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人是白種人!

2021-02-13 一段藝術的歲月

「黃須鮮卑奴」,並稱其相貌特徵是「黃須」《世說新語》第27《假譎》載王敦稱晉明帝。注引《異苑》所載王敦語作: 「黃頭鮮卑奴」,並加以解釋:「帝所生母荀氏,燕國人,故貌類 焉。」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須指的是黃鬍子,晉明帝的相貌特 徵就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的相貌。

 

明確指出晉明帝的相貌與其母族相近,說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種人的特徵。既然晉明帝被稱 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須鮮卑奴」,其生母荀氏應為鮮卑人。 晉明帝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宮人《晉書》卷32《后妃傳》未載其出身《晉書》卷6《明帝紀》稱其為「燕代人」,據《晉書》卷14《地理志上》:「起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燕代」一詞 顯然指的是地理範疇。《晉書》卷102《劉聰載記》稱「鮮卑之 眾星布燕代」可知燕代是鮮卑人的主要地區。

 

《異苑》稱荀氏為「燕國人」,此燕國是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權,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鮮卑人。但鮮卑慕容氏一直到337年始稱燕王《晉書》卷6《明帝紀》稱晉明帝死於大寧三 年(325)「年二十七」,中國古人計年齡稱虛歲,晉明帝生於 299 年。其母荀氏當生於280 年左右,或更早些時候,當此母子在世時,慕容氏的政權尚未定名為「燕」,稱荀氏為「燕國人」,是後代人卻習用這稱號,顯然不如《晉書》卷6《明帝紀》稱「燕代人」準確。

 

金髮是白種人的顯著特徵,可見鮮卑人、至少是東部鮮卑人中,存在 相當數量的白種人。晉明帝生母荀氏生於公元3 世紀下半 葉,所以說,東北的東南部地區,至晚在公元3 世紀,就已經有白種人的部族居住,不過他們在當時被看成是鮮卑人。


東晉人把「黃頭」或「黃須」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在唐朝人的觀念中,鮮卑人的相貌特徵仍具有金髮碧眼 等白種人的特點。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開篇即是:「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詠的是西晉滅亡的史 事,詩中稱鮮卑為「黃頭」,反映著在唐代通行的觀念中,鮮卑人最明顯的相貌特徵是「黃頭」在蘇軾在觀賞唐人韓幹的畫時賦詩,其中一句是:「赤髯碧眼老鮮卑」,可知在唐人的畫作中,鮮卑人的形象還是黃須碧眼的,看出唐代社會普遍將黃須碧眼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 東北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白種人部族是被稱為鮮卑的晉明帝的母族,居住地在東北西南部及其以西地區,但鮮卑人居住在此地區顯然是出自遷徙。

 

自1 世紀起,匈奴人中已雜有白種人成份。《史記·匈奴列傳》與《漢書·匈奴傳》都記載匈奴冒頓單于北服丁零,在被冒頓徵服以後,有部分丁零人逐漸南遷。丁零的居住地在今貝加爾湖附近,這在學術界已成定論。可以看出,自公元1 世紀遷入遼東自號鮮卑的十餘萬落匈奴人種,很可能雜有具有白種人血統的丁零人,這是東北鮮卑人中白種人的來源。

 

