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圍牆——炫彩塗鴉道不盡黑白印跡

2020-12-22 下司犬乖寶

在柏林旅行最大的感悟是,1945年結束的那場人類大戰,像一把鍘刀,將多數城市的面貌切成了兩個明顯的階段。而對柏林來說,恐怕還有一個更為畸形的標誌,那就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柏林圍牆——它提醒著一個國家被撕裂為兩半的劇烈疼痛,150公裡灰牆的兩側,是東西方冷戰時代的巔峰博弈。

東邊畫廊也是一段著名的柏林圍牆遺址,因為那副有名的「兄弟之吻」稱為遊客的必打卡之地。無論如何,這幅畫都已經成為了柏林圍牆的代名詞。正如弗魯貝爾所說:最終我開始重繪,因為這是重要的記錄——不只對我,也對柏林。和很多歷史事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象徵著分裂的柏林圍牆,現在變成了自由的象徵。

坐地鐵到華沙大街, 出站後通過紅色的橋,走過河就看到了。

紅磚建築,仿佛有那麼一點點前蘇聯的味道。

順著路面的指示,很快就找找到了。

和想像中的一樣又有點不一樣,柏林城市的散漫風,註定這裡就是赤裸裸地暴露在大街上,不需要有所謂的紀念館、公園來包裝它,正如歷史是經不得起任何修飾的。

每幅塗鴉都是一幅巨大壁畫,說塗鴉其實真把它們說小了。而它們的主題內涵基本都圍繞當時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的故事和情緒展開。走一波圖~~

這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兄弟之吻了。創作靈感源於1979年東德成立30周年的慶典上,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的會晤照片,極具衝擊力。

1990年柏林圍牆被推倒後一年,德國請來世界各地118名藝術家在殘存的1.3公裡柏林圍牆東側牆壁創作塗鴉作品,其中就有德米特裡-弗魯貝爾,他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就是上面勃列日涅夫和昂納克的親吻畫面,以此為靈感,誕生了聞名世界的《兄弟之吻》塗鴉作,沒料到日後它成為柏林圍牆的「名片照」。

很多情侶,尤其是同性戀者會在畫像前激吻。

在這些塗鴉牆的背面, 流淌著類似於柏林護城河的施普雷河。作為德國分裂的見證,它和柏林圍牆一樣隔開了東柏林、西柏林。歲月無聲,歷史就這樣緩緩地流淌,多少故事都流進了歲月,多少歲月都凝固在了歷史的風霜中。

走完東邊畫廊,倒吸一口凜冽的寒風。當年一夜崛起的柏林圍牆,當年一瞬推到的柏林圍牆,誰能擦拭它28年經歷的風雨,誰又能撫慰它28年承載的情愁。瞻仰也罷,哀思也好,此時此刻,你我不過陌上過客。

在東西柏林分界線上,最著名的地點莫過於「查理檢查站」(Charlie Checkpoint)。Charlie不是真的指人名,而是英文C的代稱,代表這是「C檢查站」,該檢查站是當時東西柏林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非德國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如今的檢查站被周圍高大的現代建築環繞,只剩下小小的一段柏林圍牆殘垣。

主要部分是一個美軍兵站,有工作人員扮演同盟國士兵。在柏林圍牆遺址西側,豎著以英俄法德四種文字標識的著名警告牌:「You are now leaving the American sector.」(你現在正在離開美國防區)。目前人們看到的是複製品。

檢查站一旁是查理檢查站博物館,藏有警告牌的原件,是了解柏林圍牆、分區佔領時期的柏林和戰後德國歷史的好地方。

這裡還有一家紀念品商店,我溜達了很久,特別有的逛。這裡的紀念品極具柏林特色,絕不是那種統一批發,到哪都可以賣的大路貨。走一波圖~~

最精緻的就是這種柏林圍牆彩繪石了。曾經冰冷的石頭、淡漠的人情,如今藝術家為它穿上彩衣的同時,也傾注進了我們絲絲敬畏。

每一塊石頭背後也許都有一則往事。絢爛色彩道不盡黑白印跡。

柏林市的象徵——柏林熊。在柏林的市徽和各種紀念建築物上都能見到,街頭巷尾也可見到以熊為對象進行藝術創作的雕塑。當然還有名聲顯赫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看到這麼多暖暖的柏林熊玩偶,似乎有點揮散去了早些的沉重心情。柏林,值得愛~~

還有這些~~

關於柏林的象徵,不得不提這個「紅綠燈小人」。小綠人是在1961年由東德交通心理學研究員卡爾·佩格勞設計的。他發現,行人對普通的交通信號燈敏感度低,直接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增加。於是萌生出了創造「小綠人「的想法。

