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連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地名由來,其實超簡單!

2020-12-12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我的家鄉為什麼叫這名?」

應該很多人都疑惑過自己家鄉地名的由來

地名,就是一個地方的名稱

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

廣袤的國土上,各種地名星羅棋布

有些地名反映了山川更易、歷史變遷

有些地名確實很複雜,難以考證其由來

但是有些地名則簡單多了

按照「1+1」這樣的加法

將原生地名組合起來便成了新的地名

沿用至今

江蘇

江寧府+蘇州府

明朝時

今安徽、江蘇、上海同屬南直隸

清前期改名為江南省

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

還是清朝的「江南省」

皆為中國的財富大省和人才寶庫

但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

強大的江南省被拆分,江蘇由此產生

當時

兩江總督駐江寧府

江蘇巡撫駐蘇州府

江寧、蘇州同為江蘇省省會

江蘇省的得名,即源於這兩個省會的首字

圖自http://zrzy.jiangsu.gov.cn/jsbzdt/index.html

江寧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

南京在歷史上的舊稱還挺多

金陵、建鄴、建康、蔣州、應天……

一個個曾經的名號

串起隱在繁華燈影下的千年煙波

其中,南京人最鍾愛的曾用名——金陵

也是現在所知南京的第一個稱謂

一般認為「金陵」這個名稱來自

金陵山(即今天的紫金山)

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南京為京師

頒布《立南北兩京詔》:

「朕觀中原土壤,四方朝貢,道裡適均,

以金陵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

朕以春秋往來巡狩。

播告爾民,使知朕意。」

這便是明置南北二京之始

而古金陵從此得「南京」之名

全國範圍內,曾以南京命名的城市有5個

古金陵得「南京」之名雖然較晚,但專用至今

安徽

安慶+徽州

安徽省名始於清朝

由當時的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

這兩府都曾是安徽的「帶頭大哥」

安慶府扼守著皖江流域的西端,是江南西大門

「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

分疆則鎖鑰南北,坐鎮則呼吸東西」

在歷史上

安慶和武昌、江寧並稱為「長江三巔之城」

徽州府在明清兩代已是

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

圖自http://60.166.6.242:8080/was40/index_sz.jsp?rootid=6675&channelid=50078

回望安徽建省之初

雖然清康熙六年(1667年)

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

但安徽布政使司仍長期滯留江寧府(今南京)

遠程遙控自己轄區的事務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乾隆帝才下決心將安徽省會定於安慶

所以,如今江蘇省會南京常被調侃為「徽京」

其實也算是有歷史原因的

一是,南京雖居於江蘇一隅

但被安徽省從北、西、南三面環抱

二是,南京的確曾對安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

安徽省簡稱「皖」因境內有皖山、皖河

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得名

甘肅

甘州+肅州

元朝,全國創設行省制度

甘肅正式設省

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首字

治所設在了張掖

除轄今日甘肅之大部地區外

兼領今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

甘肅省的行政區劃

圖自甘肅地方史志網

雖然張掖現在已不叫「甘州」

但其實「張掖」之名早於「甘州」之稱

西漢時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

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西漢王朝在黑河以東分置張掖郡

郡治張掖縣(今武威境內)

「張掖」之名有「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

而「甘州」之稱是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的

因以境內有「甘」字冠名的山、泉而得名

張掖既有丹霞又有彩丘,你能分清這兩種地貌嗎?

福建

福州+建州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

閩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

改稱福州都督府,屬江南東道

福州之名自此始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

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

福州建州各取一字

置福建經略軍使

治所在福州,領福、建、泉、漳、潮5州

與福州都督府並存

這便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傳統街區

它以福州最繁榮的南后街為中軸

東列七巷,西橫三坊

武漢

武昌+漢陽+漢口

武漢由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合併而來

「武漢」便是取三鎮首字得名

從空中鳥瞰,長江與漢江交匯

呈Y字形切割成武昌、漢陽、漢口三塊

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分布格局

三鎮隔江鼎立且各有不同特色

武昌之文教、漢陽之工業、漢口之商業

各領風騷

不同歷史時期的武漢城區地圖,黃色部分是城區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1月

武昌

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223年)

孫權築夏口城,開啟了武昌古城歷史

如今的武昌是湖北省主要行政機關所在地

也是科教文化中心

漢陽

因位於漢水(古漢水改道前)之北

依「水北為陽」之意而得名

(明代漢水改道後,漢陽城雖處漢水以南但仍沿用漢陽名)

