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河北省住建廳近日就《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本規範編制組總結了近年來全國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範。詳情如下:
關於對《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2020年度省工程建設標準和標準設計第二批制(修)訂計劃》(冀建節科函〔2020〕111號)的要求,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有關單位制訂的《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已完成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請有關單位和公眾在2020年9月18日前提出意見和建議:
聯繫人:趙明發 13803332101
郵箱:hbgps@sina.com
附件:1.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
2.意見和建議反饋表
河北省建設工程標準編制研究中心
2020年9月4日
前 言
本規範編制組總結了近年來全國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範。
本規範共分6章,內容包括:1. 總則;2. 術語、符號;3. 基本規定;4 參數與計算;5. 建築與小區;6. 市政工程;7. 設施設計。
本規範第1.0.3、1.0.4、4.1.11、4.4.2、4.6.1、4.8.9、5.4.4、5.6.4、5.6.5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標準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認共享的原則,由三地規劃主管部門分別組織實施。
主編單位:
參編單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審查人:
1 總 則
1.0.1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指導京津冀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建設中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實現雨水資源化管理,減輕城市內澇,使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規範。
1.0.2本規範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小區及市政建設項目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規劃設計。
1.0.3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設計應包括雨水控制與利用的內容。雨水控制與利用設施應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1.0.4雨水控制與利用設施應採取保障公眾安全的防護措施。
1.0.5 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除執行本規範外,尚應符合國家及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術語、符號
2.1 術 語
2.1.1 海綿城市sponge city
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著手,綜合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技術措施,統籌協調水量與水質、生態與安全、分布與集中、綠色與灰色、景觀與功能、岸上與岸下、地上與地下等關係,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行為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徵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抵禦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於達到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復興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標。
2.1.2 雨水控制與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減徑流總量、峰值及降低徑流汙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總稱。包括雨水滯蓄、收集回用和調節等。
2.1.3 源頭減排 source control
雨水降落下墊面形成徑流,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統之前,通過滲透、淨化和滯蓄等措施,控制雨水徑流產生、減排雨水徑流汙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減峰值流量。
2.1.4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過自然與人工強化的滲透、滯蓄、淨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設下墊面的降雨徑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與年均降雨總量的比值。
2.1.6 海綿城市設計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of sponge city
海綿設施設計規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過當地多年日降雨資料統計數據獲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2.1.7 年徑流汙染控制率 annual urban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 ratio
等同於年均降雨徑流汙染物總削減率,以固體懸浮物(SS)的削減量來計算。年均降雨徑流SS削減率等於區域內海綿設施對SS的年均削減總量佔區域年均徑流SS總量的比例。
2.1.8 徑流峰值削減率 runoff peak flow reduction ratio
源頭減排設施在設計降雨的情況下,最大進水流量和其對應出水流量的差值與最大進水流量之間的比值。
2.1.9 雨水調蓄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滯蓄、儲存和調節的統稱。
2.1.10 雨水滯蓄 storm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間滯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滲、蒸發並收集回用。
2.1.11 雨水儲存 storm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間儲存未經處理的雨水。
2.1.12 雨水調節stormwater detention
也稱調控排放,在降雨期間暫時儲存(調節)一定量的雨水,削減向下遊排放的雨水峰值徑流量、延長排放時間,但不減少排放的總量。
2.1.13 鋪裝層容水量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 layer
單位面積透水地面鋪裝層可容納雨水的最大量。
2.1.14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雨水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入滲、滯蓄、調蓄和收集回用,場地內累計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佔全年總降雨量的比例。
2.1.15 流量徑流係數 dis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歷時內產生的徑流量與降雨量之比。
2.1.16 雨量徑流係數 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設定時間內降雨產生的徑流總量與總雨量之比。
2.1.17 下墊面 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總稱,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1.18 綠化屋面 green 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與自然土層不相連接的各類建築物、構築物的頂部以及天台、露臺上由覆土層和疏水設施構建的綠化體系。
2.1.19 硬化地面 impervious surface
通過人工行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
2.1.20 透水鋪裝地面 pervious pavement
可滲透、滯留和滲排雨水並滿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鋪裝結構。
2.1.21 透水路面結構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
分為半透水路面結構和全透水路面結構。路表水只能夠滲透至面層或基層(或墊層)的道路結構體系為半透水路面結構;路表水能夠直接通過道路的面層和基層(或墊層)向下滲透至路基中的道路結構體系為全透水路面結構。
2.1.22 透水瀝青路面pervious asphalt pavement
由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為路面結構層、容許路表水進入路面(或路基)的一類瀝青路面。
2.1.2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由具有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為路面結構層、容許路表水進入路面(或路基)的一類混凝土路面。
2.1.24 植被淺溝 grass swale
可以轉輸雨水,在地表淺溝中種植植被,利用溝內的植物和土壤截留、淨化雨水徑流的設施。
2.1.25 生物滯留設施 bio-retention measure
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滯蓄、淨化雨水徑流的設施,由植物層、蓄水層、土壤層、過濾層(或排水層)構成。包括:雨水花園,雨水溼地等。
2.1.26 滲透池(塘) infiltration pool
指雨水通過側壁和池底進行入滲的滯蓄水池(塘)。
2.1.27 滲透檢查井 infiltration manhole
具有滲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積的管道檢查維護裝置。
2.2 符 號
2.2.1流量、水量
2.2.2 水頭損失、幾何特徵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