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頂流李白,專業入贅30年

2020-12-14 騰訊網

兩次入贅,真的是為了愛情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萬能實驗室,今天是歷史冷知識環節。

之前我們講過唐代大詩人們也和如今的打工人一樣,有著買房的苦惱,白居易一輩子居不易,杜甫的茅屋會唱秋風破。

李白倒是不用愁,兩次贅婿,住在老丈人的家裡。

不過像李白這種,號稱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的史上最強贅婿,贅婿兩次是為了愛情和房子嗎?

並不。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形象很仙兒的李白同學,做出如此接地氣的入贅行為,到底圖啥?

不管小說還是現實,每一個贅婿,都有一個出人頭地的夢想。即使是詩仙李白,也不能免俗。在那個年代,想出人頭地,說白了,就要當官。

喊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有段時間,其實是很相信自己有當官才能的

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說,自己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意思就是,他要做良相,要進入最高權力,毫不掩飾他的政治野心。

但在這個事情上,李白先天不夠格。據考證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在唐朝屬於西域,換句話說,李白是個標準的番邦外鄉人,一般拿不到保狀。

而且李白又出身於商人之家,《唐六典》規定,「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

明確說了,罪人和商人的後代嚴禁參加科舉考試,徹底斷了李白參加科舉入流當官的路。

咋整?年輕人李白怒喝耗子尾汁,轉頭瞄準了當贅婿這條道路。

李白一生,一共有過4段婚姻經歷,其中,有兩次正經的婚姻,都屬於標準贅婿倒插門。

這其實不奇怪。在唐代,有政治理想的知識分子,抱緊名門權貴大腿,當上門贅婿,由此開始政治生活,施展政治抱負,也是一種相當常見的上位途徑。

當然,放在今天,這一定會被紀委當成「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風,講武德講文德的唐代文人,想出了很多文化氣息濃厚的名目來包裝這個有點露骨的事。

比如「幹謁」,比如「行卷」,說白了,都是先搞政治裙帶,先利用權貴跑官要官,最後再走上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的道路。

李白,杜甫、杜牧、崔顥這些牛氣哄哄的大佬們,其實都幹過跑官要官的類似事情 。但說真的,李白的贅婿行為,也不是很專業

李白第一次選擇做贅婿,是公元728年。

26歲的大齡閒散男青年李白,經人介紹,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相識,然後入贅到湖北安陸。

婚後,李白和許氏還算恩愛安逸,生有一女一男。一首《贈內》可以看出李白當時小日子的滋潤,「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歲尾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但李白入贅時,前宰相許圉師已經辭世,爾後,許家的社會影響力更是江河日下。李白並沒有因此撈到什麼值得稱道的政治資本。

髮妻許氏死後,贅婿李白受盡冷眼,被迫離開許家。這時他寫下「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已經開始表達出了對贅婿道路的懷疑。

年過五十後,李白又有了第二次贅婿經歷,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結了婚。

熟知唐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宗楚客這個人雖然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但他站隊不行,屬於野心勃勃的韋皇后韋氏集團一派。

後來韋氏集團被李隆基剷除,作為贅婿的李白,因此受到牽連,獲罪入獄,險些丟了性命。宣告贅婿道路再次Bad Ending 。

當然,李白這輩子,試過的「跑官要官」法子,也不只有贅婿這一條路

比如,「隱居」。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30歲的李白離開湖北安陸,經南陽來到長安。

但他沒有直接進入長安城,而是昭告天下他自此「隱居」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然後時不時下山呼朋喚友,把酒唱詩,

明眼人一看就懂,這是標準的「以退為進」,要搞事的節奏 。只有搞出聲音,製造出社會影響,才能引起愛才的高層領導們關注,為他進入官場創造機會

確實,在終南山「隱居」期間,李白結識了崔宗之,結識了宰相張說,還謁見了玉真公主。

作為唐睿宗的第十女、唐玄宗的妹妹,彼時已經出家的玉真公主,得到了李大詩人專門創作的《玉真公主詞》,最後開心地在唐玄宗面前舉薦了李白。

這才有了後來天寶元年李白的奉召入京和賜翰林供奉。

從任何一個角度上看,「詩仙」李白的形象都是非常多元,也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正如我們所熟知,他仙味兒十足,追求超脫,嚮往神仙世界飄渺出塵

但另一方面,他確實有政治抱負,希望平步青雲位列卿相,因此對名門閨秀、「相府女婿」這類身份心嚮往之,也致力於結交貴胄,在事實上做出了不少「跑官要官」的事來。

最終,在這位大詩人的人生末尾,正是輕信了唐玄宗的十六子永王李璘,誤寫「反詩」,給自己留下罵名,也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爭議。

在那個大唐盛世,科舉選官制度剛剛建立,門第世族觀念影響力仍存。

像李白這樣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站在固化社會階層逐漸鬆動的空隙,想著當贅婿,想著買房,想著隱居,又想著出入頭地,是個相當有趣也相當令人感慨的畫面,不是嗎?

