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沒有奪取漢中的情況下,蜀漢會滅亡嗎

2020-12-22 阿柴歷史筆記

大家好,我是阿柴歷史筆記。

劉備漢中戰敗的話,看似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我們要知道劉備的地盤本來就那麼大,漢中是他唯一能夠一搏爭取地盤的地方。漢中戰敗,那無疑是氣數將近了。

劉備漢中之戰以重兵布陣

漢中之戰劉備的準備倒也怪充足,帶著法正、張飛、趙雲、黃忠等一幹第一陣容的好手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劉備手下有個七八萬人吧,曹操20萬重兵形成夾擊之勢。雙方真的是士兵突擊,戰鼓擂啊。

這場戰役劉備以少打多,面對面硬剛肯定是幹不過,智取恐怕未必有太大勝算。要知道曹操帳下有五子良將,有夏侯淵這個先鋒,陣容也很是豪華,看似一場實力懸殊的對壘曹操卻輸了。如果說曹操指揮得當,用兵穩妥,拿下漢中的話,三國的格局可能會發生變化。

無論是誰守荊州,荊州必失

荊州是劉備起家的地方,作為西川進入中原的門面,對蜀漢政權那可是相當重要的。赤壁之戰後,孫劉政權奪回荊州及諸郡,曹操的實力確實被削弱了,漢中戰場上的發揮不當多多少少有些影響。漢中之戰其實劉備很大時間處在劣勢狀態,兵力在那擺著嗎,劉備派關羽攻打樊城以緩解自己在漢中戰場上的壓力。關羽雖說攻打樊城斬獲了一些成就,但是還是丟了荊州。

劉備進軍漢中安排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在西川穩固政權。劉備帶七萬兵馬出兵漢中,關羽有三萬兵馬守荊州,諸葛亮手裡其實並無太多兵馬,劉備政權兵力也就十五萬左右。兵力分散,本身就不利於防禦,加上兩處進攻,諸葛亮的後勤工作真的很難做。

劉備會派諸葛亮守荊州嗎?這個應該不大可能,當時就是因為進軍西川一年多還沒打下來,龐統死於落鳳坡,這才急調張飛、趙雲、諸葛亮前去支援。諸葛亮在西川的目的就是要平衡荊州、漢中方面的壓力,諸葛亮後勤保障要做到位劉備漢中戰場上就會減小部分壓力。諸葛亮還要鎮守西川,置辦糧草軍械,條件也很是艱苦。

漢中戰敗,劉備政權真的是生死存亡之刻也

劉備若布局在漢中的兵馬十存一二的話,那真的是要滅國了,劉備所率的領導班子安然無恙回到西川的話還有一絲渺茫的機會。畢竟活下來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仗西川天險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劉備失敗的話,曹操也是傷亡慘重,短時間內不會向西川發起攻擊。但是東吳的孫權會暗度陳倉嗎,東吳在殺掉關羽獲得荊州之後實力大增,不能夠保證是否向西蜀發動戰爭,曹操也會對其拉攏。

東吳手下多是水軍,陸戰還是遜色太遠,如果聯手曹操趁勢吃掉劉備真的是清清松松。孫權深知聯弱抗強的道理,但是以劉備孫權之力擋不擋得住曹操還得另說。如果三國鼎立的局面想結束的話,蜀漢政權是真的要滅亡了。