東北鮮卑人中的白種人,出自赴遼東與鮮卑人雜居並自號鮮卑的匈奴人中的丁零人和隨鮮卑慕容部東遷的丁零人。匈奴主體部分西遷後,鮮卑成為中國北方最強 大的民族,連留下來的匈奴人都「自號鮮卑」,長期與匈奴人雜居的丁零人也自號鮮卑,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匈奴人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許多人認為,匈奴人和中亞、東歐的遊牧民族接近,因而是白種人,另一部分人認為匈奴和突厥、蒙古一脈相承,是屬於黃種人。那麼到底匈奴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呢?首先,看看中西方對匈奴民族相貌的記載。的古代文獻將白種人稱呼為「深目多須」「深目高鼻」。一般而言,北方的少數民族如果出現白種人,史書就會特別留意。
  • 匈奴人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DNA測試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許多人認為,匈奴人和中亞、東歐的遊牧民族接近,因而是白種人,另一部分人認為匈奴和突厥、蒙古一脈相承,是屬於黃種人。那麼到底匈奴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呢?首先,看看中西方對匈奴民族相貌的記載。中國的古代文獻將白種人稱呼為「深目多須」「深目高鼻」。一般而言,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如果出現白種人,史書就會特別留意。
  • 中國古代曾經存在的白種人部落
    我們知道,東亞地區的主體民族是黃種人,很對人認為中國古代的主體統治區是中原地區,很難遇到白種人,實際上,中國古代也是有白種人的,今天就為您盤點一下。最初時候學界普遍認為鬼方是古肅慎的一支,和中原人一樣都是黃種人,後來隨著商代貴族墓的發掘,才證實了鬼方部落裡存在大量的白種人,鬼方被滅後,他們成了商朝貴族的奴隸,奴隸主死後被大量用於殉葬。
  • 歷史上被稱為「白匈奴」的民族到底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梁書 滑國傳》中說:厭噠人的語言與「待河南人譯然後通」,其中的「河南人」是指吐谷渾人,也就是說:厭噠人的語言與出自鮮卑的吐谷渾人語言相通,也就與鮮卑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之,有的學者專家認為,厭噠人極有可能出自乞伏部鮮卑。
  • 小腳趾甲分成兩瓣的人,可能不是純正的漢族人,而是鮮卑人的後代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觀察自己的小腳趾,分成兩半的話,那麼先祖可能就並非純正的漢族人,而是鮮卑人的後代。在學術上,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趾,又稱「復甲」、「跰甲」,指的是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在現代醫學看來,這是一種病變,同時也是可遺傳的特徵,是常染色體顯性性狀。
  • 鮮卑人的早期生活
    東胡部落聯盟瓦解後的烏桓與鮮卑中,烏桓面對匈奴首當其衝。公元一世紀中葉,匈奴天災人禍頻仍,人畜飢疫,實力大損,烏桓人出兵逼匈奴人北遷,致漠南出現真空,不僅擺脫了匈奴人的控制,而且據有其地。漢光武帝採取封建等各種措施招攬烏桓人內附,還授權烏桓大人管理烏桓、鮮卑民眾。一直到東漢末年獻帝時期,鮮卑仿佛生活在烏桓「巨人的陰影背後」。
  • 印度人那麼黑為啥屬於白種人,區分黑種人和白種人不是靠膚色嗎?
    地球上有70億人口,就要劃分為四個大類分別是黃種人種,白種人中,黑種人種和棕色人種。在這其中白種人的數量是最多的,佔了總人數的55%。現在也是呈現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其次就是黃種人了,我們黃皮膚大約佔了人類總數的37%,黑種人佔了總人數的8%,棕色人種佔據的比例是最小的也就是說全球的人加在一起,白種人佔了一大部分,基本上是兩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是白種人。在很多人看來,世界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是中國和印度,而這兩個國家都屬於東方國家。在中國和印度他們看起來並不是白種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是黃種人。
  • 我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是什麼人種?蒙古人種為主,混有少量白種
    畫像磚上的匈奴人 高鼻梁1.從樣本佔比的分析來看,匈奴人裡的蒙古人種數量佔大多數除了黃白混血或者白種人的成員之外,大部分匈奴人和後來蒙古人的相貌差別應該不大2003年,人類學家對蒙古國Egyin-Gol匈奴墓地的62具遺骸進行了染色體分析,研究者一共獲得了46個古代匈奴人的DNA數據 , 結果表明:89%的匈奴序列屬於亞洲單倍型類群,主要有A,
  • 鮮卑人,從哪裡來?
    在匈奴人殘酷的侵略之下,有部分東胡人被迫向東遷徙,走進了人跡罕至的深山,分別退入了大興安嶺南北部的大鮮卑山和烏桓山之中,多年以後大興安嶺中走出了鮮卑和烏桓兩個民族。後來鮮卑族建立北魏政權,魏書中記載鮮卑先民在大鮮卑山中「畜牧遷徙」,但是從出土遺存來看,在嘎仙洞一代活動的早期鮮卑人沒有進行農業和牧業的生產工具,以及馴養家畜的證據。
  • 秦始皇陵的秘密:墓裡有白種人的跡象,原來秦朝時期就有了白種人
