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維斯真不行了?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一、困境不斷的真維斯

一月中旬,據《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澳大利亞是真維斯的發源地。1972年JEANSWEST創立於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1990年被它的上遊供應商楊釗、楊勳兩兄弟反向收購,很快就做到澳大利亞市場第二名。

2015年,真維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獲得稅前利潤755萬港元。2016年稅前虧損超過8000萬港元。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擁有146家門店和1000名僱員,真維斯澳大利亞的官方網站仍然可以正常訪問。接下來他們將接受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面臨重組或出售的命運。據悉,管理人員將研究重組或出售真維斯的所有選項,該品牌將同時尋求有強烈意願的收購方或投資方。在進行破產管理程序期間,真維斯將會繼續運營。

然而,在中國真維斯的命運似乎也並沒有好到哪去?1974年,楊釗、楊勳用打工攢下的錢在香港創辦旭日製衣廠,通過代工牛仔褲,賺到了第一桶金。JEANSWEST和GAP都是他們代工的客戶。他們仔細研究了GAP,並在收購真維斯以後,制定了自己的目標:「將真維斯做成中國的GAP,在休閒服裝市場上做好中國人自己的品牌。」

由於看好中國大陸市場,1990年楊釗和楊勳兄弟的旭日集團收購真維斯,並於1993年在上海開設大陸首店。背靠洋品牌的基因和香港公司的加持,真維斯和班尼路、佐丹奴等一眾國際品牌一起,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服裝市場蓬勃發展的第一波福利,從而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服裝品牌。因物美價廉的定位和銷售策略,真維斯在廣大二三線城市備受追捧,成為不少「小鎮青年」的青春記憶。2012年,真維斯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達到2500家的頂峰,2013年銷售額達到了近50億港元。

然而高光時刻也就到2012年為止,2013年至今,真維斯已關店1300多家。母公司旭日集團2018年8月27日發布公告稱,以8億港元將連年虧損的內地服裝零售業務即真維斯品牌出售給集團創始人、大股東楊釗和楊勳兄弟,真維斯在中國內地服裝業務已經進行剝離。2019年,旭日集團又剝離了真維斯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業務。

很多人都在問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到底是怎麼淪落到接連關店,甚至於海外資產破產清算的地步的呢?

二、牛仔褲之王到底做錯了什麼?

相信大多數人記憶裡的真維斯應該還是停留在2011年在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裡面發生的「真維斯樓」事件,當年的真維斯可謂是高光時刻,年營收將近50億,可謂是中國服裝品牌裡面的翹楚,然而為什麼從2013年之後真維斯卻不斷走上了下坡路,真維斯跌落神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記得我們之前曾經專門分析過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又是一個曾經的巨頭跌倒,那麼,我們不妨用同樣的邏輯來看看真維斯到底做錯了什麼?

首先,真維斯的成功是時勢造英雄。其實,當年以真維斯、佐丹奴、班尼路為代表的一批港資服裝品牌之所以能夠快速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快速升級,但是當時的中國大陸市場卻是一片空白,國內缺乏足夠市場影響力的服裝品牌,而香港的這批服裝企業,向外通過香港為窗口成功地承接了美國、歐洲的服飾潮流,將這些潮流因素運用於自己的服裝之上,向內則通過自己服裝觸角將市場向內地不斷延伸,並且通過不同線的城市不斷拓展自己的服裝帝國版圖,所以在短時間內,這些企業強勢崛起,一舉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服裝市場。

一方面,這些服裝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歐美時尚潮流因素,這些對於時尚剛剛啟蒙的中國內地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另一方面,他們的價格足夠親民,遠低於那些大牌歐美品牌,這就讓中國內地消費者一下子成為了他們的擁躉,正是在改革紅利的作用之下,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路走紅成為了一個時代最成功的企業。不過,時勢造英雄是因為他們在風口之上,按照我們網際網路的常用理論,只要選對了風口豬也一樣能飛。

其次,從藍海到紅海的無力抗爭。對於真維斯來說,其從90年代到2013年代的一路高光,其實正好是一路突破中國的藍海市場,在上個世紀90年代,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才剛剛崛起,真維斯就成功進入佔據市場,然後藉助自己的市場勢能不斷向下,佔據了二三線市場,之後四五線市場,乃至於成為了小鎮青年們的最愛,然而時代在變化,當年的藍海市場正是因為有足夠高的利潤,所以在真維斯之後,大量的後來者們蜂擁而至,這些後來者有內地自己的品牌美特斯邦威們,更有國際的名品H&M、ZARA、優衣庫等等,這些市場競爭者把市場變成了一片紅海,而先來的真維斯們卻明顯不是這些後來者的對手,不僅款式上落後,而且營銷方式上也不足以對抗競爭對手,最終就慢慢被市場所淘汰。