1969年,戴帽子的紅綠燈小人首次出現在柏林的菩提樹下大街與弗雷德裡希大街的十字路口。此後,紅綠燈小人成為東德城市交通的一道別樣風景。

如今,紅綠燈小人已經實現成功轉型,成為既蘊含東德懷舊風情,又體現現代創意特色的特殊文化符號。紅綠燈小人的衍生產品涉及T恤衫、水杯、開瓶器、冰箱貼、鑰匙扣等,是柏林熱門的旅遊紀念品。

街邊無處不在的柏林熊

相關焦點

  • 除了「兄弟之吻」,教你看懂柏林圍牆上塗鴉的德國歷史
    柏林圍牆就像一道深深的歷史傷疤,它曾經將德國完全割裂,它成為了東西歐的「鐵幕」的象徵,也是藝術家宣洩其激昂情緒的方式之一。大部分塗鴉,表達著內心對國家和城市分割的哀傷,這也是德國人銘記歷史的一種方式。「兄弟之吻」柏林圍牆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在我的記憶中,對柏林圍牆印象最為深刻,我真的想看看這柏林圍牆,是怎樣一座世界著名的牆。莫斯科用盡最後的力氣殊死抵抗,最後一搏的德國軍隊潰敗在莫斯科城外。蘇聯軍隊調動全國軍事力量,一路反攻追擊德國軍隊。美國、法國、英國也形成盟軍合圍德國。德國最後守衛柏林的部隊與首先攻入柏林的蘇聯紅軍殊死作戰。蘇軍250萬兵力進攻柏林,德國80萬兵力憑藉城市的複雜建築,保衛首都柏林。
  • 柏林,牆,世界的碎片
    這裡是比140公裡長的實體牆更具體的「柏林圍牆」,它無限延伸到社會文化和個人生活之中。28萬全職或者兼職的秘密警察,緊盯著1700萬東德居民—這個比例意味著,平均每7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肩負使命。1991年之後,德國「有控制地開放」了所有秘密警察檔案。此後的20年裡,有290萬人次申請查閱了當年對自己監聽、監視、告密乃至審訊的檔案。
  • 那就是柏林圍牆
    但知道柏林圍牆的中國人中很少有人知道這堵讓人說不盡的高牆最早的名字叫「反法西斯防衛牆」。柏林圍牆和布蘭登堡門不一樣,柏林圍牆是一堵實實在在的高牆。柏林圍牆一點不比王母娘娘製造出來的天河差,這道把柏林一分為二的大牆全長169.5公裡,牆高約3.6米,在這堵鋼筋水泥牆的牆後,依次縱深布置有壕溝、巡邏線、照明區、觀察塔、防坦克路障、帶警示燈的柵欄和隔離牆。這麼說吧,東柏林那邊從柏林圍牆算起三十至五十米內都是禁區,一旦有人進入禁區試圖越過這道大牆,那就是罪犯,「司命之所屬矣」!
  • 推倒柏林圍牆,重啟一座城!
    一堵高牆,兩個柏林,西側在牆體上直抒胸臆,盡情塗鴉,並隨時準備接應和幫助對面的同胞;東側是全副武裝的邊防軍、隱蔽的地雷,以及自動觸發的機關槍。這道被東德政府稱為防止西德「法西斯政權」的間諜和特工進入的「反法西斯防衛牆」,並沒能阻止東德人的逃離。翻越柏林圍牆,註定是激情的,更是慘烈的。
  • 柏林圍牆邊防部隊是如何把守柏林圍牆的?
    位於柏林圍牆的邊境軍隊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支屬於國民的軍隊。 在1945年納粹政權失敗之後,德國就處於美、英、法、蘇聯軍的控制之下,每個同盟國都瓜分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區域。德國解體了,被分解為西德和東德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城也被分解為兩片區域。
  • 一夜之間建起了阻隔幾百萬德國人的柏林圍牆
    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 現在柏林圍牆原址擁有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位於柏林輕軌北火車站和柏林地鐵伯恩瑙大街站之間;東邊畫廊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圍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 老照片 90年代初的德國柏林 不復存在的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歐洲兩個德國重新得到了統一,柏林這座歐洲的歷史名城,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裂後,又成為了德國的首都。圖為柏林的標誌——布蘭登堡門。 柏林是1933年-1945年納粹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希特勒法新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大本營。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上臺以後在此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 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東德)決定封鎖西柏林四周的邊界,隨後關閉布蘭登堡門,在分界線上建築了隔離設施,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柏林圍牆」。但當時,東德官方將其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西柏林市政府則認為這是限制行動自由的「恥辱之牆」。 從1961年建造到1989年倒塌,柏林圍牆存續了28年。
  • 德國柏林旅遊概況
