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而羽毛球的技術在離開初級階段以後,需要做的是將技術全面化,細膩化,在提高自身技術能力的時候可能有人陷入了一些誤區,其中一些細節上的「小動作」不注意就會阻礙了自己的技術進一步提高。所以小編總結了一些冷門的細節點,新手老手都適合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很多人都是蒼蠅拍握法,而正確的握法是菜刀握法。握拍錯誤的更深層次問題就是導致羽毛球的旋腕發力的不對,掌握正確的握拍方法,是打好羽毛球的第一步。因為只有正確的握拍,才能在擊球時充分發揮手指和手腕的作用。
很多人打球是憑藉手臂和手腕來發力擊球帶動身體,久了損傷關節。而且用手臂的力量來發力擊打羽毛球,很難做到細膩的控球和使發力集中於一點集中爆發。
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力量,並以手掌左側大半部位(以右手持拍為例,右手手掌朝上)的力量加以配合。無名指與小拇指,在手指發力中起到的更多是輔助作用:利用球拍拍柄末端的空間,協助轉動球拍,使擊球力量更大。
若不用指力擊球,則手指的作用只是拿拍而已,擊球少了指力通過槓桿放大的效果,而且擊球時沒有瞬間的握拍力,拍面沒有向前的額外加速,使得手腕內旋力也受到了影響。
正確的利用手指發力動作是提升羽毛球技術的關鍵,也是難點。只有多練,體會到那種發力方式,才能更好的應用到實際當中。
高遠球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已經反反覆覆的說過了,但還是有很多新手朋友還沒打好基礎就開始掄別的動作。
很多新手上來就喜歡學殺球,覺得霸氣而且易得分,但是對於一些高手而言,一般後場的殺球基本沒有威脅。直接練殺球就是跳過地基蓋樓房。
高遠球是羽毛球一切後場技術的基礎,你後場技術水平能成長多高完全取決於你高遠球基礎有多深。 高遠球技術幾乎包含了羽毛球絕大多數技術動作的發力要領,反過來也可以認為 其他動作都是高遠球動作的變形,所以羽毛球入門的條件就一條,掌握正確的高遠球。
接上一條,初學者如果要高效得分,不是只有殺球這一條路的,練練吊小球很管用。殺球看起來很帥,攻擊力很強,但是很多人殺完球之後身體回位太慢,很容易被對面推個後場或者吊前場就沒了。而且殺球真的很耗體力,尤其是男單,如果全靠殺球來的分你打到後面體力跟不上的。
對於99.99%的業餘單打選手而言, 職業女單的比賽才是最合適業餘學習的教材,因為女單的技術很細膩,多學習動作細節,會有很大幫助。
大發力擊球的時候手臂沒有伸直,即拉高遠或者殺球的時候,你的擊球點不是位於肩的上方,而是往外側偏了,如果不能在理想的位置上擊球,就需要額外用臂力而非利用身體動力及重量轉移,這樣就會增加筋腱的負荷。
①、儘量伸直手臂擊球,但不要刻意伸得太直,免得拉傷肩部關節。
②、一定要記得「衝肘」發力,即肘部在擊球前一定要對準你的發力方向,羽毛球的發力主要靠的是小臂的內外旋轉,而肘部正是這個發力的重要支點,如果你的支點的位置不正確的話,發力會大打折扣,而且留下運動損傷的隱患。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網前不是越近越好嗎?那是進攻的情況下。
當你被動了,一個網前球對於對手並不是很難接,如果你放的很近,對面放網的球速會很快,你是很難跑回來接的,而且你還要防備對面再壓個後場球。而球放遠一點你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調整和準備。
有些朋友忽視了非持拍手的作用,認為那隻手在擊球時舉起無非是為了好看或者是擺照型,放在哪兒都無所謂。非持拍手在擊球時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讓你保持平衡,同時,在擊球時向一側擺動可以起到帶動你的轉身,加大你的腰腹力量,所以不可小視。
很多人右肩都有傷,或者說經常受傷,就是因為還沒有學會擊球過程中放鬆右肩。一般情況下,除過大力殺球之外的所有球,右肩能有多放鬆就有多放鬆,只要能合理利用到腰、胯、背、腹這幾個部位的發力,右肩真的僅僅是起到傳遞力量的作用。
根據各人的情況靈活掌握,根據對對方出球的預判和球勢靈活選用,舉移還可以根據你的位置和主被動選擇,一般主動情況下多舉移分明,要麼移動不舉,要麼舉著移動。相反倒是被動求往往在匆忙中舉移「慌亂」,即本能性出球。舉架還有區別,提肩為舉,抬肘為架。多舉少架是一種趨勢。舉了未必馬上要架,架了卻要馬上去打。否則,對肩膀的使用就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