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裡的「五花馬」在唐朝有沒有?它到底是什麼馬?

2020-12-11 笑語千年

李白的《將進酒》被後人廣為傳誦,但後人對其詩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一句中的「五花馬」 的解釋一直模稜兩可。有說「五花馬」是毛色呈五種花紋的馬,有說像三花馬修剪馬囂為三瓣一樣,五花馬是修剪馬囂為五瓣的馬。這些解釋哪種才是正確的呢?

什麼是「花馬」

「花馬」是指將馬頸部的鬃毛進行修剪,形成花瓣狀,然後根據其數量稱之為「一花馬」「二花馬」「三花馬」等。據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唐開元、天寶之間,承平日久,世尚輕肥,三花飾馬。舊有家藏韓幹畫《貴戚閱馬圖》,中有三花馬。三花者,剪鬃為三辨。 白樂天詩云:鳳箋書五色,馬鬣剪三花。」

將馬頸部鬃毛進行修剪的做法在秦代就已經出現,如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二號銅車馬的御馬就為一花馬。漢代的畫像磚上也常見一花馬和二花馬,但不見三花馬。唐代流行三花馬,一類以唐太宗昭陵的浮雕六駿為代表,馬頸部的鬃毛剪成彎刀狀;另一類頸部花瓣呈方塊狀, 以乾陵神道兩側的仗馬為代表。唐代花馬以三花馬為主,也有個別的一花馬。

宋人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上說:「唐開元天寶之間,承平日久,世尚輕肥,三花飾馬 。 舊有家藏韓幹畫《貴戚閱馬圖》中有三花馬,兼曾見蘇大參家有韓幹畫 《三花御馬》。 三花者,剪駿為三瓣 。 白樂天詩云:鳳箋書五色 ,馬囂剪三花。」

韓幹是唐朝天寶年間宮廷畫師,畫過許多三花馬。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三花飾馬是當時宮廷的時尚,皇族貴戚都喜乘有三花裝飾的馬匹。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唐朝另一畫師張營的《藐國夫人遊春圖》,也繪有頸上鬃毛修剪成三瓣、如連綿起伏的三座山峰的「三花馬」 。 岑參的《赤鏢馬歌 》中有「紫髯鬍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駿高」之句,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中也有「鳳書裁五色,馬靄剪三花」句,都說清楚了三花是用剪刀修剪而成。

「三花馬」還有一種說法。《新唐書》記載:「凡外牧歲進良馬,印以三花、飛夕、鳳夕等字。」其下注曰:「細馬、次馬送尚乘局,於尾側依左右閒印以三 花,其餘雜馬以風字印印右骼,以飛字印印左釁。」細馬和次馬是上等良馬,尚乘局是唐朝負責掌管御用馬匹的專門機構,三花圖案是上等御馬的標誌,印在馬的身上。 這種「三花馬」與修剪而成的「三花馬」不是一個意思,是要加以區別開來的。

《將進酒》中「五花馬」的考古學證據

迄今為止,「一花馬」、「三花馬」都有考古學的證據支持,但在五十年代之前,一直沒有可靠證據能夠證明唐代有將馬鬃剪成五簇的『五花馬』,所以學術界對「五花馬」也是將信將疑,一直不敢肯定。

1955年西安韓森寨唐墓出土過一把執壺,從壺的形制和裝飾來看,是唐代長沙窯的產品。執壺腹部以模印貼花的形式裝飾了一匹五花馬的形象,騎在馬上的人物似持盾舞劍,馬頸部的鬃毛被修剪成五瓣花狀,這也是目前所見的唯一可以確認的五花馬圖像資料。這件五花馬實物 資料的發現,為以往學界認為的五花馬就是將馬鬃剪成五瓣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實物支撐。

從這匹馬身的裝飾來看,應該屬於經過特殊訓練,是一種用於表演、比較珍貴的馬匹。李白詩歌中與「千金裘」相對應的「五花馬」,應該指的是將馬鬃修剪成五個花瓣、用於表演的馬,這也是非常名貴的馬匹。

目前從考古發現的「一花馬」、「三花馬」和「五花馬」圖像資料的數量來看,五花馬極為罕見。「三花馬」是唐代貴族的坐騎,很容易被人所關注;而「五花馬」是僅用於特殊場合表演的馬匹,數量較少,所以比較珍貴。

有沒有天生五色的「五花馬」?

李白《將進酒》中的「五花馬」是不是這種將馬鬃修剪成五瓣的馬呢?我們不急於下結論,要看看天然身上有五種顏色的「五花馬」會不會存在?