    我們的國家雖然以黃種人為主,但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仍生活著不少少數民族白種人,如塔吉克族等。她們何時住在中國?從哪兒來的?每一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傳說和歷史淵源。事實上,早在秦朝,中國就有白人了。
  •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不算純正「炎黃子孫」,而是一支白種人後代
    比如說「石姓」,它的歷史就與一支白種人族群有關,提到它就不能繞過那段五胡亂華的歷史。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這5個主要的胡族部落。而石姓的歷史就和羯族有關,羯族崛起,又和西晉的分崩離析有關。
  • 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滿族長相特徵
    北方各族各族的長相很好分別,各自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匈奴人高顴骨鮮卑人鷹鉤鼻氐族 面部輪廓分明契丹人鼻梁上端較長
  • 如果你小腳趾甲分成了兩瓣,那可能不是純正漢人,而是鮮卑人後代
    為了區分移民的人和本地人,朝廷把山西移民匯聚在一棵古槐樹下,把每個人的腳小拇指甲上劃一刀作為區分的標記,從而留下了這個故事。被一刀劃下的腳小拇指指甲會一分為二,一邊軟一邊硬,但是這都只是民間傳聞留下的故事罷了。真正擁有這種小拇指指甲的人,在現代醫學裡被稱之為「跰趾」。
  • 鮮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這個特徵,那你不一定是漢族人而是鮮卑人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有五個民族爭霸中原,然而無論是匈奴、竭人、羌人或者氐人都先後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鮮卑族在魏晉四百年間一直和漢民族較量,可以說魏晉南北朝史就是一部漢人和鮮卑人較量的歷史。然而一個這麼龐大的群體在唐朝之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鮮卑人去哪了呢?
  • 鮮卑人是匈奴後裔嗎?
    ,阿扎爾人,匈人(阿提拉),蒙古人。從中原看,尤其從北京看,可不能看不起東北人,往上數,根都和東北人有關係,當然今東北人非古東北人,開個玩笑。【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南朝宋忽然不知從哪得了消息,拓拔鮮卑是李陵的後代,拓拔的名號來自李陵的匈奴妻子,說什麼誰說北魏是李陵的後代就殺誰啥的,而李陵的後代分布情況,南朝宋都沒有搞清楚。
  • 白種人更容易被曬傷,黑種人也會被曬黑
    曬得跟個黑人似的,這句話會經常被很多人用來形容曬黑了的人。那麼黑人,還會被曬黑或者是曬傷嗎?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普遍認為,皮膚顏色本來就很黑的黑人的並不怕曬,不會因為陽光照射而變得更黑,也沒有被曬傷或者曬出皮膚疾病的風險。事實上,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
  • 白種人不一定是白皮膚,為何印度人會被歸類為白種人,美女還很多
    ,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往往被算作白種人。04達羅毗荼人關於達羅毗荼人,有些爭議,很多人認為這些人原住在地中海沿岸,後來在不同時期進入了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也有人認為這些人本來就住在印度05印度人屬於白種人如果說印度人是白種人很多人不知道,因為印度人給人的印象是黝黑的皮膚,而非雪白的皮膚,但又不是像一些非洲國家一樣黑得發亮
  • 我們都有可能是漢化的鮮卑人
    此後鮮卑趁著中原王朝混亂之際得以發展,在十六國混戰時期鮮卑人已經先後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了諸多割據性政權,其中拓跋部落在公元385年建立的北魏,並且在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從而與逃到南方的正統王朝形成了一個南北對峙的局勢。
  • 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之間,為何沒有生殖隔離呢?
    目前在世界上主要存在三大人種,分別是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但是無論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又或者是黑種人,他們都來自於同一個人種--智人,智人是人類在500萬年長時間進化過程中唯一倖存下來的人種,其實在人類進化史上至少產生過六個人種,分別是智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60~10萬年前
  • 印度人其實是白種人?這是高考標準答案
    為啥黑皮的印度人總是被認為是白種人呢?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印度國家的組成說起。印度民族的構成從來不是單一的人種,他們的構成非常複雜。光以民族說起,印度就有一百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就是人口最多的種族,接近了印度所有人口一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