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唯一信奉天主教的皇后,曾寫信向教皇求援,國亡後自殺

2021-02-08 騰訊網

文|格瓦拉同志

古代中國宗教信仰多元,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山野黎庶,篤信儒釋道三家的比比皆是,甚至連皇帝、皇后都不能脫俗。但就天主教信仰而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卻只吸納過1位身居至尊之位的信徒,此人,便是南明孝剛匡皇后王氏。

孝剛匡皇后王氏畫像

王皇后本名不詳,南直隸蘇州府人,廣東某地知府王略之女,大約在1640年左右嫁給桂王朱由榔為妃。王氏跟朱由榔感情真摯,婚後為他生下3子,即哀愍太子朱慈煊、沅哀王朱慈䇥、沔殤王朱慈熠。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在汀州殉國,由於他沒有子嗣,所以桂王朱由榔便在大學士丁魁楚、瞿式耜等人的擁戴下,在肇慶登基稱帝,是為永曆帝。

朱由榔登基後,正式冊立王氏為皇后,並冊封朱慈煊為太子。從此前的經歷來看,王皇后是一個傳統的漢族女子,信奉的是儒家「三綱五常」學說,然而,在正位中宮2年後,她竟然改宗天主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還要從葡萄牙軍隊幫助南明抗擊清軍說起。

隆武帝畫像

原來,隆武帝在位時,因久聞葡萄牙人的武器先進,尤其是「紅衣大炮」威力無比,如果能用來抗擊不斷南下的清軍,或許能起到奇效。為此,隆武帝派遣太監龐天壽為使臣,攜義大利傳教士畢方濟一起趕赴澳門求援。澳葡殖民當局一向重視跟明朝的關係,所以在接到的隆武帝的求援信後,即刻派出300名士兵、6門火炮,跟隨龐天壽前往福建抗擊清軍。

然而,龐天壽等人尚未抵達福州,便在途中得知隆武帝已經殉國的噩耗,旋即又獲悉朱由榔已經在肇慶稱帝的消息,遂改道前往廣東。龐天壽抵達肇慶後,將自己前往澳門求援的經過告訴永曆帝,並向他介紹葡萄牙士兵及火炮的情況,令後者大感興趣。永曆元年(1647年)二月,清軍李成棟部進攻桂林,守將瞿式耜向朝廷求援,永曆帝遂將葡萄牙士兵編入援軍隊伍,趕赴桂林參加防守。

「紅衣大炮」草圖

出於永曆帝君臣意料之外的是,僅有300人的澳門援軍,竟然憑藉著洋槍大炮的威力,把清軍殺得丟盔卸甲、死傷相枕,不僅成功地保住桂林城,而且還幫助明軍趁勢收復大片失地,簡直是奇蹟。當前線的捷報不斷地傳到肇慶後,永曆帝君臣欣喜若狂,竟然由對洋槍洋炮的崇拜,上升到對洋教的崇拜。

為了感謝葡萄牙的援助,同時也出於繼續獲得前者援助的希望,永曆帝竟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命令宮中所有的人,無論高低貴賤都要皈依天主教,並接受洗禮,時在永曆二年(1648年)初。當時,包括馬太后、王皇后、太子朱慈煊在內,共有嬪妃50人集體接受御用神甫瞿紗微的洗禮,而受洗的太監、宮女數量更是難以計算。然而,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太特殊,永曆帝並沒有接受洗禮。

明朝來華的傳教士形象

洗禮結束後,王皇后等人都獲得一個教名。其中,王皇后的教名為「亞納」,朱慈煊的教名為「當定」(即「君士坦丁」),由此王皇后也成為唯一信奉天主教的皇后(詳情見《明末政權與洋教士》、《中國基督教史綱》、《中國基督教史》等書),這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破天荒」之舉。

然而,集體皈依天主教並未讓南明小朝廷擺脫困境。當年10月,清軍再次大舉南侵,永曆帝再次派人赴澳門求援,結果澳葡當局僅以火槍百枝相助,無異於杯水車薪。在這種情況下,王皇后為替君父分憂,只好派陳安德與波蘭傳教士卜彌格直接赴羅馬向教皇求援。在致羅馬教皇的書信中,王皇后誠懇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國中興太平」,並希望教廷多送耶穌會士來中國廣傳「聖教」。

英諾森十世

然而,羅馬距離廣東有萬裡之遙,就算是教皇接受南明的請求,那麼等到援軍到達時,恐怕已是4、5年之後的事情了,對挽救危局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何況,此時在位的英諾森十世,根本無意於介入到東方的戰事中。所以,陳安德前後出使近11年時間,回國時除帶回一封教皇送給永曆帝、王皇后的安慰信外,再沒有其他任何收穫,永曆帝夫婦看完回信後,唯有苦笑而已。

