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 」,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與弟子們歷時十四載周遊列國,飽嘗艱辛,他們究竟到過哪些地方,又看到了什麼?
從55歲到68歲,孔子帶著他的若干親近弟子,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濮陽——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後原路返回。」
如果列個年表,大致如下:
55歲: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春,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
十月,孔子受讒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經匡地,被圍困。後經蒲地,遇公叔氏叛衛,孔子與弟子又被圍困。後又返回衛都。
56歲: 公元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子路對孔子見南子極有意見並批評了孔子。鄭國子產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古之遺愛」。
57歲: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十五年)孔子去衛居魯。夏五月魯定公卒,魯哀公立。
58歲: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孔子居魯,吳國使人聘魯,就「骨節專車」一事問於孔子。
59歲: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孔子由魯至衛。衛靈公問陳(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去衛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歲: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孔子自謂」六十而耳順」。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歲:公元前491年(魯哀公四年〕孔子離陳往蔡。
62歲:公元前490年(魯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葉。葉公問政於孔子,並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在去葉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隱者。
63歲:公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孔子與弟子在陳蔡之間被困絕糧,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後被楚人相救。由楚返衛,途中又遇隱者。
64歲:公元前488年(魯哀公七年)孔子在衛。主張在衛國為政先要正名。
65歲:公元前487年(魯哀公八年)孔子在衛。是年吳伐魯,戰敗。孔子的弟子有若參戰有功。
66歲:公元前486年(魯哀公九年)孔子在衛。
67歲:公元前485年(魯哀公十年)孔子在衛。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歲: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是年齊師伐魯,孔子弟子冉有帥魯師與齊戰,獲勝。季康子問冉有指揮才能從何而來?冉有答曰「學之於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但回國後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遊歷的國家說起來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時期的蕞爾小國。楚算是大國,可是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孔子還打算西去晉國,由於時局不好,結果只是在黃河邊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最終連黃河也沒過。
其實孔子在周遊列國前,大約三十來歲時,曾經有過兩次出遊。一次是向西,到了東周的王都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陽),見識了大批周朝的禮器文物。據說就在此行中,孔子與老子有過一次歷史性的會面。
一次是向東,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聽音樂聽得入迷,吃肉都不覺得是美味了(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這是孔子一生出行的東至和西至。
孔子周遊列國,是在魯國受到排擠後的舉動。周遊列國也是孔子人生中一段不得意的時期,其間讓孔子鬱悶的事不少。
在衛國,孔子本想通過衛靈公的寵姬南子得到衛靈公的信任,結果衛靈公邀孔子出遊,自己與南子同車,讓孔子跟在後面的車上,氣得孔子說:「我沒見過如此好色不好德的人。」
在鄭國,孔子和弟子們走散了,獨自等在城門口,鄭人向子貢形容孔子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狗。」孔子一聽欣然而嘆說:「就是就是。」面對譏諷,還能有這種心態,可見其修養之深,非普通人能比。
孔子在當時也算名人,但在匡地,他被人誤作壞人給圍了起來;
在宋國,宋人把他曾在下面休息的大樹砍倒以示驅趕;
到陳、蔡交界處時,師徒被人圍困在半道七天,甚至都斷了糧。最後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十四年的奔波過後,孔子還是回到魯國,刪編《詩》、《書》,改定《春秋》,作學問,並且教誨弟子三千。孔子沒有實現的,是更進一步的遠遊理想:「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授他的學說,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孔子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我國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益寶生命科學
挺起民族脊梁
『關注益寶生物 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