第三,電商的崛起給了真維斯們最後一擊。如果說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其實這還是個過程,畢竟對於中國廣大的三四線甚至小鎮青年們來說,那些國際知名品牌還離他們太遙遠,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做五環外的生意是真維斯重要戰略觸點,然而電商的出現卻徹底改寫了這個邏輯,雖然2009年真維斯就開始做自己的電商,但是真維斯一上來就走歪了,它沒有真正花心思去做真維斯的電商板塊,而是把電商變成了自己處理尾貨的「奧特萊斯」,這就導致真維斯的電商長期得不到有效發展。

而另外一邊,阿里,京東卻已經強勢崛起,他們對真維斯的圍剿卻是降維打擊,讓大量的國際時尚潮流服裝開始通過網際網路直接空降下沉市場,與此同時,真維斯發現自己面對著一個尷尬的境地,要比便宜,網際網路上的那些拼購代工廠都比自己便宜,要比時尚國際知名巨頭也都能買到,而真維斯呢?就顯得不倫不類了,這就是真維斯最大的問題所在。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並不是說你做好自己的傳統市場優勢就足夠了,因為你的敵人往往會乘坐降維打擊的飛行器對你直接空襲,而你如果連防空飛彈都沒有的話,就只有落後挨打的份了。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

相關焦點

  • 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真維斯難道真不行了?
    一、困境不斷的真維斯一月中旬,據《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澳大利亞是真維斯的發源地。1972年JEANSWEST創立於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1990年被它的上遊供應商楊釗、楊勳兩兄弟反向收購,很快就做到澳大利亞市場第二名。
  • 真維斯宣布破產 入華後清華教學樓曾改名真維斯樓
    來源: 界面新聞(原標題:真維斯在澳大利亞宣布破產,90後的青春品牌只能留在回憶中)據news.com.au等多家澳大利媒體報導,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JEANSWEST(中文名為真維斯),近日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
  • 真維斯在澳大利亞宣告破產
    本周,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JEANSWEST(以下簡稱「真維斯」)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這家來華27年的品牌早已在中國立穩腳跟,很多人甚至已經將其誤認為中國品牌了。不過,據相關媒體報導,此次真維斯破產將只會波及澳大利亞國內業務,而不會對該公司的海外業務造成影響。
  • 艾格破產,1折甩賣求變現,網友唏噓:那些年的真維斯、ESPRIT…都去...
    艾格破產,1折甩賣求變現,網友唏噓:那些年的真維斯、ESPRIT…都去哪兒了?出現在破產管理人特價店的艾格全然沒有了當年青春亮麗的模樣,一條牛仔褲39.9元,一件棉衣也不過100多一點,都是一折的價格。
  • 關停1300家店!又一巨頭垮了,很多福州人都買過
    >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就是2013年以來真維斯的真實寫照……不斷下滑的業績、接連不止的虧損把這個昔日的巨頭推下了倒閉的深淵!1月15日,據媒體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來自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KPMG)的彼得·戈特哈德(Peter Gothard)和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被任命為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的託管人。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有146家門店,將近1000人的僱員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 每經14點丨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人民法院報評選...
    1丨真維斯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據澎湃新聞,曾經的服裝品牌巨頭真維斯(JeansWest)澳大利亞公司面臨破產。1月15日,據《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 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年銷售額曾突破50億港元的真維斯在澳宣告破產
    據多家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JEANSWEST(中文名:真維斯),近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休閒服飾「鼻祖」的真維斯,如今走入了暮色蒼茫!雖然報導稱,澳大利亞以外的真維斯業務不受本次託管的影響,中國地區業務未受到影響。
  • 「牛仔褲之王」隕落 6年裁員6000人 已在破產清算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時謙 真維斯,這個曾在中國紅極一時的品牌近日似乎走到了盡頭!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Jeanswest)1 月 15 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 破產的真維斯,不過是服裝品牌敗落的多米諾骨牌之一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5日的報導,真維斯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目前,負責清算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正委任志願者來管理真維斯在澳洲的運營業務。畢馬威(KPMG)零售重組業務負責人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表示,與許多其他零售商一樣,該業務也受到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和線上競爭壓力的挑戰。
