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0-3歲語言發育黃金期

2020-12-22 醫聯媒體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科護士長 何豔斯副主任護師

有些家長可能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家或是小區裡同齡的孩子小嘴巴都可以巴拉巴拉說個沒完了,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還只是會說點兩三個字的短句,心裡不免地有些失落。

還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說話會相對晚一些,所以再觀察一下吧,或者抱著「貴人語遲」的僥倖心理,結果一直拖到孩子快兩歲了,還只是會叫「爸爸媽媽」或幾個簡單的詞語。

語言發育是兒童早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適應能力及交往能力發展程度的體現。其中,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

0-3歲寶寶語言的發展有怎樣的特點呢?家長不妨來對照一下吧:

0-2個月:除了通過「哭」來表達需求,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會用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的變化來與家長交流哦,對周邊人的聲音也特別敏感,尤其是對音調高的女聲更為敏感。

2-4個月:嘴裡會嘟囔著發出「a、o、u、e」等聲音,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可以分辨出不同人的說話聲音了哦。

4-6個月:開始有了「ma-ma-ma」「da-da-da」等輔音出來,會通過聲音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對爸爸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看到熟悉的人或者喜歡的玩具時也會發出開心的聲音。

6-8個月:會發出「ba-ba 」、「ma-ma」類似雙音節的聲音,但僅是無針對性的發音,開始模仿其他人的聲音。

8-9個月:發出更多的聲音和音節,聽到熟悉的東西名字或人名或轉頭看或指向該物體或人。

12個月: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對簡單的指令做出回應。

1-1.5歲:會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1.5-2歲:能說「電報句」,如「媽媽抱」「寶寶吃」等,句子斷續,不完整,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如「尿尿」、「吃飯」等,會有平時別人呼叫他的名字稱呼自己,如「寶寶要尿尿」,開始會說3-5個字的短句,會看圖書,能說出50個左右的東西名稱和用途,也會用手指出他們認識的東西,聽完故事能說出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或者隨大人念幾句兒歌、童謠等。

2歲後:會講完整句,逐漸會用代詞你、我、他,說話符合語法習慣,會用感嘆句來表達感情,會用疑問句詢問等。需要補充的是,發音不準是這個年齡的正常現象,不過說的話也能讓人聽懂。

3歲後:會說複雜句,喜歡與外人交流、遊戲,能聽故事、複述故事,並喜歡提問。

但如果寶寶3個月了,還沒有目光交流,也沒有微笑等反應,6個月了,不會轉頭去尋找聲源,1歲了,對熟人的聲音或自己的名字仍無反應,不會模仿發音,甚至還沒有出現咿咿呀呀的發音,1.5歲了,不會說任何字, 2歲了,詞彙量少於30個,3歲了,詞彙量少於50個。

那麼,家長則需提高警惕,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如聽覺障礙、構音器官異常、智力發育遲緩、孤獨症譜系障礙等,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家長該如何抓住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更好地引導寶寶說話呢?

0-2個月:「口唇模仿」

將寶寶抱起與其面對面,跟著他做張嘴、伸舌等口唇遊戲,讓寶寶模仿,「口唇遊戲」不僅可以增加寶寶口部運動的靈活性,為發音做準備,而且還可促進寶寶的社交能力。

3-4個月:「發音練習」

同樣是與寶寶面對面,用歡快的聲音和表情發出「呀呀」「咯咯」等重複音節,每次發音後稍微停頓一下,給寶寶模仿的機會,或者也可以抱著寶寶到鏡子前,讓他看著父母的口型和自己的口型來練習模仿發音。

5-6個月:「聽兒歌」

選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如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膝蓋上,一邊念「騎大馬,騎大馬」,一邊跟著節拍動膝蓋,讓寶寶有騎馬的感覺,通過遊戲增加寶寶的詞彙量。