《漢書·西域傳》上說:「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 ,皆汗血,因號天馬子云 」。這是西漢時期大宛國用五色母馬與「天馬」交配的記錄,說明至少在大宛國,存在著身上有五種顏色的「五色馬」。

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記載 :「開元後四海清平,外國名馬重譯累至 。 自後內廄有飛黃 、照夜、浮雲、五花之乘,奇毛異狀」,這裡的「五花馬」 是上乘駿馬的一種,因毛皮有五種顏色而得名,按《馬經》的說法,「五色」是良馬的標誌之一,也是相馬的標準。 杜甫《高都護媳馬行》有「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裡方看汗流血」句,用「雲滿身」對五花馬 的毛色做了形象的比喻,描寫了這種駿馬的飄逸之態。

結論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對李白《將進酒》中「五花馬」到底是什麼馬下一個定義了。「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句的「五花馬」與「千金裘」詞語結構相同,「 千 金裘」喻指貴重的服飾,那麼與之相對應的「五花馬」當是喻指名貴的寶馬。李白用難得一見的兩種物品,突出詩人不吝錢財、豪放豁達的形象 。

所以結論出來了:這裡的「五花馬」當然指的是「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裡方看汗流血」的五色寶馬,不可能是將鬃毛修剪成五瓣的馬。因為任何馬的鬃毛皆可修剪 ,修過鬃毛的馬好找,日行千裡的寶馬難尋。只有寶馬才能和 「千金裘」前後相照應。如果以馬鬃修剪成五個花瓣、用於表演的馬來解釋,顯然理解錯了李白的詩意。

