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見|一百年前,打敗德國的不是英法,而是一種病毒

2021-01-08 齊魯壹點

1918年4月14日,是德國在一戰中發動最後一場大規模攻勢「皇帝攻勢」的日子。這一天,數萬發炮彈落在西線的英法聯軍陣地,由坦克、毒氣開道的德軍切開協約國固守了四年的陣線,迅速向法國腹地挺進,德皇威廉二世在聽了德軍總參謀部的匯報後,高興地在日記中寫道,「等了四年的勝利,如今終於近在眼前了。」但是,他並沒意識到,僅僅半年之後的11月11日,德國將籤下投降書。

1918年從東線被調往西線的德軍。

在1918年4月,沒人會想到德國會在半年內輸掉一戰。以當時的趨勢,德國反而是看起來馬上要贏了的那一方。

在1918年3月,德國與蘇俄籤訂了《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裡領土,賠款60億馬克。但對德國更為重要的是,這份和約讓德國得以從噩夢般地兩線作戰中騰出手來,至少有約40萬德軍從東線奔赴西線,打算給英法致命一擊,德國總參謀部制定了30多個分階段進攻計劃,這些作戰計劃被統稱為「皇帝攻勢」。按計劃,德軍將在三個月內攻下巴黎,迫使英法媾和。

1918年3月,德國與新生的蘇俄籤訂布列斯特和約。

在協約國方面的情況相當不妙,由於慘烈的傷亡,反戰的英國工黨在國內舉行越來越多的罷工逼迫政府和談;法國更糟,1918年年初至年中,總計有73個師在前線出現譁變或拒絕作戰,總指揮霞飛元帥槍斃了3000多名叛亂者,依然無法穩定軍心。

誰也沒想到,就在此時,一種病毒改變了這一切。

1918年3月11日,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新兵訓練營,剛宣布參戰的美國人正加緊訓練,一位連隊廚師、列兵吉特切爾找到訓練營醫院,向醫生抱怨自己「發冷,咽喉腫痛,頭疼且肌肉酸痛」。醫生在簡單檢查後斷定其得了感冒,簡單開了些藥後就讓他回去休息了。這是記錄在冊的最早病例,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零號病人"。這場史無前例的瘟疫將造成5億人感染,4000萬人到1億人死亡。

如果沒有德軍一個月後發動的「皇帝攻勢」,疫情很可能將只在美國小範圍傳播。由於英法在西線節節敗退,原定至少還要訓練半年的20萬美軍,在此後3個月裡緊急奔赴戰場。他們並沒有擋住德軍,但他們帶來的病毒卻幫他們達到了這一效果。

1918年4月,西班牙流感病毒在歐洲大陸的英法軍營迅速擴散。僅一個月後,法國半數前線師暴發疫情。很快,德軍因俘虜的英法士兵也被感染了這種病毒。1918年6月,德國軍隊暴發疫情。由於德軍處於進攻的運動狀態中,病毒傳播速度更快。到6月底,德國每個步兵師平均患病人數達到2000人,某些師有一半人喪失戰鬥力。

德國將軍、「皇帝攻勢」策劃者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情,每天早上都會聽到參謀人員對流感病例數目的詳述,以及他們對部隊糟糕情況的抱怨。」6月28日,魯登道夫不得不忍痛叫停「皇帝攻勢」,此時德國已至少有50萬士兵因為感染而躺在病床裡,德國的戰爭機器難以為繼。

到了7月,率先感染、戰力也率先恢復的協約國軍隊向已經癱瘓大半的德軍發起最終決戰,異常順利地擊潰了德軍抵抗。魯登道夫在回憶錄裡將這場瘟疫稱之為「阻止德國取得最後勝利的無形之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相關焦點

