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金雕極其兇猛,草原上的馴鷹獵人如何將其馴練為獵鷹

2020-12-12 琬珂玥

在蒙古草原上很少有山丘溝壑的,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想要捕獵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獵人沒有走到跟前的時候,獵物就在開闊的平原上發現了獵人。

想要在平坦的草原上捕獲獵物,除了使用獵狗,還有一種是使用金雕,經過訓練後被叫做獵鷹。

對於每一名合格的蒙古獵人來說,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獵鷹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獵鷹對於蒙古獵人來說,既是捕獵的工具,也是親密的夥伴,是人與自然相互連接的親密關係的一種證明。

一般蒙古家庭裡會選出一個兒子在他14歲左右,父親就會帶他選擇自己的獵鷹。

選擇獵鷹的時候,兒子必須要親自去鷹巢裡抓一隻雛鷹。

一般會選在小雛鷹剛剛滿月,翅膀還沒有太硬的時候去抓。

父親會將小兒子帶到懸崖峭壁旁。因為金鷹會在如刀刻般的懸崖上築窩育雛。

為了捕獲雛鷹,父親會和兒子帶上足夠的糧食遠行多日。

當他們發現懸崖峭壁上有合適的雛鷹的時候,就會在離懸崖不遠處搭一個簡陋的窩棚住下。

他們會選擇母鷹出去捕獵的時候出動。首先他們會爬到懸崖頂上,然後會用一根結實的繩子垂下來,父親抓住繩子的另一頭,並且將它牢牢的栓在石頭上,兒子會抓住繩子空手從懸崖上降下來,一直降到鷹巢旁邊,如果手力不夠或者腳下打滑,都可能墜入懸崖底下。

這對想要獵鷹的小兒子也是一種考驗。只有足夠的運力、勇氣、決心才能夠成為訓鷹獵人。

金雕是很聰明的動物,如果獵人的心不如它強大,那麼是不可能控制住它的。

因此,剛開始人與金雕建立親密關係的同時,也是人心和雕心互相較量的時候。

成熟的訓鷹獵人都懂得這樣的心理較量。因此,在兒子小的時候,父親就會讓兒子冒著跌落懸崖的危險,爬下懸崖去捕獲屬於自己的獵鷹。

金雕的視力很強,在空中能看到兩公裡以外地面上的事物,但是金雕的野性也非常的強,想要馴服雕為人所用,則需要花費極大的耐心與時間。

小兒子小心翼翼地爬下懸崖,踩住鷹巢旁邊平坦一點的石頭將裡面唯一的一隻小鷹抓住。

只是抓住的那一瞬間,就註定了金雕與小兒子之間的命運和緣分。

人與鷹至少要花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夠互相熟悉。

因此,小兒子從第一天開始就要與鷹住在一起。除了每天給它餵食足夠的食物之外,還要對它進行訓練。

鷹不能餵的太飽,因為吃飽了的根本就不想去捕獵,但是也不能太餓,因為太餓了,它捕獵的時候會沒有力氣。有經驗的獵人往往會通過鷹的動作,眼神,甚至羽毛的狀態來判斷,是吃飽了還是餓著。

一般情況下,在鷹進食的時候會把它餵個半成飽,然後獵人會把鷹拿到開闊的地面上,讓鷹飛出去,自己尋找食物。

當鷹在空中飛的時間足夠長時,他會舉起平時架鷹餵食的那隻胳膊,喊著口令讓鷹飛回來,站在他的胳膊上,如此反覆,直到鷹能夠熟練的聽從口令才算訓練好。

訓練好了以後就要進入實戰階段。獵人會把鷹帶到高地上,因為在這裡鷹會有廣闊的視角,可以俯瞰平原上一切動物的蹤跡。

首先,獵人要有好的眼力,通過平原上的蹤跡能夠發掘獵物藏在哪裡。然後讓鷹做好準備,草原上的狐狸又貪婪又狡猾,是訓練鷹捕獵的最好的獵物。

獵人的指令對於鷹來說也是捕獵成功的關鍵所在,沒有經驗的獵人,常常在關鍵的時候不會發出口令,而獵鷹得不到正確的口令往往會錯失捕獵的最佳時機。比如狐狸就深諳這種道理,它遇到了獵鷹的時候,首先會拐著彎的跑,發現跑不掉的時候就會停下來衝向獵鷹進行攻擊,一般沒有經驗的獵鷹和獵人遇到狐狸突然停下來不知所措,就讓狐狸伺機逃跑。

