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華資本陳大同:中國半導體產業正迎來黃金2.0時代

2020-12-23 澎湃新聞

8月14日,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在該論壇上,璞華資本投委會主席陳大同發表《迎接中國半導體產業的2.0時代》主題演講。

陳大同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正進入2.0時代,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半導體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讓我們共同擁抱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

陳大同將中國半導體產業分為兩個時代,1.0時代是指2000年至2013年,2.0時代從2014年開始。

在1.0時代前夕,即19世紀90年代,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了至暗時刻,曾經的中國半導體設備、材料、設計、製造等企業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受到巨大衝擊,絕大部分都在國企改制後被國外企業淘汰出局。陳大同回憶說,當時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有過兩次嘗試,一次是908工程,另一次是909工程。上海華虹NEC就是909工程項目代表之一,總理基金砸了100多億元,以為投資了最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但是華虹NEC所有的技術、專利和產品都是NEC的,當2000年與NEC合作合同到期,NEC的人員撤掉之後,華虹NEC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往哪走,到底是做DRAM呢,還是做代工廠呢?當時中國半導體設計產業主要做交通卡晶片,後來才涉足身份證卡晶片,半導體設計行業產值不到10億元。

至暗時刻意味著黎明即將來臨。2000年,黎明時刻來臨有兩個標誌性事件,一個是信產部發布18號文件,該文件第一次將集成電路企業納入政策支持範圍,在海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在海外工作多年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考慮回國發展。但是他們回國之後發現中國大陸缺乏晶圓代工廠,推動中國大陸本土代工廠成為當時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當時在上海張江,中芯國際和華虹宏力進入晶圓代工領域,推動了中國大陸本土半導體設計企業的蓬勃發展。「沒有中芯國際就沒有中國上千家設計企業。」

陳大同指出,2000年18號文件就像打響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槍,短短的幾年間,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發展到五六百家。當時創業者以海龜、工程師為主,經過粗放競爭、野蠻成長、叢林法則,最後剩下來基本變成現在耳熟能詳的企業,例如,瀾起、匯頂、韋爾等。這些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絕招,就像打不死的小強。

到2013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產值已經達到1000億元了。國家在半導體產業上並沒有進行大筆投入。863計劃和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在半導體產業的投入只有幾億元,但是半導體產業的所需投資額遠遠超過這個數。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很長一段時期都是由民間資本推動的。陳大同透露,1.0時代中國半導體企業與海外企業競爭,進行初期的國產替代,練就了超強的生存能力,在與歐美企業競爭的過程中幾乎無往不勝。但是中國半導體企業很容易遇到發展瓶頸,因為光靠民間資本無法推動戰略性、長期性投資,例如,蓋一座晶圓代工廠需要幾百億元至上千億元的投資,回報周期長達十年以上,這風險民間資本是無法承擔的。

2014年,國家資本終於出手了,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各省市也成立各自的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這些產業基金基本按照市場化運作,推動國際併購,除了一些戰略性項目之後,都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陳大同認為,只要國家資本出手,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有可能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在過去幾年間,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獲得進一步發展,至今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

2019年,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件大事分別是科創板註冊制的建立、中美關係的變化。陳大同表示,科創板註冊制的建立改變了中國半導體企業上市的窘境。在2019年之前,中國審批制導致半導體企業上市周期比較長,像兆易創新經歷了三年半才成功上市,不利於資本鏈條的正向循環和創新發展。

但是科創板註冊制推出之後,中國半導體企業平均上市時間在6-7個月,與美國納斯達克差不多時長。上市效率提升之後,半導體領域上市企業暴增,從過去每年一兩家左右上市公司,到2020年20多家。市值也跟著攀升,陳大同指出,在過去兩年,半導體企業一兩百億元市值已經非常高,500億元市值不敢想像,現在已經出現10家以上千億市值企業。

經歷過中國半導體1.0時代和2.0時代的陳大同對兩個時代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他認為,2.0時代是對1.0 時代的升級,呈現出四大特徵:創業模式升級、國產替代升級、產業併購整合以及政府與民間相結合。

創業創新升級:在1.0時代初期,創業者大部分是海歸,曾在國際大企業擔任工程師,開發過產品,掌握先進技術,但沒有市場經驗和管理經驗,更不了解國內市場。他們往往想開發下一代創新產品,但很不幸,在國內找不到敢試用的客戶,大部分都失敗了。只有少部分公司了解國內市場,果斷轉型,發展迅速,成為龍頭企業。這個時期,中低端國產替代、農村包圍城市(先國內再國外)等策略,幾乎是創業公司制勝的法寶。

在2.0時代,經歷了十幾年發展,國際大公司(及國內龍頭企業)已經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單有技術研發人才,更有市場銷售及公司管理人才。當這批人出來創業,起點很高,往往是一個完整團隊,市場定位準確,敢於開發高端產品。同時,他們客戶信任度高,資源豐富,往往發展很快,有些4-6年就能IPO。

