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內容簡述

2021-02-23 最美楚旺

點擊上方 ↑↑↑藍色字體「最美楚旺」即可關注

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內容簡述

秦朝晚年,秦國將領章邯帶軍攻打趙國,趙軍不敵,無奈之下退守巨鹿之地,即如今的河北平鄉一帶。眼看兩軍對抗趙軍難以自保,於是楚王令宋義為首將,項羽任副將,帶兵出戰前去援助趙國。

項羽 破釜沉舟

宋義帶領軍隊前往,到了安陽這個地方的時候,停駐了46天之久,遲遲不動。這可惹得項羽著急得不行,十分不滿,多次強烈要求進攻決一死戰,以此解救被困的趙國。可宋義卻認為要等到兩軍交戰多時,秦兵疲憊不堪後出動才好出動一舉拿下。

此時軍中缺糧士兵萎靡,而宋義卻絲毫不擔心整日飲酒作樂,項羽實在難以容忍,於是進入營帳殺了宋義,並指責他叛國,贏得了眾將士的擁戴。項羽的這個舉動震驚全國眾諸侯。

此後,項羽立馬帶領手下所有兵馬全數渡過黃河前去支援趙國以解巨鹿之困。在渡江以後,項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隻渡船都鑿沉,摔破軍中所有的鍋,燒毀軍營,只攜帶三日的糧食,表明決心,已示決一死戰,決不後退。

正是如此,全軍帶著向死而戰的心來到了巨鹿之處,一舉包圍了秦軍,使其無法與外界相連通,楚軍將士士氣威猛,吼聲震天,以一敵十。在經過了九回激戰以後,楚軍最終大破秦軍,引得前來增援的各路諸侯全數聞風喪膽,不敢靠近。此次一戰解救趙國之後,項羽名聲大震,回楚國接見各位諸侯時,沒有人敢正眼看他。

「破釜沉舟」指的就是項羽這種拼死一戰,不留回頭路的決心與做法。

揭秘破釜沉舟是哪次戰役

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巨鹿之戰,秦朝末年各地起義紛起抗擊秦暴政,當時由項羽率領的楚軍與秦朝名將章邯帶領的四十萬兵力在巨鹿發生的一場重大戰役,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至今還常被世人所稱道的以弱勝強的一場著名戰役。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8年,秦軍大將章邯殺死楚軍起義首領項梁後便不把楚軍放在眼裡,於是與王離率領的20萬援軍匯合後一同進攻趙國,趙軍難以抵抗,於是逃進了巨鹿城,被秦軍團團圍住不得動彈。趙王無奈之下只好向楚國與各諸侯求救,由於秦軍過於強大,凡是前來試探的援兵均是全軍覆沒,於是各諸侯沒有願意送死的。

此時,楚懷王兵派兩路,一隊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軍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隊則是以劉邦為主帥,直攻關中,並且楚王許諾稱誰先拿下關中,誰就於關中稱王。

前去援趙的楚軍在進入安陽後,宋義由於畏懼秦軍兵力則按兵不動執意要等兩軍交戰多時後出兵收漁翁之利,項羽忍無可忍將其殺之,領軍渡過大河後鑿船摔鍋不留回頭路,指揮全軍奮勇殺敵,交戰多時最終大破秦軍,取得勝利。

此次一戰,楚軍打得秦軍就此隕落,再也沒能振興,從此名存實亡。在這場戰役中,項羽破釜沉舟的大無畏決心與魄力感染了眾諸侯在後期一同加入抗秦,也使項羽聲名大振,從此確立了在諸侯中的領袖之位。

詳解破釜沉舟的意思概要

破釜沉舟從其字面本意上來看,是指將船隻鑿穿沉入河底,將煮飯的鍋打碎,將所有存活下來的必需品全部毀滅,不留退路,如今也表示放棄所有,不顧一切地朝著自己的目的去努力幹到底。

破釜沉舟

在破釜沉舟的這個歷史典故中,項羽面對強大的敵人秦軍,沒有後退也毫不畏懼,只一心要將其誅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於是項羽帶領與秦軍兵力極為懸殊的楚軍,度過漳河後,令所有士兵將船隻鑿破沉入河裡,相當於隔絕了後路,只能前進;令大家把鍋碗砸碎,每人只帶三天乾糧,表示必須一舉得勝,否則沒有戰死也會餓死;此外項羽還將營帳、屋舍全部燒毀,更加表明了如果不得勝連居住的地方也沒有了。項羽的一系列舉動大大鼓舞了軍心,所有士兵都明白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不想死,唯一的出路就是戰勝敵人,於是全力以赴,勇猛殺敵,逆轉局面,由初戰少利轉變成激戰九回合以後,最終打得秦軍落花流水。

