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飛將到底飛到哪裡了?龍城遺址已在蒙古浮現

2020-12-26 知行讀史

關於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只記載其大概位於今蒙古國杭愛山脈一帶。蒙古國國立烏蘭巴託大學近日宣布,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中部地區被找到。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專家們驚奇地發現寫有漢字「天子單于,與天無極,千(秋)萬歲」的巨型瓦當,遺址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以西大約470公裡處。

龍城遺址的千秋萬歲瓦當

歷史上,被叫做龍城的地方有多個,但在中國戰爭史上,有兩個最著名的龍城。一個是十六國時期,慕容氏的龍興之地,慕容儁在此斬殺的武悼天王冉閔。前燕、後燕和北燕均定都於此,故址在今遼寧朝陽。而另一個則是西漢漢武帝時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指匈奴王庭所在地。但是,真正的匈奴龍城究竟在哪裡呢?

01匈奴與中原王朝糾葛的起源

匈奴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興起於內蒙古陰山,披髮左衽,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相傳匈奴為大禹的後人,商湯滅夏桀後,夏桀之子淳維帶領遺民北上,演變為草原部落。商朝,稱其為鬼方,春秋時為三戎,戰國時,他們的名字叫胡。

匈奴全勝時期的勢力範圍

自春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六合諸侯,成為五霸之首。而其首要任務便是合各國之力,共同抵禦來自北方的戎狄。孔子曾經說過:「微管仲,吾其披髮左矣!」說的便是此事。

匈奴最初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居無定所,不事生產,除畜牧業外的財富除了通過交易獲得外,基本靠搶。此時正當東周戰國時期,北方的燕、趙和西方的秦國皆有匈奴諸胡之侵擾。而後秦國統一天下,徵召百萬民夫,連接各國原有的城牆,建起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達五千多公裡的萬裡長城。所以說,早期的長城就是因匈奴而建。

秦長城

02匈奴和漢朝的愛恨情仇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匈奴被驅逐出黃河賀濤地區。而在漢朝伊始,北方匈奴完成了統一,樓蘭、白羊等諸部落皆融於匈奴,草原上出現了國家的雛形,一個新的部落聯盟。勢力大漲後,匈奴頻繁南下。劉邦親率大軍迎擊,因輕敵冒進,被單于冒頓困於白登山。此後漢朝開始了休養生息,以宗室女嫁給冒頓,各自以長城為界,兩國關係得以暫時緩和。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此後匈奴歷經冒頓單于,老上單于和伊稚斜單于在位,國力達到最盛。在積極對外擴張中,對於漢之燕、代等地接連實施侵掠,並奪走今之寧夏、陝西部分郡縣。

匈奴逐水草而居

漢朝在太祖之後,歷經文景二帝,輕薄賦,與民休息。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推行鹽鐵專賣,充實國庫。起初劉邦是以四十萬步卒抵禦匈奴十萬勁騎,而經過文景武三帝馬政的實施,武帝劉徹登基時已有官馬四十萬匹。漢朝國力大盛,財政富裕。

於是漢武帝廢和親政策,積極準備對匈奴的軍事打擊,以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元光六年,即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託克託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四路當中,唯有衛青一路獲勝,直抵匈奴的龍城

大漢玄甲軍 龍城之戰

《漢書》記載匈奴在龍城大會諸部,祭其先祖、天地以及鬼神。所以對於匈奴來說,龍城是聖地,也是王庭所在。此戰被視為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稱為龍城之戰。此戰過後,漢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漢武帝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自衛青、霍去病的漠北之戰後,霍去病封狼居胥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失去肥沃的漠南草原,進入北方貧瘠的戈壁大漠,此後四分五裂,再也沒能恢復往日的榮耀。

0303龍城到底在哪裡?