7-8個月:指認物體

讓寶寶指認五官或喜歡的玩具等。

9-10個月:學動物叫

父母拿著動物的圖片跟寶寶一起學習,如拿起小狗的圖片時叫「汪汪」,每次都要稍微停頓讓寶寶模仿後再繼續下一張圖片,發音正確時要及時給與鼓勵。

11-12個月:指圖作答

與寶寶一起讀完繪本後,可以問一些問題讓寶寶用手去指對應的圖畫,如講完小貓釣魚的故事後,可以問「今天講了誰的故事啊?」然後引導寶寶指著「小貓」的圖片回應,然後繼續問:「小貓去幹什麼了呀?」,寶寶會指著魚的圖片。

1-2歲:鼓勵孩子多表達

儘量能堅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與寶寶講講故事、讀讀繪本,儘量滿足孩子要求反覆講同一個故事的要求,不論孩子說得多慢或多不清楚都沒關係,家長需要表現出很大興趣耐心地去傾聽,鼓勵他多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因為情緒困擾而產生的語言遲緩,父母首先應做的是改善家庭氛圍,再去積極發展孩子的語言。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應該讓孩子多些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3歲:和寶寶講故事

在給這個階段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多講幾遍,並簡要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在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輪流來講,家長先講一個,再輪到孩子講,如果孩子講得不錯時,應及時給與鼓勵,以提高孩子表達的自信,講故事的過程中可多向孩子拋一些問題。

另外,給孩子講完故事後,也可以適當引導孩子根據故事內容作出評論,如對其中人物的行為、品質的好壞等作出評論,以培養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此外,還可通過表演、遊戲等方式,寓教於樂,在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通訊員: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

