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白話】​唐淄州慧沼 唐京兆大慈恩寺彥悰 生平歷史紀實

2021-02-08 正信佛學佛法之網絡講堂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少年時就十分聰慧機敏,起初在鄉校裡學習詩書,後出家歸依佛門,從不違背戒律,遂被時人稱為沼闍梨。後來,他精研經論,善於傳譯。自從玄奘到京城後,恆修習其所傳之新譯經典,後來從窺基受學,更加精勤。菩提流志於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時,慧沼入選,任證義,朝鮮勝莊法師執筆。參加譯事之沙門大願、塵外等,也都是當時佛教界之精英。其時武平一為使者,盧藏用、陸景初為譯場總管。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到了翻經院,讚嘆道:「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遂奏請同到該譯場任潤色之職。起初,慧沼於義淨之譯場任證義,對其中之錯訛多所刊正,義淨都聽從他的意見。後來著有《能顯中邊慧日論》、《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等,號稱「淄州沼」。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少而警慧,始預青衿,依於庠序,誦習該通。入法修身,不違成範,乃被時諺沼闍黎焉。次攻堅於經論,善達翻傳。自奘三藏到京,恆窺壺奧。後親大乘基師,更加精博。及菩提流志於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沼預其選,充證義,新羅勝莊法師執筆,沙門大願、塵外皆一時英秀,當代象龍。於時武平一充使,盧藏用、陸景初總預斯場。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經院,嘆曰:「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因奏請乞同潤色新經。初,沼證義於義淨譯場,多所刊正,訛言舛義,悉從指定,無敢踰制。後著諸疏義,號淄州沼也。釋彥悰,未詳何許人也。貞觀末年,到京城去觀光,求法於三藏法師,但他的才學不及普光、法寶等,偏長於讀習綴文,於玄儒之理見解也頗精微、獨到,文筆之雋永、流暢,則尤為出眾。當時,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才性卓絕,以護法為己任,撰有傳記五卷,專寫三藏自貞觀年間至西行求法及在西域所歷夷險等事,號《慈恩傳》,蓋以玄奘所住之慈恩寺為題。完稿後,欲傳諸後世,遂把它藏於地穴之中,臨終時,令門人從上中掘出之後就斷氣丫。此傳在外流傳了數年,後經搜購才找到。玄奘之弟子們令彥悰重新整理,或言未允,或事稍虧者,則加以修訂,曰《箋述》,使得該傳更加完善,有如鄭玄之箋毛傳也。曾有人與他開玩笑曰:「你與隋朝之彥琮相比,相差幾何?」他回答道:「賜何敢與回比,《詩經》上說:『真正的君子,性情溫潤如玉。』我期望自己也是像顏回那樣的君子啊!」當時很多人都稱許彥悰,可惜後來他就不知道往哪裡去了。原典釋彥悰,未知何許人也。貞觀之末,觀光上京,求法於三藏法師之門。然其才不迨光、寶,偏長綴習學耳。於玄儒之業,頗見精微。辭筆之能,殊超流輩。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性氣包烋,以護法為己任,著《傳》五卷,專記三藏自貞觀中一行盛化及西域所歷夷險等,號《慈恩傳》,蓋取寺題也。及削藁雲畢,慮遺諸美,遼藏於地穴。其本數年流散他所,搜購乃獲。弟子等命悰排次之,序引之,或文未允,或事稍虧,重更伸明,曰《箋述》是也,乃象鄭司農箋毛之詁訓也。或有調之曰:「子與隋彥琮相去幾何?」對曰:「賜也何敢望回!雖長卿慕藺,心宗慕於玉宗,故有以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自許亦顏之士也。」或人許焉,悰不知終所。



關於我們
心燈佛教網 

http://www.xindeng.org/ 
註:用電腦瀏覽體驗十二種皮膚莊嚴清淨的網站
佛陀正法網 

http://www.fotuozhengfa.com/ 
佛陀視頻網 (複製網址到瀏覽器打開)

http://www.fotuo.tv/ 
藏經閣-大藏經

http://www.sutra.org.cn/ 

佛教音樂網-蓮心佛音網

http://www.foyin.cc

佛教圖片網

http://www.fjtp.org

註:在微信裡選擇網址收藏或用瀏覽器打開即可瀏覽。
佛學資料非常全的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
帳戶:fojiaozhengfa
名稱:(正法住世)
佛子必用之微信公眾平臺官方認證訂閱號
帳戶:xindengfojiao
名稱:(心燈文化傳播)
打開微信搜索輸入帳戶即可關注到我們,收看每日更新系統的佛法修學內容,佛教故事,中醫養生,祖師開示,佛經淺釋,佛教音樂,佛教視頻等內容。
——心燈佛教文化傳播工作室


