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導,12月10日-11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舉辦。12月11月,在「資本與IC設計業」專題論壇上,元禾璞華董事總經理祁耀亮發表了題為《註冊制下的的半導體產業投資探討》的演講。
從小眾到受捧 半導體投資熱從何來
祁耀亮指出,因為歷史業績以及半導體長周期高投入的特點,美元基金並不熱衷於海外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所以我們常說「矽谷無矽」。
國內半導體企業有一波納斯達克上市潮,但因為估值等原因很快退市回到國內市場,但很長時間無法資本市場退出,所以沒有其他帶動作用。同時半導體企業也沒有趕上創業板初期的浪潮,整體國內來講半導體投資是小眾的。
從2014年國家大基金成立開始,以及各地方政府半導體產業基金的設立讓半導體行業產業投資成為主線,中美的緊張關係,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科創板的推出、註冊制的逐步落實讓半導體行業進入到大眾的視線,成為主流賽道。國有基金、民營資本、美元基金蜂擁而至,半導體迅速成為各類機構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估值水漲船高。
科創板於 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資本市場正式進入科創板時代,這也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序幕。2020年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註冊制企業順利上市,對全面註冊制是承前啟後的關係。
對於全面推行註冊制度,祁耀亮表示,全面推行註冊制的目的在於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從而解決M2過高但企業間歇性錢荒的矛盾。註冊制的建立,使得證監會減少對市場約束,同時要求上市公司進行更加嚴格、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加強發行人、董監高及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的責任。
他指出,預計2021年兩會過後,推進A股註冊制的落地;同步建立健全退市機制,淘汰資本市場的劣質公司,避免資本市場的「腸梗阻」。
從1.0時代到2.0時代 多方位升級
祁耀亮指出,中國半導體產業1.0時代是從2000年-2013年。2000年,信產部18號文件及中芯國際及宏力等晶圓代工廠的建立,促成了第一次半導體創業潮流,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湧現,企業之間互相競爭,但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半導體產業2.0時代基本上是以大基金的成立、科創板的建立以及中美關係的變化為標誌,這是一個政府與民間互相配合,高速發展的階段。
在他看來,2.0時代是對1.0 時代的升級。
具體來看,推進了創業模式升級,從工程師創業到成熟團隊創業,從簡單模仿替代到微創新;推動了國產替代升級,從以消費類/中低端晶片為主,到通訊/家電/工業/汽車等市場全面開放;促進了產業併購整合,由野蠻成長階段小微公司為主,到出現千億市值的龍頭上市公司,促成產業併購的潮流;政府與民間逐漸結合,從民間資本/企業為主,到政府與民間雙輪驅動,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
半導體行業不可或缺 投資要保持謹慎理智
關於如何在冷熱之間投資半導體,祁耀亮提及了三點:晶片是半導體產業的最終產品,設計公司提供晶片給終端企業,是理論上的產業核心。製造企業投入大,門檻高,對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是事實上的產業核心。設備材料EDA領域是避免產業受制於人的關鍵,是產業急需解決的瓶頸。
此外,祁耀亮談到了關於未來的展望:
第一,半導體是一個基礎行業,是對中國發展有價值且無可或缺的,半導體會在一個長時間成為主流投資方向。
第二,科創板及創業板的註冊制,以及未來 A股的註冊制,短期內會催熱一級市場投資,長期會讓市場趨於合理。
第三,二級市場的回調以及頭部效應會在可見的時間裡讓一級市場投資更加謹慎,企業間的併購會增加。
第四,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以及資源聚集能力會加速國產替代的跑馬圈地,初創公司面臨更大的挑戰,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
祁耀亮總結指出,更謹慎、更理性的半導體投資,才能真正促進這個基礎行業的長期的良性的發展。
在回答現場觀眾問題時,祁耀亮談到,中國企業目前買不到好公司目前是一個事實。如果買不到好的公司時,對於只有技術的企業,可以將其嫁接國內的市場,為其提供產品定義,客戶,供應鏈等。以海外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如果國內市場很豐富,可以拿回來裝給國內的市場,同時注入新的國有資金的支持來支撐其有動力去研發。作為一個基金來講不能「機械化」,需要不停的作出一些改變。(校對/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