劉備手下還有一幹第一陣容的高手,不會那麼輕易就被滅國的,蜀道之險如天險一般,劉備還有一絲機會反敗為勝。

我是阿柴歷史筆記,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漢中之戰,曹操和劉備分別戰死了哪些武將?劉備為何非要奪取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之間,劉備於益州根基尚未穩固之際,便幾乎傾盡人馬悍然發動了奪取曹操控制下的漢中爭奪戰。最終,勢力遠遜於曹操的劉備取得勝利,將漢中握在了手中。那麼,為何劉備要在根基未穩之際孤注一擲呢?
  • 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結果,在這場名將雲集的戰役中,劉備在公元219年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即劉備佔據漢中,疆域得到擴張,並進位漢中王。不過,在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攻關中。眾所周知,關中作為漢朝都城的長安所在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 劉備是怎樣奪取西川,成就漢中王的?
    益州牧劉璋手下有兩個很有才能的謀士,一個叫法正,另一個叫孫松,他倆私交很深,無話不說,他倆認為劉璋昏庸懦弱,成不了大氣候,在他手下做事沒有出息;認為劉備既是帝王之胄,又英明有為,以後必成大事,劉備才是他們將來依附的明主。於是張松極力建議劉璋派法正邀劉備入川,依靠劉備的力量來遏制張魯。劉璋採納張松的建議,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派法正到荊州邀劉備入川。
  • 同樣佔據蜀地和漢中,為何劉邦能夠奪取天下,劉備卻最終失敗
    秦末天下大亂,巨鹿之戰爆發後,楚懷王命項羽北上救援趙王歇的同時,劉邦率兵西入關中,最終攻入關中滅亡秦國。後項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劉邦獲封漢王。而從彼時的天下局勢來講,劉邦獲封的地盤不僅比較大,而且佔據著川西平原這個糧倉,再加上其本就是各路諸侯中實力較強者,這為其重返關中,迅速擴張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2、劉備崛起時三國鼎立。
  • 鄧艾偷渡陰平,如果劉禪不投降,蜀漢會不會滅亡?
    姜維憑藉山川之險,把鍾會的大軍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卻率3萬人偷渡陰平小道,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蜀國滅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僅僅過了四十多年,蜀國就滅亡了,當時司馬氏甚至還沒有篡魏建立晉朝。一方面我們替蜀漢感到可惜,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為鄧艾的奇兵之計拍案叫絕。但其中有個問題,如果當時鄧艾兵臨成都,劉禪拒不投降,而是堅守的話,蜀漢會滅亡嗎?
  • 關羽北攻襄樊,孫權攻打荊州,若孫權北攻合肥,曹魏會不會滅亡?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989字,閱讀約4分鐘關羽北伐襄樊是蜀漢集團的戰略所需,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後,準備實現打通漢水的戰略目標,劉備進攻漢中,佔領漢水上遊,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
  • 劉備曾創立兩個官職,只有四人擔任,都是蜀漢棟梁!
    公元219年,這是劉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劉備終於在正面戰場擊敗了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在奪取漢中後,劉備的地盤幾乎達到了全盛,也即擁有漢中、益州、荊州三郡以及東三郡。在此基礎上,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成為漢中王之後,劉備可以名正言順的對群臣進行分封,比如封許靖為漢中王傅,封法正為尚書令。
  • 西取益州、北定漢中後,劉備為何將張飛「閒置」閬中直到被殺去世
    作為蜀漢的主要戰將之一,張飛無論是出身還是能力,都應該是得到劉備重用之人。然而,劉備西取巴蜀、北定漢中之後,卻由關羽駐守荊州、魏延駐守漢中、孟達駐守上庸,而張飛卻被「閒置」在了閬中。1.蜀漢的軍隊配置,獨領一軍的張飛地位不低相較於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動輒數十萬大軍,真實歷史可就要「寒酸」許多,蜀漢方面的兵力自始至終都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奪取漢中前後,其麾下嫡系軍隊其實只有十萬上下,相對於此時佔據的荊州、益州、漢中,這點兵力實在不夠看。
  • 劉備在攻佔漢中益州之後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派兵增援荊州?
    所有的史書中,都沒有提及關羽北伐為什麼沒有得到劉備集團的支援,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中曾經明確提出,時機成熟了,派一名上將軍兵出宛洛,而劉備親率大軍以出秦川,天下可定,只是非常可惜,這一國策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關羽的軍事行動顯然沒有得到蜀漢集團的支持。
  • 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
