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的「孔子周遊列國」終點和「子路問津」故事發生地在哪裡

2021-01-13 李伊人陽臺慢寫

春秋晚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積極傳播儒家學說,爭取當權者的支持,以實踐自己「仁愛」和「德政」的治國思想。

公元前489年,孔子一行在赴楚國負函途中,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前面有一條河流擋住了去路。那條河不是太寬,遠遠望去,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銀帶,近看河水清澈見底,與另一條河流在此匯合。這天傍晚,孔子師徒走到這裡,就是找不到渡口。沒有渡口怎麼過河呢?

正當孔子和他的弟子為過河犯愁之際,他們看到不遠處田野裡有兩位老人正在低頭鋤地。這兩位老人正是當時隱居在這裡的高士長沮和桀溺。於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兩位隱士請教渡口的位置。

羅山縣子路雕塑像

兩位隱士看到子路走過來,又看到不遠處坐在車上的孔子。還沒等子路說明來意,長沮手也不停地問子路:「那位坐在車上的人是誰?」「他是我的老師孔丘。」長沮抬起頭,用嘲笑的口吻問:「是魯國的孔丘嗎?」「是的。」「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嗎?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呀,還來問我們這些種地的人幹嗎?」

羅山子路問津處

子路討個沒趣,又轉身去問另一位隱士桀溺。桀溺停下鋤頭,問:「你是誰?」「我是仲由。」「你是魯國孔丘的弟子吧?」「是的。」「告訴你,當今天下大亂,猶如滔滔洪水,誰能改變這樣的世道呢?你與其跟著那個總是躲避壞人的人到處遊歷,還不如跟著我們這些避開亂世的人,做個隱士吧。」桀溺說完話,又忙著鋤地,再也不理會子路了。

子路沒有打聽到渡口,只好把長沮和桀溺兩位隱士的話轉述給老師。孔子聽後,心裡相當難受,酸楚和悲涼還夾雜著一股落寞。過了好一會兒,孔子若有所失地告訴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飛鳥走獸為伍的。鳥是飛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飛翔;獸是山林中的,可以無憂無慮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們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還同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沒有必要這麼辛苦周遊列國力圖改變這個亂世了!

後來,在一位農夫的指點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終於找到了渡口,過了河,並順利到達負函。後人為了紀念孔子及其弟子路過這裡,便把子路「問津」的河流叫子路河,「問津」處所在的鄉鎮叫子路鎮,還有一「」個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條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鎮、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問津」這個典故而得名。

另外新蔡城南二十餘裡的關津,據說是當年子路問津處,那裡臨河的東岸,至今還有依稀可見「問津處」三字的古碑一座。

據文獻記載和考證,羅山子路問津處較為符合歷史事實,同時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信陽也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