    柏林概況與行政區劃德國首都柏林的城市面積為890平方千米,人口約340萬,是德國的第一大城市。柏林也是德國16個聯邦州之一,也被稱為市州。柏林的城市建築包容了有數百年歷史的宮殿、花園到嶄新的現代建築的各種風格;施普雷河和蘭德維爾運河從市區蜿蜒流過。傳統與現代以及各種風格的文化在柏林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柏林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
  • 《柏林蒼穹下》:既是「柏林圍牆之殤」的寓言,也是對歷史的回望
    03.柏林圍牆之殤這份悲天憫人的情感並非無病呻吟,它與本片的創作背景密不可分。《柏林蒼穹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末期的柏林。自二戰以來,德國長期處於狂熱和動蕩的狀態。日益堅固、最終變得固若金湯的柏林圍牆,就像一道刺目的疤痕,不斷地提醒著德國人:「我們正被這道牆隔離和分裂。」為了強調撕裂造成的痛苦,導演還特意用蒙太奇剪輯的手法,穿插進不少紀錄片的真實畫面。
  • 柏林圍牆倒了,真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勝利?
    柏林圍牆(資料圖/視覺中國)這道聞名世界的「柏林圍牆」高達5.3米至4.2米,寬50公分,全長近166公裡,其中水泥牆114.5公裡,鐵絲網55公裡(主要架設在以河流為邊界的水面上);「柏林圍牆」沿線還建有290個瞭望塔,137個地堡暗堡、274個警犬樁;防汽車壕溝和防坦克路障共計108公裡;還裝有數千個電子眼,投入警犬250隻;邊防軍巡邏道總長119.5公裡,並設有7個過境站
  • 柏林圍牆倒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在德國的柏林有一道牆很的知名,建於1961年的八月。這是一道一首先以鐵絲網為要緊牆體後期又加固成混凝土為質料的牆壁,這道牆不單單將敗北後的德國盤據為兩個認識形狀差別的國度,更將全部歐洲盤據為器械方兩大營壘。這道牆更是成為了冷戰期間緊張的標記性設備。
  • 從前有一堵柏林圍牆
    1989年11月9日,分隔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圍牆。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完成統一。柏林圍牆的倒塌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歐洲乃至世界的新秩序和格局開始顯現。這裡摘錄「德國之聲」的圖文報導,回顧這一歷史事件。圖片來源請見圖中右下角。
  • 「柏林圍牆」再現,一牆之隔兩個世界,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柏林圍牆」再現,一牆之隔兩個世界, 一邊天堂一邊地獄我們知道,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民主德國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了一道隔離牆,以將其與聯邦德國管轄的西柏林市分割開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柏林圍牆」。但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德國獲得了統一,後來的「柏林圍牆」已經成為那一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 「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這是個充滿藝術的首都!
    早上從科隆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火車,終於到達德國的自行車之城——明斯特。從明斯特火車站出來,對面就有公交站臺,明斯特(Münster)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北部的一座集古典建築藝術和自然田園風光於一體的美麗古城。除了老城區和大教堂,明斯特還擁有德國規模第四的大學。近5萬名大學生令這座城市洋溢著輕鬆愉悅的氣氛,城中處處是咖啡館,酒吧和夜間俱樂部。
  • 遊記:德國也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十分奇特的國家
    據記載,最終完成的柏林圍牆全長170多公裡,將柏林市192條大街一分為二。牆平均高,由水泥澆築而成。柏林圍牆共有前後兩道,其間留有100米寬的無人區巡邏通道,通道內設有防汽車壕、反坦克路障、電網、地雷、自動射擊裝置等,還設有無數望塔、地堡、警犬樁等設施,對強行闖關者可當場擊斃。
  • 認識德國首都:「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有人口約350萬(2016年)。柏林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萊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 2019年9月德國行(慕尼黑-斯圖加特-卡爾斯魯厄-柏林)
    因為我通過義大利領館辦的申根籤,入關的時候被移民官盤問,來這裡幹什麼,口氣非常嚴肅,我balabala一番,還說自己後面還要去柏林看柏林圍牆,我對柏林圍牆非常感興趣等等。坐幾站地鐵,來到了柏林圍牆遺址紀念館。先去紀念館寫了幾張明信片,結果在德國一直沒機會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