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紐西蘭也有本土坦克 能在輪式和履帶間自由轉換的裝甲兵器

2020-12-15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歐洲各國都不可避免的被捲入戰爭的陰影之中,而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幾乎每一個國家都開始緊鑼密鼓的武裝與戰備。即便是在軍事領域建樹不多的紐西蘭,也在1940年左右,進行了一系列屬於紐西蘭本土的武器研發計劃,斯科菲爾德坦克就是其中之一。

紐西蘭的這種斯科菲爾德坦克重約6噸,長4.2米,寬2.7米,高約2.5米,採用的動力為一臺85馬力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4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560千米。該車的行走裝置由履帶和四隻橡膠輪構成,履帶呈現梯形的結構,四隻中小直徑的負重輪採用英國Horstmann懸掛,同時底盤兩側還額外增加了一個橫梁將負重輪和導引輪連接在上面。

斯科菲爾德坦克採用的輪履兩用模式,即所謂的組合式機動系統,雖然該坦克採用的底盤來自於雪佛蘭PHD商用卡車,但是實設計師增加了一些新的設計對底盤結構進行堅固,以用來確保這種坦克在戰場上的機動需要。

這種坦克的車組人員僅採用3人車組,具體為正副駕駛員和車長,正駕駛負責主要駕駛工作,副駕駛位於正駕駛旁邊,同時也兼職坦克的火力手,負責操作坦克內的機槍。

這種坦克的輪式行走不同於一般的坦克,該坦克的後輪作為動力輪安裝在履帶外側,前輪作為轉向輪安裝在履帶通過上下調整車輪完成模式的轉換,前輪向上收起存放於前部鼓起的半圓形空間內,而後輪則向前部上方偏轉,收攏在一個盒式。

當使用輪式結構行駛時,需要用繩索把中部履帶吊掛起來,行成離地10釐米的高度,以免也履帶拖在地上引發不必要的意外。如果是經過訓練的車組,在將坦克完成從履帶到輪式模式需要花費將近10分鐘的時間,而從輪式改為履帶式則只需要短短7分鐘。不過在執行轉換過程中,成員只能在車外進行操作。

最初的時候,這款坦克的的武器只有2挺.303維克斯機槍,一挺安裝在中部駕駛員左側的球形機槍座中,一挺安裝在後方的小型旋轉炮塔內,坦克內部還有許多專門用來存放機槍子彈的,也保證火力的延續性。

