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2020-12-18 騰訊網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 羅屏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 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將進酒》

「將進酒」是漢代樂府的曲名之一,這種曲名很像我們常見的「詞牌」,例如「蝶戀花」、「沁園春 」等,詩人可以在這個曲名下,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創作,以「將進酒」為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的那首,上面這首的作者是李賀,《新唐書》主修官宋祁在評價唐朝詩人時,曾把李賀和李白並列「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加上他的詩歌經常以神鬼喻當世,所以後人也把他稱為「詩鬼」,但他為何英年早逝呢?

少年英才

李賀本是李唐皇室的宗親,如果不出意外,他在唐朝應該會很幸福,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生存的土壤,相反「意外」倒很有生存空間。這個意外是武則天當政,武則天即位後,本著斬草不除根,早晚留禍根的古訓,大肆捕殺李氏宗親,他的祖上也因此凋零。都說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到了李賀父親這一輩,已經徹底褪去了皇親的光環,最高只做到了陝縣令。等到李賀的父親去世,李賀一家就徹底淪落了。

當時李賀家沒有什麼田產,而且李賀的父親也沒給留下什麼餘財,於是李賀只能外出打工,混個溫飽。他把這種境況都寫在了他的詩歌裡「欲將千裡別,持我一鬥粟」、「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早年溫飽無憂時,李賀就在天分和努力上開始碾壓同齡人,他在七歲時,就為上家串門韓愈等人寫了一首《高軒過》。其中「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這樣的句子,讓唐宋八家之一的韓愈都很震驚。(也有考證說這首詩寫於成年)

不過有天賦,而不知道珍惜的人也有很多,例如《傷仲永》的方仲永,也是天賦奇高,但是後天沒有持續努力,最終和普通人的差距越來越小。而李賀不然,他雖然天分很高,但是依然很刻苦。「詩囊」的典故就源自李賀,據《全唐文》記載,李賀白天一直想著文學創作,一有了靈感,就把它記在紙上,並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再拿出來整理,從早到晚學習創作不輟,以至於他的母親都非常心疼。

世上的母親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但李賀的努力,讓他的母親又憂心忡忡,可見李賀是多麼勤奮。李賀的勤奮也並沒有白費,他的學識與日俱增,到了十五歲,他的詩名就和當時邊塞詩的翹楚李益齊名。李益到了後世除了詩歌有名,他和霍小玉的愛情故事也為他增名不少,他還是唐朝詩人中最長壽的一位,活了八十多歲。

鬱鬱而終

在古代是學而優則仕,學好文武藝,最終要賣到帝王家,李賀也不例外,但是他接連遇到了意外。在他成名後,他本打算走韓愈的路線,然後參加高考(科舉),但是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為了守孝,延誤了幾年才參加考試。不過這次的意外就比較離奇了,當時有人放出風聲,說李賀考進士犯了他父親的諱,因為他父親叫李晉肅,「進」和「晉」諧音,這簡直是無理取鬧,所以這背後一定有我們還不知道到的原因,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李賀最終無奈的回去了。

仕途受挫對於一個有志文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的,這種打擊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質上的。李白和杜甫都曾受阻於仕途,以至晚年食宿皆無定所,最終鬱鬱而終。李賀和李白杜甫的經歷很相似,這次沒有入仕,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憤,再加上文人的清高使然,在他們以低階官吏再次踏入仕途時,他們都沒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以至於他們又都以不同理由退出了體制。

李賀在厭倦了體制時,又遭受了喪妻之痛,這讓他感到心力交瘁,於是他辭去了文職,離開了帝都長安,開始南下發展。和李白、杜甫一樣,在文職上感到沒有出路後,他也選擇了給軍將當幕僚,他跟的人是顏真卿的好友郗士美,據史書記載,郗士美為官廉潔,統兵有方,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所以李賀跟著他時還說的過去。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戰事的不順利,郗士美請了病假回了洛陽,而無依無靠的李賀也只好選擇回鄉。李賀身體本就不好,加上心中憂憤難平,再長途跋涉回鄉不久,就與世長辭了。

小結

李賀之所以英年早逝,除和他的體質有一定關係外(他早年身體瘦弱先天不足,父親去世後,後天營養又沒跟的上),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他在仕途上的不順,和一腔的熱忱無處去用,他和李白、杜甫一樣,都是死於那個時代的不公。

