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近日,從國家層面釋放出重磅信號:堅決制止餐飲浪費,一場厲行節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全民行動正式開啟。
8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全國各地的餐飲行業協會、餐飲企業和餐飲人士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對團餐意味著什麼?團餐業又敲響糧食安全的警鐘,
01糧食危機,絕非危言聳聽!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背景下,敲響糧食安全的警鐘絕非危言聳聽。
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蝗災和極端氣候等多種因素疊加下,全球糧食的生產、收穫、加工、存儲、交易和運輸安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流行病正在引發另一種流行病,那就是飢餓流行病。」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海珊說。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受疫情影響,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臺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後限制了出售。根據公開報導,目前至少有13個國家出臺了限制措施。2020年全球糧食變得更緊張、漲價都是必然的。
這對糧食進口國來說,顯然不是好消息。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好在我國主要穀物基本自給自足,進口量很小,對國外農產品的依賴主要在大豆、蔗糖、棉花等。
02食物浪費有多嚴重?數據觸目驚心!
當前,糧食危機與食物浪費現象一同引起了全世界關注。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的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糧食的損耗和浪費,發生在從收穫到儲存、運輸的整個過程中。
在我國,餐飲食物浪費的相關數據,也是讓人觸目驚心!
「約有13億噸糧食在整個食物供應鏈各個環節中被浪費掉了,這相當於每年投入農業生產的14億公頃土地和25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白白浪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2013-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有些國家,早就有了懲罰浪費食物行為的立法先例。
例如,在德國,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都不能浪費,一旦發現有人浪費,任何見證人都可向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按規定罰款。
義大利2016年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以儘量減少每年約500萬噸的食物浪費量。
日本也於2019年5月通過了《減少食物浪費推進法》,要求從食品生產、製造、銷售及消費等各個環節減少浪費。
據中紀委網站信息顯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常委會領導同志批示要求,我國人大法工委也正在成立專班,明確按照「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要求,抓緊研究提出立法工作方案,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目前正在對國內外有關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相關立法、文件和政策措施進行梳理研究。
03杜絕食堂「剩宴」,先要挖掘出食物浪費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2013-2015年通過問卷、訪談和實地稱重等方式對某大型城市8所中小學、998名學生和兩家營養餐公司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對中小學生就餐、學校以及營養餐公司供餐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被調查城市的中小學校園餐飲供應方式大致可分為盒飯、自助餐和組合套餐三大類型。
由於在菜品質量、選擇種類等方面的不同,食物浪費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盒飯浪費最為嚴重,人均食物浪費量高達216克,約佔食物供應量的1/3;組合套餐的人均浪費量相對較低,約為109克;自助型餐飲的浪費量最低,僅為63克,不足盒飯浪費量的1/3。
從調查結果來看,食物選擇種類過少(39%)以及口味風格欠佳(30%)是校園餐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此外,食物價格(10%)、衛生情況(7%)、菜量大小(7%)、就餐氛圍(4%)以及餐具狀況(1%)均對其就餐滿意度產生了一定影響。
而在高校,校園食堂的剩飯現象為什麼發生?某高校進行的一項調查可以作為樣本,管中窺豹: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什麼是浪費,浪費的主要原因包括:飯菜質量差,不合口味,心情不好,害怕別人譏笑等。食堂飯菜衛生情況讓大多數學生滿意,但仍需要改進,並對飯菜的花樣、品種有更高的要求。
關於食堂的飯菜質量:61%的同學覺得一般,37%的同學覺得不好吃,2%的同學覺得好吃。
對於浪費糧食的態度,40%的同學為了不浪費糧食,即使吃得很飽也會把剩下的飯菜吃完;26%的同學不會為了不浪費,而吃下剩下的飯菜;34%的同學偶爾會為了不浪費食物,而吃下剩下的飯菜。
04如何制止餐飲浪費?團餐在行動!
