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新標準兩輪電動車車型區分,電摩的技術升級方向解析。【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開始逐步實行,對於用戶而言需要對三個等級的兩輪電車的區別有所掌握,否則選錯車型會帶來很多麻煩。
1:時速≤25km/h且標準符合下圖所示內容的車輛,車型屬於「電動自行車」(非機動車標準)。區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標準有所改變,從單純的有沒有發動機助力,升級為發動機性能與車輛行駛安全風險係數的等級區分。車速較低的電動車因風險係數低被定位自行車,騎行此類車輛必須要持有駕駛證,也無需辦理車險。
2:時速≤50km/h的電動兩輪車屬於「輕便摩託車」,在燃油動力摩託中也是相同的標準。而時速超過50km則為普通摩託車,駕駛這兩種車輛需要分別持有「F/E等級駕駛證」,三輪電動摩託車則需要持有D證。D證涵蓋EF準駕車型,E證涵蓋F輕便摩託車駕駛資質,車輛需要按照燃油摩託一樣登記上牌並投保。
01知識點
engine(音譯引擎)釋義為發動機。很多人認為發動機特指燃油動力汽摩裝備的「內燃式熱機」,這是絕對錯誤的理解。引擎的概念是指能將某一種能源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消耗燃油的內燃機、消耗電能的電動機、以蒸汽推動的蒸汽輪機,以及航空使用的渦扇機都屬於發動機的範疇。
所以區分車輛是否屬於機動車的參考絕對不是發動機類型,而是裝備機器能夠達到的性能指標。這就是汽車使用內燃機驅動屬於機動車,電驅的汽車同樣需要接受相同規則管理的原因;而且電動機遠比內燃機強大的多,兩輪車使用電機不代表性能弱(風險係數低)。
高鐵動車、地鐵雲軌、建築機械、礦山用車以及部分船舶艦艇,其動力元還真的都是電動機。
這種機器有【恆扭矩】發力的特點,指起步瞬間即可爆發最大扭矩,這是內燃機遠遠做不到的;且電動機能以1.5~2.0萬轉的高轉速運行,同時能實現理想的NVH,所以這種機器的功率也可以非常高。
現階段性能足夠強的汽車基本都是電機驅動,或者是並聯式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由此可見電驅摩託也是不弱的,這點可以參考「MOTO·GP」的電動賽車組的高性能車輛。
02電摩升級方向
在電動兩輪車區分出電動自行車之後,撇開輕便電動摩託車不談,普通的電摩應當走向高端了。產品分級應該為三個標準,分別如下。
電動自行車·城市代步輕便電摩·客貨兩用普通電摩·高端性能實現高性能的同時還需要兼顧續航裡程,所以電摩第一個升級點應當是「動力電池」類型。
【鉛酸電瓶】是所有動力電池中綜合品質最低的選項,同時也是最容易造成鉛汙染的類型。這種電瓶在過渡期內更適合輕便電摩,因其體積與性能仍適合這種電瓶。而電動自行車與高端電摩更適合LFP·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有什麼特點呢?
LFP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鉛酸電瓶的好幾倍,也就是說相同體積的電池可以帶來續航裡程的倍數級提升。同時以「26-鐵元素」為核心的電池也會非常非常的安全,因為宇宙中最穩定的物質就是鐵;而且這種電池的使用壽命會是鉛酸電池的十數倍,至此電動自行車的續航與換電成本問題解決了。
重點:磷酸鐵鋰電池的製造成本其實是可以很低的,行業內的部分供應商給出了答覆;只要產銷量能夠理想的匹配,LFP電池的最低成本可以低至≤300元一度。
普通的鉛酸電瓶更換一組也要大幾百元,甚至有些要超過1k;然而這些笨重且耐用性很差的電瓶也只有1度多一點點的容量,那麼為什麼不選擇鐵電池呢?所以電摩製造企業應當開始轉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補償可以緩解供應商的壓力,這篇藍海真的非常非常深。
【性能升級】迫在眉睫!中高端電摩需要的不僅是長續航,同時需要強勁的性能帶來的駕駛樂趣(電動汽車就是這樣逐漸獲得認可的)。
分級後的電摩並不在限制電池組電壓與電機的功率,而鐵電池可以更理想的串聯升壓、並聯擴容。汽車的鐵電池組可以有600伏特左右的高壓電,匹配數百千瓦的電機可以輕鬆的達到超跑級別的性能;摩託車自帶輕量化優勢,電池電壓不需要如此之高,電機功率也可以大幅下降,但實現的性能卻會相當,這種車必然會很有些吸引力。
至於充電效率也是不用擔心的,日常代步駕駛使用滿足同樣是「一夜」;長途駕駛容量有70~100kwh(度)的汽車,快充也只要半小時即可充滿80%。那麼容量小太多的電摩充電能要幾分鐘?
總結:一旦電摩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續航裡程與通勤效率也沒有了障礙,這種車會比燃油摩託車更有可玩性, 因為真的會非常非常安靜。所以電摩是大有可為的一塊市場,國內部分汽車主機廠已經在研發這種中高端電摩,其中還有帶有陀螺儀的「不倒翁」。
關於電動自行車和電摩就聊這麼多,分類後不要在用超標踏板的視角看待未來的電摩,三級車輛將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