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產業「虛火」正旺:低效、重複投資

2021-01-13 博客園

  自 2010 年以來,國家開始越來越重視半導體產業,並逐步加大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投入。2014 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期總規模達 1387 億元,隨後吸引了大批的地方政府及社會資本進入。

  特別是在 2018 年的中興事件之後,2019 年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再到去年美國兩度升級對華為制裁,不久前中芯國際也被列入了「實體清單」,中國在半導體設計、製造、設備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軟肋被深深刺痛。

  在此背景之下,近幾年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呼聲是越來越高,初創的半導體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還有眾多的跨界進入半導體領域的企業,與半導體相關的投融資也是極為火爆。特別是在去年科創板的設立,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湧入半導體行業。

  國內晶片企業近 5 萬家,去年前三季度同比新增 205%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我國共有 4.63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特別是自 2015 年至以來的五年內,晶片相關企業註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5 年共註冊 0.28 萬家,2018 年是五年來相關企業註冊量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共新註冊 0.55 萬家,同比增長 34.1%。2019 年共註冊 0.58 萬家。

  同時,五年來相關企業注吊銷量整體平穩遞增,2019 年的注吊銷量最多,為 0.14 萬家。

  特別是在科創板正式運行之後,晶片相關企業註冊再度出現井噴。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 年前三季的晶片相關企業註冊量為 1.28 萬家,同比增長 205%。其中,第三季度共註冊企業 0.62 萬家,同比增長 288.4%,環比增長 34.8%。

  從行業分類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批發和零售業的晶片相關企業數量最多,達 1.61 萬家,佔所有企業總數的 34.8%。

  科學研究和晶片技術服務業的相關企業數量為 0.97 萬家居於第二位。製造業的晶片相關企業雖然居於第三位,但是也達到 0.93 萬家。數量可謂是非常龐大。

  十年披露總融資額超六千億,紫光拿下最多

  根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布《近十年我國晶片半導體品牌投融資報告》顯示,2011 年以來的十年內,我國晶片半導體賽道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3169 件,總投融資金額超 6025 億元。

  從投融資額的增長來看,特別是在 2014 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之後,晶片半導體領域的投融資活動逐漸開始頻繁,當年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187 起,總金額超 353 億元。

  2017 年晶片半導體行業共發生投融資總金額 2105 億元,為十年來最高峰。

  在這十年來的 6025 億元的融資總額當中,紫光集團以 1500 億元的單筆融資金額穩居十年榜首,由華芯投資,國開行注資。

  當年紫光集團所向披靡,先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後又走出國門和美國威騰電子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有構建半導體帝國之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到 2020 年,紫光也經歷著債券暴跌的風波,激進的投資併購策略與資金密集型的晶片產業布局使其負債率處於高位。

  除了紫光集團之外,安世半導體則在近三年獲得總金額 446.23 億元的併購融資,被聞泰科技收購。聞泰科技則是全球大規模的手機原始設計製造企業,主要為手機品牌廠商包括華為、三星、小米、聯想等提供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服務。此外,上榜的還近兩年融資較多的中芯南方、中芯國際等。

  單以 2020 年的數據來看,2020 年國內半導體行業發生投融資事件 458 起,拿到融資的企業共計 392 家,總融資金額高達 1097.69 億元。2020 年的投融資金額和數量均在過去十年中排第二位。

  根據自清科研究中心《2020 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回顧與展望》當中的數據也顯示,2020 年半導體及電子設備去年前三季共獲約 1083.51 億元投資,同期相比增長 280%,是所有投資業增長最快的領域。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2020 年最高融資金額被中芯國際拿下,合計 198.5 億元,由國家基金一期、國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電路和國家集成電路共同注資,皆為國資背景。據悉,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高科技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此外,中芯南方、安世半導體以及中興微電子等企業獲得的融資金額同樣矚目。2020 年的晶片半導體投融資賽道上,共有 16 家企業獲得總金額超過 10 億元融資,其中共計融資事件 27 起。