其實一直以來,無論是自營食堂,還是主管部門,乃至保障食堂服務運營的各餐飲公司,都在積極採取行動,正面引導,從消費端和供給端採取種種措施,嚴格杜絕餐食浪費!
消費端:正面引導,花樣百出
說到引導消費端樹立節約糧食的就餐意識,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打造積極的食堂就餐文化,常用招數當然是最傳統的:標語、海報、點餐提示!各地各類食堂的牆上、餐桌上,最常見到的就是「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等各類宣傳標語與海報。
例如,華中師範大學在食堂的餐桌、窗口、牆上,都張貼有節約糧食相關的名人名言、標語、圖片,在食堂門口公布每天就餐人數,對學生浪費糧食情節惡劣者進行曝光和批評教育。
通過優化菜品分量,倡導「按需就餐」也是各類食堂的常見行為。
許昌市創業服務中心機關食堂,菜和主食都分大份小份,方便就餐者根據需要取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部餐廳,就餐後的收殘臺很少能見到有剩菜剩飯的餐盤,一來就餐教職工素質高,二來後勤管理人員就在旁邊,一聲直言不諱的「老師,不能浪費啊!」足以讓人臉紅。
從幾年前開始,該餐廳就一直在開展「光碟行動」,引進了「網際網路+公益」模式,通過「光碟打卡」微信小程序,引導就餐職工踐行光碟行動。員工就餐後打開「光碟打卡」小程序,把攝像頭對準剛剛吃完的餐盤。智能識別之後,「打卡成功」的頁面彈出:「***累計打卡146次,節約糧食20.44斤,相當於減少碳排放36.5千克。」等提示語,職工的光碟打卡數和能量兌換掛鈎,與合作基金會的善款捐助掛鈎。
數據顯示,該餐廳在活動開始前,每日的餐廚垃圾量4桶多,大概200至250千克(含水)。光碟行動開始後,餐廚垃圾量減少到了2至3桶,每日140至180千克(帶水)左右。「兩個月的時間裡,餐廚垃圾減量30%。」
據團餐謀記者採訪獲悉,相比形式單一的微信群打卡、上傳照片等單一的光碟活動形式,網際網路+的互動方式與趣味性的激勵方案,讓這款「光碟打卡」小程序非常受高校學生歡迎,目前已經在國內100多所高校推廣開來。
供應端:花樣百出,保證餐品質量
對於食堂的運營方來說,從生產端嚴格把控食材質量,科學制定菜譜,合理進行就餐供應必不可少。
例如,中南財政政法大學的食堂從這樣三個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在原材料上,提醒後廚減少浪費並定期進行相關培訓;在菜品加工上,要求廚師先炒一部分,視學生就餐情況而定,如果銷量很好,再及時補充菜品,確保師生既能吃飽,又不浪費;在就餐供應方面,嚴格把控每份餐品分量,優先徵求學生本人意見,原則上吃多少打多少。
近幾年,團餐供應鏈的打造與升級,各地投入建設的淨菜加工中心、標準化中央廚房生產等,通過集團化採購、標準化操作、集約化生產、工廠化配送、專業化運營和科學化管理等,可以有效避免從農田到餐桌漫長產業鏈多環節等食材浪費現象。
此外,食堂的信息化升級,也使得以信息化手段優化食堂運營管理流程、降低食堂剩餐率成為可能。
目前,很多智慧食堂通過大數據儲存與應用,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後端管控功能,對食堂採購庫存、成本核算、食堂經營數據等進行全方位統計分析,為食堂管理團隊提供精準的運營參考數據,提升備餐精準度,極大降低食堂率。
未來,隨著團餐信息化前後中後端數據的打通,在智慧食堂實現將消費者餐飲數據、生產鏈預定數據與現場加工數據精準匹配,減少就餐浪費現象,值得期待。
跨界·重啟
中國團餐品牌創新力雲峰會
暨「TOP食」2020年度團餐品牌評選頒獎典禮
8.20日即將重磅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