小兒子的獵鷹必須在一次捕獵中抓取獵物,才能證明他訓鷹的合格,如若不能夠抓起獵物,那麼他將會放鷹回自然,重新再抓鷹進行訓練。

獵人對鷹的尊敬,就像是軍人與戰友之間的尊敬一樣。

內蒙古的哈薩克族有一些訓鷹獵人,但是獵鷹有很多古老而嚴苛的傳統,因此年輕人都不願意受苦,就不願加入訓鷹獵人的隊伍,會訓練獵鷹的獵人也越來越少。

相關焦點

  •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昨天晚上在「湖光秋水交流群」裡:絲路藍天(阿依別克):馴鷹是遊牧民族古老的傳統技藝,源於古老的漁獵傳統>心月蘭香:金雕好厲害獵鷹起源於東方,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
  • 蒙古馴鷹獵人
    工業革命至今,現代化進程已開始數百年,而這個遊牧部落依然在代代傳承著最原始的技藝——獵鷹。獵人們會捕來幼鷹,雙方磨合熟悉。打獵時,由獵人負責呼號,鷹負責襲擊獵物。彼此合作七年,獵人再將鷹放歸自然。來此地之前,John Alexander好奇,傳統技藝仍然鮮活嗎?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衝擊這個地方?離開那一天,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
  • 哈薩克斯坦的獵鷹文化
    獵鷹作為遊牧民族最古老的傳統之一,如今正在哈薩克斯坦悄然興起,獵鷹大賽也已成為新時期哈薩克人的一項文化活動。獵鷹和獵人的共生關係,自然和人類之間的爭鬥,猛禽,這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捕捉獵物行為,而是一種頗具美感的活動,是一種神奇魔幻的儀式,也是現代遊牧民族的一部分,是哈薩克斯坦的特色文化。
  • 蒙古馴鷹獵人:仍然鮮活的傳統
    工業革命至今,現代化進程已開始數百年,而這個遊牧部落依然在代代傳承著最原始的技藝——獵鷹。獵人們會捕來幼鷹,雙方磨合熟悉。打獵時,由獵人負責呼號,鷹負責襲擊獵物。彼此合作七年,獵人再將鷹放歸自然。  來此地之前,John Alexander好奇,傳統技藝仍然鮮活嗎?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衝擊這個地方?離開那一天,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
  • 哈薩克族獵鷹節引習俗保護之爭:縣財政資助,林業局卻叫停
    哈薩克族人則將金雕稱為「眾鳥之神」,展翅的時候,一隻成年的金雕可以有2米長,站著的時候大約70釐米高。       今年1月30日,40餘位馴鷹手為參加青河縣召開的第三屆獵鷹節而聚集在一起。別爾德別克帶著他的獵鷹也參加了狩獵比賽。為了讓他的金雕在狩獵時表現更好,它已經被禁食好幾天。
  • 中國最後的金雕捕獵民族
    中國哈薩克族人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雕狩獵的民族。金雕並非金色的雕,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經過訓練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相比之下,它的運載能力較差,負重能力還不到1公斤。在捕到較大的獵物時,就在地面上將其肢解,先吃掉好肉和心、肝、肺等內臟部分,然後再將剩下的分成兩半,分批帶回棲宿的地方。
  • 高光時刻丨「與金雕共舞」,一場精彩紛呈的草原賽事
    草原,總是伴隨著豪邁壯闊的氣質。不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風光,還是熱情奔放的草原文化,都吸引著攝影師拍攝的腳步。在不同的地區領略不同的文化,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攝影師@趙託尼,在一場緊張刺激的金雕比賽中,感受草原世界的魅力。
  • 神秘馴鷹:男子獵捕14隻鷹隼
    11日,四川省高院通報了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典型案件。易某攜帶捕鳥弩弓、腳鉤等工具,從蒲江前往石渠縣獵捕野生動物。先後在石渠縣蝦扎鄉、起塢鄉、德格縣竹慶鄉和丹巴縣水子鄉用工具獵捕金雕和隼。兩天時間,易某一路獵捕金雕13隻、獵隼1隻。在運輸過程中,其中4隻金雕和獵隼死亡。
  • 故事:金雕