如同該坦克不痛不癢火力系統一般,即便是不是後部的儲物箱子也具有基本的防護能力,但是其整體防護力不容樂觀,薄薄的裝甲也就堪堪能抵禦輕武器射擊。

這種坦克在實際測試中,出現了不少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安裝在缺乏通風能力艙室中的發動機,容易過熱產生故障,而其該坦克的轉彎性能不太好,使用輪式模式時常常出現急轉彎容易側翻,火力配置也難以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這種只生產了3輛原型車的坦克,最終也沒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今天主角是BTR-40裝甲車。BTR-40裝甲車的設計源於二戰時期1944年。當時蘇軍大量使用卡車運輸士兵,但卡車沒有裝甲防禦,在前線運動極為危險。薩沙圖譜全集二戰時期蘇軍也裝備了大名鼎鼎的T-80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8期防空掃帚的蘇軍輪式裝甲卡車BTR-152A: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7期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引言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
  • 從法國對潘哈德裝甲車的利用來看,輪式戰車能取代傳統坦克嗎?
    到了1931年的時候,法國陸軍決定裝備一輛新的輪式戰車,定位為可以在戰場上進行偵查及火力支援。而後誕生的就是潘哈德178型戰車,它全重近8噸,前裝甲最大厚度達到了38毫米,兩側為25毫米,這一厚度已經超過了不少輕型坦克。主武器一開始是37mm炮,後來為了提升火力,又統一換成了47mm炮,這套標準已經使它和一輛坦克無異。同時,它的最快移動速度可達72公裡每小時。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另外它也被稱為五式炮戰車(不同於安裝105毫米炮的五式炮戰車Ho-Ri
  • 扛大炮的摩託,沒有裝甲的坦克,五款鮮為人知的「奇葩」戰車!
    因此該型「坦克」僅停留在競標階段,最終敗給了A7V坦克。不過德國人對於類似設計的戰車似乎情有獨鍾,在二戰時期還曾設計過一種名為庫格爾潘澤「球形坦克」,當然也僅僅建造了一輛作為實驗,最後被蘇聯人繳獲。 博伊羅特機器 如果說大輪子坦克是異想天開的話,那麼法國的這款「骨架式」坦克則完全超出你的想像了。
  • 就算你見多識廣 但能在履帶和輪胎之間相互轉換的裝甲車 你真的...
    鑑於馬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驚豔亮相,裝甲兵器在軍事領域中的地位日益佔據主導地位,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大部分都歐洲國家都已經裝甲兵器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奧地利雖然不是超級大國
  • 二戰時期的亮點,性能強於德國三號坦克,可它卻是偵察車
    二戰初期,德國依靠自身在裝甲部隊方面的優勢,迅速在歐洲地區擴大了自己的版圖,創造了不少嘆為觀止的戰役。這其中,德國裝甲的優秀機動性,為其快速擴大歐洲版圖,然而德國並非僅依靠坦克這一種裝甲部隊,其中有一輛輪式戰車成為了德軍最耀眼的存在。
  •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今天的主角是捷克、波蘭的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不提波蘭,捷克曾是二戰中歐洲的軍工強國,尤其擅長輕型坦克的生產製造。二戰期間,捷克的輕型坦克質量強於德國,以至於德軍也大量裝備了捷克的輕型坦克。二戰結束以後,蘇聯仍然將捷克,作為華約的重工業軍工基地。從政治角度考慮,華約國家並沒有完全裝備蘇聯的坦克裝甲車。
  • 《坦克世界》法蘭西輪式戰車安排了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波卡基村的那一戰,德國坦克王牌魏特曼憑藉高超的戰技和勇氣單車滅掉一個村的英國裝甲部隊。你是否聽說過,法國有輛坦克同樣單車滅掉了一個村的德國裝甲部隊?不錯!當時在斯通尼村那一戰,比洛特開的就是這種看似法棍麵包的B1坦克。
  • 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服役40年的蘇軍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5期今天的主角是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BTR-152輪式裝甲運兵車是蘇軍的老馬,從50年代裝備到70年代,今天仍然有少量還在服役。BTR-152是蘇聯二戰之後的作品。
  • 踢館:拳擊手等都30噸重了,未來輪式步兵戰車會不會取代履帶的?
    問:很多人都說輪式步兵戰車不能執行高強度對抗任務,但是拳擊手等輪式戰車都達到30多噸了,防護能力也大幅提高,為啥不能和主戰坦克配合充當重裝部隊的主力呢?只是因為野地通過能力太差嗎?
  • 公路時速110公裡的BT-5快速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9期
    公路時速110公裡的BT-5快速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9期 蘇軍認為BT-1坦克的零件自產率太低,隨後又在1931年研發了BT-2快速坦克,實現了百分之百自產。 隨後又改進研製了BT-3和BT-4兩種車型,前者增強了火力,後者改為焊接裝甲提高防禦能力。 改進幅度不大,它們都沒有大量生產,直到BT-5快速輕型坦克。
  • 專家:輪式防空車不能行進間射擊,復仇者:這招我1987年就會了
    對於這場衝突,全球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正確的共識是,亞美尼亞軍隊輸在沒有給裝甲部隊提供伴隨防空武器。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有這種武器,亞美尼亞軍隊不至於敗的這麼慘,最少也能和亞塞拜然打個平手。或者迫使亞塞拜然軍隊選擇平等和談。
  • 日本人和履帶有仇?大批履帶戰車遭裁減 連坦克都快變成輪式的了
    在編制地位都行將不保的前提下,重且大的M270"鋼雨"火箭炮也就很難保住自身的服役地位,更何況陸上自衛隊現在已經深深地走上了"去履帶,存車輪"的輕裝快速反應化道路,對這類履帶式裝備不會有什麼好臉色看。圖為99式自行榴彈炮,該炮也同樣只配屬在日本北部方面隊(北海道地區)。
  • 裝甲部隊在未來城市戰中的應用
    二戰後期,由於英軍在西北歐需要攻佔要塞以及其它防禦工事,部分英軍裝甲戰車也接受了改裝,甚至因此成立了一個特種裝甲師——即79裝甲師。因此,為了適應城市作戰的需要,現在和未來的裝甲近戰平臺必須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三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進。
  • 裝甲才是正義,美軍二戰T28/95超重型坦克始末
    早期奇葩的M2以及淪為偵察用的M3、M5斯圖亞特;車身布局奇特的M3 Lee;使用星型發動機導致車體像饅頭一樣高的謝爾曼;帶炮塔的M10、M18坦殲;美國二戰時期的坦克總是能讓人找出諸多與眾不同的槽點。T28/95也不例外這兒我先給他正個名,坦克世界裡把這車分成了T28和T95,但實際上他們是同一種東西。
  • 二戰德國sdkfz251系列半履帶裝甲車:德國陸軍強悍戰鬥力的保證
    20世紀30年代,在德國重整軍備的過程中,認定裝甲部隊是突擊力量的主力。作為其裝甲戰理論創始人之一的古德裡安認為,為了彌補坦克數量不足,必須裝備有輕型裝甲的半履帶車輛,用於步兵,炮兵或工兵等輔助力量行動。其中步兵必須有一種裝甲車輛,供其乘坐,伴隨坦克行動。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戰車:美軍加速研發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 第四代坦克真的要來了?
    自蘇聯解體後,再無敵手的美軍就成為藍星上擁有最強大地面部隊的國家,不但兵員和裝備規模龐大,技術兵器性能也始終處於世界頂尖水平。 然而,曾經的王者總會衰老,這些坦克裝甲車輛在美軍高強度地對外戰爭中逐漸老化,雖然在21世紀初期有過「斯崔特」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趨勢轉變,但近年美軍發現,能夠支持其攻城略地的仍然是重裝履帶式坦克裝甲車輛! 由此,美軍在近十年開始了新一輪坦克裝甲車輛的大換血!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還有​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除了重溫對戰的激情,還因為有新坦克上線!《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