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驃騎將軍霍去病

2021-02-11 關公文化彭允好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李白《胡無人》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大獲全勝,所憑藉的大將不過兩人而已,一為衛青,一為霍去病。霍去病自18歲開始徵戰疆場,22歲已將匈奴打得心驚膽戰,再也不敢進犯漢朝。但兩年之後,他長辭於世。其生也甚短,其功也至偉。千百年來,未有可與之相比的了。

  霍去病是私生子,父親是平陽縣衙的衙役,曾在平陽公主(漢武帝之姐)家當差,母親是公主家的侍女。私生子的身份註定了霍去病悲慘的童年生活。霍去病雖自幼生活在奴婢之中,艱苦無依,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由於姨母衛子夫擅歌舞,受寵於漢武帝,被封為皇后。一人為後,全家都是外戚。霍去病因此18歲即成為皇帝的侍衛,同年隨大將軍衛青參加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的最後一戰,號「嫖姚校尉」。

  他率領800精騎,遠離大軍數百裡之遙,乘匈奴不備,選擇便於進攻的目標,出奇制勝,斬殺敵兵1028人,首戰告捷,被封為冠軍侯。

  此後,匈奴主力遠遁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勢孤力單。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升為「驃騎將軍」,率騎兵萬人從隴西出發,進擊河西匈奴右賢王(匈奴轄西部地方的最高長官)諸部,6天連續攻破5個部落,勢如破竹,險些活捉單于(匈奴最高首領)太子,使渾邪、休屠二王驚恐萬狀,日夜築城提防漢軍正面進攻。霍去病令全體將士口銜竹箭,馬摘響鈴,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東急馳1000多裡至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下,與盧侯、折蘭二王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當時,漢軍因長途跋涉,人馬已疲備不堪,但見霍去病一聲高呼,躍馬向前,連連擊殺敵軍。漢軍士氣大振,奮勇斬殺盧侯、折蘭二王及部眾近9000人,俘渾邪王之子,繳休屠王「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與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從北地郡(今甘肅永昌西)出發,進攻匈奴右賢王,以徹底殲滅河西匈奴有生力量。由於沿焉支山北正西挺進的公孫敖部迷失道路,未能如期會師,霍去病隨機應變,率軍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2000多裡,從祁連山麓猛攻渾邪、休屠二王側翼,斬敵3萬餘,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由於匈奴單于以戰守不力,欲將渾邪、休屠二王問罪,二王決定降漢。漢武帝惟恐敵人行詐兵之術,命霍去病率萬騎前往受降。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已然反悔,渾邪王情急刺殺休屠王,收編其軍隊。驚聞風雲突變,霍去病毅然率軍渡黃河,令全軍在四萬餘匈奴部隊前列進逼。這時渾邪王部許多無誠意將漢的人,紛紛投轉馬頭逃跑,陣營騷亂,頗有頃刻瓦解之勢。霍去病當機立斷,飛馬躍入渾邪王陣中,抓住渾邪王,穩住了匈奴眾部。再通過談判,命渾邪王斬殺8000名作亂官兵,派人護送渾邪王赴長安,自己率領幾萬匈奴兵,功成而返。漢朝把歸附的匈奴部眾安置在隴西等五郡關塞附近,又沿祁連山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築邊防城寨。在原休屠王、渾邪王駐地分設武威、張掖兩郡與酒泉、敦煌總稱河西四郡,既進一步孤立了匈奴,又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漢朝決定派衛青、霍去病率騎兵5萬,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一帶),衛青出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單于決戰。

  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為軍校,造成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率領有嚮導的輕騎兵,離開駐地,深入敵後,「取食於敵」,奔襲兩千餘裡,尋找單于主力部隊。由於單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離候山(今何地不詳),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轄匈奴東部地方的最高長官)部酣戰。結果獲匈奴頓頭等3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共斬俘7萬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霍去病與衛青勝利會師於瀚海(今貝加爾湖),為慶戰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德爾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託東)開祭地廣場,後班師凱旋。此役收復大漠以南所有土地,並屯田築壘防禦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霍去病也晉升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兩年後,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於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代名將,至此而終。