這些公司產品往往不是簡單模仿,而是在技術或功能上有所創新。例如,片上系統集成,把幾顆晶片集成為一顆。這種模式創新,能夠顛覆產業形態,橫掃市場。恆玄公司在TWS耳機市場的創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國產替代升級:在1.0時代初期,國內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外產品佔領,這是晶片創業公司第一次跑馬圈地的機會。當時,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選擇了技術門檻低、客戶接受快的消費類電子市場,如手機、MP3、PAD 等。幾年後,這些市場迅速被國內產品替代,國內眾多公司之間也開始了血腥的競爭,最終勝者為王,成就了一批佼佼者,如展訊、銳迪科、兆易、匯頂等。

近年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特別是受中興、華為事件及疫情影響,突然間國內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們發現,國產替代已經不僅是節省成本的問題,而是關乎供應鏈安全,決定公司生死的關鍵因素。因此,他們國產替代的需求暴漲,幾乎一夜間出現了許多空白市場,包括家電、工業、汽車、電源、通訊基站等。這是晶片公司們第二次跑馬圈地的機會,窗口期只有兩三年。此後,在每個細分市場中,都會有一兩家企業站穩腳跟,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格局也就會基本確定下來。

產業併購整合:在1.0時代,國內有上千家半導體創業公司,普遍小而散,野蠻成長,激烈競爭,但鮮有同行間的併購整合。同時,國內證券市場效率不高,科技公司上市極為困難,這嚴重地影響了龍頭企業的出現,也制約了產業的整合。

2019年,科創板的設立,極大地改善了這種情況。一年來,有二十多家半導體公司成功上市,並出現了一批市值過千億元的龍頭企業,他們也開始布局產業、積極併購。可以預見,5-10年之後,半導體產業會進入發展成熟期:幾十家龍頭企業的周邊會圍繞著幾百上千家初創公司。初創公司們聚焦於新技術、新功能的創新,一旦技術、產品成熟後,大公司會高價收購,並利用自己的市場渠道、供應鏈、品質保障和品牌優勢,迅速打開市場,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所以未來初創公司的主要退出渠道將是被併購,而不是獨立IPO,這是被歷史證明的產業發展規律。

政府與民間相結合:在1.0時代,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大部分是民間資本在推動。從2014年開始,政府開始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與民間資本相結合,以市場化的方式,投資優秀企業,推動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對於投資額巨大、回報期長的戰略性項目,如,晶圓代工廠的擴產、半導體存儲器企業的建立等,民間資本很難投資,而政府的積極出手,正好補上這塊空缺。

在演講的最後,陳大同向半導體產業投資者提出了2.0時代的六點建議:第一,要按照市場規律,讓政府做政府的事,市場做市場的事,發揮民間資本快和靈活的優勢,與政府形成互補;第二,不能跟風,風口上的豬還是豬,風過去之後是豬總會掉下來的;第三,要有長期、艱苦的心理準備,不能貪圖賺快錢;第四,團隊要深入研究行業,提升專業性,同時積累產業經驗與資源;第五,要分清財務性投資,還是產業性投資;第六,投資要與其他專業機構合作,眾人拾柴火焰高,後來者最好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

