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輸穴之井滎輸經合

2021-02-07 白眉堂

出井流滎注為俞,行經入合髒俞原,春宜針滎夏針俞,秋宜針合冬井間,髒病針俞府病合,臟腑有病皆針原。凡諸井穴肌肉淺,不宜深針自古傳。

十二經絡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位,簡稱五輸。《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

用水的源流來比喻各經脈運行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自遠而近的特點。其臨床應用,《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



五輸穴 — 井滎輸經合

什麼是五輸穴?

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每條經絡各有五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分別被稱為井、滎、俞、經、合,故稱其為五輸穴。

(滎,音行,Xing 第二聲,《說文解字》:絕少水也。)

五輸穴在臨床上大多是比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靈樞·本輸》及《素問·氣血論》)。
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總稱「五輸」。這是以水流的大小來形容各經脈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靈樞·九針十二原》)。
意思是說,氣血從四肢末端向上到達頭面軀幹,像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

經氣初出,如水流的源頭,所以稱「井」;
經氣稍盛,如水成的微流,所以稱「滎」;
經氣漸盛,如水流之灌注,所以稱「輸」;
經氣充盛,如水流之長行,所以稱「經」;
經氣豐盛,宛如水流匯合,所以稱「合」。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淺。
楊玄操《難經》註:"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處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義也。"

滎:指小水成流。

《說文解字》:"滎,絕小水也。"
楊上善《明堂》註:"水溢為滎,謂十二經脈從指出已,流溢此處,故名為滎。"。

輸:指水流漸大可輸送、灌注。

《說文解字》:"輸,委輸也。"
楊上善《太素》註:"輸,送致聚也。
《難經·八十一難》曰:五藏輸者,三焦行氣之所留止。故肺氣與三焦之氣送致聚於此處,故名為輸也。"

經:指水流行經較直、較長。

《爾雅·釋水》:"直波曰經。"
楊上善《太素》註:"經,常也。水大流注,不絕為常。血氣流注此,徐行不絕,為之常也。"

合:指水流匯合入深。

楊上善《太素》註:"如水出井以至海為合,脈出指井,至此合於本藏之氣,故名為合。"

五輸穴主治病症各有特點:
井穴:開竅醒神,可用於神識昏迷、心下煩悶;
滎穴:清洩邪火,可用於熱病;
輸穴:可用於發作性病症、關節痛;
經穴:可用於喘咳和咽喉病症;
合穴:可用於腸胃等六腑病症。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難經·六十八難》所作的補充解釋:「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歸納為:「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
意思是說,滎穴和輸穴主治經脈經過部位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難經》還將五輸穴配合五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補母瀉子」法。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


按照《靈樞·本輸》,五臟有五個腧穴,而六腑除了五輸穴以外,還專門有一個「原穴」。因此,又被稱為:井、滎、輸、原、經、合。

原穴:原,本原、原氣之意。輸注、流經、留止,12經之根。太淵為原。 

原穴:首見於《靈樞》,其含義: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陰經以輸代原,陽經排列在輸穴後。分布:腕踝關節附近。應用:幫助診察疾病,臟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治療臟腑病變。《靈樞》五臟有病當取十二原。 
這樣算起來,五臟有二十五個腧穴。六腑有三十六個腧穴。

五臟雖然沒有專門的「原穴」,具有原穴同等功能的是「腧穴」。

即五臟的「腧穴」,又是五臟的「原穴」。
總之,五輸穴在經絡理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養生保健上也應當常按揉。

絡穴:絡,聯絡,散布之意。聯絡表裡二經之處。列缺為絡。 

絡穴:首見於《靈樞》,其含義:絡脈從經脈分出的部位。有溝通聯絡表裡兩經的作用。共十五絡:十二經絡穴、任脈絡穴鳩尾、督脈絡穴長強、脾之大絡大包。十二經絡穴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任脈位於腹部的絡穴鳩尾散於腹部;督脈位於尾骨下的長強穴散於腹部;脾之大絡大包穴分布於胸脅。 

應用:十二經絡穴治療相表裡兩經的病變,任督絡穴、脾之大絡治軀幹前後病變。脾之大絡還可治全身的關節痛、四肢無力。 


俞穴:首見於《靈樞》,其含義: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十二俞穴。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經第一側線上。

應用:治臟腑病變以及與臟腑相關的五官、皮肉、筋脈病變。多用於髒病(從陽引陰)。 

募穴:募,招募、匯聚之意。臟腑經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位置。中府為募。 


募穴:首見於《素問》,其含義:臟腑經氣匯集於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分布:胸腹部,與其所屬的臟腑部位基本一致,分布於本經,也有分布於他經。

應用:治療 臟腑病變,多用於腑病(從陰引陽)。 
俞、募穴配合應用,稱俞募配穴法,如胃痛--中脘配胃俞。 

八會穴:首載於《難經》,其含義: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會聚的八個腧穴。分布:軀幹部和四肢部。應用:治療八種精氣有關的病變。 


郄,空隙之意。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孔最為郄。 


郄穴:首載於《甲乙經》,其含義: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經、陰陽蹺脈、陰陽維脈各有一郄穴)。分布:肘膝關節以下。應用:治療本經、本臟腑的重症、急症。陽經郄穴多治痛症、陰經郄穴多治血證。 
下合穴:始見於《靈樞》,其含義:手足三陽六腑之氣合於足三陽經的六個穴位(六腑經氣在下肢足三陽經匯合的部位)。分布:膝關節附近。應用:治療六腑病變。 

