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能吃愛喝的朋友終於實現了「預謀已久」的調酒計劃,在體驗了兩次歡快的實操之後,大家決定把這些快樂和新奇的發現分享出來。希望建立這麼一個平臺,與那些和我們一樣愛吃愛喝愛玩的朋友多多交流
初步設想我們的文章主要分為三個專題
醺丨丨分享調酒
饕丨丨分享美食
樂丨丨分享旅行
以後的時間會一步步將我們經歷的快樂在不同的專題中分享出來,希望有機會讓讀到這些文章的人能和我們一樣,喝自己調的美酒,吃自己做的美味,遊自己嚮往的美景
話不多說,進入這篇文章的正題:我們的第一杯莫西多
莫西多是最大眾的朗姆酒系列調酒之一,原料準備方便,調製方法簡單,而且口感清爽。一個大學同學曾經告訴我,她在租住的房間裡種了一盆薄荷,有時心血來潮,下班路上買一個青檸檬,回家就可以隨性地給自己來杯莫西多解解乏。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莫西多的基酒是朗姆酒,還不知調酒需要蘇打水或者湯力水,還不知道糖漿和冰塊在調酒中的作用這麼重要,不過也正是這些不知道,讓我覺得調酒是一件簡單又有趣的事,從而不畏懼並開始接觸它
莫西多的調製原料非常簡單並易於準備,通常的比例是60ml朗姆酒、一個青檸檬、20+片薄荷葉、適量蘇打水,如果有條件再來30ml莫西多糖漿。當準備好這些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第一步:準備青檸角
原諒當時我們唯一刀工過關的無糖小姐姐在忙其他,於是一月半舉起了刀,按照書上的方法將一個青檸檬分解為了8塊青檸角,雖然這個不規則的大小和形狀十分不上鏡,但並不影響它的任何作用,所以大家大膽地切就好
第二步:搗壓糖漿和青檸角
將青檸角放入杯底,加入30ml莫西多糖漿(最左為分裝的糖漿,中間為固定容量的調酒杯),之後用碾棒(圖中的木頭棒子)充分搗壓檸檬角,讓糖漿的甜味與青檸檬的酸味充分混合,並讓青檸檬皮裡的油脂分泌出來
第三步:拍薄荷
這一步非常有趣,雙手呈拱形輕拍薄荷,可以讓薄荷徹底釋放出芳香
這讓我對自己種薄荷有了某種執念,因為買來的薄荷清洗後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機與朝氣,會像照片裡一樣緊緊地攢在一起。如果是自己栽種的薄荷,就可以先用小噴壺清洗乾淨後再採摘,在拍打時充分感受這些小葉片的律動,似乎香味的產生也有了自己的節奏
去年國慶我在象島漁村裡的小酒吧點了一杯莫西多,老闆是希臘人,他的調酒手法和書裡提到的普遍手法一樣,將薄荷葉與青檸角一起混合著搗壓了。同樣這個手法帶來了書裡描述的弊端:薄荷葉被搗壓後不但沒有釋放出它的清香,反而有一種零碎的腐敗感,這個腐敗感不僅影響了酒的美觀,更加影響了它的口感
一個不一樣的小步驟,卻對酒的口感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你有機會,試試這樣拍拍薄荷葉,那種香味的釋放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
第四步:加入60ml朗姆酒、少量冰塊及拍好的薄荷葉,充分攪拌混合
這裡要提一提冰塊的重要作用:幫酒降溫並讓各種原料充分混合
我之前只單純地以為,酒裡的冰塊無非就是稀釋酒精的濃度以及提供冰鎮的口感,直到開始實際接觸和操作調酒,才發現冰塊在調酒過程中有自己不容小覷的分量和作用。酒的自身充滿了熱量,如果沒有冰塊的拉扯,它會自己翻騰而拒絕融合其他的味道,受到冰塊的影響而冷靜下來的朗姆酒,終於願意吸納糖漿的甜、檸檬的酸和薄荷的芳香。同時,冰塊的稜角也讓各種味道更加激烈地碰撞,繼而更徹底地相容
我曾經在很緊的時間內自己調製了一杯莫西多,不知道是第二步搗壓的時間不夠,還是這一步攪拌得不充分,最終糖漿的甜味沒有完全地混入酒中;更加失敗的是,我用了一個非常不新鮮已經開始發苦的青檸檬,於是這杯莫西多帶著自己特有的苦味和沉底的甜膩給了我一個警示,讓我明白要調一杯好酒,那真是一步也不能馬虎
第五步:加入碎冰、蘇打水至杯滿
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不過我們初次的嘗試在這一步並不完滿
因為沒有碎冰機,我們無奈用了方格冰塊來代替,於是本該被壓在杯底的薄荷葉隨著蘇打水的灌入全部浮到了杯口;而且方格冰塊留出了太多的空間,多於預計用量的蘇打水也讓酒精濃度更低,所以最後我們又適當地加入了一些朗姆酒。本來不需要攪拌的步驟我們不得不進行了二次攪拌,於是成品的顏值打了折扣
不過口感卻驚豔了我們所有人:第一口有點普通,第二口咦有點不一樣,第三口太贊!薄荷的回甜感將前兩口酒留在喉嚨裡的甜酸味重新帶回了口腔,整個口腔是酒精混合了薄荷與檸檬的清香。繼續品味,這些清香在口腔和喉嚨間來回流竄,似乎舌頭不只有味覺,還神奇地擁有了嗅覺
下班回家來杯莫西多,果然可以舒暢地解乏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杯莫西多,雖然沒有完完滿滿地調製出和書上一樣的高顏值作品,但卻濃濃地加深了我們對調酒的興趣:原來每一個步驟都有自己獨特的影響,就算我們都是用的同一套方法,但不同的人一定會因為自己不同的小習慣而調出不同的酒。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希望你也有機會,調一杯屬於自己的莫西多
.EN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我們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