  從近十年融資次數 TOP10 榜單來看,芯原股份以 11 次穩居榜首,利揚晶片以 10 次緊隨其後。據了解,芯原股份是一家晶片設計平臺即服務提供商,為多領域、多種終端提供半導體設計服務。除此之外,地平線機器人、寒武紀等知名品牌的融資次數也榜上有名。

  AI 與 5G 仍然是今年的大熱門,晶片行業也已進入爆發期,在過去兩年都取得了跨越式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晶片半導體賽道共發生 A 輪以及 pre-A 輪融資 111 起,佔比約為 24%。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獲得融資的企業正在變多,總金額也在逐步擴大,晶片行業未來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

  低效和重複投資亂象叢生

  在國內半導體初創企業湧現,投融資火爆的同時,國內的半導體產業也出現了出低效和重複投資的亂象,甚至出現了不少的「爛尾」項目。

  根據數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中國 5 省 6 個百億級、甚至高達千億級的半導體規劃項目先後停擺,包括南京德科碼、成都格芯、陝西坤同、江蘇淮安德淮半導體、武漢弘芯半導體等。此外,還有很多重複投資的低端半導體設計及製造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曾融資數千億元的半導體龍頭公司清華紫光集團,去年 11 月也爆出債務違約,今年 1 月更受川普行政命令影響,被美國場外證券交易市場 OTCQX 出。

  分析認為,半導體業發展強調的是研發持續性投入,而不是政府盲目注資。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2020 年產業情況報告統計,美國半導體技術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 16.4%,歐洲企業比率為 15.3%,臺灣公司也高達 10.3%,但中國公司只有 8.3%。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高級顧問兼理事會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國的資本供應幾乎無窮無盡,可從國家或私人市場為不同高科技產業籌集資金。不過半導體是資本密集型,一座製造廠成本在 50 億到 100 億美元,這比研究其他技術要貴多了。」

  巴博斯認為,美國及盟國擁有龐大而多樣化的企業生態系統,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不斷為成功競爭。中國要培養國家冠軍──如果培養出一整條產業鏈的國家冠軍,是難以實現的。「中國在眾多尖端科技領域同時押寶的失敗率極高。」

  巴博斯表示:「我確信中國不能同時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者、研發民航客機、持續增建全國高速鐵路、資助一帶一路國家、發展軌道炮,建造四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等等。他們不可能同時負擔所有專案,但由於中國支出缺乏透明度,我們不知道哪些投資專案會真正獲得資本,哪些會失敗。我確信這些計劃不少都會失敗。哪一個?我不知道。但半導體開發一定是中國眾多科技專案中最昂貴的一項。」

  巴博斯預測:「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超前建設的產業形態,這情況會造成產能過剩或傾銷問題。」

  成果難達預期?

  中國的晶片國產化目標宏大,根據規劃到 2020 年半導體晶片的自給率將達到 40%,2025 年實現半導體晶片自給率達到 70%。

  但是,根據《紐約時報》援引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數據顯示,中國企業 2020 年購買價值 1030 億美元的半導體晶片產品,只有 17% 來自中國供應商。摩根史坦利預測到 2025 年,中國晶片消費的國產比率將升至 40%,遠低於政府設定的 70% 目標。

  另外,如果是按晶片製造的來源來劃分自主與否的話,IC Insights 的預測數據顯示,到 2025 年真正由中國大陸企業支撐的半導體晶片自給率可能還達不到 10%。如果將所有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晶片(包括海外企業在大陸的晶圓廠)都算作是自主製造的,那麼自給率仍是不到 20%。

  此外,由於美國及其盟國對於中國科技的發展的限制,中國獲取全球頂尖的半導體技術、人才、設備、材料等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美國已經開始限制中國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進入美國從事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相關的學習和學術交流。

  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等方面,美國不僅限制晶圓代工廠利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為華為代工華為,同時還限制了中芯國際採購美國的先進位程設備。

