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認為:附印佛學專著,傳播佛法,也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

2020-12-26 吳學華看天下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來到上海弘揚佛法,遇幾個居士,共同談論孔孟之道和佛家學說。

幾天後,印光大師輾轉到了揚州,高鶴年有了經驗,不敢自作主張安排住所,聽從印光大師的意見,在萬壽寺掛單。大師知道高鶴年還有很多事情,唯恐刻經院老闆看面子在價錢上謙讓,便讓高鶴年去辦他的事情,自己再去聯繫交涉有關刻經事宜。高鶴年明白大師的心事,也就不敢堅持出面聯繫。

次日上午,送別了高鶴年之後,印光大師獨自來到揚州刻經院,找到刻經院老闆丁福保,詢問刻印五千部《安士全書》的價錢。

丁福保是個虔誠居士,才開了這家刻經院,對往來僧人彬彬有禮,趕緊敬茶讓座。他抬頭一看,這老和尚身上的僧衣破舊,腳上穿著草鞋,一副寒戰顫的模樣,一望而知就不像行囊裡面有多少錢財的人,居然開口就是五千部,心裡暗自詫異,只是不便說出來。他拿出算盤,一邊解釋一邊撥動算盤珠子,說刻印一部《安士全書》需要大洋一元——他這樣說是,希望這個和尚知難而退,沒想到這和尚抿抿嘴角,斬釘截鐵地說:「先印五千部,過幾天我再來。」

看到這老和尚說完之後就轉身而去,丁福保驚詫之餘又沉思開來:這老和尚口氣很大,卻沒有交出定金,看來是虔誠有餘卻囊中羞澀。《安士全書》固然是上好經書,可萬一到時候交不出貨款來,自己可就虧大了……他真想,謹慎對印刷間師傅說:「先印一千部吧!」

那印刷間的師傅聽得清清楚楚,老和尚說好先印五千部,如今老闆卻只說一千部,忙問老闆剛才是不是聽錯了。丁福保雖然先前曾跟印光大師有過書信來往,卻從未跟大師見過面,根本想不到這個前來交涉刻印的老和尚竟然就是自己敬仰的大師。他只得說:「那老和尚倒是說過五千部,可他看上去不像有錢人,先印一千部,萬一他沒有那麼多錢,就算我結善緣做功德好了。」

過了五六天,印光大師又來說:「老闆,請給我增印五千部。」

丁福保很驚異,待他走後,又吩咐印刷間增印一千部。如此這般的,印光大師過幾天又來說「增印五千部」;丁福保也照樣畫葫蘆,吩咐印刷間「增印一千部」。

轉眼間過了一個月,印光大師前來印刷的數量已經達到三萬多部,丁福保屢次大打折扣,不過也印出了七千多部,堆滿了半間房子。這時候,眼見老和尚還沒有交納一文錢,自己已經墊付了好幾千塊大洋,丁福保著實可坐不住了:萬一老和尚交不出錢來,自己豈不要因此吃大虧了嗎?

這天上午,丁福保打聽出老和尚在太平寺掛單,特意前去探望,說穿了是想開口收錢。他仔細端詳,這老和尚慈眉善目神情肅穆,一看就像個得道高僧的模樣,滾到嘴邊的話竟硬生生說不出來。方才寒暄幾句,忽然有人前來,一進門就頂禮,懇切地說:「大師在上,弟子專程前來親近,請求大師開示!」

丁福保心裡暗暗細聽,來人自稱是福建人氏,目前在海軍部供職,經朋友介紹,得知大師在太平寺掛單,特意來請求開示。大師讓他坐下,說:「你虔心禮佛,心志可嘉。然而你身在公門政務繁忙,修行之類的虛文就大可不必了,虔誠念佛即可。《安士全書》乃入門精妙,有功於世道人心,倘肯附印,也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不知是否願意?」

「願意!弟子願意!」那人欣喜異常,當即從懷裡拿出支票簿,寫下一千塊捐助功德。

大師微笑收下支票,登記在善緣簿上,註明是捐贈經書印行之用,然後給他開示如何念佛的法門,勉勵他回去虔誠念佛,到時還可將《安士全書》贈送親朋好友閱讀。看到那皈依弟子歡喜而去,丁福保目瞪口呆,明白此人必是得道高僧無疑,要不怎有如此巨大的感染號召力?怪不得要印刷三萬多部經書!想想自己,唯恐這高僧沒有錢,居然大打折扣只印了七千部,真是地地道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到這裡,他覺得羞愧難當,不由得雙腿一軟跪在地上:「大師在上,請您收錄我為座下弟子!」

印光大師趕緊將他攙起來,清癯的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丁居士,你我書信往來神交已久,正在替我刻印《安士全書》,又何必要拘泥於形式呢!」

