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公共體育設施面積 人均1.7m^2 全省第一

2020-12-14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 無錫的「彩虹」道路越來越多了!日前,錫北鎮鬥山村又新增一條800米長的彩虹步道,紅黃藍紫綠五色步道在蔥翠蒼綠的山間蜿蜒而過。正在健步走的市民李小姐介紹,步道周圍是連綿起伏的生態茶園,沿途還設有觀景平臺、亭塔等景點,一邊健身,一邊盡覽美景,真是太好了!

「從家門口出發,步行或騎行10分鐘,就可以尋找到完備的健身設施。」市體育局群體處工作人員介紹,去年累計投入彩票公益金3600餘萬元用於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新建改建體育公園20個,新建健身步道、騎行道超過200公裡,新建或更新室外公共體育健身設施2000餘件,全年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1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7平方米,指標排名升至全省第一。

健身去哪兒?梁溪區作為無錫老城區,人口密度大,面對群眾日漸高漲的健身需求,老城區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明顯不足。為此,梁溪區騰籠換鳥,變廢為寶,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就是典型例子。2018年起,梁溪區對環城運河風光帶功能和景觀進行了重新梳理,在吳橋往北、跨塘橋以南打造兩條重要的步道向外延伸輻射,以此打通解放環路「龜背殼」沿河各個節點,將全長11.8公裡的環城運河段全部勾連起來。整個項目改造面積約36萬平方米。今年,梁溪區還將對城市拆遷改造產生的近百個「邊角地」多渠道合理利用,改造成小遊園,根據居民密集程度、建設場地面積大小以及社區居民健身需求,鋪設健身步道、安裝健身器材,增加體育元素,讓更多髒亂差的空地變廢為寶,百姓出了家門就能鍛鍊。

惠山區自3年前開始規劃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和社區的「邊角地」「插花地」,打造社區體育公園,將之變成「金角銀邊」,成為居民健身鍛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目前已布局各類健身點1614個、全民健身路徑683套,基本滿足群眾就近健身鍛鍊的需求。為大力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免費對外開放,區財政還每年撥付100萬元對開放學校進行獎補,目前全區公辦學校的體育場地全部對社會開放。

如果說老城區體育場地只能見縫插針運作,那麼一些新城區在規劃之初,就瞄準了建設體育場地。惠山區在《惠山區文體旅遊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明確健身步道和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規劃。目前累計投入體育設施建設經費近3億元,建設了綜合型、親水型、園林型社區體育公園13個,惠山大道、洋溪河、新溝河、古莊生態園、九裡公園、大陽山、長腰山等147條健康步道。目前全區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44.159萬平方米,人均擁有2.02平方米,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張紀紅)

