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可謂是星雲璀璨、佳片不斷,與以往幾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歐美電影獨攬一切的景象不同,今年來自於亞洲韓國的《寄生蟲》賺足了風頭。奉俊昊導演在這次典禮上成為了人生的大贏家,僅僅用一部《寄生蟲》就打敗了《小丑》、《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那些炙膾人口的佳作,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四個大獎,在當今的電影界颳起了一陣亞洲風暴。
對於這樣的頒獎結局,多少有點不盡人意,因為許多人都沒有預料到會是《寄生蟲》獲得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通過網絡上流出來的大眾評論,以及身邊圈子對於今年頒獎典禮的各種吐槽便可以看出,奧斯卡最佳影片沒有頒發給今年金球獎上的黑馬《1917》是使其不完美的重要緣由之一,顯然對於多數人來講,電影《1917》要好過《寄生蟲》。
然而頒獎這類事情不會出現意見的統一,就拿今年這幾部非常好看的《愛爾蘭人》、《小丑》、《婚姻故事》等電影來說,他們其中任何一部都有機會獲得奧斯卡最高獎項,其中的每一部都有著自己一大批忠實的喜愛觀眾。那麼《寄生蟲》能夠獲獎可能是一部分人覺得它是應該的,這個時候即便沒有獲得一致認可,甚至是出現一些反對聲音也不足奇怪,因為意見從來都不能統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如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的那句話一樣,一百個人眼中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不管怎麼說,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過去,那些風雲榜上出現的幾個佳片也在爭議不斷中漸漸平息,各種各樣的獎項都已經名花有主,而《1917》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今年最好看的一部戰爭電影。
今年的電影雖然是產出不斷,佳片頻繁,但是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僅有《1917》這一部。很多人會認為,正是因為只有這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沒有其他戰爭電影與其相抗爭,才使得它成為了今年最好看的戰爭電影。其實不然,即便拿它其他幾部非戰爭題材的電影相比較,它依然也算得上是不輸給任何一部的好電影。
戰爭題材的電影其實並不好拍,翻開以往電影史上出現過的戰爭電影來看,很少有能夠稱之為佳作的片子,往遠了看能夠數的得著的也就《拯救大兵瑞恩》算是經典,再往近了看也就《黑鷹墜落》比較不錯。再加上現代戰爭概念的提出,戰爭成為了先進武器之間的較量,也成為了無人戰爭,那麼曾經的一戰和二戰題材在這個時候顯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另外又有太空概念的出現,人們更傾向於太空之外的科幻戰爭片,那樣的片子更具有想像力、更能打動人,比如《阿凡達》、《世界大戰》等等。而《1917》取材於一戰,無疑是冷門題材,拍出來的作品也屬於冷門電影。
因此,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導演薩姆門德斯高超的拍攝技巧以及頗深的藝術造詣,他竟然能夠將取材於一戰的電影拍得那樣好看。薩姆門德斯也並非泛泛之輩,他是一位來自於英國的名導,人生當中拍攝的第一部作品《美國麗人》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獎項,緊接著拍攝的第一部驚悚片《毀滅之路》就獲得了金獅獎,更是在2015年的時候執導了特工007系列的電影。於2019年年底在北美公映的這部《1917》,在獲得了爆棚般的口碑之後又獨攬了金球大獎和奧斯卡最佳音效獎以及最佳攝影獎。
通過《1917》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所獲得的這兩個獎項便可以看出,它們都是技術型,而完美的音效以及高超的攝影技術無疑讓這部電影錦上添花。《1917》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確實也與完美的技術密不可分,在鏡頭上面,門德斯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用兩個小時的長鏡頭打造出了戰爭場面的真實性與不可複製性。跟隨著門德斯導演的長鏡頭,坐在屏幕前的觀眾可以做到與電影當中的主演同呼吸、同腳步、甚至是同一個心情。
利用長鏡頭,完全不必在意紛亂的打鬥場面、也不需要炮火連天的戰爭景象就能夠刻畫出讓人膽戰心驚的戰爭現實,隨著長鏡頭的移動,站在主演的角度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坎坷不平的溝溝壑壑、我們可以看到躺在地上已經發白了的屍體、我們可以看到如牛頭一樣大的耗子啃食著腐肉、我們甚至能夠看到當地雷在士兵思科菲爾德前爆炸後彈片亂放的景象。通過這樣的拍攝方法,門德斯導演做到了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性和非人性。
另外電影的音效也是超級的棒,緊湊密集的聲音連城一串,隨著士兵布雷克以及思科菲爾德的心境刻意地製造出緊張又刺激的背景音樂,帶動著觀眾的情緒,使得觀看這部電影的人都能夠融入電影,與電影合二為一。
當然,僅僅是高超的技術是救不了整部電影,要想讓這部《1917》變得更加完美,電影的藝術性也不可或缺。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兩位年輕的士兵接到一個任務,要穿越一片敵軍佔領地到達一個小樹林中找到一名上尉,然後把將軍的命令帶給上尉已停止軍事行動,並拯救上千人的性命。怎麼能夠讓藝術之美貫穿整部電影呢,電影的開頭頗有用意,鏡頭一開始出現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中,青翠的植物、鮮豔的花朵,讓人看後頗感心情上的愉悅。到了電影的結尾,也是以這樣的鏡頭收尾,當士兵斯科菲爾德完成任務後一個人走到一片草叢中,鏡頭又切入一片美麗的綠色景象,好像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一種大自然的美麗存在。
電影中一個鏡頭也蘊含著藝術之美,士兵科菲爾德斯進入一個小鎮子,當時正值黑夜,他從一個小巷子中竄了出來突然看到眼前不遠處騰空而起的火花。大火如火燒連天般湧向了浩瀚且烏黑的天空,就像是一朵火紅的鮮花在空中含怒綻放,美麗的景象與殘酷的戰爭顯得是那樣格格不入。
《1917》電影的藝術性除了凸顯在這些美麗的景象中,也凸顯在士兵科菲爾德斯與布萊克的情感上面。當布萊克為了救哥哥而執意的去完成這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科菲爾德斯選擇了義無反顧的相伴相隨;當科菲爾德斯被地雷埋進土堆時是布萊克奮不顧身的前去營救;當布萊克身亡本來可以放棄這次任務的科菲爾德斯卻選擇了承諾,獨自一人跨越大片敵佔區去完成任務。
電影的最後,任務完成,科菲爾德斯一個人來到一棵大樹底下拿出身上的照片,開始緬懷戰友、開始懷念家人。這一切的藝術處理顯然讓我們忘記了這是殘酷的戰爭,這是曾經犧牲掉了上千萬人性命的一戰。
長鏡頭拍攝方法讓我們看到了戰爭殘酷且猙獰的一面,而導演別有用心的藝術處理又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以外美好的存在。因此這既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又是一部反戰的電影,雖然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可實際上他們一點都不矛盾。因為拍攝戰爭電影的目的,也是為了牢記歷史,銘記教訓,反對戰爭。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