「弟子有眼無珠,請大師恕罪!」丁福保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破衣草鞋的老和尚就是自己仰慕的印光大師,自己居然以貌取人大打折扣,頓時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大師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和悅的臉色變得認真起來:「老衲正是怕你因為我是印光,又是捐贈又是供養什麼的,就寧願吃虧刻印,才不肯讓高居士陪同前來。現在既然知道了彼此身份,我還得告誡你一句:出家人不打誑語,人生在世以誠信為本,早先說好了的價錢,決不能因為我是印光就有所更改,你還得收取薄利維持刻印院!否則,你就不是我的弟子!」

「弟子……遵命……」丁福保激動得熱淚盈眶,連忙拜別大師,匆匆趕回去,吩咐印刷間連夜加班。那些師傅工匠一個個莫名其妙,不知老闆為何如此緊急。看到印刷師傅疑惑,他這才羞愧地說:「都怪我有眼無珠,認不出穿破衣草鞋的僧人竟然是印光大師!」

「原來他就是普陀山的印光大師?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那些師傅工匠也見過和尚,他們也知道印光大師是普陀山聞名的高僧,在他們的心目中,理應身穿鮮亮袈裟,有三五個年輕隨行伺奉,萬萬想不到會獨自一人如此寒酸。感慨激動之中,趕緊連夜忙碌開了。

過了兩天,印光大師付清印刷費用,有事要回普陀去。臨走之前,向丁福保借兩塊大洋作盤纏。丁福保連忙答應,考慮兩塊不夠,當即拿出五塊來,請大師不必歸還,就當自己做功德捐贈。大師嚴肅地說:「這是向你借錢而不是募捐,他日必定歸還,不能做什麼功德的。再說,我只需兩塊就夠了,回到普陀之後,兩天就會給你寄來。」

丁福保含糊答應,當到了大師歸期那天,想起還有事必須跟大師面談,連忙趕赴大師乘坐的輪船上。可是找遍全船上艙及下層統艙,都沒有看到大師的身影。他急了,只得向輪船雜役打聽,後來才在鍋爐房的鍋爐工休息室找到了大師。這鍋爐工休息室只有巴掌大地方,如同蒸籠一般,連鍋爐工都覺得熱不可耐,可大師看上了價錢便宜便窩在這裡。丁福保看到大師頭上熱汗直流,正怡然自得在裡面打坐念佛,感動地說:「大師,您何必這麼苦呢?」

大師笑著說:「都是一般乘船,同樣到達普陀,能省下一塊錢來,還能不受嘈雜專心念佛,老衲何樂而不為呢?」

丁福保感動之餘,跟大師匆匆交談,聽到輪船就要開動的汽笛聲,才趕緊告辭。

過了三天,忽然收到大師寄來的兩塊借款,丁福保深受感動,將三萬多部《安士全書》印刷裝訂好了,親自送到普陀山法雨寺。他還將梁啓超的新著送給大師,請印光大師指正。(預知印光大師如何評價梁啓超的著作,請看下一節)

(有朋友想要求請兩部佛家專著的,請私信我)

