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換來兩國和平,她明明是單于閼氏,為何卻多次改嫁?

2020-12-23 魚兒讀書會擺尾

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而且漢代處於政治考慮,也要求昭君嫁給呼韓邪的兒子。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蜀郡秭歸人(今湖北興山縣)。生活在約公元前52年到約公元前15年。漢元帝時宮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漢元帝時,王昭君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王昭君在漢宮很多年,都無緣見到漢宣帝。宣帝時,匈奴內亂,單于分立,相互攻打。呼韓邪單于,被別的單于打敗,歸附漢朝,親自朝見漢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單于呼韓邪請求娶漢人為妻,元帝遂將宮中的秀女傳出,第一次見到王昭君的美貌,後悔莫及,但君王不能言而無信,便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感念她在漢宮裡的日子,遂彈泰《琵琶怨》。悽婉悅耳的琴聲,美豔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平沙落雁」便成了王昭君的雅稱。

昭君抵達匈奴後,稱為寧胡閼氏。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大閼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為復株累單于。

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呼韓邪單于死後,復株累單于想娶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絕了她的請求,敕令昭君遵從匈奴習俗。於是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醍單于。

昭君與復株累單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王昭君先後被迫嫁給匈奴王父子。野史記載,王昭君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長子,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正史中,王昭君活到53歲。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賞賜烏珠留若騠單于,送昭君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后。初始元年(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換單于璽,改授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不滿,遣將兵眾萬騎,屯兵塞下,漢匈關係惡化。天鳳元年(14年),須卜居次夫婦勸單于議和,漢廷派昭君侄王歙為和親侯。次年,漢匈議和,王莽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稱「善於」,賜以印綬。