參考文獻:《新唐書》《全唐文》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賀模仿李白寫一首《將進酒》,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
    說到《將進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聽我傾耳聽」。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李白,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寫過《將進酒》。 此人便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
  • 李白版《將進酒》與李賀版《將進酒》,一個富麗堂皇一個陰氣森森
    有著「詩鬼」之稱的李賀是唐朝中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真的是一位天才級的詩人,在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留下了兩百餘首詩歌,可惜天妒英才。在李賀的詩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的影子,他想像力豐富,所創造出來的詩句常常令人驚嘆不止。
  • 敦煌壁畫印著李白原版《將進酒》,原來我們都背錯了,原版太狂傲
    引言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朝代,其中最富有盛名的就屬漢唐兩朝。漢朝的強大毋庸置疑,而唐朝更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其文化之強盛甚至令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當然唐朝也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出現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詩歌。
  • 李白《將進酒》裡的「五花馬」在唐朝有沒有?它到底是什麼馬?
    舊有家藏韓幹畫《貴戚閱馬圖》中有三花馬,兼曾見蘇大參家有韓幹畫 《三花御馬》。 三花者,剪駿為三瓣 。 白樂天詩云:鳳箋書五色 ,馬囂剪三花。」韓幹是唐朝天寶年間宮廷畫師,畫過許多三花馬。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三花飾馬是當時宮廷的時尚,皇族貴戚都喜乘有三花裝飾的馬匹。
  • 唐朝詩人李白,詩與人生的境界
    李白李白25歲起仗劍出蜀,辭親遠遊。天寶元年(742),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為朝中權貴所讒毀,天寶三載即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安史之亂起,慷慨從軍,入永王李磷幕,因肅宗李亨已在靈武即位,李白以謀反罪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乾元二年(759)遇赦放還。公元762年,病逝於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年62歲。
  • 古有李白的詩作《將進酒》,現在有勸人學習進取的詩歌《進言》
    唐朝詩人李白學生時代讀了不少唐詩,尤其喜愛唐朝詩人李白的佳作。記得課本上有李白的詩作《將進酒》,讀來也膾炙人口。關於裡面的吟酒作樂的內容,在筆者看來卻不敢苟同。也許筆者不喝酒,不知酒的妙處也未可知。雖然忘卻了許多詩的妙處,但對《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卻記憶猶新。縱觀全詩,唯獨此句成名,流傳久遠。下面附上詩仙李白的《將進酒》,一起來欣賞吧。「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現今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只要相信自己,努力學習奮鬥,必然會將自己鍛造成有用之人。
  • 裴旻為何能與李白並稱為唐朝三絕之一
    在《獨異志》中曾描述過裴旻的劍術說,裴旻可以將劍投擲地非常遠,有數十丈高,每當裴旻舞劍,都會有很多人在旁邊觀看,無不為他的劍術折服。那麼裴旻的故事都有哪些呢?  裴旻的故事有很多,比較出名的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怪蛛。
  • 李白將進酒賞析
    作者簡介/《將進酒》[唐代詩人李白所作樂府詩] 編輯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到底應讀「qiang」還是「jiang」?
    李白作為唐朝最出名的詩人,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年輕時,李白放浪形骸、不拘一格,仕途受挫之後,他索性辭官不做,遠離長安,當一個逍遙自在的旅人。當然,若兜裡沒有碎銀幾兩,也沒有遊山玩水的勇氣,不過還好,李白這輩子最不差的就是銀子,學者推測,他第一次出遊帶的銀子,就相當於30萬人民幣,由此可見,他的人生的確如詩中所說,充滿了瀟灑與快活。
  • 生命裡的絕唱 李白《將進酒》賞析(第一部分,綜述)
    賞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綜述;重點介紹了此詩的來歷和作者概況,並從現代人的角度對詩進行了翻譯。第二部分(另篇)為賞析和總結。關鍵詞:李白 供奉翰林 輔佐君王 《將進酒》 浪漫主義一、開篇大家好,今天我要賞析的是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實在是太出名了,已經被很多人賞析過,其中不乏大家。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李白,唐代詩壇的扛把子,當年韓愈曾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一句話把李白杜甫的詩歌魅力說明白了。但是近些年,對於李白的各種質疑聲越來越多了。比如有人說李白其實不夠踏實,一生只工作了一年半,其它時候不是靠妻子娘家就是靠朋友接濟。
