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歐洲各國都不可避免的被捲入戰爭的陰影之中,而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幾乎每一個國家都開始緊鑼密鼓的武裝與戰備。即便是在軍事領域建樹不多的紐西蘭,也在1940年左右,進行了一系列屬於紐西蘭本土的武器研發計劃,斯科菲爾德坦克就是其中之一。
紐西蘭的這種斯科菲爾德坦克重約6噸,長4.2米,寬2.7米,高約2.5米,採用的動力為一臺85馬力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4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560千米。該車的行走裝置由履帶和四隻橡膠輪構成,履帶呈現梯形的結構,四隻中小直徑的負重輪採用英國Horstmann懸掛,同時底盤兩側還額外增加了一個橫梁將負重輪和導引輪連接在上面。
斯科菲爾德坦克採用的輪履兩用模式,即所謂的組合式機動系統,雖然該坦克採用的底盤來自於雪佛蘭PHD商用卡車,但是實設計師增加了一些新的設計對底盤結構進行堅固,以用來確保這種坦克在戰場上的機動需要。
這種坦克的車組人員僅採用3人車組,具體為正副駕駛員和車長,正駕駛負責主要駕駛工作,副駕駛位於正駕駛旁邊,同時也兼職坦克的火力手,負責操作坦克內的機槍。
這種坦克的輪式行走不同於一般的坦克,該坦克的後輪作為動力輪安裝在履帶外側,前輪作為轉向輪安裝在履帶通過上下調整車輪完成模式的轉換,前輪向上收起存放於前部鼓起的半圓形空間內,而後輪則向前部上方偏轉,收攏在一個盒式。
當使用輪式結構行駛時,需要用繩索把中部履帶吊掛起來,行成離地10釐米的高度,以免也履帶拖在地上引發不必要的意外。如果是經過訓練的車組,在將坦克完成從履帶到輪式模式需要花費將近10分鐘的時間,而從輪式改為履帶式則只需要短短7分鐘。不過在執行轉換過程中,成員只能在車外進行操作。
最初的時候,這款坦克的的武器只有2挺.303維克斯機槍,一挺安裝在中部駕駛員左側的球形機槍座中,一挺安裝在後方的小型旋轉炮塔內,坦克內部還有許多專門用來存放機槍子彈的,也保證火力的延續性。
如同該坦克不痛不癢火力系統一般,即便是不是後部的儲物箱子也具有基本的防護能力,但是其整體防護力不容樂觀,薄薄的裝甲也就堪堪能抵禦輕武器射擊。
這種坦克在實際測試中,出現了不少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安裝在缺乏通風能力艙室中的發動機,容易過熱產生故障,而其該坦克的轉彎性能不太好,使用輪式模式時常常出現急轉彎容易側翻,火力配置也難以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這種只生產了3輛原型車的坦克,最終也沒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