王昭君去世後,葬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為「青冢」。泰始二年(266年),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為避司馬昭諱,王昭君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美的和親公主,嫁單于父子三人,保兩國和平50年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她本是西漢元帝時的宮女,因為無錢賄賂畫師,她的形象被醜畫,所以,一直無緣享受帝恩。 得知這消息的昭君,主動提出要出塞和親。當元帝識得昭君的真面目後,一下子被她的美貌給驚呆了,但是,由於答應呼韓邪於在行,想反悔也是遲了,只是忍痛割愛。
  • 人物探秘:試議昭君出塞途徑喬河打扮
    1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歸附漢朝,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並三次進長安入朝,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主動請求出塞。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 王昭君出塞經朔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其事跡最早見於《漢書》和《後漢書》。《漢書·元帝本紀》記載了漢元帝將昭君賜於單于之事:「竟寧元年(前33)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拜元帝。下詔曰:『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
  • 王昭君那麼美,漢元帝為何忍心讓她出塞?
    建昭元年(前38年),十五歲的王昭君被選進皇宮,身處深宮,同很多宮中的女孩子一樣,無緣得到皇帝的寵幸。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朝見大漢天子,請求迎娶漢女為妻,漢元帝將二十歲的「良家女」王昭君賞賜給呼韓邪,同時改元「竟寧」,以示慶賀。《漢書》記載:呼韓邪大喜,上書表示:「願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其實還真是這樣,不過,就算沒有王昭君出塞,也會有下一個「王昭君」出塞,她只是正巧趕上。那麼,正史上到底是怎樣記載的?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意思如下:西漢竟寧元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與匈奴和親,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是屈辱求和。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5集:昭君出塞
    漢家秦地月 流影照明妃 王昭君的大名,想必無人不曉; 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她是漢匈之間半個多世紀和平的使者
  • 昭君出塞,傳頌千年,你可知「昭君」二字代表什麼?
    班固在他的著作《漢書.元帝紀》中稱君為「王檣」但在另一篇章《何奴傳》中又說,「王牆字昭君,號寧胡閼氏」,而範曄在他的著作《後漢書》卻說:「昭君字嬙。」這裡除「寧胡閼氏」這個明顯的屬於匈奴後宮的政治封號外,人們該稱呼這個歷史上美麗絕倫的女人為王昭君、王檣、王牆還是王嬙呢?
  • 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單于,為何卻會被後世曲解為「克夫」?
    西施、貂蟬當年受人指派充當性武器,楊玉環被公公硬搶去變成了老公的後媽,相比之下,出塞和親是王昭君本人的自願選擇,有何幽怨?其實,這些幽怨是後世文人替她「幽」的,他們的出發點很簡單:漢元帝再不濟也是正牌天子,被他臨幸即便無名分,也好過給蠻夷大王做老婆。王昭君或許並不這樣想,但她怎麼想已經不重要,文人們覺得她應該按他們的邏輯幽怨。
  •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用女人換和平,真的值得稱道嗎?
    雖是政治聯姻,通過婚姻來建立政治同盟,但由於採取的和親政策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是以和親換取和平。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松贊幹布娶文成公主,這兩樁婚姻並非和親換和平。一、昭君出塞。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這時期的漢朝無論軍事和外交方面都很強。在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長安朝覲,請求大漢皇帝賜婚,於是便有了「昭君出塞」。
  • 王昭君為什麼被毛延壽畫醜
    ,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昭君16歲被選入宮為宮女;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請求和親,昭君自願應詔遠嫁匈奴;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依照匈奴風俗改嫁新單于(呼韓邪與前妃水閼氏之子)。
  •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王昭君
    畫像漢朝 欲與匈奴聯姻王昭君自願去匈奴和親後在元帝的主持下嫁與 呼韓邪單于 為妻隨單于定居匈奴成為漢匈的和平大使為兩國交流作出了極大貢獻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 漢元帝懊悔錯過王昭君,怒殺貪心畫家毛延壽,他為何要醜化王昭君
    漢元帝對這位無緣臨幸的美人,充滿了愛憐,特旨恩準了她的請求。王嬙自請和親的壯舉在家鄉迅速傳開。聽說她省親回來,人們在香溪夾岸十裡,迎接昭君回家。王昭君站在綺羅綿緞裝飾的畫舫上,含著熱淚,一路向鄉親們致意。父母親見到昭君,悲喜交加。見面即為永別,父母心中如刀絞!女兒出塞去結兩國友好,又令雙親感到莫大的欣慰。王昭君離開家鄉那天,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
  • 王昭君,絲路上的最美大使
    待到呼韓邪單于要把人帶走的那一天,昭君精心打扮一番,「丰容靚飾,光明漢宮」,把漢元帝驚呆了。漢元帝追悔莫及,想留下昭君,又怕失信於匈奴,也怕失信於天下,只好忍痛割愛,讓昭君跟了呼韓邪單于去了。而呼韓邪單于看到昭君如此美麗聰慧,如獲至寶,親自護送昭君回匈奴,號昭君為「寧胡閼氏(寧胡為胡地安寧之意;閼氏則是匈奴稱呼單于妻的名稱,音同煙支)」。
  • 王豔的京劇《昭君出塞》與她的京劇歌舞《昭君出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尚派真傳弟子王豔主演的《昭君出塞》這齣戲講的是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那時北方的匈奴經過漢武和昭宣時代的輪番打擊內部開始分裂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稱藩歸附漢朝並親來長安朝覲漢宣帝。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請為婿。元帝同意了,決定挑選一個宮女賜給呼韓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
  • 漢元帝不可能喜歡王昭君,所以,出塞和親就是王昭君的最佳選擇了
    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求親,王昭君因而出塞,在所有的傳說當中,王昭君出塞的那天是悲悲切切的,一則遠離故國,二則感慨紅顏薄命,為什麼紅顏薄命
  • 昭君出塞:紅顏自古多薄命,江山情重美人輕
    機會終於來了,公元前33年正月,王嬙進宮的第五個年頭,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天子,主動提出要做大漢朝的女婿,娶漢元帝的女兒為妻。(熱烈鼓掌)漢朝與匈奴是一衣不帶水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在長期的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次昭君出塞遠嫁,更是將兩國關係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希望你們珍視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相親相愛,互敬互助,早生貴子,為漢匈世代友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長時間熱烈鼓掌)公元前33年,王昭君帶著領導的囑託和人民的期望,離開長安,浩浩蕩蕩,一路向北而去。
  • 有關王昭君故事的三個不同版本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是其中最為具有健康美的一個,據說其美貌能使大雁驚落。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她和呼韓邪單于過了兩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 王昭君出塞的動機是因為「性饑渴」?全因得罪了畫師
    王昭君平靜地說:「我不可能有一點,你有權給一點。」毛延壽惱羞成怒,便把那點該點到秋水上的丹青,點到了秋水下的臉上。他暗自惋惜:「可惜!可惜!」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畫像上的喪夫落淚痣時,以為她是個不吉的女人,便將畫像扔在了一邊。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絕好的機會。此後,三年多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宮女。漢宮秀女 自請出塞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覲大漢天子。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她的美貌吸引了許多人,然而,人們在同情昭君的同時,是否也設身處地為昭君想過,這也許是她最想要的呢?比在孤獨寒冷的深宮裡孤獨地老吧。大沙漠至少還能與外界聯繫,所以不必為自己的命運哀嘆,也許這就是她最好的結局吧。昭君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選入宮中後,憑姿色便可衣食無憂,為何還要遠走高飛?
  • 漢元帝懊悔錯過王昭君,怒殺貪心畫家毛延壽,他不惜丟命也要醜化王昭君,意欲何為呢
    漢元帝對這位無緣臨幸的美人,充滿了愛憐,特旨恩準了她的請求。王嬙自請和親的壯舉在家鄉迅速傳開。聽說她省親回來,人們在香溪夾岸十裡,迎接昭君回家。王昭君站在綺羅綿緞裝飾的畫舫上,含著熱淚,一路向鄉親們致意。父母親見到昭君,悲喜交加。見面即為永別,父母心中如刀絞!女兒出塞去結兩國友好,又令雙親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昭君離開家鄉那天,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