相關焦點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語言發育是兒童早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適應能力及交往能力發展程度的體現。」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護師何豔斯表示,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
  • 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孩子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生理問題,那麼家庭環境變成為了唯一能影響寶貝語言發育質量的因素。父母在失落之餘還是先反思一下某些行為是否正確,某種對待孩子語言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說到這裡,肯定有一些人嗤之以鼻,但良藥苦口利於病,正確的話不一定好聽,我們接著往下說你就能明白了。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用心用力
    文|凝媽大寶3歲的時候,我才知道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正式啟動家庭教育。二寶出生以後,我才知道智能發育有哪些評價標準,有意識地在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社會能力上發力。二寶3歲的時候,我看了《0-5歲 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才知道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不只是0-3歲,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相信很多父母也跟我一樣舒了一口氣,我們的孩子還有幾年黃金期,如果在前3年沒有完全用心用力,那就抓好後面的幾年吧!
  • 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別再安慰自己了!
    但是,小孩子說話晚真的是好事嗎?當然不是!孩子遲遲不說話,對於自身發育造成的影響是很不好的。那麼,導致孩子遲遲不說話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家庭不和睦、缺乏陪伴、家長溺愛、患有自閉症,今天我們就來對這幾種原因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 牛頓四歲才會說話,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列第二,難以置信這樣一個天才直到四歲才開口說話。其實很多智力超常的人,在童年時語言的發育速度都比較晚,也被稱作為「愛因斯坦症候群」。真的有「貴人語遲」一說嗎,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論語所謂的貴人語遲,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發言,謹言慎行,並不是指「貴人說話晚」。所以在孩子語言的發育出現問題時,別再聽信他人這是聰明的表現,並沒有實際科學依據!
  • 孩子到了3歲說話還是有問題,父母應該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兒童語言發育有相應年齡階段,10個月-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及表達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也是兒童語言障礙多發年齡段。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 幾個月大的時候,是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寶媽們可得注意言行
    還沒有開始做父母的人常常以為寶寶是生下來就會說話的,其實並不是如此,寶寶也是在寶媽寶爸的逐字逐句引導中才開始慢慢學會說話的。根據國際上的權威研究,寶寶在0~3歲的時候是智力和語言的高速發展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金時期,因為在此期間寶寶的腦重發展得特別快,從出生時的370克到九個月後飆升到660克,然後三歲的時候甚至到了1200克。
  • 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0~3歲寶寶大腦發育很關鍵,開發智力時別破壞大腦潛能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研究表明:0~3歲時孩子的大腦處於飛速發展期,也是大腦智力開發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大腦雖然需要適當的刺激來促進智力發展,但卻要更加警惕刺激剝奪造成的腦損傷。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剛出生的寶寶,除了肉眼可見的身體在變化之外,其實大腦內部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早期照顧寶寶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追求讓寶寶吃飽穿暖長肉肉,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0~6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2歲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父母掌握3要3不要原則,讓寶寶出口成章
    其實學說話和學走路是一樣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軌跡,有的快,有的慢。學說話早的寶寶一般在8個月的時候就能開口說話了,有的孩子到了2歲還是沒有長進。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語言發育遲緩呢?寶寶語言發育的標準1、大多數的寶寶在8個月到1歲之間開始學說話,一般只能說有意義的單字。2、當寶寶到了18個月的時候,單字量增加到5個以上。3、2歲的寶寶就可以說簡單的句子了,比如「媽媽,抱抱。」
  • 寶寶幾個關鍵期|做父母的千萬別錯過!
    1.寶寶的反射期【0-2個月】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小寶寶幾乎每天都是餓了哭、飽了睡,除了視覺的發育剛剛開始外,其他感官的發育基本成熟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寶寶會開口說話了之後,父母就又在想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流利的跟自己交流呀,什麼時候會表達他自己的想法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開口說話,覺得早點開口說話就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所以當自己家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齡人弱的時候,有些父母就會很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是有什麼問題,父母因為孩子開口說話晚而帶孩子去看醫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數。但其實只要孩子生理檢查方面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是有語言方面的障礙。
  • 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標準,別再順其自然,錯過很難補救
    其實比起這些大動作,手部的「小動作」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很重要,不同月齡的寶寶關於精細動作發育的標準也不同,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寶寶被幼兒園「退貨」了小秋的兒子今年3歲,上個月送到了家附近的一個幼兒園,誰知沒過幾天兒子就被「幼兒園」退貨了。
  • 3歲前的發育有多重要?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悔知道晚了
    看完一集(紀錄片共3集)老母親我就不淡定了,米粒已經過了0-3這個關鍵時期了,但我親愛的讀者們好在還在這個關鍵期啊!於是,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你們。 對,我要分享的這部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 BBC的又一新作。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只是讓媽媽們最為擔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發育問題,例如:說話這件事情。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家孩子到了兩歲了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只會喊爸爸媽媽。但也有一些媽媽反映自家的孩子就像小話嘮,早早的就學會了說話。可是當把孩子進行對比以後,那些說話晚的寶寶媽媽們就開始擔心,甚至覺得孩子發育方面出現了問題。
  • 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研究證明:父母在嬰兒期時,一直不斷地交流,會給寶寶大腦的主觀語言輸出中創造大量的腦白質,這個過程就是在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豐富寶寶的語言能力。家長怎麼做好「話癆」,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要用心培養
    有家長說是在1歲以內,有說是三歲,還有說6歲等等,其實這些說法也都沒有錯。不過孩子的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確實是存在的。美國神經生物學家莉絲·埃利奧特在她的著作《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一書中向我們解讀了,0-5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寶寶「精細動作」怎麼練?0-3歲發育標準,家長別再幫倒忙
    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標準 精細動作是指:寶寶有意識的帶動手部肌肉和肌肉群的運動,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下圖為0-3歲手部精細動作發育標準,家長們快來看看寶寶有沒有達標。
  •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其實無論是說話還是走路都是受大腦控制的,寶寶的智力是否達標也的確與其有著一定關係。新生兒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只有成年人的1/4,一直到3歲左右,寶寶的智商才直達到成人的一半。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除了寶寶生病的原因以外,如果你家寶寶沒有達標,那麼很可能是你做錯了這3件事情。首先,孩子的智力發育一定離不開營養的補充,在腦組織中有60%以上都是由脂肪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