相關焦點

  • 探訪子路問津處
    記者查資料得知,「子路問津」的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之際。「問津」,原意是打聽渡口。「子路問津」之事最早見於《論語·微子》,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也有記載。關於這件事,《論語·微子》的記載是: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 《悟學.第287篇》子路問津
    【譯文】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
  •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都說孔子的弟子無數,門下弟子3000,但是真正意義上受到孔子教導的只有72個,那麼在這些弟子中誰最受孔子重視?有人說是顏回,有人說是子貢……其實最受孔子喜歡的是子路,子路是眾多弟子中年紀最長的,並且追隨公子的時間最長,他只比孔子小了9歲,雖然不像個讀書人,可是孔子一直喜歡他。子路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是保護孔子,教育師弟,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他充當了孔子的保鏢,並且還是心甘情願的辭官跟隨。
  • 文化|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過的國家
    孔子「周遊列國 」,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與弟子們歷時十四載周遊列國,飽嘗艱辛,他們究竟到過哪些地方,又看到了什麼?
  • 孔子的故事之子見南子
    今天我們講講歷史上的一段懸案—子見南子,電影《孔子》裡也有對這個故事的描寫,周迅扮演的南子,對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論語·壅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這一下,學生當中脾氣最大的子路不高興了,出來在態度上大概給孔子很難堪,逼得孔子賭了咒:「你不要懷疑我啊!我假如做了對不起人的事,給天雷打死!給天雷打死!」古人對這節書,都作上面這樣的解釋。  如果這樣解釋是對的,試想想,我們民族文化所標榜的這位聖人,豈不太糟糕了?見南子就有不軌的行為嗎?這是不可能的。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弟子顏淵和子路的死
    他們是那樣匆忙,要歃血為盟了,連牛也來不及找,就抬了一口豬來。孔悝的母親拿著戈,蒯聵帶著五個武士,就把孔悝從廁所裡尋了出來,脅迫他登上了立盟約的土臺子。 孔悝的家臣欒寧這時正在烤肉吃酒,也沒等肉烤熟,就趕快派人去告訴子路。欒寧又急忙找了一輛車,一路上吃著烤肉,護送著衛出公逃往魯國去了。 子路聽到信息,就趕了來,要進城。
  • 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避難,也是儒家文化的一次長徵
    孔子周遊列國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孔子主動走出去宣傳自己的思想,我認為孔子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弟子的生命而被迫出走。《論語》第十四章憲問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 孔子的大仁與子路的小仁
    其實,子路所說的「仁」是個人品德,孔子所說的「仁」是「仁政」,並非一個概念。子路覺得管子為人不忠,即便做出有仁德的事業,依舊不是一個有仁德的人。孔子卻不談管子的忠與否,只說他不用武力便能召集諸侯會盟,讓齊桓公成為霸主,這就是他的仁德所在。管子的行為,符合儒家所推崇的「仁政」。而實施「仁政」,正是孔子的追求和理想。
  • 新洲問津書院完成百年大修 舉辦祭孔大典(圖)
    問津書院百年修復落成暨祭孔大典現場    荊楚網消息(記者 趙莎莎)12月12日,我國唯一因「孔子使子路問津」典故而得名、曾與嶽麓書院齊名的古書院——新洲問津書院百年大修宣告完成。當日,武漢大學國學院問津書院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問津書院研究基地、湖北省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武漢鄉村儒學研究推廣中心,在此掛牌設立;湖北現代儒商研究會在此掛牌籌備。問津書院廣場上舉行了祭孔大典,三千多人接受了一場莊嚴的傳統文化洗禮。   問津書院位於新洲區舊街街孔子河村,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問津書院源自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途中、使子路問津的典故。
  • 孔子見南子,為何子路會不高興?孔子為此還說了:天厭之!
    於是南子和衛國國君說,公叔戌想要造反。而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定公十四年,衛國太子找了一個刺客,要他等自己的信號,就在朝見南子的時候趁機殺了她。結果這個太子發了很多次約定好的信號,這個刺客根本就不理他。南子也看明白了事情緣由,於是就找到衛君哭訴,說太子要殺她。這件事情的結果就是太子事洩出逃,黨羽被掃滅。
  • 孔子罵人太智慧,被後人誤解了幾千年,希望孔子的罵聲能警醒世人
    《論語》微子裡面有這樣一段話: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耰而不輟。
  • 新洲問津書院,你不知道的古今傳說
    始建於西漢年間的問津書院,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唯一以「孔子使子路問津」典故命名的書院,屢毀屢建,明清時期最為繁榮,康煕曾賜書院「萬世師表」匾額。3月20日,記者探訪了這個中國的儒學文化聖地。3月22日,農曆三月初一,春雨瀝瀝,問津書院門口人流如織。每年的三月初一,從前三天起晚上12點到早上12點,是遠近民眾自發拜聖人的法會時間。
  • 子路,你眼裡還有為師嗎
    沒想到,孔子接著說道:「仲由也就逞強好勇超過我,實在沒有其它的才能可用。」子路聽後,直翻白眼。一天,子路問孔子怎麼事奉鬼神的事。孔子分明不想回答他,就說:「如果連人都事奉不好,又怎麼能事奉鬼神呢?」季路接著問:「請問老師,死是怎麼回事?」孔子顯然有些不煩惱,沒好氣地說:「你連生還沒搞清楚,又何必知道死呢?」子路,你的問題是不是太低級了。
  • 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子路為何會被剁為肉醬?
    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同時也是孔子最忠誠的跟隨者。而子路在跟著孔子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孔子認為子路在政事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了。於是在孔子周遊列國之時,經常推薦子路。子路最初踏入仕途是在魯國,後來又在孔子的推薦下任衛國大夫孔悝的家宰。
  • 子貢出資為孔子周遊列國,養老送終,為何還被孔子稱為「飯桶」
    其實,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最有成就、最有能力的還是要算子貢,偏偏這位徒弟,發揚了儒家學說,資助孔子周遊列國,為孔子送終,卻得到了「飯桶」的評價。子貢名叫端木賜,出自富裕之家,他投奔孔子時並不太服氣。也許是見多了風雲人物,他總覺得自己的老師只會紙上談兵。
  • 小雪,孔子要去周遊列國
    他是孔子,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孔子離開魯國要去周遊列國時的情景。公元前497年,孔子無奈又無限眷戀地離開故土魯國,開始了長達十三年如喪家之犬的顛沛流離。《論語·微子篇》18.4章:「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講述了孔子周遊列國的政治背景。意思是說:齊國人送來歌女,季桓子接受了,此後每日飲酒作樂,很長時間不理朝政。孔子於是離開了魯國。
  • 孔子誕辰紀念日學者聚首新洲問津書院 提出儒學新觀點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程書雄、劉慧、王林軍)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是中國唯一以「孔子使子路問津」典故命名的古書院,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日,當日,以問津文化的內涵與當代價值為主題,由湖北省問津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湖北問津文化論壇在新洲區舉行,多名專家學者參會交流。
  • 孔子的故事 | 子路之死(第24期)
    子路是死在衛國的,原來衛出公立了十二年以後,他父親蒯聵又來奪取王位。這時子路在衛國的一個貴族孔悝那裡做官。孔悝是蒯聵的外甥。孔悝並不贊成蒯聵。可是孔悝的母親,即蒯聵的姐姐,卻歡迎蒯聵,原因是她在孔悝的父親死後,愛上一個僕人叫渾良夫的,蒯聵支持她這一段愛情,並允許她改嫁。結果,孔悝的母親和渾良夫當了蒯聵的內應。 蒯聵潛冋衛國,住在孔悝的萊園裡。
  • 子路打虎的故事
    我們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凡事都非常的講禮數,這些好的文化自然是古人一直傳下來的,像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孔大聖人,他的言行就有很多一直流傳到今天,在我們中國不知道孔子的人那真的是非常少的
  •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之子路的故事(上)
    9、7.18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0、7.34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禱久矣。」11、 9.12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