關於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根據《史記》、《漢書》等文獻的記載,其大概位於今蒙古國杭愛山脈一帶,目前發掘的遺址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以西大約470公裡,後杭愛省境內。

三連城遺址位置及航拍圖

2018年在附近的三連城遺址中心已經發現過一座大型祭祀性建築臺基遺蹟。在臺子的正中央,發現了用羊頭骨和羊腿骨擺成的造型。羊頭的朝向是北方,這和匈奴墓地的朝向是一致的。中蒙聯合考古組曾在當年達成共識,此處很有可能就是文獻記載的「龍祠」類城址的一種或者某一處,主要定期用來舉行禮儀、祭祀、會盟等活動。通過碳十四分析,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發生在公元前129年的衛青龍城之戰正落在這個時期內。

從出土的天子單于瓦當上的漢字來看,漢朝與匈奴的文化政治交流已深入匈奴境內。遺址的發現和分析對於兩千多年前的漢匈關係,匈奴的政治結構、社會形態、宗教、甚至軍事活動的研究均有著重要和深刻的意義。所以期待後續有更多的考古發現能被逐步披露出來,能讓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一覽匈奴和龍城的滄桑歷史。

#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已找到#

相關焦點

  • 蒙古重大考古發現——「但使龍城飛將在」的匈奴龍城被發現
    我們所熟知的唐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提到了漢代名將衛青奇襲匈奴龍城的偉大勝利,更是揭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龍城在匈奴社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單于庭中專門用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漢書匈奴傳》記有「五月,(匈奴)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漢代的龍城到底在何處?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在哪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這首的《出塞》膾炙人口,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問題:如「陰山在哪裡?」,「飛將是指誰?」等問題。這兩個問題在以前文章中做過分析,現在我們還有一個問題:龍城在哪裡?在國內,以「龍城」為別稱的地方有很多,如甘肅天水、甘肅武威涼州、山西太原、遼寧朝陽、山東諸城、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四川瀘州瀘縣、廣西柳州、黑龍江齊齊哈爾等等。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到底指誰?
    稍讓讀者困惑的,是詩中第三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一般注本會註明「飛將」是李廣,課本上好像也是這樣注釋的。可能有人覺得有點武斷,起碼不夠嚴謹。然而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判定李廣的直接證據,就是「飛將」二字。「飛將軍」經史記潤色,幾乎成為李廣的專稱。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匈奴龍城可能找到了?此龍城並非彼龍城!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詩中的匈奴龍城多年來一直不確定具體位置衛青出徵大勝的龍城漢朝史書也沒記載具體在哪蒙古國國立烏蘭巴託大學18日宣布,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中部地區被找到。
  •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匈奴的龍城找到了,飛將是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這首七言絕句《出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近日,考古界傳來一個重大發現消息,蒙古學者經過多年的探索挖掘,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以西大約470公裡的地方,發現了2000多年前強大剽悍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政治宗教中心------龍城的遺址。
  • 「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龍城飛將是衛青還是李廣?已經可以確定了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人們對詩中的「龍城飛將」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龍城飛將」到底指誰?千年來也是爭論不斷。2003年,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對「龍城飛將」的注釋做出修改:「龍城」指奇襲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衛青和李廣,更多的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龍城飛將」的爭論看起來已經有了定論,真的如此嗎?
  • 龍城飛將——龍城是哪兒 飛將是誰
    出塞曲這首詩太出名了,以致 「秦時明月」都寫成歌詞了,又被動漫借用為名字。「龍城飛將」也引起了後世的共鳴,多次被引用,那麼這「龍城」是哪兒呀 ?「飛將」又是誰呢 ?其實,這個「龍城飛將」說的是兩個人的事情,古代文人寫作,以實物代事件,以事件代人物也是比較常見的手法。首先,這個龍城指的是匈奴祭天的地方,匈奴人稱之為龍城。這裡的事件就是,衛青北伐匈奴破龍城。所以這個「龍城」指的是衛青。