感謝您關注關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眾訂閱號:yiguangong。微信號:ggwhpyh。我們致力於研究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升華關公形象,以關公文化的忠、孝、仁、義、節、勇、誠信為楷模,廣泛交誼,溝通四海。講信義、重承諾,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關公文化QQ群:108825658.關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

相關焦點

  • 驃騎將軍霍去病
    漢武帝對霍去病十分欣賞,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春天,漢武帝再封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自隴西出發,進擊匈奴。 這一次,霍去病翻山越水,經歷五個匈奴王國,轉戰六天,行軍千裡,與匈奴短兵相接,殺王斬侯,生擒渾邪王之子及大臣,斬敵八千,收繳休屠王祭天金人。 歸來後,武帝又加封了霍去病的封地。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原文驃騎將軍①為人,少言不洩②,有氣敢往。天子③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④如何耳,不至⑤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⑥,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由此,上益⑦重愛之。注釋驃騎(piào qí)將軍:指西漢名將霍去病,官至驃騎將軍。不洩:不輕易抒發感情。天子:指漢武帝。方略:方法與謀略。
  • 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元狩四年漢武帝定下法令,驃騎將軍的俸祿與大將軍相等)。       漢武帝時期,武職按照等級高低分為:第一為大將軍,第二為驃騎將軍,第三為車騎將軍,第四為衛將軍,再下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以及雜號將軍。
  • 走進大漢王朝,看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傳奇人生!
    首先,霍去病的家庭組成就很厲害,外祖母衛媼是西漢名將衛青的生母,而衛青則是霍去病的舅舅,父親霍仲孺,任平陽縣吏,與平陽公主府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驃騎將軍霍去病,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母親衛少兒的妹妹則是孝武思皇后,她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38年皇后的一位皇后,在其死後被授予諡號思,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 「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哪個地位更高?
    比如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稱帝後,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也即張飛這位猛將曾擔任了「車騎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樣是蜀漢將領的馬超,則被劉備封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也即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馬超擔任了「驃騎將軍」一職。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誰的地位更高呢?
  • ︱梅州這個鎮竟有兩位驃騎將軍,封號與霍去病相同
    盜賊來勢洶洶,兇猛好戰,守防官兵、團練寡不敵眾,退回城裡。在苦無對策時,陳其明想到已經歸隱在家的攀桂坊名士、舉人張琚,懇請張琚教授韜略。得到張琚的指點,其明按計謀偃旗息鼓,暗中派出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潛伏在河堤下,其他士兵在城中設營帳,掛了很多明燈引誘賊寇進攻軍營。當賊寇攻城時,城中的士兵擂鼓吶喊大張聲勢吸引賊寇,伏兵則在賊寇的後面包抄剿殺,兩路兵力相互配合,賊寇大敗而逃。
  • 驃騎大將軍,兵馬大元帥,聊一聊古代的軍銜
    其中最吸引眼球當屬「驃騎大將軍」,聽起來也很有氣勢。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驃騎將軍」(當時中間還沒有「大」字)的人是霍去病。霍去病和他的舅舅衛青都為西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衛青被漢武帝授予「大將軍」的稱號,為了顯示獨一無二的恩寵,在封賞霍去病時,武帝便想出了「驃騎將軍」這個稱號,來彰顯霍去病領軍打仗時的英勇。
  • 衛將軍驃騎列傳(五)
    民族英雄衛青和霍去病,讓中華民族後人永遠膜拜!請看《<史記>研讀》第375章:衛將軍驃騎列傳(五)霍去病在最後一次進攻匈奴後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漢元狩六年)去世,年僅二十三歲。漢武帝悲痛不已,調動國中的玄甲軍士,從長安一直陳列到茂陵,專門把霍去病的墳墓修建成祁連山的形狀,少年英雄霍去病就這樣安祥地長眠在最為榮耀的對匈奴作戰中。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