    當時,120位群臣以馬超為首,是因為馬超是西涼的名門望族,是曹操所畏懼的人物,歸屬劉備後在奪取益州迫使劉璋出降方面功不可沒,其他的人則是按照地位尊卑先後順序而排列的。這份表文,先是一一揭示了歷史上多次大亂的緣由,特別是揭露了曹操「鴆殺皇后、太子,剝亂天下,殘害民物,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而使國家和人民「人神無主,遏絕王命」所犯下的罪過。
  • 魏延資歷不如張飛趙雲,劉備為何讓他鎮守漢中?或藏蜀漢一個秘密
    這個戰略因為太過大膽,肯定不會得到江東士族的同意的,而且孫權的兵,糧食,錢絕大部分不都得江東士族提供嗎?相反,劉備的建議可能更加得到江東士族的認可,就是孫權、劉琦、劉璋、張魯、馬超、韓遂、遼東公孫氏一起,建立一個反曹聯盟。孫權為此還付諸實施了劉備的建議,不單把周瑜辛苦打下的南郡借給劉備,還派船進入遼東聯絡公孫氏。
  • 「後劉備時代」蜀漢政權有什麼特徵?做了哪些政治遺產清理?
    一、「後劉備時代」及蜀漢政權的基本特徵「後劉備時代」是指劉備去世後直至蜀漢政權滅亡這一時期。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具有奪取荊州的機會,當諸葛亮勸劉備對荊州採取行動時,劉備卻道「吾不忍也」念及同宗及其立身處世之道,劉備沒有按照諸葛亮的策略實施《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戰略步驟,使這一計劃的實施得以延遲。
  • 如果有他在,蜀漢北伐會成功嗎?
    這一天,劉備終於走上事業巔峰,可以接著奏樂,接著舞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點我)從老對手曹操手中奪下漢中,自立為漢中王,打算給員工派福利。漢中,是益州北境的咽喉,也是北伐的戰略要地。魏延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一番豪言壯語:「如果曹操舉天下之兵而來,我願為大王抵擋;如果他派一個偏將率十萬人馬來攻漢中,我就為大王吞了他們。」此話一出,劉備連連點頭,群臣也給魏延瘋狂點讚。魏延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此後,他鎮守蜀漢的北大門,多次參與北伐,大破曹魏軍隊。
  • 劉備有沒有可能成功統一全國,最有機會是在哪個時候?
    ,曹操派出大軍攻下漢中,劉備這個時候背腹受敵,只好先歸還了長沙、零陵、桂陽,可以說這個也是劉備無奈之舉。 這一戰導致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受到了一定損失,不過仍然保留了部分實力,在荊州的蜀漢軍隊由關羽進行把守,這個時候劉備更重要的事情是要奪取漢中,這個時候奪取漢中是十分關鍵的,劉備最終選擇發動漢中之戰,這一戰劉備也獲得了勝利,奪取了漢中。
  • 同是盤踞漢中,為何劉邦能一統天下,而劉備只能在白帝城抱憾而終
    劉邦和劉備剛開始所處環境差不多,都是佔據漢中,然後進行爭霸戰爭,令人困惑的是,劉邦取得了成功,而三國時期的蜀漢卻失敗了。很多人將原因歸咎於對手不一樣,劉邦面對的是不足為懼的項羽,而劉備面對的是雄才偉略的曹操,這是典型的以成敗論英雄,是有失偏頗的,嚴重忽視了地緣政治。
  • 成漢:蜀漢滅亡後,又一個割據蜀地的勢力,存在了40多年!
    這一年,伴隨著後主劉禪的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在蜀漢滅亡後,西晉在公元280年消滅東吳,得以一統天下。不過,在八王之亂後,諸侯割據的局面再次出現。而就本文所要說的成漢,正是始於西晉末年的割據勢力。對於成漢來說,和蜀漢一樣,都割據於巴蜀之地。並且,成漢也存在了40多年,這和蜀漢的國祚比較一致。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成漢。
  • 夷陵之戰損失5萬兵力,劉備的蜀漢為什麼就一蹶不振呢?
    這句話已經凸顯出這時益州正在經歷危機,並且很有可能致使蜀漢滅亡,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夷陵之戰到底帶來了多大的影響,使得蜀漢差點滅國呢?我們先拋開關羽不談,來說一說荊州對於蜀國的重要性,說起荊州,這個地方是諸葛亮《隆中對》所提的戰略要地,可以說決定著蜀漢能不能一統天下的重地,現在被東吳奪取,劉備自然,發動對吳作戰,其實是鼎盛時期劉備不得不做的選擇。
  • 蜀漢在將才凋零的情況下,只能重用姜維、夏侯霸這些魏國降將?
    蜀漢在將才凋零的情況下,只能重用姜維、夏侯霸這些魏國降將?蜀漢後期基本就蜷縮在益州這個地方了。益州這個地方從來就沒出過名將,不然劉璋也不會死那麼快。益州集團的矛頭一直都是指向內部的,比如張松法正看不慣劉璋,於是引來了劉備,又比如譙周看不慣劉禪,於是勸他投降曹魏。你讓他們帶兵打仗,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我家在益州一百套房一萬畝地,你讓我冒死上陣殺敵?萬一有個三場兩短,我這條命你賠得起嗎?他們的利益和蔡瑁張允是一樣的。蜀漢的益州就不一樣了,因為有荊州集團,以及劉備漂泊半生帶來的初創成員。
  • 漢中之戰,為何曹操佔據主動權,劉備卻贏了?
    215年曹操命張郃進攻劉備大本營——益州。劉備抵達四川之後,命張飛領兵將其擊敗,後方穩固了,劉備開始策劃奪取漢中。劉備奪取益州,第一時間並非是發展,而是穩固地位,而漢中便是益州門戶。劉備得到益州之後,如果不是孫權插手,劉備必然對漢中張魯下手,畢竟守住門戶才是上上策。
  • 蜀漢的漢中攻略:魏延王平防守反擊大獲全勝,姜維的戰略失誤亡國
    在東漢末年,割據漢中本來是張魯宗教神權小王朝的地盤,但因為他實力弱小,所以很快成了群雄爭奪的肥肉——曹操和劉備展開了對漢中的爭奪!出人意料的是,勢力較弱劉備竟然戰勝了兵力強大的曹操,奪取了漢中,並自封為漢中王。 而如何做好漢中防禦戰略,是劉備面臨的重大問題。因為漢中位於巴蜀北部,是蜀漢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