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4日消息(記者楊靜)8月11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劉錦紛教授團隊聯合普外科陳其民教授團隊,為一名患有罕見大動脈炎患兒成功實施了一例「升主動脈-腹主動脈旁路架橋術」,在其心臟與腹腔之間搭起一座30釐米長的「生命之橋」。
12歲的小搏(化名)在四年前學校體檢時就查出血壓異常升高,收縮壓達到150-160mmHg。父母帶他四處就診,始終病因不明,一年前孩子甚至出現了反覆夜間胸悶心悸以及泡沫尿症狀。近日,小搏就診於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經過系列檢查,醫生終於揭開了病情的真相:患兒患有多發、長段型大動脈炎,病變累及胸部降主動脈、腹主動脈以及右側髂動脈,血管最窄處不足5mm(正常應為15mm),如此廣泛而嚴重的病變,在兒科領域十分罕見。
小搏的上肢血壓異常升高,而下肢動脈搏動極其微弱;他的心臟「不堪重負」,而肝臟、腎臟等腹腔臟器卻「杯水粒粟」。再不及時治療,他全身多個重要臟器將會面臨衰竭的風險。經過心胸外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等多學科的聯合研究,最終決定由心胸外科著名教授劉錦紛和普外科著名教授陳其民共同領銜實施「搭橋」手術,在心臟與腹腔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兩個團隊在術前聯合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
根據手術方案,先由陳其民教授團隊在患兒通過腹部切口找出狹窄的腹主動脈遠端的正常血管組織,再由劉錦紛教授團隊通過胸腹部聯合切口將一根30cm長的人工血管從腹腔穿橫隔達胸腔,連接升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將瘀滯於上半身的部分血液導引至下半身,從而在患兒體內胸腹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手術歷時4小時,術後患兒生命體徵平穩,上下肢血壓已達一致,目前正在康復治療中。
據劉錦紛教授介紹,大動脈炎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動脈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常呈多發性,可引起不同部位動脈狹窄、閉塞。大血管搭橋手術在兒科領域十分罕見,此次多學科強強聯手成功實施由心臟至腹腔的長距離「搭橋」手術,再次刷新國內兒童心血管領域的高難度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