  • 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在此基礎上,論功行賞之際,漢昭烈帝劉備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那麼,問題來了,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呢?一陳壽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到了公元222年,馬超患了重病,於同年十二月病逝。
  • 西陽白宮的兩位驃騎將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為冠軍侯霍去病始置「驃騎將軍」一職,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至明清,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官階,歷代均屬位高權重的職位。明末清初時期,西陽白宮也出了兩位聲名顯赫的驃騎將軍——陳儲、陳奠。驃騎將軍陳儲(?~1654),家名仰儲,字其明(啟明),祖居福建武平,明朝宣德年間遷移至廣東程鄉石坑都再遷至興寧,明朝成化年間從興寧遷移至西陽白宮龍岡村上岡。
  • 東吳出了八位「驃騎將軍」:第一位是孫權,後面分別是誰?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不僅蜀漢和曹魏設立了大將軍一職,對於東吳來說,同樣出了多位驃騎將軍。
  • 衛將軍驃騎列傳
    大將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遂囚建詣行在所。入塞罷兵。   是歲也,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 霍去病:父親
    霍去病眼裡完全沒有家的概念,霍去病似乎是專為打擊匈奴而生。 元狩四年,漠北之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元狩六年,一代將星隕落。 子嬗代侯(《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這是史書對霍去病家人的記載,他的兒子叫霍嬗。 霍去病的妻子是誰?
  • 大漠驃騎霍去病,閃電戰原型創始者,兩千多年前打遍天下無人能敵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隨他的叔叔衛青一起出擊攻打匈奴。歷史總是很喜歡開玩笑。許多任人唯親的皇帝最終下場都很難看。漢武帝也是一個任人唯親的人。碰巧他的一些親戚有真本事,比如衛青和霍去病。這場戰役打出了霍去病的雄名。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帶領800輕騎兵脫離軍隊,奔襲數百裡追殺匈奴。
  • 霍去病的妻子是誰? 關於霍去病的妻子的傳說
    霍去病的兒子、孫子史書上都有詳細記載,但是霍去病的妻子史書上卻沒記載,所以關於霍去病的妻子有著種種的傳說。  關於霍去病的妻子傳說一:霍去病的正妻霍嬗,(?——前110年)字子侯,西漢名將霍去病之子,生年不詳,生母未見史書。霍去病死後,霍嬗襲冠軍侯爵位,為侍中,頗受漢武帝疼愛,有意等他長大以後用為將軍,繼續霍去病的功業。《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子嬗代侯。
  • 冠軍侯封狼居胥——霍去病
    官至司馬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秩祿(即俸祿)與大將軍相同。漢武帝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不知在輝煌的歷史畫卷中,有誰騎著駿馬戰袍翩飛?有誰捧著酒杯放聲高歌?
  • 衛青和霍去病誰更厲害
    這說明在潛意識裡我們認為衛青和霍去病的軍事水平是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兩人都是大破匈奴的功臣良將。 漢武帝也是這麼認為。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乃益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
  • 山水中國(69)|"驃騎將軍"今猶在
    史傳霍去病西徵匈奴大勝而歸,漢武帝欣喜若狂,賞下御酒犒勞,無奈酒少兵多,不足分配,便將御酒傾入泉中,將士共飲,此地因此得名「酒泉」。美好的傳說往往打動人,四十多年前,中學上歷史課,我就記住了"驃騎將軍"霍去病,成為他的鐵粉。        歷史的時光中,秦皇漢武,不愧千古一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平定了春秋戰國延續五百多年的中原戰亂,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
  • 霍去病一定是個帥哥吧,少年將軍英姿勃發,長安城最耀眼的少年
    如果說他們有一個偶像,那大概率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已經成了歷代武將的最高追求。霍去病於公元前140年出生於河東平陽,系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因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後來被漢武帝看中,當上了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攻打匈奴立下汗馬功勞,衛家從此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