  • 真維斯被時代丟下了車
    1993年,真維斯進入中國大陸。和後來消費者普遍認為認為的土酷不同,第一家真維斯店選在上海南京東路,主打高端,引導潮流。然後一炮而紅。5首戰告捷後,就是快速擴張。短短3年間,真維斯在大陸擴張了500家店,成了那個時代最被人熟知的高端品牌之一。那個年代的人普遍還習慣個體店和國營百貨公司,沒有品牌服裝的概念。
  • 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最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步行街每走5分鐘就能看見一家班尼路,它在全國270多個核心城市開了4404家店,盡握渠道優勢,曾經把初入中國的優衣庫打得落花流水,險些放棄中國市場。   但是2010年以後,班尼路就和佐丹奴一樣,變得越來越蔫,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實際上班尼路只是下沉到了3、4、5、6...線城市,雖然精氣神兒不再,但「命」還在。
  • 剛剛,又一個澳洲國民品牌突然倒閉,曾火爆中國
    真維斯始創於1972年,是最具代表的澳洲本土服裝品牌之一。 真維斯(Jeanswest)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零售品牌,於1972年在珀斯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目前在澳大利亞開設有146家門店 僱用高達988名員工
  • 服裝行業「大洗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現狀一家比一家難
    當下所謂時尚潮流也會有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那一天,曾經被70、80後視為「白月光」的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品牌當時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時尚圈主流已經是90、00後的天下,這些外來快時尚品牌也早已被「後來者」趕超。現在要說起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這三個品牌的現狀,那可是一家比一家還難。
  • 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真維斯為什麼垮了?
    長按二維碼加微信13020238815(合作)蕭哥說 :「這是一個速成的時代,也是一個速朽的時代,三年冒出一個拼多多,五年垮掉一個真維斯。 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就是2013年以來真維斯的真實寫照。
  • 曾擁有3000多家門店的Etam破產 你的青春裡有它嗎?
    「媽媽,我想要一條牛仔褲」「走,去真維斯去。」這樣的對話也可能發生在很多80後、90後身上,但曾經的「牛仔褲之王」真維斯近年來也過得不太好。  據《每日郵報》報導,今年1月,真維斯澳大利亞子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 曾是80後「買不起」的大牌,如今竟破產?老品牌為何都撐不住了
    但其實不只是「艾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我們學生時代的大牌,像真維斯、拉夏貝爾、達芙妮...它們似乎都悄無聲息地走向沒落。那究竟為什麼這麼多老品牌會一家接著一家倒下呢?曾開店超3000家,服裝「巨頭」為何走上破產路?記得天眼妹之前跟大家說過,很多名字聽上去洋氣的未必就都是國外的品牌,像拉夏貝爾、名創優品,其實它們背後都是本土化的操作。
  • 2020年這些零售企業退出或破產了
    除了北京的2家方莊店和望京博泰店之外,其他分別有2家店位於無錫、3家店位於常州。 其實,美團試水的線下生鮮新零售項目早就進入了「清退」倒計時。2019年4月開始,小象生鮮一口氣關掉了常州和無錫的5家門店。而在今年9月7日,小象生鮮在小程序發布方莊閉店公告,稱方莊店將於9月9日起停止運營,目前僅剩北京望京博泰店1家門店。
  • 又一服裝巨頭「敗走」?曾門店超3000家,今破產清算衣服1折甩賣
    文:清淺導語:艾格,一個女裝品牌破產了。許多網友說:「我的學生時代的記憶已經破產了」,「艾格的女孩們已經長大了,青春已經結束了。」近期,艾格破產和露華濃破產成了熱搜。然而,兩者的最終方向並不相同。艾格成衣宣布破產,但露華濃卻不顧一切地生存下去,並與債務人達成協議以避免「破產」。艾格曾經在中國有3000多家門店,年盈利2億,但現在兩年虧損1億,關閉了數千家門店,以10%的折扣銷售。艾格「本土化採購、本土化生產、本土化銷售」的策略非常成功,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艾格是一個本土品牌。1916年,艾格的第一家以Etam的名字命名的零售商店在德國開業。
  • 負債8億的上蔬永輝申請破產清算,去年CEO揚言未來要開200-300家店
    12月8日,永輝超市發公告稱,近日,參股公司上海上蔬永輝生鮮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上蔬永輝」)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上海市第三級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永輝超市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19年底,對上蔬永輝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淨值為0元,上蔬永輝的破產清算不會對永輝超市2020年以及以後年度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