—— END ——

相關焦點

  • 贅婿李白
    李白作為一個布衣寒族(雖然開頭吹了半天自己),能娶到宰相家的女孩子,幾乎是一個奇蹟。這有賴於兩個條件,第一:有才華;第二:許家當時的沒落。 許家的興起,源自許圉師的父親許紹,他是唐高祖的髮小同學。隋末大亂,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許紹效忠越王楊侗,在王世充廢黜楊侗自立為帝之後,許紹率黔安、武陵、澧陽等諸郡轉投李淵,做了安陸郡公。
  • 裴旻為何能與李白並稱為唐朝三絕之一
    裴旻是唐朝開元年間人,因為其劍術高超,所以被稱為劍聖。
  • 一個唐朝的「情聖」,憑藉一首詩,讓李白東施效顰
    #唐朝的詩歌冠絕整個古代,而在唐代眾多的詩歌體系中,律詩又是一枝獨秀。「渣男」崔顥李白,大家都自認為比較熟,駱駝就不多說了,前兩天駱駝也寫了好幾篇揭露李白真相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閱,一定會顛覆你的認知。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黃鶴樓》的作者,著名唐朝「渣男」崔顥。崔顥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可能有限,能正確讀出來的,可能還會更有限,駱駝剛上來也是沒認出來,查了字典,才知道最後那個字念「hào」。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可見,詩仙並非李白的專屬名詞,在唐朝,是個詩人都可以被人恭維稱詩仙。三、丞相承認的詩仙:劉禹錫、白居易牛僧孺是牛、李(德裕)之爭中牛派的領袖人物,曾經擔任過唐朝的宰相。牛僧孺在一首詩中,曾經稱呼劉禹錫和白居易二人是詩仙。
  • 趙本山電影《落葉歸根》主人公原型,實際上是唐朝詩人李白
    據說電影的拍攝源自一個真實事件:2004年,湖南農民李紹為和他的表親左家兵一起去福建打工,後來左家兵因腦溢血被送進醫院,因病情嚴重當天下午就接到了病危通知書。而此時的醫療費已欠了將近1600元,李紹為和另4名工友一商量,決定不再治了,他們偷偷將左背出醫院回老家。他們坐火車到廣州後,因錢不夠買火車票就準備坐汽車,但被警察發現了,被告知屍體只能在當地火化。
  • 唐朝人眼中的「詩仙」,李白居然不在其中,人們更加推崇白居易
    但是我們翻看唐朝的歷史,還有讀別人的詩歌就會發現,當時人們真正稱為「詩仙」的卻是另有其人,李白並沒有入選,恰恰是被忽略了。李白在唐朝名氣很大,可是也只是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詩仙」。
  •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將進酒》 「將進酒」是漢代樂府的曲名之一,這種曲名很像我們常見的「詞牌」,例如「蝶戀花」、「沁園春 」等,詩人可以在這個曲名下,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創作,以「將進酒」為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的那首,上面這首的作者是李賀,《新唐書》主修官宋祁在評價唐朝詩人時,曾把李賀和李白並列「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加上他的詩歌經常以神鬼喻當世
  • 李白大半生都在遊歷,也沒工作,到底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從中可見蘇軾對唐朝詩人李白的高度評價,其絕世之姿於魏晉南北朝以後極為少見。提及中國古代詩歌巔峰,莫過於唐朝,而觀唐朝眾多著名詩人,李太白便是箇中翹楚。李白被後世眾多詩人學者譽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之星,他所開創的浪漫主義詩歌對後世影響深遠。
  • 投胎是門技術活,普通人在這一點上已經和李白差距甚遠了!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於西域的碎葉城,也就是今天吉爾吉斯斯坦,他在家中排行十二。當時唐朝正處於鼎盛時期,李白家族所在的地方就是絲綢之路商貿重鎮。李白的父親李客便從事與大唐的進出口貿易,由此太白也被戲稱為「西域首富之子」。在李白剛剛讀書之時,李客全家遷徙至蜀地。
  •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這些別號詩人以唐朝居多,往往與他們詩歌的風格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因其詩多含浪漫主義色彩,後人譽為「詩仙」;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活在唐後期,寫的詩很多都反映了現實的情況,後人稱他為「詩聖」,與李白合稱「大李杜」;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詩歌題材廣泛而形式多樣,有「詩魔」之稱。
  • 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一輩子沒上班,卻為何有錢能遊山玩水?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幾百年前做的好壞沒那麼多人猜。」不說李白卓絕的才華與「詩仙」地位,就他那整天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的生活,就足以讓今天的廣大上班族、學術黨羨慕不已。而且,他還不是省吃儉用的窮遊,是那種「五花馬、千金裘」的瀟灑「富遊」。
