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5.5億人的體育生活方式指南
第5頻道和你一起
追逐體育精神
愛運動、更生活!
許多比賽在假日或周末休息日舉行,其中5公裡到半程馬拉松(21.095公裡)的跑步距離之間,10公裡是廣受歡迎的項目,不論是跑著玩,還是嚴肅競技,都能各跑其樂。那該如何完成每一公裡呢?下面就通過學習十條來自跑步專家和職業運動員的經驗原則,掌握10公裡跑的要領吧。
只要能跑完5公裡,就可以嘗試10 公裡。不過,要想完成翻番的距離,必須經過充分準備。「我建議,每周跑量比上一周增加10-15%。把增加的這部分跑量分布在一周中的2-3次跑步中。」來自北加州布洛英羅克,在Zap Fitness擔任教練的皮特·雷說。如果你一周中最長一次訓練的跑步裡程為6.5公裡,那麼可以把它每次延長1.5公裡或800米。
「請注意,任何需要用腿的活動,哪怕是散步,都會讓你變得更結實。」
你在準備完成更長的距離嗎?那好,也來跑個10公裡吧。「在訓練全程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期間,參加10公裡賽,就好比是在訓練計劃中進行額外的速度訓練。如果在這期間跑出了10公裡的最好記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雷說。在馬拉松等長距離賽事訓練計劃前期的第三四周,參加一次10公裡賽,來檢測體能;在計劃後期的第三四周,再參加一次,練習在人群中奔跑,以及在起跑時控制速度。
你也可以在臨近比賽日時,進行長距離訓練跑來進行這類練習,先完成其他距離,用最後10公裡,模擬在雙腿疲勞的情況下依然盡力達到目標。
10公裡跑需要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最後的加速能力。奧運會跑者,全美萬米紀錄保持者蓋倫·拉普(26分44秒36)如是說。「正因如此。我希望在訓練中把所有情形都進行嘗試。」你想在訓練中達到比10公裡比賽時配速略慢的目標配速(中等努力程度),或是更快的配速。
麥克米蘭說,「你或許也想試試我心目中的10公裡最佳訓練策略:按照比賽中的目標速度,進行3組1600米跑。」他建議跑者在比賽前十天嘗試這一計劃。
如果你打算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比如乳酸門檻跑,速 度訓練,或是以1 0 公裡賽跑的配速完成部分或全部距離,那麼就需要在練習前進行充分的熱身。先慢跑1英裡(約1.6公裡),然後做5組10 0米熱身動作練習(比如跳,交叉步、高抬腿、踢臀、抬腳踢手指),在每組動作之間進行恢復慢跑。
跑步教練、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波特蘭跑步公司的聯合擁有者寶拉·哈金說,如果你對比賽具有時間目標,請在賽前同樣進行熱身;因為10公裡距離太短,最好不要在比賽中熱身。不過,如果你的目標僅僅是完成,可以把比賽中的第一公裡作為熱身跑,在起跑時慢跑,然後不斷加速。
拉普說,200-600米的短間歇跑,可以訓練你加快步頻和速度。麥克米蘭則把200米-400米間歇跑加入到他的中級訓練計劃中。如果你的跑步經驗不那麼豐富,可以先從8x200米/組,90%最大努力程度的間歇跑開始訓練,組間進行200米的慢跑恢復。
每隔一周練一次,每次增加幾組。「為了顯著提升整體速度和心功能,試著逐漸增加到20組。」哈金說。一旦你掌握了200米間歇訓練,就可以嘗試進行總距離相同的400米間歇訓練(組間慢跑400米進行恢復)。
穩健慢跑,當然可以完成比賽;但是,如果你想快跑,那麼在進行一些長距離練習時,就要故意製造一點不舒服。雷說:「通過進行變速長跑,可以讓你的身心習慣應對跑步時的困難狀況。還能讓你的身體適應如何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的運動強度。」如果把努力程度分為10級,請嘗試數次努力程度在7-8級水平的長跑,並且每隔10分鐘進行1分鐘全力衝刺(可控的逐漸加速,直到配速比習慣的快10-15秒/公裡)。這種訓練難度較大,可以每兩三周進行一次。
比起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為10公裡進行訓練的重大益處之一是,你可以適應瑜伽、普拉提、周期訓練等各種不同的練習種類。記住:「有規律的經常進行核心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可以使跑步姿勢更加完美,預防傷病,並提高身體的整體運動效率。」南卡羅萊那州「旗艦之足」運動俱樂部的合伙人阿米·明科爾說
「理想狀況是,在每周輕鬆跑日或是休息日,進行兩次核心訓練(腹部、背部、臀部以及肩膀)和3次瑜伽課程,每次時長30分鐘。」阿米還建議,如果時間緊張(或者把跑10公裡作為調整),最好的方案或許是擠時間做幾組高效平板支撐(以及衍生動作)。
自從高中時代起,拉普就有一項特別喜歡並且一直參加的10公裡訓練方案:用比參加10公裡賽目標配速略快的速度,完成6-8組1.6公裡(標準操場4圈)間歇跑,組間慢跑400米作為恢復。「這種訓練很虐,但它卻能很好的測試和反映體能。當我能夠順利完成時,我就知道可以去認真參賽了。」對那些無法像拉普那樣,能在4分鐘內完成1.6公裡的業餘跑者,在訓練時可以降低強度。麥克米蘭說,即使只做4-5組,也能產生效果。
大規模比賽的起點往往異常擁擠,起跑後也免不了拼命在人堆裡鑽來鑽去。「關鍵是按照可控的速度,儘快從人群中突圍,並與其他跑者保持適當的距離。一個竅門是,雙手手肘微微向外撐開,為自己開闢出一小塊空間。」聰明跑項目的教練阿爾維那·波奇說;他的10公裡最好成績是32分34秒。
「如果你被某人緊貼著跑,以至於鞋都快被踩掉了,你也可以對周圍的人說『請借光』,『小心點』。如果口頭提醒都不管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突然加速甩掉他。」如果你不在意完成時間,那就不妨在人群不那麼擁擠時,隨大流一起跑。多數大賽採用晶片計時,只計算你從起點跑到終點所用的時間,因此你在參加這樣的比賽時,不用擔心自己在起跑等候時的位置。
如果能跑得輕鬆,並且超越前方的每個人,自然好過跑得艱辛痛苦。「多數10公裡的好成績,都是在後一半跑得比前一半快的情況下得到的。這就是負分段的情況。」雷說。「為了得到好結果,在最初的3公裡應當跑得保守一些,在4-8公裡逐漸提速,然後再逐漸加速直到終點。」
波奇的建議是,為了實現「負分段」,就要做一些快跑的訓練。在多數長距離練習中,在最後的2-5公裡逐漸提速,直到接近或達到10公裡跑時的目標速度——而在輕鬆跑訓練中,完成這些距離通常是不怎麼需要格外用力的。初級跑者可以在每周的長距離跑訓練中,進行數次時長為1分鐘加速跑練習。
「10公裡的魅力在於,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亞利桑那州旗杆市麥克米蘭跑步俱樂部的運動醫生、醫學碩士格雷格·麥克米蘭說。不論你希望達到時間目標,還是完成比賽,其中級訓練計劃都可以幫到你。本計劃針對那些在過去的兩個月中,能夠堅持每周跑3-4次,在每周進行一次13-16公裡長跑並且跑量達到30-50公裡的跑者。
更多精彩活動,請關注「第五頻道」
—— E N D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