  • 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僅16字卻被宋徽宗乾隆爭搶,現代人很少聽過
    魯迅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當然這話不是指唐朝之後無好詩,而是說後來人想學作詩,必須先讀唐詩。唐朝的知名詩人很多,有「四明狂客」賀知章、「七絕聖手」王昌齡、「詩聖」杜甫、「詩鬼」李賀、以及「初唐四傑」等。不過要說起大眾最熟悉的唐代詩人,非李白莫屬。李白的詩現存1000多首,《蜀道難》、《將進酒》《俠客行》都是經典名篇。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是漢樂府的曲調,李白重新填詞,寫出《將進酒》這首傳世詩篇。詩歌字面上是在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實際上是詩人理想破滅之後,對無力改變現狀的發洩與反抗,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三十二歲回到安陸,三十三歲,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構建了一個石屋。開山種田,過著耕種、讀書的生活。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將進酒》
    五花寶馬,千金裘衣,煩請你讓兒子去將這些換點美酒,讓我和朋友一起解開這萬古長愁。將進酒:勸酒歌,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青絲:喻柔軟的黑髮。一作「青雲」。成雪:一作「如雪」。會須:正應當。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恣(zì):縱情任意。謔(xuè):戲。言少錢:一作「言錢少」。這首詩,應該是飲酒篇中的絕唱,千古而下文人們飲酒,都會想起李白的這首《將進酒》。
  • 3首經典的《將進酒》,李白和李賀的膾炙人口,只有他的鮮為人知
    南北朝時期的蕭統,也寫過一首《將進酒》,不過是一首五言絕句,名氣很顯然不如李白,其實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很有趣。只不過由於李白的那首太有名了,以至於人們很難想起蕭統的詩,主要還是由於名氣不夠,這首詩語言簡練,但是同樣也是很有韻味。洛陽輕薄子,長安遊俠兒。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是中國的詩人,別後人稱為是詩仙,他這一生,寫了能夠由1000多首的詩句,而且還廣被流傳至今。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他的詩句了,如果要說更早的時間,那就是幼兒的時期,父母會教我們一些比較簡單的詩句。大家還記得《妖貓傳》這部電影嗎,主角楊玉環:李白,大唐有你才偉大。
  • 唐朝詩人排行榜,快看看你喜歡的詩人排第幾?
    李商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怪癖,可能與他的職業有關,他沒做過正經大官,都是給別人做幕僚寫文書,唐朝的公文和現在的公文不同,都是駢文,要求詞藻華麗又表述準確,因此往往大量用典,李商隱寫這種文章寫慣了,詩詞也喜歡用典了。李商隱的駢文是唐朝最好的,曾有文集,可惜現已不存。
  • 詩仙李白與詩鬼李賀的《將進酒》鑑賞,誰更勝一籌?
    李白和李賀,一個被譽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鬼」,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詩歌歷史上,他們像彗星一般掠過長空,驚世駭俗;在詩歌王國裡,他們都是盛開的奇葩,光鮮奪目,使無數後人為之讚嘆不已。將進酒,是樂府民歌曲辭,意為勸酒歌。國人自古就有勸酒的習慣,從這個曲牌就可以看出,寫出來的必然是飲酒人狂歌縱飲的神態。
  • 李白代表作《將進酒》,比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誰更勝一籌
    唐朝,一個傳奇的朝代,它孕育了盛世風流,萬邦來朝。它經濟繁榮、國力大。「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這句詩可謂寫盡了盛唐氣象,它也是文學和藝術高度發展的一個時代。唐詩,是這個時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藝術形式,唐朝留下了無數的詩歌瑰寶,誕生了無數大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等,他們將這個時代的風流唱和到了極致。
  • 唐朝十大詩人,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道盡大唐風流!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著名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等,唐朝國力強盛、四方來朝,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當時王維有一句詩可謂寫盡唐代風流: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而唐朝也是文學、藝術高度發展的一大璀璨時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