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六邊工程」提升群眾體育水平 推動「體教...

2020-12-22 魯中網

龍泉鎮臺頭村文體中心,村民正在健身。

峨莊中心學校開設了大美峨莊藝術館課堂。

峨莊中心學校中草藥種植基地裡,師生參加義務勞動。

上世紀90年代,紅瓦、青牆、銀柵欄,偌大的鄉鎮中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寒來暑往,年復一年,那曾經讓大家最引以為傲的學校建築,逐漸褪去了光鮮顏色,任落寞爬滿屋牆。

現在,一根網線共享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一個排球拍擊出多樣化發展的特色教育,當文化通過不同形式向下一代傳承,更深層次的教育發展,讓原本黯然失色的學校,再度成為了「最靚建築」。而當華燈初上,霓虹閃爍,人頭攢動的淄川魯泰體育場,熱鬧非凡的淄川體育公園,熱火朝天的全民健身場景,讓淄川區「體教融合」的先行樣本更加令人期待和好奇。

從「植物王國」到「排球效應」

「這是葎葉蛇葡萄,就是咱們土話常說的山葡萄,連很多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叫不上來它的名字。」

11月25日,淄川區峨莊中心學校的生物老師肖宏平正在植物學科工作室裡為學生們講解各種植物知識,從小在峨莊群山中長大的他,憑藉豐富的植物知識和生物學科教學經驗,在聲情並茂中給學生們展現出了一個精彩有趣的「植物王國」。

把生物課堂搬進山中,這也是峨莊中心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一個縮影。

「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一套錄播設備,就能架起一個『空中課堂』,共享給每一個山裡學子。」

淄川區峨莊中心學校校長譚冠英介紹說,2019年,學校購置了一批智慧教學設備,不僅減輕了老師們的備課壓力,也豐富了課堂內容。

如譚冠英所說,自從淄川區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縣創建工作以來,淄川區峨莊中心學校持續改善學校教書育人環境,以教育信息化實現城鄉學校資源均衡,通過「空中課堂」等教育信息化手段,開展校際間優質課推廣,讓城鄉孩子同上一堂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讓偏遠山區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同樣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而在數十公裡外的淄川區黑旺孤山學校,年輕教師王璐向記者介紹排球活動的好處,她說:「在排球活動中,可以調動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頑強毅力,增強合作和競爭的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特色排球校園文化的影響下,該校現已形成人人手中有排球、人人都會「玩」排球的壯觀局面,這座「小學校」甚至在淄川區中小學生排球聯賽中多次獲得冠軍。

不足百名在校學生的淄川區黑旺孤山學校以排球特色為引領,將德育功能融入體育項目,將「排球精神」滲透到隊伍建設、教育科研、家校溝通等內涵發展的各個方面,一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的鄉村小學正煥發出全新生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積極爭取淄川區委、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累計投資10億餘元,用於校安工程、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先後新建般陽中學、實驗小學南校區等30餘項教育重點工程,學校塑膠運動場地實現全覆蓋,為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奠定了堅實硬體基礎。

「智能健身」折射「大體育格局」

「村裡的文體中心建起來之後,給我們這些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活動場地和更多的休閒項目,平日裡在這兒活動活動還是很愜意的。」

11月25日下午,淄川區龍泉鎮臺頭村村民劉雲東向記者介紹說,他現在非常喜歡在村文體中心活動健身,健身場地安裝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很好用。二代智能健身器材不僅可以實時顯示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還可以通過手機掃碼,隨時查看運動數據,實現高端化、智能化、人性化鍛鍊健身。

在淄川區全民健身的新局面下,臺頭村文體中心的建成,既豐富了當地村民的業餘生活,也提高了村民的身體素質,促進了鄰裡和諧。

「淄川區累計投資3億餘元,新建了淄川體育公園,完成了淄川魯泰體育場升級改造工程,不但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中小學運動場地,還為社區村居配建了二代智能健身場地7處、更新健身器材7400餘件,不斷優化提升群眾健身環境。」

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淄川區體育總會管理辦公室主任譚紅娟介紹說,為進一步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健康生活,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著力在建設場地、健身器材、健身活動上下功夫、抓落實,努力為全區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不僅如此,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還牢牢把握群眾體育「六邊工程」,既著力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又不斷完善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指導,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文化,從而全面提升群眾體育整體水平。