  • 抗擊病毒,德國為何做得比美英法都好?和我國舉動有很大關係
    經過不斷的努力,德國在抗擊病毒的事情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在6月12日當天,德國的新增確診病例就降至了0位數。據了解,在6月12日,德國的單日新增病例為0,現有確診病例為6744,累計確診病例為186795例,累計死亡病例為8851例。
  • 倘若二戰時,侵略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中國會怎麼樣?
    在二戰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幾乎是用盡了所有的力量才打敗了日本。要知道,在軍事實力上,中國人是遠不如日本的,很多人現在還說我們能夠打敗日本是一個奇蹟。那麼,如果我們假設一下,當初入侵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人,又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到底誰最後能夠勝利呢?這個問題有必要好好比較一下。
  • 一戰期間,為什麼沙俄和德國爆發了革命,而不是英法兩國呢?
    在一戰爆發前期,各國人民為本國的戰爭準備充分,團結支持,然而隨著戰爭的無限延長,民眾的熱情逐漸被磨滅,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戰爭的厭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的意義,更有甚者直接操起武器反抗,例如德國和沙俄,但是為什麼英法卻沒有爆發這樣的革命呢?
  • 英法為何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德國和奧地利一旦合併或聯盟,英法就會一起發愁。這其中的緣故,就得從神聖羅馬帝國時期說起了。神聖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現代德國和奧地利的起源。帝國表面強大,但就像伏爾泰諷刺的那樣「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更像是中國的春秋戰國,列國林立,爭霸不休。
  • 德國面積還沒雲南大,為何二戰時德國敢於單挑美英法蘇四大強國?
    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裡,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裡,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先進攻蘇聯,反而先進攻英法兩大世界霸主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之後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不過英法兩國雖然對德宣戰,卻是宣而不戰。這兩個國家眼睜睜看著波蘭被德國滅亡。在德國滅亡了波蘭之後,這兩個國家都以為德國會進攻蘇聯,因為蘇聯當時也參與瓜分了波蘭。
  • 世界最強國家的最快對抗:英法為何最終輸給德國?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3367字,閱讀約7分鐘1939年德國徵服了波蘭,阿道夫·希特勒和平提議,但英法拒絕,於是,希特勒是覺悟的,逼迫英法對欲望和實力10月9日,他在德國陸軍軍官的一個指令中表示
  • 法國戰役時,為何英法聯手都打不過德國
    法國戰役中,以英法為首的五國聯軍和德國軍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最終德國人成功的擊敗了法國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眾所周知,英國是世界老牌霸主、第一殖民強國,不僅國力強盛,而且海軍世界第一。而法國是世界第二殖民強國,國力也不弱,陸軍更是世界第一。但有趣的是,英法兩國聯手竟然仍然不是德國人的對手,在法國戰役中輸的一敗塗地。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英法都非常強大,為何聯手仍然不是德國的對手?
  • 如果蘇聯被德國打敗,德國接下來會攻打哪國?答案出人意料!
    俗話說,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對二戰時的德國來說,雖然其軍事實力要遠遠超過大部分國家,甚至是連英法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都不是德國的對手。然而由於在1941年的蘇德戰爭中,德軍錯誤了低估了蘇聯軍隊的實力,在打了近一年的時間後慘敗了。而在蘇德戰爭中的失敗,不僅讓德軍折損了大量的兵力,同時也讓德國徹底失去了在二戰中獲勝的可能。
  • 英法主演把捷克出賣給德國的醜劇,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大叛賣
    英法是推行綏靖政策的主要幹將,美國則採取了比較隱晦的形式。中國、衣索比亞、西班牙等國都先後成為這種政策的受害者。最後英法把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出賣給德國,繼而又把整個捷克奉送給希特勒,這使他們的綏靖政策達到頂峰,英法主演的把捷克出賣給德國的醜劇,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大叛賣。
  • 1939年德國為何選擇進攻波蘭,而不是英法?因為一戰埋下了禍根
