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千年王羲之「草書密碼」,揭示不為人知筆法!專家:影響發揮

2021-01-13 書法網

草書,是書法藝術獨有一種形式,他的藝術性遠大實用性,更能表達書者的情感,但是草書並不等於胡塗亂抹,也有一定規範和要求,不遵守這些規則,就是不再是草書,而是「醜書」了!

而當今書壇,寫草書的書法家最多,至於符不符合「法度」,則就不好說了。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

草書,是幾大書體最難掌握,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書聖王羲之就給我們留下一部《草書密碼》,飽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筆法奧秘,可惜失傳很久了!

從東晉以來,上千年歷史中,這部《草書密碼》散落在民間,很多書法家都聽說有這部經典,很少有人親眼看到,在書法江湖上留下「神話」般傳說!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

明萬曆二十年(1592),這部《草書密碼》才得以重現天日,全文1000多個字,並有韓道亨整理,編撰,以正楷來標註,命名為《草訣百韻歌》,被奉為《右軍草法至寶》

王羲之《草訣百韻歌》對草書結體和行筆中規律,用五字一句的順口溜編寫出來,堪稱草書的經典書論之一。

有了這部《草訣百韻歌》,了解草書的規律,下筆有由,舉止皆有法度,學會了這些方法,你將一生受益!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

沒有章法的草書,不算草書,而很多人學習草書,光靠一本字帖,去自悟,往往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精髓,更不能追求其「源」!

而這件《草訣百韻歌》便是草書之源,每一個常用易錯的草書寫法,在這本書中都有著輕而易舉的解釋。

比如其中一段:

出書觀項轉,別列看頭平:

意思是說:

「出」與「書」字就看其「頸部」(第二筆起筆處)的區別(其實收筆處也不一樣); 區別「別」字和「列」字,就看頭部是點還是橫平。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

這部《草訣百韻歌》,並不被當代某些書法大家所喜,在他們看來,這種講究法度的草書,屬於「壓制天性,限制自由發揮」,不如他們用拖把寫得好!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王羲之的《草訣百韻歌》進行高清複製,採用1:1等大還原,期待您的喜歡!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