破釜沉舟作為著名的歷史典故如今已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激勵後人,在生活學習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要懂得做抉擇,能夠放棄一些身上所肩負的累贅,明確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不要左顧右盼也不要舉棋不定,顧慮越多越難保持心無旁騖地前進與爭取。且認定一個目標以後,要有決心與勇毅,相信自己定能成功,不要畏畏縮縮,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美楚旺】爆料微信·廣告發布

聯繫微信號/手機號:18625498661

相關焦點

  • 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
    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隻,比喻拚死一戰。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fǔ zèng),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 有聲繪本故事之上下五千年-項羽破釜沉舟
    項梁猝不及防,戰死了,項羽、劉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章邯乘勝前進,指揮秦軍北上,一口氣打下了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的一個政權)都城邯鄣。趙王歇慌忙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連連派人去向楚懷王搬救兵。楚懷王便召見將士,想進攻京城鹹陽。他說:「誰先打進鹹陽,就封誰為王。」項羽、劉邦都願意去。
  •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故事(上)
    本章我們輯錄了與項羽有關的32個成語,配以32個成語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凸顯項王的神武本質。 一、項羽事跡演化而成的成語及故事1.萬人敵【解釋】指兵法,也可指勇力可敵萬人。【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 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都贏了,為何馬謖置之死地卻輸了?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不少,其中項羽幾萬人破釜沉舟擊敗秦軍四十萬人的巨鹿之戰,韓信一萬二千人背水一戰擊敗趙國二十萬的戰役都被封神,他們都掌握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訣竅,那麼三國蜀漢的馬謖為何在街亭用了同樣的辦法卻失敗了呢?
  • 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都成功了,馬謖的街亭之戰為何失敗?
    假如指揮官不是馬謖,而是韓信,或者是項羽,這場戰鬥會勝利嗎?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巨鹿之戰,項羽讓將士吃飽了飯,只帶了三天口糧,並鑿破了船,砸破了鍋,前去與秦軍拼命。 士兵沒了退路,不再想著後退的事情,只能前進,後來士兵以一當十,拼死向前,勢如破竹,擊敗了秦軍。 除了破釜沉舟,還有韓信的背水一戰,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術。
  • 項羽破釜沉舟,敲響秦軍喪鐘
    他突然有了不好的預感,莫非項羽的主力已經渡河了?應該不會這麼快!蘇角給自己打氣。他命令傳令兵傳令下去,一個時辰內結束戰鬥。但戰場瞬息萬變,蘇角很快發現,激戰的漩渦中,黑色成分在被隔成小塊,南方的戰鼓聲突然密集起來,漫山遍野的楚軍正從河邊席捲而來。
  • 海賊王:和之國武士鬥志激昂,甚至都開始破釜沉舟了,令人擔憂
    另外到達腹地後,錦衛門還下令將要破釜沉舟,如同古代戰神項羽般的意氣風發,這種決心實在讓人敬佩,但這麼做也會切斷唯一退路,面對凱多和bigmom這種強敵,顯得不是那麼明智。錦衛門一直以來都是扮演一種比較搞笑的角色,根本很難讓人把赤鞘九俠之首和他聯繫到一起,後面他陰差陽錯的料錯了方位,反而傳次郎當作神一般。
  • 項羽破釜沉舟,瓦解秦國最後武力,教會項羽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
    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秦國最後的主力兵團章邯,使秦國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家都知道的是,項羽為了激勵將士們死戰,採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掉大家的退路,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全力以赴,最終也確實取得了勝利。從此有了「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顧一切也要幹到底的決心。
  • 項羽對英布這麼好,英布最後為何選擇背叛項羽,投靠劉邦?
    經歷過一番的爭鬥,最終形成了以項羽為首的各方諸侯。項羽分封以後,包括劉邦在內的許多人都對項羽的分封不滿,於是先是齊地造反,隨後是劉邦還定三秦,好不容易結束紛爭的中原再次陷入了混亂。而在項羽前往齊地評判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件十分令人費解的事,那就是項羽手下的大將英布,始終對項羽的徵兵行為表示推脫。這是在令人費解。
  • 破釜沉舟是誰的故事?與背水一戰有何淵源?項羽和韓信都只懂軍事