    波蘭是歐洲一個面積較大的國家,二戰前的波蘭是世界上十大工業強國之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100多萬軍隊,連同預備役軍隊數量也超過了250萬,整體軍事實力位居歐洲第五。陸軍方面,波蘭不僅擁有坦克700餘輛,還有騎兵,數量高達20萬,火炮數量也有4300枚,各型火炮一應俱全,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被德國打得狼狽不堪。由于波蘭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歷來都是歐洲各強國爭奪的焦點。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一、英法方面早有準備對於馬奇諾防線存在的防禦漏洞,實際上英法兩國同樣是洞若觀火。而且在英法兩國看來,德國人的選擇也只能是繞到荷蘭比利時方向再向法國發起進攻,所以他們在德國人可能進攻的方向上已經提前集結了重兵。
  • 1938慕尼黑會議,英法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電文是:「由於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勒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軍進攻捷克,英法按照條約規定必然捲入對德戰爭中,西歐的戰火就將蔓延開來。由於考慮到自身的利益。
  • 西方疫情之所以難以收場,是因為一百年前,他們幹的就不行
    1918年春天,世界大戰還處在最後的瘋狂,四面八方都充斥著濃鬱的火藥味,在東線俄國已經退出了戰爭,德國正在加緊準備那個時代最為兇猛的攻勢,在西線英法軍隊在絕望中堅守,唯一的希望就是大洋彼岸的援軍,此時全美緊急建立了36個訓練基地,來幫助美國士兵從牛仔轉變成為戰士,從而能在大戰中擊垮他的敵人,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就要從36個訓練基地之一的堪薩斯州堡的芬斯頓訓練營說起。
  • 英法「重返亞太」,德國也要摻和?德防長聲明暴露真正目的
    前幾天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個消息,那就是英法兩國都打算在明年往亞太地區部署軍艦甚至航母,在外國媒體的描述中,英法這樣的動作被稱為「重返亞太」,然而最近,德國也傳出了新的動向,似乎表明在亞太海區,德國人也想摻和一手。
  • 英法綏靖政策,看似借力打力暗藏小聰明,卻將德國推向二戰深淵
    其實綏靖政策的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英法等大國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們對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已經日漸衰落,而所轄有的殖民地獨立運動也是進行的非常劇烈,再加上美國的強勢崛起,英法目前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海外殖民地而並非是歐洲本土局勢。
  • 大航海時代前篇——英法百年戰爭,形成了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
    比如古代的希波戰爭,公元前499-前449年,共50年;羅馬與迦太基的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146年,共82年;又如近代的奧斯曼帝國與波斯薩菲王朝的戰爭,公元1532-1639年,共107年;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的戰爭,公元1676
  • 德國自取滅亡!二戰之初德國為什麼放走英法幾十萬軍隊撤退
    經過8個月的演戲後,德軍突然不配合了,打破沉默,在1940年5月將波蘭模式複製粘貼到法國,向英法聯軍又一次發動了閃電戰。134個德國師在3000多輛坦克的引導下,通過了被法國人覺得坦克無法通過的阿登山區。鋼鐵洪流湧所到之處,法國士兵瑟瑟發抖,望風披靡,搶著投降。
  • 德國露出尖銳獠牙,緊跟英法亞太部署軍艦,劍指中國甘當出頭鳥
    美國的戰略意圖得到了其北約盟友們的肯定,前段時間英國和法國相繼表態會將自己的航母打擊群部署到亞太地區,最近德國緊隨其後,表示要派出飛彈護衛艦在亞太地區進行巡航活動。疫情期間美國不忘遏制中國現在全球各國還深受疫情困擾,美國作為疫情最大的重災區卻沒有完全把精力放在防控新冠病毒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在推進印太地區對華包圍圈的組建。美國聯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一同舉行了四方會談,聯手舉行海上軍演,進一步確立了在對華問題上共同觀點。
  • 一百年前的巴黎和會和一百年後的華夏騰飛,中國絕不讓歷史重演...
    敘利亞外長在聯合國外的情景,猶如一百年前出席巴黎和會的顧維鈞一百年前出席巴黎和會凡爾賽宮的顧維鈞,怎麼也不會想到,僅僅一百年後,中國人再一次來到這裡,已經不是以屈辱的身份,而是遊客的身份。百年前,巴黎和會上的那一幕幕屈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更加不會讓其重演!這個見證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嶄新時代,我們不該錯過,更不能錯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今天的歷史機遇期屬於我們每個人,屬於蓬勃發展的中國,屬於緊密聯結在一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