相關焦點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草書寶典」,學會這1000個字,書法不用愁
    了解一點書法史上朋友都知道,在古代書法的秘訣跟武術當中的絕技是一樣的,輕易不會傳授,所以在張彥遠的《法書要錄》當中,我們看到的筆法傳承譜序,其筆法總是在師徒、父子以及同事等等之間流傳。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關於筆法秘而不宣的事例有很多,這當然也是我們傳統藝術沒落的一個原因。
  • 王義軍的草書融古出新,筆法精湛,大氣磅礴,曾獲首屆草書最高獎
    草書是書法家表達自我感情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書法的最高境界,當代練習草書的書法家不少,雖然他們練習草書也是以「二王」為宗的,但是真正能夠得「二王」神韻的,能夠將「二王」筆法發揮到極致的書法家,卻寥寥無幾,而他就是一位將「二王」筆法演繹到極致的書法家,憑此技藝,曾經斬獲了首屆草書展最高獎,被譽為「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嚴格地說,用筆法寫成的字才是『書法』。」而中央美院的博導、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院長邱振中先生,則認為「絞轉」才是最重要的筆法,他認為宋代以後「絞轉」筆法失傳,改為以「提按」為主,導致後人書法成就平平。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神帖」一般具備以下特徵:其一,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淘洗仍舊是千古不易的經典,至今仍舊盛傳不衰。其二,幾乎所有的書法人,都曾從中獲益,不學這本帖,你的書法境界便不會高明。其三,學習這件作品的人,每個人都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形成千人千面的狀態。
  • 王羲之的一部「書法聖經」,總共943個字,被後人評為:草書之祖
    在古代的傳統法帖當中,有許多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經典。是後人學習書法不可錯過的絕好範本。最高的經典,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了。在數卷王羲之的法帖當中,其中最經典的一幅作品乃是記錄了王羲之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這14年的草書信札。橫跨了整個王羲之的中晚年時代。
  • 中國十大草書大家,又見王羲之父子!
    今天,書法思考按歷史順序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書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意料之中,王羲之父子倆繼續上榜!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
  • 王鐸草書研究第十期:筆法狂放而又精嚴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筆法的精美與率意。王鐸草書筆法之美,既源於他用筆的精美,也源於他用筆的率意與大氣。對古代經典的嗜好,對《淳化閣帖》的孜孜以求,都是他精美用筆的技巧支撐和來源。王鐸的草書基本取法刻本。
  • 王羲之最後的經典:方寸之中,毫釐之間極盡圓轉筆法之能事
    這是王羲之經典法帖之《寒切帖》透出的意境。《寒切帖》又名《謝司馬帖》,縱26釐米,橫21.5釐米。被刻入《淳化閣帖》《大觀帖》。是王羲之晚年的精品力作,據傳是王羲之最後的書作。《寒切帖》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勞久懸情。
  • 一代草書大家張旭是如何成名的?
    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詞云爾。」盧攜的記錄雖然沒有《傳授筆法人名》中記錄張旭筆法傳承的久遠,但亦指出了張旭筆法與「二王」筆法的一脈傳承。張旭書學的基礎,直接來源與其堂舅陸彥遠,陸彥遠作為陸柬之子,深得二王筆法,有「小陸」之稱。
  • 古籍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金人集字草書字典,書法典籍
    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分上下兩部,是有金人張天錫編纂的集字類草書字典,集成漢章帝、草聖張芝、史遊等一直到金朝趙秉文、王萬慶等258位著名書法大家的草書之字形,均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等順序排列字體。 張天錫,金人,號錦溪老人,今山西永濟縣人。
  • 王羲之寫下的41個字,被拍賣了3億元,單價價值750萬,不是真跡!
    王羲之畫像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吸取了前人的書法精華,擺脫了漢魏筆風,獨創一家,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筆法精妙,結體遒美,一筆一划盡顯文字用筆之美,對後人的影響深遠。李志敏曾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王羲之一生寫過很多的書法作品,在世之時他的書法作品就大受追捧了,但直至現代,他的書法作品卻一幅真跡都沒能保留下來,他的真跡都已經失傳了,現在看到的所有的版本都是後世的臨摹,不過哪怕只是臨摹,都備受大家矚目,甚至不惜重金也要拍下。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其次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的「王體」草書:他們在《閣帖》中有五卷帖,王羲之三卷(6~8)包括159帖,獻之有二卷(9~10)共76帖,多是行草夾雜。就草書來看,「二王」的筆法比二張要瘦,更覺清新秀麗。羲之只有《十七帖》(因帖中第一帖有「十七」二字,故名「十七帖」)。一種是純草書,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大約是在唐朝人們搜集而成的。此外,《姨母帖》《初月帖》《喪亂帖》等也很傳神。
  • 王羲之能寫出神品蘭亭序,千變萬化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2020-12-31 06:59:19 來源: 時時娛樂人 舉報   很多人羨慕王羲之的蘭亭序變幻莫測的筆法
  • 書聖王羲之草書代表作
    他的《十七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冊頁24.4x12.7釐米,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屬於「館本」系統中的「缺十七行本」,為罕見精品拓本。本拓本摹刻傳神,字畫清晰,墨色均勻,每幅作品章法完美,同時含有朱文釋文,誠為「宋拓十七帖」諸版本中的佼佼者。
  • 千年草書,不過25人
    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傳張芝冠軍帖(或為張旭書)字休明,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書聖之稱。
  • 從章草到今草:兩漢魏晉草書的歷史
    在張芝草書非凡成就影響下,當時有一大批追隨張芝草書的人,如痴如狂地練習草書,「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三國時吳國的皇象擅長章草,他書寫的《急就章》有刻本傳世。《急就章》是漢代史遊編寫的一部字書,相當於識字課本,因開篇首句有「急就」二字,故以名篇。
  • 草書難在書寫狀態的法度自然
    我們認為草書難在法度、難在筆力、難在速度、難在章法,都有道理。其實,草書最難的是書寫狀態下的法度自然,這種融法度、性情、技巧於一體的自然天成,應是草書的最高境界。
  • 王羲之草書《知賢室帖》,剛健娟秀,飄逸端莊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他的書法從總體上說,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多種似乎矛盾的藝術特色都在這裡匯合、交融,達到爐火純青、盡善盡美的境界。 此帖為王羲之《知賢室帖》榻本,3行,29字,草書。入刻《大觀》、《寶賢》、《淳化》。《大觀帖》將此帖與後「多日帖」相連。
  • 高清 | 王羲之書法作品匯集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
  • 王羲之的一部「草書秘笈」,短短1000餘字,卻蘊含書法大智慧!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所以今天的人對於真正的藝術性書法沒有足夠的認知,這是因為我們從小接觸的「印刷體」塑造了大多數人的審美,而對於篆書、隸書,尤其是草書已經基本不認得了。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古人學習草書有這樣的一部「草書秘笈」,這部秘笈據考證在宋代就已經頗為流傳,具體是什麼時候創作的世人不得而知,此作傳承千年之久,據說乃是王羲之所寫,古人便是依照這樣的一部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