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是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社會整體健康水平的必要條件。讓群眾告別「健身去哪兒」的尷尬處境,是解決群眾身邊民生問題,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徑。近日,在賀州市城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上,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就如何在街道、公園、廣場和綠地等場所規劃設置文化體育設施,怎樣做好現有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和維護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公園、廣場建設呈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後建成了大鐘山公園、北堤公園、愛蓮湖公園、賀州園博園、文化中心廣場、園博園南廣場等綜合性公園和大型廣場,同時也實施了小公園小廣場建設項目,建成了江北小公園、鳳凰體育公園、平安公園、渡船頭公園、城東花園等項目。目前,我市的公園綠地面積已經達到39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6平方米。但是由於城市規劃先天性缺陷導致建成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分布不均衡,中心老城區特別是城西老城區仍然無法滿足老百姓的日常文化體育活動。同時因為經費投入有限,導致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出現規模小、建設滯後、設施老舊、日常維護困難等問題。
市民正在廣場上鍛鍊。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在街道、公園、廣場和綠地等場所規劃設置文化體育設施成為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難點之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規劃先行。」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應從大規劃落實到小設計全過程,在規劃和建設上應注重城市小型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要在現有的城市街道、公園、廣場和綠地基礎上,根據所在片區、社區的文化體育設施配套情況因地制宜,按15分鐘生活圈、10分鐘生活圈、5分鐘生活圈不同的配套要求進行排查和統籌規劃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解決老城區基礎設施欠帳多的問題。
同時,隨著全民健身、健康社區普及深入,各地紛紛安裝了室外公共體育設施,給轄區居民鍛鍊帶來了方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正常的使用損耗,不少器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怎樣做好現有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和維護工作,也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提出,對城區內公共場所健身器材安裝、使用、維護情況將開展全面排查清理,並登記造冊,建立臺帳, 對安裝時間、使用年限、維保情況做到家底清、情況明,制定完善公共體育健身器材建設管理辦法,規範公共健身器材的審批、建設、使用與管理,切實做到建管並重;明確監管部門,落實健身器材日常監管維護責任,引導群眾文明健身、科學健身,自覺愛護健身器材,制止破壞公共體育健身器材的行為,有效降低健身器材的損害率;定期檢查,注重維保,加大現有公園、廣場、綠地的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資金投入。
【來源:賀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