就在陳安德回國的同年,永曆帝失去在中國境內的存身之所,被迫逃往緬甸避難,時在永曆十三年(1659年)正月。永曆帝入緬之初,尚能受到緬方的優待,然而隨著清軍吳三桂部逼近中緬邊境,緬王莽白對永曆帝的態度由此大變。永曆十六年(1662年)二月,莽白派軍隊突襲永曆帝的避難所,殺死大批南明官員、皇族,並俘獲永曆帝、王皇后等人,隨即將他們交給吳三桂。

永曆帝畫像

在被清軍押往昆明的途中,王皇后為避免遭受汙辱,遂與婆母馬太后自相扼喉而死,場面堪稱悲壯。同年6月1日,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終年40歲,太子朱慈煊及眷屬25人也一同遇難。至此,明朝正式覆亡。永曆帝等人遇難的消息傳到廈門後,鄭成功率三軍慟哭,並為王皇后上諡號為「孝剛敏肅哲慎正和應天順聖匡皇后」。

資料來源:《明末政權與洋教士》、《中國基督教史綱》、《中國基督教史》 、《南明史》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的天主教皇帝,永曆帝教名江詩丹頓還和教皇聯繫
    甫一上任,龐天壽就接了一個重要任務——和傳教士畢方濟前往澳門,向葡萄牙人求助,希望他們派出援兵來阻止清軍。龐天壽的天主教背景發揮了重要作用。澳門葡人組建了一支僱傭軍,擁有三百名火槍兵和六門大炮。可惜隊伍剛組織好,龐天壽接到消息,福州也陷落了。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登基,改元永曆。龐天壽趕緊帶著這支僱傭軍趕去支援。永曆帝一路被清兵追到桂林,這支葡萄牙僱傭軍終於派上了用場。
  •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國籍主教!
    這位中國天主教的第一位國籍神甫和第一位國籍主教,畢生致力於中國的天主教事業,愛國愛教,以自己獨特的腳步,走過了一段傳奇的人生。 受洗入教 羅文藻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小父母雙亡,靠兄嫂撫養,八歲即放鴨謀生。明崇禎四年(1631年)羅文藻十五歲,天主教正式傳入閩東。
  •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分支?歷史上教皇、紅衣教主、大主教誰的級別高
    比如中國特色的道教,一般只在我們內部傳承發展。還有猶太教、印度教,都是有地區限制的。這裡主要看基督教,基督教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這三大分支當中,天主教規模最大,也是最牛掰的一個。據統計,信天主教的人在全球達到了11.3億人,可想而知有多強。東正教一般又稱之為正教會、正統教會。信這個教的人,主要分布在東歐和西亞一代。
  • 天主教中,教皇、紅衣教主、大主教誰的級別高?神父只是打雜的
    比如中國特色的道教,一般只在我們內部傳承發展。還有猶太教、印度教,都是有地區限制的。這裡主要看基督教,基督教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 別以為人家新,信徒就少,信奉新教的人也多達5.9億人左右。 有了這一了解以後,我們就能明白,你去研究歷史上的基督教,那就是在研究天主教。你去研究近代的基督教,那麼就要一分為三來看了,其中新教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皇權有影響的,一般指的就是過去的天主教,因為在16世紀以前,基督教指的就是天主教。
  • 教皇和他的國
    教皇的退位也使人們將目光再次聚焦於梵蒂岡。天主教的改革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數據顯示,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的天主教徒。十億人,教皇只有一個。那麼一個人如何才能具有成為教皇的資格呢?
  • 中世紀基督教與教皇國的興衰
    現在我們都知道梵蒂岡這個教皇國家,雖然教皇以梵蒂岡為中心作為整個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領袖,但卻已今非昔比了,1861年義大利經過幾十年的鬥爭,終於實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獨立,不過他們還要完成另一個任務,即反教皇,獨立的九年後,義大利便把教皇逐出了羅馬,將其勢力局限於一個足球場大的梵蒂岡之內
  • 大清史上唯一死因成迷的皇后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
  • 羅馬天主教的信仰(一) 羅馬天主教是唯一真教會
    羅馬天主教說:彼得是教會的基石(太十六17~19),天國的鑰匙交給了他,惟有彼得能打開天國的門,惟獨他能捆綁或釋放。  彼得成為羅馬教會第一任監督,所以羅馬也應該是全世界教會的中心與總管。  借著連續不斷的按手禮,一切所賜給彼得的權柄,都傳給了以後歷任的教皇,直至今日。  主耶穌曾說要在彼得的盤石上建造"我的教會";彼得既是天主教第一任監督,則天主教當然就是主說的"我的教會",也就是普世唯一真教會。
  • 教皇的閉門羹
    據羅馬第一大報《訊使報》(Il Messaggero)報導,陳日君第一天就向教皇私人秘書遞交陳情信並求見教皇陳日君交下陳情書後給教皇留言:「聖父,我在羅馬停留四天,請您隨時打電話叫我,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的。」
  • 教皇國的滅亡危機——門塔納戰役