圖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原標題:《璞華資本陳大同:中國半導體產業正迎來黃金2.0時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元禾璞華祁耀亮:謹慎、理性的半導體投資才能真正促進半導體產業...
    集微網報導,12月10日-11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舉辦。12月11月,在「資本與IC設計業」專題論壇上,元禾璞華董事總經理祁耀亮發表了題為《註冊制下的的半導體產業投資探討》的演講。科創板於 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資本市場正式進入科創板時代,這也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序幕。2020年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註冊制企業順利上市,對全面註冊制是承前啟後的關係。對於全面推行註冊制度,祁耀亮表示,全面推行註冊制的目的在於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從而解決M2過高但企業間歇性錢荒的矛盾。
  • 「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榜單候選9」元禾璞華:關注集成電路全產業...
    【編者按】2021年中國IC風雲榜「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徵集現已啟動!榜單將從項目今年報會/IPO數量、管理資金規模、投資項目個數、投資項目總金額、行業影響力五個維度評選得出。在此基礎上排名前十的知名機構則為「年度最佳投資機構獎」獲得者。
  • 晶圓製造大發展下的中國半導體設備如何突圍?龍門陣第七期啟動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在國家諸多舉措的推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了迅猛的發展,其中又以晶圓製造領域的發展最為突出。據國際半導體協會預估,2017年到2020年全球有62座新晶圓廠投產,其中有26座新晶圓廠位於中國,佔比高達42%。同時,全球各地區的晶圓製造企業紛紛在中國大陸布局建設晶圓廠,也將進一步推動上下遊供應鏈的發展。
  • 時代伯樂王曉玲:中國正迎來底層技術驅動產業升級的黃金十年
    全球貿易前景撲朔迷離,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我國面臨內部「攻堅戰」與外部「貿易戰」疊加局面,股權投資市場也迎來極大考驗,「資本寒冬」、「至暗時刻」等言論甚囂塵上。展望2020年,我們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新趨勢?
  • 微納電子系第一期「水木談芯」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論壇舉辦
    此次論壇聚焦「中國集成電路的挑戰與機遇」這一主題,演講嘉賓包括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魏少軍,璞華資本、元禾璞華投委會主席陳大同校友,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校友以及格科微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趙立新校友。論壇由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主任吳華強主持,微納電子系黨委書記蔡堅、副系主任姜漢鈞、清華師生及相關領域從業者近1000人通過線下線上會議或網絡直播參與其中。
  • 紅杉資本、中金資本出手:哄搶100億半導體項目
    紅杉資本官網介紹稱,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早年就職於仙童半導體公司,離開之後,他創辦了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可以說,紅杉資本天生就帶著半導體的基因。中金資本在其發表的《2020年半導體行業展望》中提到,在半導體國產化大潮的推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成長為超10000億市值的投資賽道。
  • 中國半導體產業「虛火」正旺:低效、重複投資
    自 2010 年以來,國家開始越來越重視半導體產業,並逐步加大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投入。2014 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期總規模達 1387 億元,隨後吸引了大批的地方政府及社會資本進入。
  • 鑿璞成玉終有期 凝氣自華正當時——方正璞華的蛻變與新生
    在日本市場積累了國際視野,並聚焦、專注做到極致之後,深藏在心中的中國情結促使管祥紅在2009年毅然決定將方正國際總部由日本遷至蘇州,他希望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能在中國崛起之時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貢獻一份力量,希望能作為中國國家高科技品牌走向更大的國際市場。
  • 四位半導體投資「老炮兒」的自白:這行業並非砸錢就能解決問題
    元禾璞華在2016年以19億美金收購美國豪威科技成為「千古絕唱」;北極光在15年裡投資的18家半導體企業,迄今為止沒有一家公司倒閉;中科首次提出「硬科技」一詞,並以前瞻性眼光布局了逾90家半導體公司;德聯資本成為國內產品線最全的存儲控制晶片得一微電子的堅定投資人。他們親述半導體領域投資高光背後的寂寞和堅持,描述他們眼中的「黃金創業者」畫像。
  • 5G+物聯網時代 中國MCU企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專訪極海半導體...
    原標題:5G+物聯網時代,中國MCU企業迎來了「黃金時代」   2020年可能將成為近年來最被大家銘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發生了無數的大變化,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新冠疫情
  • 2020第二屆安防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安防半導體聯盟第一...
    進入資訊時代,巨量的半導體晶片需求,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政策的落地,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健康發展和創新應用,基於「新基建」和「大安防」產業鏈的巨大內需,上遊半導體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處於大產業鏈的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打造落地解決方案。
  • 韓國半導體正加速崛起 中國芯前狼後虎尋破局
    而我們剛剛興起的中國芯及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前狼後虎的終極挑戰,苦苦尋求破局之道。韓國半導體迎來大躍進韓媒 BusinessKorea 報導,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在 EUV 光刻技術方面取得了極大進展。中國半導體前狼後虎按照韓國媒體的報導數據稱,無論是專利的總量還是工藝技術領域的專利量,韓國三星的專利量都已經達到了臺積電的兩倍有餘。儘管目前在最先進的5nm領域臺積電擁有絕對的優勢,以及更多的市場份額,但是韓國半導體工業崛起的速度不容小覷。
  • 從世界到中國江北 | 黃金五大定律立序時代正核
    在南京的當下,無疑是澎湃發展的江北   而地處江北核芯地的江北正核   帷幄一城繁華資源   正逐漸成為代言江北的新名片   正榮·潤棠府擇址江北正核   以世界城市發展之黃金五大定律   致敬時代仰望的稀貴坐標
  •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原標題: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摘要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在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EDA進入2.0時代,半導體行業正在復興
    新思科技發展趨勢①要整合各種先進工藝,新思的DTCO設計方法學將是半導體產業數位化的重要裡程碑,從創造工藝的開始就考慮到設計者的需求,打通設計到製造工藝的數據鏈條。目前DTCO已經幫助客戶實現2nm工藝設計。
  • 為進軍世界市場來到中國!韓企緊盯「雙循環」戰略,半導體產業或成...
    (時代財經記者 石恩澤 攝)從土地人力合作,過渡到資本技術合作今年53歲的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廣州韓國自貿館館長黃在元在中國工作已有17年。在演講中,他對於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政策信手拈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上,每周拜訪中國企業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 一個半導體公司的發家史
    雖然這和大多數國人都沒關係,但在A股的第一個交易日,寧德時代成了特斯拉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股價大漲15%,站上萬億市值背對眾生。有媒體旗幟鮮明地喊出口號,「寧德時代大於中國石油」。就在新時代革命者與舊日支配者,於輿論中心反覆較量時。一則消息卻在無聲地傳播:中國第一座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中心,在臨港正式動工。
  • 中國足球產業迎大時代
    一度被視為「扶不起的阿鬥」的中國足球,迎來了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 中科大校友會論壇:兩大議題共話半導體產業的當下和未來
    集微網消息,8月27日-28日,以「探尋·迭變時代新邏輯」為主題的2020集微峰會於廈門海滄隆重召開,本屆峰會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和手機中國聯盟主辦,集微網和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承辦。校友會論壇無疑是本屆集微峰會的重要特色和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