  此外美國還施壓其他國家限制中國或許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以製造晶片所需的光刻機為例,目前中國國產光刻機製程為 90nm,上海微電子設備公司計劃 2021 年或 2022 年交付首臺 28nm 製程的沉浸式光刻機。

  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可以生產 5nm 及以下製程的 EUV 光刻機掌握在荷蘭 ASML 公司手中。在美國的施壓下,目前中國仍無法購買到 ASML 的 EUV 光刻機,這也限制了中國在先進位程晶片製造領域的發展。

  確實,中國想要獨立於美國主導的半導體產業體系之外,實現整個國產半導體產業鏈條的突破,並且在整個鏈條上都實現對於全球先進半導體技術的趕超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來說,這卻又是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只不過,如何實現更科學、更有效的投入,避免低效和重複投資亂像卻也是不得不去深思的。

相關焦點

  • 璞華資本陳大同:中國半導體產業正迎來黃金2.0時代
    8月14日,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在該論壇上,璞華資本投委會主席陳大同發表《迎接中國半導體產業的2.0時代》主題演講。陳大同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正進入2.0時代,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半導體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讓我們共同擁抱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陳大同將中國半導體產業分為兩個時代,1.0時代是指2000年至2013年,2.0時代從2014年開始。
  • 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2021年半導體產業將持續正成長,呼籲強化國際...
    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用「紅紅火火·喜上眉梢」來形象描述了全球尤其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在2020年及今後發展的良好趨勢及機遇。他回顧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2018年是個高點,達到4700億美元,2019年有些衰退,2020年全球集成電路銷售額預計有7%以上的正增長,達到4400億美元。2021年預計會有持續的正成長。
  • 元禾璞華祁耀亮:謹慎、理性的半導體投資才能真正促進半導體產業...
    集微網報導,12月10日-11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舉辦。12月11月,在「資本與IC設計業」專題論壇上,元禾璞華董事總經理祁耀亮發表了題為《註冊制下的的半導體產業投資探討》的演講。從2014年國家大基金成立開始,以及各地方政府半導體產業基金的設立讓半導體行業產業投資成為主線,中美的緊張關係,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科創板的推出、註冊制的逐步落實讓半導體行業進入到大眾的視線,成為主流賽道。國有基金、民營資本、美元基金蜂擁而至,半導體迅速成為各類機構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估值水漲船高。
  • 美國半導體產業如何才不會落後於中國?
    據日媒報導,美國半導體顧問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羅伯特·邁爾於「2020年ASMC2020」會議上,作了主題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會超過美國嗎?」的演講。他發表了自己的理論,美國半導體產業如何才不會落後於中國。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行為,無異於「作繭自縛」?
  • 36氪專訪 | 德聯資本方宏:半導體投資應從產業鏈追溯,核心是產品被...
    7月中旬,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公司A股總市值當日超7000億元,再次將半導體投資的關注推向新高度。 2019年以來,晶片產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政府產業基金、風險投資機構、PE、大企業都紛紛加注晶片產業。據it桔子投融資數據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晶片產業在一級市場的投融資交易達46起,同比去年有10倍量級的增長,環比增長65%。
  • 36氪專訪|德聯資本方宏:半導體投資應從產業鏈追溯,核心是產品被...
    7月中旬,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公司A股總市值當日超7000億元,再次將半導體投資的關注推向新高度。2019年以來,晶片產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政府產業基金、風險投資機構、PE、大企業都紛紛加注晶片產業。
  • 投資猛增215%,半導體產業火熱背後接連爆雷,誰來買單?
    同時,近年來,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頻率和金額都呈現上升趨勢。看似如火如荼的造「芯」事業,背後暗藏著不少隱患。預計投資30億美元的南京德科碼已提交破產申請;立志「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德淮半導體也已經淪為「棄子」;號稱國內首個柔性半導體項目,計劃投資400億的陝西坤同半導體也遭遇爆雷。
  • 中國半導體投資解讀:前7月投資總額達去年全年兩倍
    據云岫資本不完全統計,2020年前7個月,半導體股權投資案例達128起,投資總金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已是去年全年投資額的兩倍多。產業資本也成為半導體創業者眼中的香餑餑。華為、中電海康、小米、Intel等廠商正積極投資和扶持國內供應鏈企業,創業企業也特別青睞來自產業資本的投資,很多項目優先選擇產業資本,甚至甘願為此估值打折。