「每天晚上淄川體育公園那叫一個熱鬧,打籃球的、跑步的、跳廣場舞的、打太極的,各色運動健身人群應有盡有。」

譚紅娟表示,2018年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淄川體育公園,日接待健身群眾最高達2萬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觀念已經在淄川百姓的生活中普及開來。

如譚紅娟所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淄川區的全民健身工作緊扣百姓需求,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大體育格局」,讓改革成為主旋律,讓創新成為最強音,群眾體育工作得到長足發展。

破題資源配置「倒掛」 寫好「體教融合」樣本

「2016年、2018年,淄川區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連獲佳績,各項監測指標位居全省、全國前列,特別是在2018年,按10星為最高評定等級,36項評價指標27項為10星,如此驕人的成績得益於淄川區堅持實施評價改革。」

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牛少健告訴記者,在評價改革過程中,淄川區緊緊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的自主發展,完善評價、診斷、反饋等環節,構建中小學一體化分段分類動態評價機制,強化評價槓桿引領作用,助力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推動全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推行動態分類評價機制後,進一步調動了各類學校主動發展、爭先進位的積極性。

「深入分析淄川區教育情況不難發現,『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的實質是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倒掛』問題。」

牛少健坦言,解決教育資源配置的難題,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需要找準癥結,必須拿出實招硬體、真金白銀,整體提升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和辦學水平。

「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將立足區域教育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強化評價槓桿導向,撬動教育生態變革,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牛少健說。

在促進全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過程中,一邊是教育,一邊是體育,不偏不倚的發展「天平」丈量出了城市文明進步的新空間。

「十四五期間,淄川區的群眾體育工作仍任重道遠,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進一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改革創新,為全區民生、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牛少健表示,未來,淄川區教育和體育局將繼續以滿足群眾對高質量教育、體育的需求為奮鬥目標,寫好淄川「體教融合」的先行樣本,為新時代現代化新淄川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姜濤 見習記者 孫良棟

