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乘多為馬,李白詩作中出現五花馬,其與千金裘同為珍貴之物

2020-12-23 天天讀詩詞

古代騎乘,以馬為主。在各式的馬匹中,又可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等級。在韓愈的《馬說》裡面,就寫到千裡馬,能夠日行千裡的駿馬可稱為優質馬匹,稱為汗血寶馬的馬匹即是作為皇家御用馬匹,還有三國時期的盧馬、赤兔馬,以及絕影、白鶴等的。

古時候的馬匹,就如同現在的車輛,品質好的車輛,使用起來各方面的感受也大有不同。所以也是說明,為什麼現代人對於自己擁有的車輛如此看重。在古代,亦是如此。而在古時候,還有另外一種馬匹,詩文中經常出現的「五花馬」,大家是否也知其名?

在李白的詩歌《將進酒》裡面,就寫到「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在杜甫的詩中也曾寫道「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裡方看汗流血」;在元代的詩人筆下,同樣出現過五花馬,「明日醉騎五花馬,吹簫踏月過揚州」。可以看出,在古時候,五花馬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確實是不一般。那這裡面的五花馬,到底是什麼樣的馬匹?

在前面提到的李白的詩文中就說了,五花馬後面是跟著千金裘的,兩者相連必定是有其相似的意義在裡面。千金裘,是非常名貴的皮衣,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擁有。所以與之相比,五花馬必定也是不平凡的珍貴馬匹。

在《唐詩三百首》裡面,其實就有對「五花馬」進行解釋,其指的就是名貴之馬。尤其是指出的,唐朝開元天寶年間,所謂的好馬的鬃毛是跟普通的馬匹不一樣,是會被剪成花瓣的形狀,而且還有三瓣、五瓣的區分,分別就被稱作是三花馬和五花馬。

對於「五花馬」,後來還有另外的解釋,就是指的毛色斑駁的馬匹,或者是五色馬。也有資料說是在唐朝的器具上,發現繪製有五花馬的圖案,正是我們前面所解釋的,馬匹的鬃毛被剪成了五瓣花的形狀。不過,對於「五花馬」,眾說紛紜。如果大家看到這裡感興趣的話,可以找找更多的詩文來印證。

對於古人而言,優質的騎乘,可以代表自己權勢、地位,也更利於自己的出行。我們單單是從古人所留下的詩文中,便可窺探出古代人生活的一些奧秘,相信我們也能夠從其中發現更多,或是生活,或是道理。

相關焦點

  • 李白《將進酒》裡的「五花馬」在唐朝有沒有?它到底是什麼馬?
    李白的《將進酒》被後人廣為傳誦,但後人對其詩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一句中的「五花馬」 的解釋一直模稜兩可。有說「五花馬」是毛色呈五種花紋的馬,有說像三花馬修剪馬囂為三瓣一樣,五花馬是修剪馬囂為五瓣的馬。這些解釋哪種才是正確的呢?
  • 李白的千金裘真的存在麼
    比如李白先生那首著名的《將進酒》: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好理解,是一家西北菜館子的名字,在北京南二環宣武門西,我就職的總公司旁邊。(不是廣告。我不認識老闆。)  李白應該是經常跑去那裡吃西北菜。郭沫若說李白是西域人,看來有些道理。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我們讀詩
    將進酒,請飲酒之意,多寫豪飲酣暢及勸酒之詞。此詩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開元二十四年秋從山西歸洛陽時所作,也是借酒抒懷的千古名篇。乍讀之下,未免給人以頹廢放曠、憂憤交織之感,但此種頹放,正是和強烈的生命熱情和率真進取的精神交織在一起的,在情調上又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全詩開篇即氣勢宏大,奪人耳目,猶如海浪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不起眼的小店裡卻有一匹連博物館中都沒有的五花馬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李白在《將進酒》裡的名句。「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是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中的一句。很明顯,李白和岑參所說「五花馬」的含義並不相同。李白口中的五花馬是「馬鬃剪成五瓣」的寶馬,而岑參眼中的五花馬是「毛色斑駁」的優良戰馬。我此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李白,請你告訴我,「五花馬」究竟是什麼馬》,裡面介紹了我對「五花馬」的研究。裡面也談到我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了唐三彩的「三花馬」和「五花馬」,還配了兩張圖。
  • 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一輩子沒上班,卻為何有錢能遊山玩水?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幾百年前做的好壞沒那麼多人猜。」不說李白卓絕的才華與「詩仙」地位,就他那整天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的生活,就足以讓今天的廣大上班族、學術黨羨慕不已。而且,他還不是省吃儉用的窮遊,是那種「五花馬、千金裘」的瀟灑「富遊」。
  • 李白最狂的三首詩,我是天才!我是天才!我是天才!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詩寫於李白四十二歲之時,當時,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以為可以一展內心的抱負,於是寫下了這首豪邁自得的詩。全詩如下: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嘻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歲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聽李白借酒澆愁,感嘆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剩下的大概意思如下: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 課本中的《將進酒》被改過,寫下原文的李白,才是那個真實的李白
    天生吾徒有俊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玉帛(饌玉)豈(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復)醒。古來賢聖皆死盡(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酒問丨酒中詩仙李白那些關於酒的詩句,你真的讀懂了嗎?
    在民間,這位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酒仙李白的名頭恐怕遠比詩仙李白的名頭大得多!他的很多篇章都飄滿了酒香,透過他那些至今仍膾炙人口的名句,仿佛也瞧見了他邊飲酒邊寫詩的模樣。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面對不得意的生活,我們可以這樣對自己說。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鑑賞
    鍾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沉醉酒中不願清醒。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一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主人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你儘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再接下來,李白又來了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這是告訴好友:「古代的聖賢們其實都沒什麼名氣,只有那些喜歡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這話確實說得有些不太妥當了,拋開沽名釣譽之嫌不說,這其實也並不符合事實。最後讓家長質疑的,則是這首詩中的金錢觀。
  • 人生贏家李白:自己是富二代,兩次入贅丞相孫女,迷弟粉絲成群
    讀過李白一些詩作並且了解李白生平的朋友會發現,李白的一生有許多愛好。他喜歡旅遊,喜歡結交援助朋友,喜歡美酒……他的這些愛好都是需要金錢作為支撐的,而李白一生中僅僅有兩年在做官,可以說就是一個沒有工作的人,那麼他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三十二歲回到安陸,三十三歲,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構建了一個石屋。開山種田,過著耕種、讀書的生活。
  • 《慶餘年》名場面:跟著小範大人學詩詞之《將進酒》
    這個大快人心的場景,被無數網友戲稱為《慶餘年》的名場面。更是讓不少人驚呼:平時不覺得詩詞之美,這一刻才覺得範閒把這些詩詞背得如此豪氣!不禁感嘆我大中華的文化瑰寶如此之多,唐宋兩朝的詩詞就佔了大半個江山!
  • 前世,人比人氣死人,如今,她要活出自我——強推古言《千金裘》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君不見》李白給大家推薦這部作品《千金裘》作者:明月璫。前世,女主衛蘅在母親嘮叨別人家孩子的光環下成長,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其堂姐——衛萱,事事總免不了和其堂姐衛萱比較,比學業比嫁人,處處都低姐姐一頭,何況不止差一點,衛萱已經甩了衛蘅一條街都不止,簡言之除了美貌之外一無是處,而這美貌都成為自己的累贅。
  • 解讀詩詞曲·唐詩·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李白說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詩真有氣勢,非李白不能道,非李白不能為。當年李白遊維揚,不出一年散金三十萬,這不是一般的瀟灑呀。自古以來大家都喜歡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出自《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