  • 中國三星產業升級樣本:角力半導體,打造技術新動能
    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三星進入中國市場。27年來三星在華累計投資349億美元,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外資企業之一。伴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的三星,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產業布局的深度調整,中國製造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ICspec半導體專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必須走全球化的道路!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集中體現1)、高級過程不斷進步,摩爾定律並沒有看到太多的「衰竭」。2)、稀有產能不足,價格上漲成時尚。3)、先進的包裝繼續產業增長。中國是一個有特色的國家,在世界Covid19的蹂躪下鶴立雞群,率先走出困境,讓世界驚嘆,讚嘆。但中國半導體行業在過去的一年裡出現了一些「隱憂」,BYW29-200美國從未停止過隨意打壓。
  •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原標題: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摘要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在
  • 投資促進局舉辦「食品、半導體、環保、新能源產業思•享•匯」
    2020年1月8日,「食品、半導體、環保、新能源產業思•享•匯」在2020中外投資促進機構工作會期間召開。活動旨在探討投資促進工作開展思路,深挖產業促進內在邏輯,分享工作實踐、經驗、心得與體會,匯聚國內外產業資源、智慧與共識,形成橫向協作、內外聯動的投資促進工作合力。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殿勳出席活動。
  • 中科創星投資總監李博濤: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荊棘之路
    近日,由清科集團聯合清科創新中心主辦的「清科「City+」產業計劃」集成電路專場圓滿落幕。本次會議邀請了中科創星李博濤先生,就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度分享。中科創星致力於構建硬科技創業生態,引進全球硬科技領域高端創業領軍人才,是「硬科技」理念的締造者和「硬科技」投資的先行者。
  • ADI加大中國市場投資 成立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ADI加大中國市場投資 成立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ADI公司今日宣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將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升級為亞德諾半導體(
  • 中璟航天半導體面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鎖喉之痛」,如何破局
    會上,與會領導和各國嘉賓為中璟航天半導體打造的「中國半導體生態鏈核心基地」、「中國半導體產業支撐中心」和「中國半導體應用教育基地」舉行了揭牌儀式,並成立了由相關資源方組成的「中國半導體生態鏈聯盟」。標誌著中國半導體行業生態向著健康、穩健的方向前行。
  • ADI加大中國市場投資,成立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ADI公司今日宣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將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升級為亞德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作為ADI在中國投資運營的總部型機構,這也是ADI在中國市場實施本土化戰略的重要舉措。
  •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2020年,全球電子產品的銷售額下降大約3%,但半導體產業預計增長7%,中國市場增長快於行業整體。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在12月11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2020 SIPEF)上透露了上述數據。
  • 四位半導體投資「老炮兒」的自白:這行業並非砸錢就能解決問題
    這是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我很擔心龐大的資本力量進來砸錢招人,就能把產品給做出來佔領市場......」「2019年,科創板開板加速了整個資本化路徑......股權投資,尤其是半導體投資,是一個合作大於競爭的領域。這一行業產業鏈複雜、投資壁壘高,需要公司和公司之間、公司和資本之間合作,防止過度分散,低效重複。」
  • 美國實施出口管制或重創中國半導體自主野心
    隨著美中貿易戰延伸至晶片領域,且可能不會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任期內結束,美國科技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史旺(Bob Swan)曾建議拜登,美國當局應該要有保護半導體行業的國家戰略,而美媒Forbes則指出,美國半導體業要防衛的對象,是中國正大力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國幾乎無限的資金投資,以及人才回流大灣區下,預計中國很快就會領導半導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