  • 「但使龍城飛將在」 原來說的是朝陽
    那麼,該詩中的「龍城」作何解,指的是哪裡?遼寧資深考古學家馮永謙先生經研究斷定,詩中所提的「龍城「正是今天的遼寧朝陽。三、詩中不僅說到「飛將」,還說到「龍城飛將」。以目前所知的稱「龍城」的古代城市,有李廣時,沒有「龍城」;有「龍城」時,沒有王昌齡。既是如此,那麼這首詩中的「龍城」究竟又是指的什麼地方呢?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龍城飛將」,到底指的誰?答李廣是錯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讀起來氣勢磅礴,一股子豪氣直上雲霄。這句詩是出自「七絕聖手」王昌齡。對於此首詩的解讀,很多人都認為這裡面的「龍城飛將」代指漢朝的「飛將軍」李廣。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究竟指的是誰,李廣還是衛青?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首句寥寥7字,一輪明月、一座雄關,就將數百年的秦漢邊境勾勒而出。時光滄桑與蕭蕭邊關,在王昌齡筆下,如此自然唯美地結合到了一起。這綿延萬裡的邊關外啊!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李廣嗎?
    唐朝詩人王昌齡在他的七言絕句《出塞》中寫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這首詩因為選入了中小學語文教程,可謂是家喻戶曉。作者的觀點很明確,龍城飛將要是在,胡馬就不敢度過陰山,那麼,龍城飛將說的是誰,不少人可能認為是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事實上,龍城飛將真的是指李廣嗎?恐怕未必,至少不單純指李廣。飛將軍李廣李廣綽號飛將軍,是漢朝對抗匈奴的得力幹將,曾經鎮守邊疆,打得匈奴破膽,聽見李廣名字就犯怵。
  • 華夏朝史:漢朝龍城飛將衛青李廣,他們這兩個之間到底差在哪裡?
    華夏朝史:漢朝龍城飛將衛青李廣,他們這兩個之間到底差在哪裡?【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話中的龍城飛將其實是兩個人,龍城是指衛青,飛將是指李廣。然而,衛青和李廣兩個人之間的差距,那可就是非常的大了,雖然都在一句話中出現,可是衛青最終可是做到了大司馬的位置,並且還被封了長平侯,然而李廣頂天也僅僅只是個驍騎將軍,而且一生都沒被封侯,可見這這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到底是有多大。那麼這到底有是為什麼呢?
  • 《古劍奇譚網絡版》龍城飛將天罡星蘊怎麼選 龍城飛將天罡星蘊選擇...
    導 讀 《古劍奇譚網絡版》龍城飛將天罡的星蘊有很多種選擇,怎樣選擇才是收益最高的呢?
  • 但使龍城飛將在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個人覺得這已經是唐代邊塞七絕的巔峰了,悲愴豪壯而不悽涼,高昂慷慨而不淺露。連寫作手法也很有意思。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難得的手法叫做互文。以「秦,漢,關,月」四字描述了戰爭的悲涼與持久。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教」的讀音是平聲,是允許的意思。然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下面。
  • 不教胡馬度陰山前一句中的「龍城飛將」到底指的是誰?
    《出塞》的意象圖在課文中,「龍城飛將」的注釋都普遍認為:飛將是指西漢被稱為飛將軍的名將李廣。對於這點,李唐皇室到底是不是李廣後代,有待考究,但是李唐皇室的確認為李廣的故裡是在狄道。所以,無論是成紀、槐裡還是狄道,這些地名大概都是今天甘肅臨洮縣位置,而這些地名在歷史上並沒有「龍城」的稱呼與說法。那麼,「龍城」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 「龍城飛將」的稱號被李廣竊取了
    其實在歷史上,竊取榮譽的事情還有為數不少的,其中一個,便是「龍城飛將」的稱號。 詩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詩,水平相當高,流傳也非常廣,然而圍繞「龍城飛將」這四個字,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 李廣和衛青,到底誰是真正的「龍城飛將」?可以用一場戰爭來說明
    在古代,「龍城飛將」是將軍勇猛和智慧的代名詞, 但關於「龍城飛將」到底是誰,卻起了爭執;很多人都認為「龍城飛將」應該指的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因為李廣的綽號就是「飛將軍」,而且這個綽號還是匈奴人起的。但「龍城飛將」真的就是李廣嗎?其實不然,接下來就看看為什麼不是李廣吧。
  • 「但使龍城飛將在」,「飛將」指的是誰?連教科書都出錯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為一體,既描繪了壯闊的邊塞風光,又洋溢著詩人濃濃的愛國熱情,歷來備受推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對於良將的渴望。如果有像飛將軍那樣的勇將,想必胡人的戰馬就不會越過陰山半步,那麼戰爭就不會那麼頻繁,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壯士背井離鄉了。
  • 文化懸案:詩歌裡面的龍城飛將,指的是哪位將領?
    前言:唐朝詩人王昌齡曾經說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不過,在這首詩歌裡面,飛將指的是什麼人,產生了巨大的爭議。比如說有人認為指的是衛青、霍去病兩位將領,還有的則認為指的是飛將軍李廣。也由此,導致了龍城飛將的身份問題,產生了巨大的爭議。甚至在很多唐詩讀物裡面,關於龍城飛將的解釋也是存在衝突的。那麼,龍城飛將到底指的是什麼人?
  • 【每周詩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注釋但使:只要。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