相關焦點

  • 丁彩玲作品:遊西安大慈恩寺記
    遊西安大慈恩寺記作者 丁彩玲
  • 【高僧傳白話】唐南嶽石頭山希遷 生平歷史紀實
    當他聽說大鑑禪師(即慧能)南下弘法時,從之受學者甚多,希遷就前往投學。見到慧能後,慧能曾拉住他的手,同他開玩笑道:「如果要做我的弟子,當做得象樣些。」希遷笑而答道:「好的。」自此之後,靈機一發,好像雨後初晴一樣,往返於羅浮,穿梭於三峽。開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在羅浮山受具足戒,當年歸就山,夢見與慧能同乘一龜,泳於深池。
  • 《高僧傳》序錄卷()
    (竺法度高僧傳第二卷(譯經中七人晉長安鳩摩羅什晉長安弗若多羅晉長安曇摩流支晉壽春石澗寺卑摩羅叉晉長安佛陀耶舍晉京師道場寺佛馱跋陀羅晉河西曇無讖(安陽[色-巴+(廠@矢)] 道普 法盛 法維 僧表高僧傳第三卷(譯經下十三人宋江陵辛寺釋法顯宋黃龍釋曇無竭
  • 【高僧傳白話】隋國師智者天台山國清寺釋智顗 生平歷史紀實
    後來,他又往北參訪慧曠律師,得到慧曠律師的許多指點。之後,又隱居於大賢山讀誦《法華經》、《無量義》及《普賢觀》等,不至二旬時間,三部經典已經讀得精熟。又往光州大蘇山參訪慧思禪師,從他學心觀。慧思曾受道於就法師,就法師則曾受業於最法師,這三位禪師,都不知智顗未來竟成為佛門一代大師。慧思經常慨嘆道:「過去在靈山同聽《法華經》,宿緣所致,現又重聚矣。」即示普賢道場,為他說四安樂行。
  • 【高僧傳白話】粱撫州曹山本寂 周金陵清涼院文益 生平歷史紀實
    鹹通初年,禪學興盛,尤以大溈山靈佑之禪風為最,而石頭希遷、藥山惟儼之學稍歇,其時洞山良價闡揚石頭之禪風,往來請益,有如儒家諸弟子之請教於孔子。當時,本寂在諸多學眾中木訥寡言,處眾如愚。後來被請往曹山,向他參學者逐漸多了起來。他之示人,以「五位君臣」著稱。後來,他又注釋《寒山子詩》,文辭秀麗,頗有才氣,十分流行,此皆因他自小就博覽詩書之故。後來入滅於曹山,世壽六十二,僧臘三十七,弟子奉龕起塔。
  • 高僧傳白話:梁楊都莊嚴寺沙門釋僧旻紀實
    此寺僧眾多以轉讀、唱導為業,僧旻風韻清遠,並不滿足於這些。十六歲時,其師父僧回圓寂,僧旻悲痛異常,盡心料理後事。服喪完畢,移住莊嚴寺。僧旻十分崇仰曇景法師。曇景久居該寺,風韻清雅,僧眾對他十分敬重。他治寺有方,該寺供給充足。僧旻安貧好學,經常與同寺之法雲、禪岡、法關一起受學於柔、次、遠、亮四師研讀經論,夜則合被而臥,晝則一齊外出訪學,長年累月,寒暑無阻。
  • 「再赴日本的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系列九——參觀日本著名寺廟(金閣寺、清水寺、唐招提寺)
    借這次再訪日本的機會,匯博公司董事長韓志軍先生、原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館大使級總領事王泰平大使、匯博公司董事總經理兼藝術總監羅慶春先生一行也參觀了京都的清水寺與金閣寺、奈良的唐招提寺。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位於日本國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京都北山文化的中心,也是日本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二、從南嶽高僧慧思與日本聖德太子的生平推斷確定轉世一說的是否有合理性,我們要從兩位正主的生平過往來分析。1、慧思是誰?《釋氏稽古略》卷二-元代覺岸所著編年體佛教史書這部佛教史書所記載的南嶽思大禪師,正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高僧慧思,他十五歲出家,五十四歲時前往南嶽衡山後,告知其徒,他前生在此地修行,眾徒弟按照他指出的方位,掘出了舊殿地基以及僧人遺骸與用品,隨後建塔(衡山三生塔),慧思精修《
  • 大慈恩寺記 駱浩