    既然是楚軍領袖佔領的秦國關隘,其實我們就能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就是楚霸王項羽。秦國軍隊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一來他們軍隊紀律比較好,二來他們的兵器比較先進,所以戰必勝攻必克,佔領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其中楚國是地盤最大的一個諸侯國,他們當然非常不服氣。
  • 作文寫項羽與拿破崙,考生不知拿破崙,誤以為是「拿起破輪子」
    後來科舉制廢除後,民國時期又學習西方的考試制度,其中內容也有涉及西方的部分。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民國時期的一場有趣的考試。那是在民國初年,有個學堂的招生考試命題是:項羽拿破崙論。之所以將項羽和拿破崙放在一起作對比,就是希望考生對世界歷史有了解。
  • 【曲博】項羽「破釜沉舟」究竟在何地?
    在項羽之前,已經有了類似的事例。《孫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左傳·文公三年》:「秦伯(穆公)伐晉,濟河焚舟」。《孫子》、《左傳》所云「焚舟破釜,濟河焚舟」,雖含有誓死決戰之意,但尚未形成後世所謂典故。至《史記》備載項羽破釜沉舟事,始可冠稱典故。此典又作沉舟破釜,破釜沉船。
  •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文化素養之項羽成語篇
    【成語故事簡介】陳勝起義後, 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 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於是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文化素養之項羽成語篇
    【成語故事簡介】陳勝起義後, 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 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於是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何註定落敗?
    項羽一生以少勝多多次,如破釜沉舟,百萬秦關終屬楚的巨鹿之戰以5萬楚軍秦軍40萬主力,以少勝多,一戰成名。更有彭城之戰:3萬騎兵,半日之內,擊敗劉邦56萬聯軍這場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可是這麼強大而輝煌的戰績為什麼會落敗呢?
  • 王者故事,項羽與劉邦
    楚漢楚漢人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可歌可泣的西楚霸王項羽,還是厚黑學的漢高祖劉邦都是影視常客,更有張良、韓信、虞姬等名流千古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在架空歷史中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一起看看吧。首先來說說劉邦,作為陰陽家的統治下的民眾。他儼然是虔誠子民中的另類:無視信仰,衷於利益,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面對陰陽家們的統治,他心中盤算的竟是取而代之!陰陽家們逐漸老朽,已不再適應時代,原本嚴謹的秩序開始逐漸瓦解。作為一個另類,他瞅準機會,試圖從中漁利。
  • 這才是劉邦打敗項羽的真正原因!
    正當項羽破釜沉舟,用盡洪荒之力把秦軍主力往死裡掐的時候,劉邦帶著他的一小隊弟兄一溜小跑,跑進了兵力空虛的關中,一順手,把秦朝滅了。項羽乾爹老範增勸說項羽趁機幹掉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了。 劉邦表示不跟項羽爭關中,便把宮殿、府庫完好無損地交給項羽,項羽很好意思地接受了。發達了的項羽,並不是繼續謀大業,而是一心想回老家:彭城。
  • 項羽手中的霸王槍真有129斤?換算成現在的重量讓人想不到
    項羽手中的霸王槍真有129斤?換算成現在的重量讓人想不到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身經百戰的將軍,但能算得上戰神的卻不多。戰神既要有勇冠三軍的勇氣,又要有輝煌的戰績。但凡能登上戰神寶座的王者,都是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猛將。說到古代戰神,就不能不提西楚霸王項羽。
  • 同樣背水一戰,為何項羽韓信大獲全勝,馬謖唐生智卻慘敗
    項羽劇照項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以幾萬兵力打敗秦軍數十萬兵力,是以少勝多戰役的典範,起到了轉折點的作用,在這之後起義軍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了秦朝。項羽之所以能取得勝利無外乎三點原因:一是秦王朝已經沒落,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士氣低落,討伐他們也順應歷史潮流;二是當時起義軍面臨者進則有利,退則滅亡的處境中,別無其他路可走,只能向前;三是項羽本人是千古無二的神勇,他所帶領的八千子弟兵也是英勇無比。有此三點有利之處,再加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來激發士氣的戰術,能取勝幾倍於自己的秦軍也是正常的了。
  • 項羽叔父項伯,鴻門宴上的千年背鍋俠!他真是個吃裡爬外的人嗎?
    項羽父親兄弟三人,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縱觀項伯的一生,怎麼都不像是個吃裡扒外的呆萌蠢。為什麼在鴻門宴上,項伯竭盡全力保護項羽的競爭對手劉邦?《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項羽攻破劉邦派兵把守的函谷關。正當怒氣衝天之時,劉邦手下曹無傷派人前來告密,說劉邦想做關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