相關焦點

  • 不起眼的小店裡卻有一匹連博物館中都沒有的五花馬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李白在《將進酒》裡的名句。「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是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中的一句。很明顯,李白和岑參所說「五花馬」的含義並不相同。李白口中的五花馬是「馬鬃剪成五瓣」的寶馬,而岑參眼中的五花馬是「毛色斑駁」的優良戰馬。我此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李白,請你告訴我,「五花馬」究竟是什麼馬》,裡面介紹了我對「五花馬」的研究。裡面也談到我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了唐三彩的「三花馬」和「五花馬」,還配了兩張圖。
  • 古代騎乘多為馬,李白詩作中出現五花馬,其與千金裘同為珍貴之物
    古代騎乘,以馬為主。在各式的馬匹中,又可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等級。在韓愈的《馬說》裡面,就寫到千裡馬,能夠日行千裡的駿馬可稱為優質馬匹,稱為汗血寶馬的馬匹即是作為皇家御用馬匹,還有三國時期的盧馬、赤兔馬,以及絕影、白鶴等的。
  • 李白將進酒賞析
    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 生命裡的絕唱 李白《將進酒》賞析(第一部分,綜述)
    李白還活著所以被赦,此時的李白58歲。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61歲,故去。李白之死,有三種說法,一是飲酒過度醉死家中,二是重疾不治病死榻上,三是江上飲酒,醉跳入水而死。但在我的想像中,他應該是衣袂飄飄,踏江而行,化成青煙,乘風而去,江中有明月送行,空中有仙樂迎接,這樣才襯得上一個『仙『字。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但是啊,到了李白筆下,《將進酒》一下子就有如蛟龍得水,一飛沖天了,那他怎麼寫呢?   看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詩在講啥呀?講人生短暫,光陰易逝(不知不覺自己也老了,而一無所成),這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但是誰能講出李白的氣勢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你沒看見嗎?
  • 夜溫《將進酒》:詩中神曲、酒中仙歌——卻是人間李白
    ……在這樣的歡樂中,也無法忘懷自己已近知天命之年,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雖然看似很近很近了,卻無奈蹉跎,此前到底有沒有古人、此後還會不會有來者?既然是這樣,那何不把五花馬千金裘都換做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一個多維的、真實的李白李白是詩仙、酒仙。但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生存與世上的人,雖然心嚮往、但最終也沒有騰雲駕霧而去,遠離世間憂愁煩惱。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將進酒》是李白經典的古風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盡顯詩人狂傲本色。因為當中蘊含的「正能量」,歷來為人傳誦稱道。但是,隨著這首詩的「敦煌古本」在網絡走紅,網友們發現:這一句充滿「正能量」的詩,有可能並不是李白所寫,並且取代它的還是一句令人灰心喪氣的「天生吾徒有俊才」。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除此以外,李白對妻子不好、對好友不夠仗義等說法都有。在筆者看來,這些質疑都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古人,其實都多少會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咱們對他詩歌的喜歡。但作為一個教師,筆者在近日聽到的一個家長的抱怨,卻讓我想了很多。這位高中生的家長表示:「勸人喝酒的《將進酒》,為何入中學課本?」
  • 李白代表作《將進酒》,比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誰更勝一籌
    唐朝,一個傳奇的朝代,它孕育了盛世風流,萬邦來朝。它經濟繁榮、國力大。「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這句詩可謂寫盡了盛唐氣象,它也是文學和藝術高度發展的一個時代。唐詩,是這個時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藝術形式,唐朝留下了無數的詩歌瑰寶,誕生了無數大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等,他們將這個時代的風流唱和到了極致。
  • 李白的詩歌《將進酒》賞析
    因此,雖然李白的入世和魏晉風流的出世背道而馳、格格不入,其實是因世道不同,守志踐願的方式不同而已。無論魏晉風流,還是李白,皆為疏狂之性情,其秉執的本質都是老莊哲學。李白的《將進酒》就是其疏狂性情淋漓盡致的發抒,其中既有自傷年暮的傷感,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佯狂,更有追求人生極樂、忘卻憂愁的灑脫。
  • 名家朗誦 || 《將進酒》李白
    ⑴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請。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岑勳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裡做客。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髮。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將進酒》
    將進酒:勸酒歌,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青絲:喻柔軟的黑髮。一作「青雲」。成雪:一作「如雪」。會須:正應當。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恣(zì):縱情任意。謔(xuè):戲。言少錢:一作「言錢少」。這首詩,應該是飲酒篇中的絕唱,千古而下文人們飲酒,都會想起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李白也是這樣,他內心的憂愁,無法消解,最後只能藉助於酒杯了。
  • 詩仙李白與詩鬼李賀的《將進酒》鑑賞,誰更勝一籌?
    李白和李賀,一個被譽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鬼」,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詩歌歷史上,他們像彗星一般掠過長空,驚世駭俗;在詩歌王國裡,他們都是盛開的奇葩,光鮮奪目,使無數後人為之讚嘆不已。將進酒,是樂府民歌曲辭,意為勸酒歌。國人自古就有勸酒的習慣,從這個曲牌就可以看出,寫出來的必然是飲酒人狂歌縱飲的神態。
  • 考古發現《將進酒》原版,比教科書上狂百倍,原來你是這樣的李白
    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藏有上到東漢、下到元朝的古本資料,其中宗教典籍佔大部分,世俗文獻大概佔20%,分經、史、子、集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其中就有唐人手抄版的《將進酒》。說起《將進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將進酒》的作者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言人,雖然李白已經去世1258年,但中國的詩壇永遠有他一席之地。
  • 『書法文札』| 紅豆標準草書:李白《將進酒》書法釋義
    在草書中與詩歌和文學邂逅……這一篇李白的《將進酒》,是我們高中就非常熟悉的古典精讀篇目,很多人都會整首背誦,但這首詩的白話「翻譯」並無標準,也沒有經典範例,這樣正好。於是,我想從我的理解和表達,結合我的書法,做一次『書法文札』的嘗試,給自己一點不一樣的挑戰。
  • 李白版《將進酒》與李賀版《將進酒》,一個富麗堂皇一個陰氣森森
    有著「詩鬼」之稱的李賀是唐朝中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真的是一位天才級的詩人,在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留下了兩百餘首詩歌,可惜天妒英才。在李賀的詩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的影子,他想像力豐富,所創造出來的詩句常常令人驚嘆不止。
  • 李白的《將進酒》唐版曝光,原文更是狂上了天,看後才知道背錯了
    說起唐代大詩人李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盛唐之中,除了那些帝王君主開創的太平盛世之外,就是屬大詩人李白的萬古名篇。唐朝,離開了李白,瞬間就失去了光彩;李白離開了大唐,也讓人徹夜懷念,淚溼衣襟。唐玄宗隨後給了李白一支筆,一支粉飾太平,專供皇家娛樂的文學之筆。唐玄宗把李白當成了歌舞優憐,這讓雄心萬丈的李白很沒有面子,於是他開始嗜酒狂飲。唐玄宗有一次造樂府要寫新詞,急忙傳喚李白,李白此時喝得酩酊大醉,被人喊醒後自然十分的不悅,隨後僅以水灑面,也不打扮整理,就醉意朦朧地來到了唐玄宗身前。
  • 唐詩鑑賞-將進酒(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唐朝詩人,曾和李白並列,也曾寫過《將進酒》,為何沒活過30歲
    ——《將進酒》 「將進酒」是漢代樂府的曲名之一,這種曲名很像我們常見的「詞牌」,例如「蝶戀花」、「沁園春 」等,詩人可以在這個曲名下,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創作,以「將進酒」為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的那首,上面這首的作者是李賀,《新唐書》主修官宋祁在評價唐朝詩人時,曾把李賀和李白並列「太白仙才,長吉鬼才」,加上他的詩歌經常以神鬼喻當世
  • 古有李白的詩作《將進酒》,現在有勸人學習進取的詩歌《進言》
    唐朝詩人李白學生時代讀了不少唐詩,尤其喜愛唐朝詩人李白的佳作。記得課本上有李白的詩作《將進酒》,讀來也膾炙人口。關於裡面的吟酒作樂的內容,在筆者看來卻不敢苟同。也許筆者不喝酒,不知酒的妙處也未可知。雖然忘卻了許多詩的妙處,但對《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卻記憶猶新。縱觀全詩,唯獨此句成名,流傳久遠。下面附上詩仙李白的《將進酒》,一起來欣賞吧。「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現今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只要相信自己,努力學習奮鬥,必然會將自己鍛造成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