贅婿,由此開始政治生活,施展政治抱負,也是一種相當常見的上位途徑。
當然,放在今天,這一定會被紀委當成「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風,講武德講文德的唐代文人,想出了很多文化氣息濃厚的名目來包裝這個有點露骨的事。
比如「幹謁」,比如「行卷」,說白了,都是先搞政治裙帶,先利用權貴跑官要官,最後再走上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的道路。
李白,杜甫、杜牧、崔顥這些牛氣哄哄的大佬們,其實都幹過跑官要官的類似事情 。但說真的,李白的贅婿行為,也不是很專業
李白第一次選擇做贅婿,是公元728年。
26歲的大齡閒散男青年李白,經人介紹,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相識,然後入贅到湖北安陸。
婚後,李白和許氏還算恩愛安逸,生有一女一男。一首《贈內》可以看出李白當時小日子的滋潤,「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歲尾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但李白入贅時,前宰相許圉師已經辭世,爾後,許家的社會影響力更是江河日下。李白並沒有因此撈到什麼值得稱道的政治資本。
髮妻許氏死後,贅婿李白受盡冷眼,被迫離開許家。這時他寫下「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已經開始表達出了對贅婿道路的懷疑。
年過五十後,李白又有了第二次贅婿經歷,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結了婚。
熟知唐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宗楚客這個人雖然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但他站隊不行,屬於野心勃勃的韋皇后韋氏集團一派。
後來韋氏集團被李隆基剷除,作為贅婿的李白,因此受到牽連,獲罪入獄,險些丟了性命。宣告贅婿道路再次Bad Ending 。
當然,李白這輩子,試過的「跑官要官」法子,也不只有贅婿這一條路
比如,「隱居」。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30歲的李白離開湖北安陸,經南陽來到長安。
但他沒有直接進入長安城,而是昭告天下他自此「隱居」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然後時不時下山呼朋喚友,把酒唱詩,
明眼人一看就懂,這是標準的「以退為進」,要搞事的節奏 。只有搞出聲音,製造出社會影響,才能引起愛才的高層領導們關注,為他進入官場創造機會
確實,在終南山「隱居」期間,李白結識了崔宗之,結識了宰相張說,還謁見了玉真公主。
作為唐睿宗的第十女、唐玄宗的妹妹,彼時已經出家的玉真公主,得到了李大詩人專門創作的《玉真公主詞》,最後開心地在唐玄宗面前舉薦了李白。
這才有了後來天寶元年李白的奉召入京和賜翰林供奉。
從任何一個角度上看,「詩仙」李白的形象都是非常多元,也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正如我們所熟知,他仙味兒十足,追求超脫,嚮往神仙世界飄渺出塵
但另一方面,他確實有政治抱負,希望平步青雲位列卿相,因此對名門閨秀、「相府女婿」這類身份心嚮往之,也致力於結交貴胄,在事實上做出了不少「跑官要官」的事來。
最終,在這位大詩人的人生末尾,正是輕信了唐玄宗的十六子永王李璘,誤寫「反詩」,給自己留下罵名,也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爭議。
在那個大唐盛世,科舉選官制度剛剛建立,門第世族觀念影響力仍存。
像李白這樣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站在固化社會階層逐漸鬆動的空隙,想著當贅婿,想著買房,想著隱居,又想著出入頭地,是個相當有趣也相當令人感慨的畫面,不是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