    梵蒂岡是目前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是建設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一個城國,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公元8世紀中葉,法蘭克國王將羅馬城及周邊地區送給教皇,建立起了教皇國。到了19世紀中葉,義大利掀起了統一運動,教皇國的絕大部分領土併入了撒丁王國。1867年11月,義大利統一戰爭中加裡波第率領的志願軍進軍羅馬,意圖趕走教皇徹底統一義大利。教皇國面臨被滅亡的危機,時任教皇庇護九世請求法國拿破崙三世皇帝派兵支援,雙方在羅馬附近的門塔納展開了會戰。
  • 艾星維:西方的天主教為什麼會有教皇?
    在中世紀,歐洲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當時的歐洲的主流宗教。在當今社會,天主教依然擁有12億多信徒,信徒的數量僅次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天主教作為歐洲的主流宗教,其不同於其他宗教,擁有教會這個常設機構,教會之中又有教皇。雖說教皇是精神領袖,不會過多幹預地方的內政。可在古代歐洲,教皇的權威比歐洲各國的國王還要高。
  • 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
    自從本篤十六世宣布他將成為600年來第一位辭職的教皇以來,天主教神學家、教規律師和其他人就警告稱,梵蒂岡的兩位教皇並存於世,一位在野,一位在朝,但自稱「名譽教皇」,仍然穿著教皇的白色罩袍,可能會造成嚴重內鬥。本周,他們最擔憂的事情或已變成了現實。
  • 基督教的三大派別 -- 天主教 基督新教 東正教
    天主教亦稱「公教」,公教一詞源於希臘文Catholic,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稱為公教;因為它以羅馬為中心,所以又稱「羅馬公教」;Catholic一詞按音譯,又稱「加特力教」,有時也被稱為「舊教」,以區別於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傳入中國後,信徒們稱所信奉的神為「天主」(取自《史記·封禪書》),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所以被稱為「天主教」。
  • 阿爾巴尼亞如何成為歐洲唯一一個伊斯蘭國家?
    11世紀後期,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佔據了聖地耶路撒冷,切斷了基督徒的朝聖之路。兄弟倪於牆而外御其侮。同為廣義基督教旗幟下的拜佔庭皇帝有意與羅馬教廷和解,來對付共同的敵人——伊斯蘭教徒。於是,拜佔庭皇帝向羅馬教皇求救,抵抗伊斯蘭世界的步步緊逼。羅馬教廷很快組織起一支大軍,在士兵的衣服上紋上紅十字,向東進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徵。
  • 羅馬天主教
    天主教起始於羅馬,主後590年由羅馬教區大主教貴勾利一世宣布自己作第一任教皇,以教幹政政教聯合。主後1054年,天主教與東正教分裂。因為羅馬教會自稱「普世之父」,所以有「羅馬天主教」之稱,在此前只有基督教之稱。
  • 明朝曾向羅馬求救,若成會不會改變中國歷史走向
    永曆帝面對生死存亡迫近的時局,與朝臣商議之後,希望做最後一搏,決定寫信派使節向當時的羅馬教廷求助。永曆帝之所以能做出這個選擇,除了病急亂投醫的心態之外,和當時在宮廷中傳教的傳教士卜彌格影響是分不開的。或許出於政治角度的考量,永曆帝已經接受了基督教思想,甚至給明朝最後一位太子受洗並取教名「當定」(今譯「君士坦丁」)。
  • 教皇檔案解密:梵蒂岡與法西斯究竟存在怎樣的聯繫?
    2019年3月4日,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向世界宣告。他同時宣布,將在一年後提前公開1939至1958年之間教皇庇護十二世的秘密檔案。按照慣例,教皇去世70年後檔案才會解密,方濟各將時間提前了八年。 過去半個世紀,庇護十二世和法西斯政權的關係一直備受爭議。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那裡?
    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基督教《聖經》只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長老、傳道員。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結婚,基督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基督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和聖誕節。
  • 教權VS王權:教皇為什麼逃離羅馬?
    一個能力不足的隱修者能當選教皇,原因之一是他曾寫信告誡樞機主教團教皇缺位的危害,於是主教們順水推舟選擇了他。更重要的原因是,前任教皇死後,樞機主教們用了27個月的時間挑選繼任者,承受巨大壓力,一個沒有政治背景、高尚的隱士正好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 歷史上唯一一次天主教與東正教的短暫合併
    關鍵是剛剛被他滅掉的十字軍所建立的拉丁帝國雖然滅亡了,但西方天主教勢力依然對拜佔庭領土有所覬覦。於是米海爾八世開始耍出一系列外交手段,來化解西方對拜佔庭的威脅。他知道天主教世界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為了打擊拉丁人,他主動選擇東西兩大基督教的合併。他所主導下的這種所謂合併,其實就是"抹除"自己所在的東正教,承認天主教的教皇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最高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