相關焦點

  • 貴州省體育場地91579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平米
    現將主要情況公布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截止2019年底,貴州省體育場地91579個,體育場地面積5782.3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0平方米。
  • 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8平方米,2019湖南體育做了這些事
    三湘都市報6月23日訊(記者 葉竹)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8平方米,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為93.70%,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38.51%……這是三湘都市報記者今日從在長沙召開的湖南全省體育局長會議上獲得的數據。
  • 平涼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五」期間場地數量居全省第一
    平涼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場地數量居全省第一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記者趙育嫻)12月8日清晨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體育部門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和體育強國戰略,切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全市體育事業取得高質量發展。經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截至目前,平涼共有各類體育場地7442個,場地數量居甘肅省第一,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4平方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 鬥門人均體育場面積超全省標準 白藤湖擬建體育中心
    (原標題:鬥門區人均體育場面積超全省人均標準水平白藤湖片區擬新建體育中心
  •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79㎡
    今年1月,省政府印發《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實施方案》,將健康中國15個專項行動與江蘇實際相結合,組織實施25個專項行動。通過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系列專項行動,不斷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提高至25.3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79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37.1%。
  • 全民健身河南「達標」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2平方米
    在這個「全民健身」唱主角的日子裡,一場又一場主題活動現場的人山人海,充足便利的場館設施以及賽事活動的豐富多彩,其實也集中展示了我省在加強群眾體育、推廣全民健身方面取得的成績,一起來了解一下。作為與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並列的體育戰線「三大主業」之一,群眾體育是直接為老百姓健身健康服務的。
  • 青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據悉,目前我省體育場地面積1300萬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76個,足球場地277個,遊泳場館21個、健身步道46條、體育公園17個,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27.2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1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各類供群眾鍛鍊的場所不斷增加,行政村、寺院、城市社區建立了各類全民健身設施8500餘處。
  • 西寧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已達2.05平方米
    11月25日,記者從西寧市政府獲悉,西寧市持續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體育事業穩步發展,重點工作順利實施。目前,西寧市共有體育場地5873個,體育場地面積489.38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2.05平方米,已超過「十三五」規劃人均1.8平方米目標。
  • 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首次突破2平方米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2019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首次突破2平方米「健身有地方去了」工人日報-中工網 記者 劉兵日前,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為29.17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於全國人均水平
    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獲悉,截至2019年年底,寧夏全區體育場地有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高出0.99平方米。
  • 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完工率列全省第一!象山發展群眾體育加碼百姓幸福感
    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完工率列全省第一! 日前,省體育局下發《關於公布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體育類項目建設推進情況》的通知,截至10月10日,在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方面,象山縣以目標數35、實際完成數38、完工率108.6%,位列全省榜首。
  • 晉中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6平方米 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來,晉中市先後完成了2750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18個「鄉鎮健身廣場」和198個社區「500米健身圈」的「三個全覆蓋」,「雪炭工程」的推進建設、社會資本的介入、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以及城市公園的提檔升級,讓老百姓身邊的健身設施明顯增加。
  • 學校體育設施開放難在哪裡 東莞約3/4體育設施在校內
    東莞實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9平方米 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攝  8月8日是全國第11個「全民健身日」。8月7日,記者從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東莞正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據初步統計,全市各類體育場地數量達到17000多個,各類體育設施面積為2600多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19平方米,位居全國、全省前列,15分鐘健身圈正不斷完善。  但東莞仍存在體育設施建設結構性不平衡等問題,全市約3/4的體育設施建設在學校內,對社會開放程度低,廣大市民群眾無法享用。
  • 4年內廣州公共體育設施將翻番
    規劃提出,到2020年,廣州市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5平方米,通過新建、改造等多種方式重點完善社區體育設施,逐步形成「城市10分鐘體育圈」和「農村10裡體育圈」,遠景(2020年後)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75平方米。據此,規劃在廣州市域範圍內共布局公共體育設施(含市級、區級、街道及鎮級)250處,其中現狀保留或升級115處,規劃新增135處。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7平方米 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綜合消息,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近日公布了寧夏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寧夏全區體育場地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高出0.99平方米。   據統計,寧夏球類運動場地有2.54萬個。
  • 青島5年來投入3億元建設健身設施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1月6日,青島市體育局在國際新聞中心舉辦新聞發布會,對「十三五」時期群眾體育工作情況進行發布。 青島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矯曙光介紹,近年來,青島市體育局創新群眾體育發展方式、管理模式,立足體育惠民,逐年加大投入,大力實施群眾體育「六邊工程」,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舉辦群眾身邊的健身賽事,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加快推進「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 爭取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1.8平方米!梧州今年已建成61個社會足球場...
    今年以來,梧州市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場地和服務。 梧州市高度重視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等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作,積極開展籃球場、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體育設施項目申報工作,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大力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今年,梧州市計劃爭取上級批覆健身步道6條、體育公園3個、為民辦實事村級籃球場10個、足球場項目10個,全市增加體育場地面積1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平方米以上。
  • 問政東營|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問題多,全民健身如何實現?
    近年來,功能多樣的體育健身器材,逐步在農村、社區安家落戶。請看大屏幕,《東營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實施方案》中要求: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在鄉鎮、行政村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100%全覆蓋。目前已經到了驗收階段,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 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難?維護難?看看官方怎麼說
    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是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社會整體健康水平的必要條件。讓群眾告別「健身去哪兒」的尷尬處境,是解決群眾身邊民生問題,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徑。近日,在賀州市城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上,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就如何在街道、公園、廣場和綠地等場所規劃設置文化體育設施,怎樣做好現有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和維護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 青島「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全省第一
    青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位居山東首位全國前列2019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