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4月14日,是德國在一戰中發動最後一場大規模攻勢「皇帝攻勢」的日子。這一天,數萬發炮彈落在西線的英法聯軍陣地,由坦克、毒氣開道的德軍切開協約國固守了四年的陣線,迅速向法國腹地挺進,德皇威廉二世在聽了德軍總參謀部的匯報後,高興地在日記中寫道,「等了四年的勝利,如今終於近在眼前了。」但是,他並沒意識到,僅僅半年之後的11月11日,德國將籤下投降書。
1918年從東線被調往西線的德軍。
在1918年4月,沒人會想到德國會在半年內輸掉一戰。以當時的趨勢,德國反而是看起來馬上要贏了的那一方。
在1918年3月,德國與蘇俄籤訂了《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裡領土,賠款60億馬克。但對德國更為重要的是,這份和約讓德國得以從噩夢般地兩線作戰中騰出手來,至少有約40萬德軍從東線奔赴西線,打算給英法致命一擊,德國總參謀部制定了30多個分階段進攻計劃,這些作戰計劃被統稱為「皇帝攻勢」。按計劃,德軍將在三個月內攻下巴黎,迫使英法媾和。
1918年3月,德國與新生的蘇俄籤訂布列斯特和約。
在協約國方面的情況相當不妙,由於慘烈的傷亡,反戰的英國工黨在國內舉行越來越多的罷工逼迫政府和談;法國更糟,1918年年初至年中,總計有73個師在前線出現譁變或拒絕作戰,總指揮霞飛元帥槍斃了3000多名叛亂者,依然無法穩定軍心。
誰也沒想到,就在此時,一種病毒改變了這一切。
1918年3月11日,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新兵訓練營,剛宣布參戰的美國人正加緊訓練,一位連隊廚師、列兵吉特切爾找到訓練營醫院,向醫生抱怨自己「發冷,咽喉腫痛,頭疼且肌肉酸痛」。醫生在簡單檢查後斷定其得了感冒,簡單開了些藥後就讓他回去休息了。這是記錄在冊的最早病例,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零號病人"。這場史無前例的瘟疫將造成5億人感染,4000萬人到1億人死亡。
如果沒有德軍一個月後發動的「皇帝攻勢」,疫情很可能將只在美國小範圍傳播。由於英法在西線節節敗退,原定至少還要訓練半年的20萬美軍,在此後3個月裡緊急奔赴戰場。他們並沒有擋住德軍,但他們帶來的病毒卻幫他們達到了這一效果。
1918年4月,西班牙流感病毒在歐洲大陸的英法軍營迅速擴散。僅一個月後,法國半數前線師暴發疫情。很快,德軍因俘虜的英法士兵也被感染了這種病毒。1918年6月,德國軍隊暴發疫情。由於德軍處於進攻的運動狀態中,病毒傳播速度更快。到6月底,德國每個步兵師平均患病人數達到2000人,某些師有一半人喪失戰鬥力。
德國將軍、「皇帝攻勢」策劃者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情,每天早上都會聽到參謀人員對流感病例數目的詳述,以及他們對部隊糟糕情況的抱怨。」6月28日,魯登道夫不得不忍痛叫停「皇帝攻勢」,此時德國已至少有50萬士兵因為感染而躺在病床裡,德國的戰爭機器難以為繼。
到了7月,率先感染、戰力也率先恢復的協約國軍隊向已經癱瘓大半的德軍發起最終決戰,異常順利地擊潰了德軍抵抗。魯登道夫在回憶錄裡將這場瘟疫稱之為「阻止德國取得最後勝利的無形之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