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人老腳先衰」,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以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症,其中以頸肩腰腿痛為多,有一種很特別的病症—足跟痛,困擾著許許多多的人,每天連基本的走路都感覺難受,卻沒有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首先,看一下足跟痛的表現:足跟痛是指足跟一側或者兩側疼痛,沒有紅腫,但是行走不便。此疾病非常常見,如果長時間站立或者行走,就會感覺足跟底部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會感到疼痛,嚴重的甚至腳跟不敢著地。
西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於足跟部的骨質、滑囊、筋膜等病變所引起,常見的足跟骨刺、足趾筋膜炎、滑囊炎等,在相關影像學診斷的基礎上,治療往往採取手術切除、理療口服止痛藥等方法,即時療效尚可,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商榷,據臨床觀察,多有症狀反覆。
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於肝腎陰虛、血瘀與痰溼阻滯引起。肝主筋,腎主骨,足少陰腎經巡行於足跟部,當人體進入中老年階段,多有肝腎不足,筋骨失去濡養,不榮則痛,同時感受了風寒溼邪,痰溼與血瘀凝結,阻滯經絡,不通則痛,屬於中醫學「痺症」的範疇。
中醫對此病研究較早,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中醫治療足跟痛需要辨證分型,對於頑固性的足跟痛,通過補腎往往一時難以奏效,今天李大夫給大家推薦一個中藥驗方,效果非常好。
方法很簡單:取白朮40-50g,煎湯煮水,浸泡足跟部,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
這個方法經過了臨床的檢驗,效果很好,非常建議您嘗試。
您學會了嗎?關注我,每天3分鐘,健康養生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