八脈交會穴,其含義: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之氣交會的八個腧穴。分布:肘膝關節以下。應用:治本經及奇經八脈的病變。 

交會穴:始見於《甲乙經》,其含義:兩經及兩經以上的經脈相交或會合的腧穴。分布:頭面、軀幹部。應用:治本經及相交經脈的病變。 


以下是陰經和陽經各自的五輸穴為列表,供參考。


表中註明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標註,當我們了解了五行的含義後,就會指導我們如何才能正確地選擇穴位。

相關焦點

  • 五俞穴 — 井滎輸經合(詳細解說,非常重要)
    五俞穴 — 井滎輸經合什麼是五俞穴?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每條經絡各有五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分別被稱為井、滎、俞、經、合,故稱其為五俞穴。(滎,音行,Xing 第二聲,《說文解字》:絕少水也。)古文中,腧、俞、輸三個字通用,即通假字。在古中醫經典中,有時稱為五俞穴,也有時稱為五腧穴,或五輸穴。
  • 艾灸養生取穴五行應用之四:足太陰脾經之五輸穴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享了五輸穴對於艾灸養生的重要性,在這裡我們對於五輸穴在施灸過程中的實際應用作一個補充,實際上五輸穴在臨床應用上也各有其重點,正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意思是說滎穴、輸穴主要是治療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證,而合穴主要治療內腑病證。
  • 經絡|五輸穴之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手太陰肺經五輸穴名出處手太陰肺經五輸穴的名稱及五輸穴所在位置的描述,最早見於《靈樞·本輸》: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流)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滎;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輸(腧);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
  • 五輸穴的用法有好幾種,你都知道嗎?
    五輸穴指十二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位,簡稱五輸,也是特定穴的一大組成分支,其應用廣泛、簡便易行,有些針灸醫家甚至單以此便能診治很多疾患,並且效果肯定,實屬必學良法。而五腧穴的分布,井、滎所在部位肌肉淺薄,經、合所在部位肌肉較厚,故可春夏刺井滎,秋冬取經合。二、根據病性病位《靈樞·一日分為四時》篇說:「病在髒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合。」
  • 五輸穴分論一:人體十二正經之肺經的五輸穴詳解
    具體來說,就是人體經絡當中的五輸穴,掌握的五輸穴對於艾灸臨床調理身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的十二經脈每一條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都有五個重要腧穴,分別是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他們並稱為「五輸」。不過具體在每條經絡上,到底哪幾個穴位是五輸穴,他們分別在哪裡,很多灸友就不是很清楚了。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說到穴位的五行應用,就不得不提十二經絡的「五輸穴」。什麼是五輸穴呢?我們身體的每一條經絡都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 (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因此掌握這個五輸穴,對於穴位的五行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之前分享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說明了心、肝、脾、肺、腎等10條經絡以及它們各自的五輸穴。
  • 《輔行訣髒俯用藥法要》之組方法則解析:小陽旦湯-桂枝湯
    五臟五輸穴五行互藏五輸穴是指十二經的井,滎,輸,經,合。五輸穴配屬五行首見於《靈樞本輸》,指出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難經六十四難》補全了陰陽各經脈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即「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
  • 讀經:《難經》62-68難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蚏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
  • 師出有名,從中醫五運六氣談人體手太陰肺經井穴為何叫少商
    少商少商穴臨床治療時候,一般點刺放血比較多,因為它是肺經的井穴,所以治療咽喉腫痛,發熱,鼻衄,中風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五音隨著春,夏,長夏,秋,冬的季節之氣而生,所以也是分別對照不同的五行。其中角應春天陽氣而生,所以角為木之音;徵應夏季盛陽之象,所以徵為夏之音;宮為中和,土居中央,宮為土之音;商為五音之中堅強之氣,應秋而生,為金之氣;羽音最短,似萬物收藏,為冬之音。所以五音在中醫五運六氣的正確順序應為:角、徵、宮、商、羽,這也是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順序。
  • 經穴與奇穴運用 + 經穴八門
    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間行淤可破血結之證。天樞足三裡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沖三陰交通經行淤尤有清血涼血固血之功。咳血咯血肺俞太淵宜審,嘔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月經不調自有地機血海,漏血不止無不交信合陽。鼻衄二間極效,牙衄合谷最良。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澤攻。迎香氣戶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氣血通流。血崩漏血求大敦,調經行淤曲池針。吐血咳血有魚際,齒衄鼻衄求內庭。
  • 閻明廣與《子午流注針經》
    【學術成就】閻明廣著有《子午流注針經》一書。作者十分推崇何若愚的學術思想,將何氏的《流注指微針賦》置於全書之首並詳加注釋,其餘部分則是閻明廣採摭諸家編次而成。《子午流注針經》是現存最早的子午流注針灸專著,首卷有流注指微針賦、經絡井滎說及平人氣象論經遂周環圖;中卷為井滎俞經合部分圖、五子建元日時歌;末卷為針經井滎歌訣及五行造化。全書附插圖二十八幅,系統論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論和臨床應用。
  • 足太陽膀胱經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
  • 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中衝是心包經的井穴,溝通厥陰心包經與少陽膽經,針刺它可以調通陰陽,急救催醒,治療昏迷、中暑等。具體可以看此文:《>大陵還是心包經的輸穴,輸穴也善治外經,可以治療手腕痛,胸脅痛;大陵還是心包經的原穴,原穴善於治療臟腑的疾病;並且大陵也是鬼門十三穴的鬼心穴,善於治療神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