    五歲的金子正處於捕獵最佳年齡,這一年傳來好消息:為了保護和傳承千百年來的馴鷹技藝,政府要召開第一屆草原獵鷹節。如果能在比賽中奪冠,那將是馴鷹人至高無上的榮譽,爺爺允許阿泰報名參賽。賽場設在一片空曠的山谷,比賽那天,爺爺和阿泰帶著金子趕到時,已經有幾十位馴鷹人整裝待發。遠山依舊有白雪覆蓋,向陽的谷地上人山人海,山邊公路不斷還有人騎馬、乘車趕來。
  • 地球上最危險的十大鳥類,以食火雞和獵鷹為首,你見過嗎?
    2、獵鷹:獵鷹的兇猛是很多人類害怕的,它們有非常鋒利的爪子和喙,領土意識非常強,即使不小心進入了獵鷹的領地,最壞的結果也是很快被撕成肉。3、金雕:金雕是一種在北半球廣為人知的猛禽,因其突出的外表和強有力的飛行,羽毛覆蓋了它所有的腿和爪。金雕一般生活在山區或丘陵地帶,以大中型鳥獸為食。
  • 上遊影像·攝影家夏首安鏡頭中的蒙古國 | 金雕捕狼 草原上的巔峰...
    他們是「獵鷹族」的傳人,世界非遺文化傳承人。圖為馴鷹人在展示獵鷹的矯健英姿。 隨著獵鷹的「眼罩」被摘下,一場金雕捕狼的大戰一觸即發。
  • 他馴鷹60餘年,一生與鷹為友 奇趣
    (攝影 / 吳同生)傳說,在成吉思汗帶領他的剽悍鐵騎西徵中亞和西亞的過程中,其軍隊序列中編有一支架鷹的部隊。在臨戰前,這些被馴化的猛禽讓敵軍以為是神兵下凡相助蒙古軍隊。到了現在,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馴鷹已漸近絕跡,不過在廣袤的新疆草原上,這種古老的馴鷹文化還在新疆獵手的口耳相傳中小範圍流傳著。
  • 西域尋金雕
    與神鵰相比,金雕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知是王者的地位引來眾多的非難,還是生命的磨難鑄就了王者的雄風,金雕的命運註定坎坷。人跡罕至的深山,壁立千仞,雕巢豎立其上,任憑風吹雨打、嚴寒酷暑,巋然不動!隨後巢中開始孕育新的生命,雌雕孵化、雄雕遇敵、大戰草原雕、驅趕山鴉群,王者的領域裡容不得外人踐踏!        不久,古老的深山迎來新的生命,小金雕破殼而出。
  • 草原金雕能不能打過西伯利亞狼?為什麼?
    但是,由於金雕的活動範圍也包括草原,所以許多人習慣將在草原附近活動的金雕稱之為草原金雕。從分布上看,金雕與西伯利亞草原狼的生存空間是有重合的,那麼兩者大戰,誰會贏呢?我認為金雕會更有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金雕金雕是北半球常見的一種大型猛禽,它屬於隼形目鷹科雕亞科。
  • 邊境民警救助一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雙節期間,伊犁邊境管理支隊霍爾果斯邊境管理大隊民警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  3日上午11時,民警在轄區正常巡邏時,在高速G30輔道上發現一隻頭頂黑褐色、頭至後頸羽毛尖長、呈柳葉狀的猛禽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看起來很虛弱,好像受傷生病。
  • 新疆一「獵鷹」巡邏隊成網紅:柯爾克孜族馴鷹已有幾千年歷史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支「獵鷹」巡邏隊就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邊防派出所,巡邏隊由派出所組織所轄的3個護邊員分隊組成,每個分隊有三到四隻護邊員個人飼養的獵鷹。據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介紹,柯爾克孜族有傳統的訓練鷹的習俗,每隻獵鷹都有「戶口」,其主人也有馴鷹許可證。
  • 承德好生態,珍禽頻現灤平,金山嶺首次發現一隻傳奇國寶:金雕
    經灤平縣林業和草原局確定,這隻猛禽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金雕。目前已移送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秦皇島救護中心北戴河翼展鳥類救養中心。這是灤平縣首次發現並救助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金雕和大熊貓、東北虎、金錢豹等屬於同一保護級別。
  • 野生金雕獲救記
    野生金雕獲救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孫海峰 通訊員 魏金龍「老黃,那邊的狗咋叫得那麼兇?咱倆過去看看!」5月5日下午3時,正在瓜州縣柳溝工業園區值班的甘肅一源環保型煤有限公司員工張志岐聽到一陣狗叫聲,趕忙拉上同事黃正文前往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