  • 詩仙李白很少為妻妾作詩,卻曾為一寡婦創作,魯迅讀過後讚不絕口
    比如說詩詞盛行的唐朝,我們有一位「詩仙」李白。詩仙一個是說他的詩詞造詣很高,甚至是對詩詞巔峰時期產生了推動作用,還指他的詩詞風格極具浪漫氣息。當然了,亂世很難會出李白這樣的詩詞大家,而正是唐朝的繁盛才給了李白等人大展宏圖的機會,跟李白生活的唐朝繁榮時期一樣,他的詩詞充滿了浪漫自由的氣息,絲毫見不到白居易、辛棄疾那種悲傷的感覺。
  • 放浪的天才 凡人的悲喜——英語世界中的李白
    李白的「十五觀奇書」,讓他「不太喜歡儒家——他愛好自由的天性與儒家重視的人倫禮儀格格不入。」哈金在《離家》一章裡面,描繪了李白在蜀中跟從老師趙蕤學習的生活:「……李白全盤接受了趙蕤的思想,也樹立了要做一位經世濟國、運籌帷幄的政治家的思想……趙蕤和妻子都是修行很深的道教徒,於是李白對道教的信仰也更堅定了。」對李白思想多元化的探尋,還有一個生動的例子。
  • 李白最尷尬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位唐朝名將,名將卻向敵人投降了
    不過,李白雖然被賀知章稱為"謫仙",卻不是真正的神仙,再怎麼狂放不羈,也得給自己找點活幹,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錢喝酒。李白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大的抱負。25歲時,他意氣風發地離開了巴蜀大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想做官,卻因家世不能參加科舉,只能選擇另一條路:以文才打動帝王將相,得到認可,得到做官的機會,一展抱負。
  • 李白《將進酒》裡的「五花馬」在唐朝有沒有?它到底是什麼馬?
    韓幹是唐朝天寶年間宮廷畫師,畫過許多三花馬。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三花飾馬是當時宮廷的時尚,皇族貴戚都喜乘有三花裝飾的馬匹。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唐朝另一畫師張營的《藐國夫人遊春圖》,也繪有頸上鬃毛修剪成三瓣、如連綿起伏的三座山峰的「三花馬」 。
  • 唐朝詩人李白,詩與人生的境界
    安史之亂起,慷慨從軍,入永王李磷幕,因肅宗李亨已在靈武即位,李白以謀反罪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乾元二年(759)遇赦放還。公元762年,病逝於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年62歲。李白李白的詩歌,題材也多種多樣。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唐朝4首殺氣很重的詩,李白有一首,卻只能排第三
    唐朝4首殺氣很重的詩,李白有一首,卻只能排第三唐朝有很多有名的詩人,這些詩人通過自己一生的努力,留下了很多的傑作,像詩仙李白,更是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不過在整個唐朝的歷史上,還是有著很多別樣的詩,這些詩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又被詩中描繪的景象所折服。
  • 李白和李泌 都是唐朝的道士和隱士 誰的結局更好 說明情商很重要
    這是《長安十二時辰》裡李必,原型是唐朝的李泌,是唐玄宗和唐肅宗身邊的紅人。他是道士,看他的裝束就知道了,他喜歡隱居修道,常常隱居在終南山,但是只要皇帝一紙召令,立刻道士下山。李泌的智商顯然沒有李白高,他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章,最有名的是那首《長歌行》……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智商怎麼能跟李白比呢,李白比他大20歲,李白出道的時候,他還穿開襠褲呢。可是說起宮鬥,李白跟他差不是一個檔次,大奸臣李林甫,楊國忠,什麼大太監魚朝恩,李輔國都和他交過手,什么元載,盧杞根本不在話下。
  • 詩仙李白倒插門兩次,後代淪為農婦,官迷一生抱憾終
    李白字太白,701年2月他出生於當時的唐朝在西域設立的安西都護府的一個名叫碎葉城的地方,今天已經屬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如果你看過電視劇《武林外傳》那麼你一定熟悉呂秀才的一段經典臺詞,三歲識千字,五歲會背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如果用這一段來形容李白的少年才華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可能略顯誇張,但是用一個天縱英才來形容那時候童年的李白那是一點沒錯了。
  • 無業游民李白的錢從哪裡來,細數飯圈那些梗
    雖然,這個問題看上去好像很簡單,真要回答得全面,至少要對李白的個人生活行為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得有一定的了解。好奇之下忍不住進行了一番探究,發現,其實,喜歡李白的網友都把答案羅列得很全面了,網上流傳的關於李白的錢從哪來的那些梗,都是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