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去年底宣布,元旦起健保費率調整為5.17%。記者遊昌樺/攝影
選在年假開始前數小時,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健保費率從四・六九%調高至五・一七%,補充保費漲至二・一一%,此舉不啻是對全民的一次突襲。調漲保費議題先前引發議論,陳時中以新冠疫情衝擊經濟為由,說自己很傷腦筋,要等過完年再決定。誰料這是緩兵之計,他竟在實施前半天才宣布此事,殺得全民措手不及。
說這是史上「最陰險的保費突襲事件」並不為過。第一,健保費率的升降攸關全民權益,當然必須要經過公開討論。尤其,萊豬開放剛引發莫大爭議,蔡政府嘴上還說著「謙卑」,卻立刻又做出專斷決策,顯示毫不在乎民意。第二,健保財務的盈虧,和政府管理的良莠與制度的合理與否有很大的關係;若完全不在制度上作任何改革,卻一味從民眾身上拔毛補漏,黑洞只會越補越大。第三,蔡政府算準年假期間輿論無法聚焦,且全民注意力都在萊豬身上,因而迅雷不及掩耳地調漲保費即期實施。如此機巧的操作,用心實在可議!
以衛福部的說詞,健保費率需要調漲,是因為健保財務連年虧損,今年底虧損將突破七七一億,安全準備金則低於一個月,已達調漲標準。問題是,對於健保虧損的原因,衛福部做過深層的總檢討嗎?對於備受詬病的部分人濫用健保現象,提出過什麼防堵之道嗎?對於外界一再呼籲收取「部分負擔」以抑制浪費的建言,衛福部提出過任何改革方案嗎?沒有!衛福部什麼都沒做,陳時中僅火速決定讓全民概括承受制度的不健全、少數人的濫用和政府的怠惰。
一味調漲保費,其實無助於健保的財務健全和永續經營。以剛結束的二○二○年為例,道理一說即明:因為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人唯恐受到感染,因此避免前往醫院;僅前三季,就醫人數即減少了將近兩千萬人次。從積極面看,民眾節制自己不必要的就醫行為是好現象,可以減少健保醫療資源的浪費。但從消極面看,由於就診人數驟降,使得不少基層診所或區域醫院收入銳減,有些則因持續賠錢而必須縮編甚至向銀行借貸。
這些現象,顯然不是政府調漲保費就能解決。更令人奇怪的是,既然去年就醫人數大幅下滑,政府必須向各級醫院、診所給付的醫療點數,整整下降了一百億多個點數;照理說,健保財務支出應該大幅下降才對,為何衛福部仍拿虧損的雞毛當令箭,調高全民保費?這是政府在刻意欺瞞百姓,或者健保費用被挪用於其他不當之處,才會有如此偌大的出入。對此,衛福部若不清楚說明,將難杜悠悠眾口。
事實上,這類的健保「黑數」經常被提及,但政府卻往往避重就輕,不願意誠實交代或務實改革。最近醫界即提出一項質疑:從二○○○到二○一七年間,整體就醫人數減少了○・三%,但醫療費用卻從平均每人八四二二元暴升至一萬六千四百元,近乎翻倍。由此可見,全民健保資源有越來越「集中化」的趨勢,少數的人集中花掉了全民的健保經費。如果衛福部不作任何改革,長此下去,健保財務黑洞越來越深,年輕世代還能享受健保的眷顧嗎?全民健保還能算「全民」的健保嗎?
陳時中說,保費調漲之後,受僱者平均每月保費只多繳六十三元。挑比較低的平均數說,這就是為政者的巧妙話術,藉此迴避了自己必須面對的所有議題。想想企業的負擔就好,目前保費的負擔比是企業七、政府二、勞工一,政府漲得輕鬆,但它想過企業的支出多沉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