    大雁塔印象  駱浩 畫大慈恩寺記駱 浩      丁亥隆冬
  • 窺基大師與大慈恩寺
    在整個法相唯識宗從初創到基礎堅實並發揚光大的輝煌歷程中,窺基與大慈恩寺因緣深厚,大慈恩寺是不可或缺的載體和聖地,成就了其祖庭地位和標識意義。在傳承思想、創造理論、創立宗派、踵事增華的過程中,展現了窺基大師卓越的智慧和不凡的個人魅力,其宗祖地形象像慈恩寺、大雁塔一樣,歷經千年依然聳立在人們心中,歷久彌新,肅穆巍峨。
  • 史傳部—— 宋高僧傳
    進高僧傳表  端拱元年十月日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臣僧贊寧上表  臣僧贊寧等言。
  • 鑑賞|東徵傳繪卷:從鑑真成功東渡到圓寂於唐招提寺(下)
    日本重要文化財《東徵傳繪卷》描繪了鑑真從出家到東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輝煌一生。該件作品共五卷,其中兩卷——卷二(展出時間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時間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館「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特展中展出,備受關注。
  • 潭柘寺歷代高僧
    從實禪師  後唐時期(924——936),最著名的僧人便是從實禪師,他弘法於幽州城內的大萬壽寺以及潭柘寺。後來雲遊遼東和齊魯等地,遍訪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後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11年的大規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開性還整頓了寺院的僧務,制定了《寺中規條》,作為寺內僧眾的生活規範。
  • 續高僧傳卷第七:義解篇三
    續高僧傳卷第七大唐 西明寺 沙門 釋道宣 撰義解篇三 正紀十 附見四陳楊都宣武寺釋洪偃傳一
  • 奈良古寺巡禮——唐招提寺參觀記
    和上言大好,即寶字三年八月一日,私立唐律招提名,後請官額,依此為定……所立寺者,今唐招提寺也。       可見規劃建造之初,寺院即以唐招提為名,寺名中的唐當為東土大唐,而招提,是梵文caturdisa省譯,《續高僧傳》云:「世依字解,招謂招引,提謂提攜,並浪語也。此乃西言耳,正音雲『招鬥提奢』,此雲四方,謂處所為四方眾僧之所依住也。」
  • 續高僧傳卷第十三
    續高僧傳卷第十三  義解篇九 本傳十七 附見七。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慧因傳一。  唐安州方等寺釋慧暠傳二。  唐同州大興國寺釋法祥傳三。  唐終南山玉泉寺釋靜藏傳四(道刪)  唐新羅國皇隆寺釋圓光傳五(圓安)  唐蒲州仁壽寺釋海順傳六(行友)  唐京師普光寺釋曇藏傳七。
  • 史傳部——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
    想是兩君義由尚賢崇道讚頌於高僧。其實豈同諛墓下人豐屋輦金而為時議者哉。蔑加章安嘗著智者別傳流芳乎百代洎今不湮。噫但至如僧千裡之狀於法藏。藍谷祥之列傳於清涼杳而罕聞。餘恆莫不為之慨然。蓋其古德盛蹤高行既匿。則澆世後進何藉觀而激感易轍愈策望標而漸乎。賴有新羅國學士崔公字致遠。普討群志搜乎是傳祖烈再耀然。斯亦久不流行耳。予素有志於古。自寫褚焉。茲歲予乃寓洛之日。屬客有請刊行於梓。欣而頷之更。
  • 史傳部——大明高僧傳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皇明天台山慈雲禪寺沙門釋 如惺 撰  譯經篇第一(正傳一人附見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