相關焦點

  • 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於曉娜攝)     為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連日來,我市各中小學紛紛組織優秀教師到鄉鎮學校開展送教活動,進一步提升鄉鎮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 優質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和擴增 提升廣州基礎教育均等化水平
    2017年-2020年廣州集團化辦學從啟動到卓有成效,三年耕耘碩果纍纍:  全市成立84個教育集團,市屬優質教育集團實現11個區全覆蓋;好學校辦到家門口,讓更多孩子「好上學」「上好學」;提升了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市層面合理配置和擴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擇校熱」……  近日,圍繞廣州教育集團化辦學三年成果,以及展望「十四五」廣州教育集團發展之路,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
  • 教育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 名師名校優質資源更大範圍共享
    「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範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範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這五年,教體發展成績單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升。不斷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以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市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1所、高職院校2所、技師學院1所、中職學校16所,創建國家級社區教育示範區1個、國家級社區教育示範街道2個,初步形成一本多專、中高職銜接、覆蓋城鄉、職成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特殊教育穩步發展。
  • 「網際網路+」推動寧夏優質醫療資源「線上共享」
    新華社銀川12月16日電題:「網際網路+」推動寧夏優質醫療資源「線上共享」新華社記者艾福梅自2018年7月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以來,寧夏在推進優質醫療資源線下擴容下沉的基礎上,全面利用信息技術
  • 改擴建4所學校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萊西發力教育體育事業提升
    青島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丁淑華 攝影 寧冠宇)改擴建4所學校、引進山東體育學院等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城市足球聯盟總部落戶……今年以來,萊西市多措並舉,發力改善提升教育體育工作。今天下午,萊西市副市長丁朝霞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詳細介紹了萊西市在促進教體事業高效發展方面的大動作。丁朝霞介紹,今年,萊西改擴建4所學校,其中總投資7億元的萊西一中改善提升工程全面開工。
  • ——鶴壁市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在教育改革、學前教育優質普惠、體育品牌賽事打造等方面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繪就了一幅幅精彩畫卷。  走進鶴壁科達學校,教室傳來了琅琅讀書聲,操場上活躍著充滿青春氣息的身影……這所創辦於2012年的民辦寄宿制學校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先後獲得「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應用示範校」「全國十佳辦學單位」「中國民辦十大知名品牌學校」「河南省優秀民辦學校」等榮譽,逐漸成為鶴壁市民辦教育的一張名片。
  • 「聚焦」優質教育資源「朋友圈」越來越大!上海城鄉學校攜手共進...
    根據上海市教育評估院的評估結果,42個精準託管項目和34個互助成長項目合格率達到100%,其中評為「優秀」的有44個,優秀率達到58%,76所郊區學校在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學校辦學方面都取得了進步,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面。
  • 宿州市教育體育事業持續協調發展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升。不斷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以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市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1所、高職院校2所、技師學院1所、中職學校16所,創建國家級社區教育示範區1個、國家級社區教育示範街道2個,初步形成一本多專、中高職銜接、覆蓋城鄉、職成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特殊教育穩步發展。
  • 西安港引入陝師大鐵一中 轄區群眾享受優質教育
    此次籤約,是國際港務區貫徹市委、市政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市」要求的創新之舉。通過全託管模式的緊湊型名校+,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和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使國際港務區在短時間內實現辦學質量提升。國際港務區將建成投用西安國際港務區陝西師範大學陸港小學,以及西安國際港務區鐵一中陸港中小學,可提供優質學位11200個,轄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共享園區發展紅利。
  • 南川:優化教育資源供給 破題城鄉教育一體化困局
    重慶日報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重慶市南川區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一環。    以創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為契機,南川把優化教育資源供給作為突破口,緊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城鎮擠」、「鄉村弱」等突出問題,既建設教育的「硬體」,又強化「軟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局城鄉教育一體化。
  • 掌門優課打造雙師教學,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疫情常態化下,在線教育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被寄予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普惠的期待,全力推進線上教學質量提升成為發展之重。作為K12在線教育頭部掌門教育旗下品牌,掌門優課深知作為教育企業的責任和擔當,堅持在教學領域深耕,採用「優師直播+輔導伴學」的雙師模式,匯聚來自清華、北大、交大、復旦等名校的優選教師資源,組建專業的輔導老師團隊,持續為全國各地的學生送去了高品質的教學服務,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並逐漸贏得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群體的認可和青睞。
  • 黑龍江省創新推動「十四五」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群眾「獲得感」
    為創新推動「十四五」龍江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體育局以打贏三大備戰任務為統領,全面推動龍江競技體育持續健康發展;以健全完善更高標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統領,深入推進「健康龍江」建設;以推動龍江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統領,打造龍江的新興「支柱產業」和「幸福產業」,亮實招、出硬招、謀新招,推進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推動龍江競技體育持續健康發展。
  •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教育集團與10所學校建立「城鄉學校教育...
    河北日報通訊員劉瑜茹攝河北新聞網12月22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王峻峰 通訊員李振輝、高林燕)今天,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教育集團與淶源二中等10所友好學校建立「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旨在推動城鄉教育高位均衡發展。近年來,石家莊市四十中學教育集團不斷深化加強校際交流合作。每年定期與淶源二中開展同課異構、聯合教研活動,在互學互助中共同提升辦學質量。
  • 提升體育治理水平,全力推進「體育+」融合發展,「共享亞運」點燃...
    市體育局以推進亞運城市行動為抓手,構建了「全民健身共享亞運10+100+1000+1500」賽事活動體系,全年累計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1500餘場次,其中「2020杭州市全民健身日全市大聯動」活動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新浪中國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和報導。
  • 高等院校在體教融合中的責任與擔當 ——北京體育大學舉辦體教融合...
    本次會議旨在探討推進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提升體育教育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力度,打破機制壁壘,通過體教融合發揮高等院校優勢,為建設體育強國做出新貢獻。,深刻認識體教融合在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 肥西:深化智慧校園建設 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近年來,安徽省肥西縣把智慧教育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之舉、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把鄉村智慧學校建設與應用作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共享的重要抓手,優先保障、強力調度,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融合應用效果良好。
  • 努力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面向「十四五」,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提升、內涵日益多元,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進一步彰顯了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和根本立場,也將使我們黨長期執政的群眾根基更加牢靠。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是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 詹華暉:發展網際網路+教育 實現資源共享
    代表委員建議關於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教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建議省人大代表詹華暉對記者說,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我省各級教育部門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當前存在傳統共享模式、耗時長、效果不顯著;家長觀念沒有轉變,以分數論優劣;優質教育資源的線上、線下共享空間有待拓展等問題。
  • 統籌城鄉一體發展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 集團化辦學讓民主小學優質...
    近年來,集團化辦學成為永康市教育的熱頻詞彙。集團化辦學的出發點是實現優質公辦學校資源的效益最大化,輻射帶動周邊學校,合作發展;讓更多人共享優質資源,合作育人,對教育均衡起到促進作用。日前,民主小學官川校區舉行了授牌儀式,標誌著民主小學集團化辦學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意味著「名校+鄉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