相關焦點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眾弟子問師父有何困惑,印光大師眼裡露出失望的神色道:「區區數萬,何足為喜?想我中華國民四萬萬,這區區數萬,不過是滄海一粟。
  • 印光大師
    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合陽縣孟莊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因為大師的種種神跡,佛教徒深信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印光大師永思集》中有相關記載)。
  • 印光大師:老衲深知個人修行容易,只要戒律自持,便不難成為高僧
    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代表們抬匾到寺院,方丈大和尚說印光大師不求虛名,不會接受的。代表們很是無奈,但牌匾已經抬來了,不可能再抬回去,林代表對方丈大和尚說:「東西還是留下,我們也照樣畫葫蘆就是了。」說著,就差人去買了綢子將牌匾遮蔽起來,然後稽首告辭。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徒弟明空浪費糧食,是對佛祖的不敬,出言訓斥了一番。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
  • 大德事跡:應劫而生的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出生於鹹豐十一年,往生於1940年,是距離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最近的一位淨土祖師。印祖出生的時代,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內憂外困的時期,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凋零的時期。隨著西方文化以強勢姿態進入中國,儒家文化日漸邊緣化,中國佛教也備受衝擊。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包括南懷瑾老師的音頻,也是很難偽造的。從視頻和音頻中獲取內容,出問題的風險會降的很低。上面說的是,讀南懷瑾老師書籍內容的一些要注意的事情。是一些大方向的,一些方法論。具體的內容淵回在這裡,不過多的展開,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去閱讀就行。初學入門,主要讀一下禪與生命認知初講,如何修正佛法。
  • 印光大師:早晚虔誠憶佛念佛,各盡所能救濟蒼生,便勝造七級浮屠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和諦閒法師在北京的街頭遊歷,見街上的煩雜人太多,於是計劃去琉璃廠那邊看看。兩人一拍即合,走了半天來到西郊琉璃廠。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
    張太太久已深信佛法,驚訝地說:「是啊!大勢至菩薩乃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至於印光大師之名,我以前曾聽孝娟的父親說過,印光大師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問:「印光大師現在是不是在上海呀?」張太太搖搖頭說:「這我就不知道了。」
  • 印光大師誕辰160周年紀念丨印光大師與一位「可愛」的弟子
    寧居士即皈依印光大師,大師賜法名德晉。德晉居士聆聽印祖教誨,在鄉裡興建了一個念佛道場,名叫敦倫蓮社。大師特為作序,其中說道:「願吾鄉同人,鹹皆興起,則幸甚幸甚。」之後他又寄去一百元,說是印一千本《達生編》,其中十元供養師父,十元作弘化社結緣,多下來的助印《印光法師嘉言錄》。大師告誡他:「真不知你這帳是怎麼算的,我不是認為你不誠實,而是怕你在其他事上也會虛張聲勢。一百元錢,印一千本《達生編》和郵寄費外,還要扣除二十元,已經所剩無幾了,還用得著說這種大話嗎?我以書送人,從不敢說大話,唯恐他人說我驕慢。
  • 印光大師涅槃,留下五色舍利子,成為靈巖山寺的鎮寺之寶
    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
  • 印光大師與一位「可愛」的弟子
    寧居士即皈依印光大師,大師賜法名德晉。德晉居士聆聽印祖教誨,在鄉裡興建了一個念佛道場,名叫敦倫蓮社。大師特為作序,其中說道:「願吾鄉同人,鹹皆興起,則幸甚幸甚。」大師告誡他:「真不知你這帳是怎麼算的,我不是認為你不誠實,而是怕你在其他事上也會虛張聲勢。一百元錢,印一千本《達生編》和郵寄費外,還要扣除二十元,已經所剩無幾了,還用得著說這種大話嗎?我以書送人,從不敢說大話,唯恐他人說我驕慢。其他人這樣,我也就不說了,可我看你是個認真修行的人,怕你白璧染瑕,這才不得不說。」
  • 【往生】印光大師在家往生弟子——李炳南
    迨研究佛學,教、禪、密、淨,皆嘗修持,最後則歸於淨業焉。   公始崇儒,宅心厚道;繼讀山東法科學堂,教授時講因果,以喻法學。時有梅教授擷芸光羲,南昌孝廉,掌秋官於魯省,精邃內典法相學,於大明湖畔組佛學社,講授相宗。公聽而悅之,每講必與,儒釋洞達,故從獄政,格外施仁。   一九三零年二月,偶閱及豐氏子愷《護生畫集》,深感息戰之本,乃在戒殺護生。
  • 印光大師有個「戒毒戒菸」的藥方
    歡迎關注轉發本公眾號傳播漢藏兩地近代高僧大德開示及其它佛學文化知識。
  •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因為智慧高深,所以他並不滿足以中原地區的佛法傳頌。換句話來說,竺法護覺得當時中原流傳的經書他都已經看完了,沒得看了。在聽說西域諸國中有不少佛國是珍藏了不少佛經的,而且此前朱士行大師就是終老在了西域,所以竺法護也打算前往西域求學。
  • 【印光大師】贊淨土超勝(第十五輯)
    印光大師——贊淨土超勝 (第十五輯)蓮宗四祖,法照大師,於大曆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屢於粥缽中,現聖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臺者,言必是五臺;後遂往謁。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師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 【印祖故事】印光大師與王一亭共同弘法護法!
    印光大師多次到世界佛教居士林講開示,文稿書信也多次在林刊上發表。  1919年農曆七月,由高鶴年居士陪同,印光大師到達上海,高居士介紹印光大師與荻楚青、程雪樓、王一亭、陳子修、鄧心安諸居士見面,廣說淨土、因果等事。另有善信等多人,欲送香儀禮物,大師推辭不受。  1922年,上海「佛教淨業社」成立,施省之被推為董事長,一亭擔任社董,印光大師被請為淨業社導師。
  • 聽印光大師如是說
    聽印光大師如是說我們修行淨土宗的人到底是以念佛為主還是以讀經為主,這是需要明確的問題。印光大師在他的《印光法師文鈔》中多次提到應該以念佛為主,閱經為次,如印光大師說:「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
  • 追憶一代高僧印光法師傳奇一生 !
    飽覽史籍 身體力行:1893年至1918年,大師通過精研佛典,徹悟佛旨,飽覽史籍,身體力行,認為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使人得到解脫,普度眾生達到彼岸,淨土即是彼岸的所在,指出淨土念佛法門為當世隆盛佛法的唯一途徑
  • 【極其珍貴照片】印光大師舍利 瞻禮獲福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 阿彌陀佛
    高僧淨土十三祖印光大師生平歷史紀實《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有聲書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學佛之人一定要生死心切,學佛並且按照佛說的去做一定會有福報,但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了生脫死,是從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