漢陽自唐宋起即商貿興盛

晚清成為中國近、現代製造業的發祥地之一

漢口

明朝時漢江下遊發生改道

主河道從龜山北麓匯入長江

自此漢口從漢陽析出

後來漢口憑藉

「佔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地理位置優勢

迅速崛起,發展成商埠

明末清初,漢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處」

「天下絕景」黃鶴樓

呼倫貝爾

呼倫湖+貝爾湖

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湖貝爾湖兩大湖

呼倫湖靜靜地躺在呼倫貝爾草原中心

已經有1億年以上的歷史了

其面積有2300多平方公裡,平均水深近6米

是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第五大湖

如此浩淼的大湖出現在亞洲乾旱半乾旱草原

完全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異數

它對呼倫貝爾草原

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生態系統都有著重要影響

呼倫貝爾大草原

貝爾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西南部

與呼倫湖由烏爾遜河相連

兩湖被看作是呼倫貝爾草原的象徵

可令人遺憾的是

在貝爾湖600餘平方公裡的面積中

我國只佔40平方公裡,不足1/10

其餘絕大部分為蒙古國所有

呼倫貝爾三維地形圖,製圖 / 蔡博峰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9月

自貢

自流井+貢井

自貢的井鹽開採歷史已有近兩千年

鹽業曾造就了這座城市的花樣年華

自東漢章帝時期這個地區開鑿出第一口鹽井

到這裡因鹽設鎮、因鹽設縣、因鹽設市

自貢幾乎所有的建市歷程都跟鹽有關

「自、貢」這兩個字就是從兩個著名的鹽井

自流井和釜溪河對岸的貢井

兩個地名中各取一字而來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中國唯一的鹽業史博物館

◎ 鹽是這樣煉成的

勘探井位→ 定下木樁→ 挖成圓井口→ 下石圈(用石疊成的石套管以隔地表淡水)→ 鑿大口(用魚尾銼和錐架往下搗鑿井底巖石)→ 下木竹(以巨竹去節,對剖,兩剖片相合,用麻繩捆牢,製成套筒,用天車井架下入井底)→ 鑿小口(換上小鑽頭,以木竹內徑為準,繼續向井底鑽鑿)→ 見功(見到水、火、油)。當鹽井鑿到滷水層後,選擇好竹子,把間節鑿穿,只留下最底部的一節,在竹筒下端安上閥門,便可汲水入筒。井上由牛帶動轉盤,轆轤便絞起繩索,把汲滿滷水的竹筒提上來,將滷水倒入灶房鍋裡煎煉,雪白的鹽就煉成了。(圖文自《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9月,繪製/李曉林)

自貢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鹽不僅在自貢歷史上書寫了

鹽業經濟的繁榮與傳奇

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鹽幫菜」美食文化

成為川南「小河幫」川菜代表

以其「味厚香濃、辣鮮刺激」而名聞天下

六盤水

六枝+盤縣+水城

六盤水這個地名

可不是因為有六個像盤子的湖

而是來自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

六枝盤縣水城三縣的首字組合

六盤水市比較年輕

是「三線建設」時期建設起來的能源原材料城市

千百年來山屏嶺塞的貴州西部山區因煤而興

短短30年間便紅紅火火起來,經濟飛速增長

連雲港

連島+雲臺山+港口

連雲港,這三個字組合起來

還有一種海天相接的文藝感

但是其實它的由來很直接

就是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

又因是個海港城市,而得名連雲港

這座北緯35°線上我國最東部的海濱城市

有著江蘇最大的海港——連雲港港

連雲港雲臺山

是《鏡花緣》中的航程終點

海上仙島「小蓬萊」的原型

小說裡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

頓悟得道,進山不返

臨海的雲臺山,景色清幽

確實很有「仙境」範兒

雲臺山漁灣

名離開地,則無所依

地離開名,則無所指

地名與生於斯長於斯的一代代人息息相關

它就像人類社會發展的「化石」

具有承載、積澱和傳播文化信息的功能

仔細深究,裡面有著大學問呢

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組合地名?

快來留言區和大家交流一下

- END -

部分圖自123rf

編輯 | 小葇

相關焦點

  • 溫嶺這些老地名的由來,溫嶺本地人都未必全知道!
    地名,是城市發展的脈絡,是歷史的活化石,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也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是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在沒有影像甚至沒有地理坐標記錄的年代,地名成了歷史的見證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座城的過往。
  • 重慶這些地名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每座城市都有成千上萬的地名,都有各自的特色,重慶的地名亦是如此,每一個都藏著故事。比如朝天門,顧名思義,朝天——因為該建築面朝當時天子、京師所在地南京,人們在此迎接天子所下達的聖旨,故而得此名。比如魚洞,長江邊有一片巖石,巖石底部可能是被江水侵蝕,形成斜洞,魚喜歡藏於其中,於是稱為魚洞。作為一個重慶人,怎麼能不知道這些?
  • 老南京都很少知道的這些南京地名由來!
    了解一個地區,得先了解它的地名, 城市地名從不僅僅是簡單符號,還深含文化, 濃縮著地理、人物、歷史、民間傳說、人情百態……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南京這些有來頭的地名, 資深南京人也不一定都知道哦
  • 這些「重慶之最」 本地人不一定都知道
    據說,這些「重慶之最」的地方,99%的重慶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幾個?下面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重慶的「四至」位置 重慶最東最西最南最北在哪裡?原標題:這些「重慶之最」,重慶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 你可知道這些美國地名的由來?讀完分分鐘變美國地名專家!
    這些州就是美國建立之前,英國在北美的 13個殖民地。從阿巴拉契亞山以西到中部大平原,各州的名稱的來歷以北美原住民的語言(包括易諾奎語、蘇族語、奧傑布瓦語和齊佩瓦語等等)為主。美國建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允許往阿巴拉契亞山以西進行開發的,而那些土地都是歸於各個印第安人部落(切諾基人、蘇族人、休倫人等等)。因此中西部和中部平原的很多州名就來源於印第安人的語言。
  • 鄞州這些地名的由來,儂曉得哇?
    這些變化,既緣於自然界的變化, 也緣於人類文明的發展。 不管是哪種原因,在變化過程中, 包含著不少知識性和趣味性。 地名文化既是每個人的「鄉愁」,也是當下旅遊文化的源泉。
  • 中國地名「最長」的地方,15字連在一起很難記,連當地人都說不出
    導語:中國地名「最長」的地方,15字連在一起很難記,連當地人都說不出眾所周知,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因為名字不僅是一個區分事物的記號,更是一個讓人記住的符號,要知道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有著很多的不同的地名,在我們一般人看來,城市的名字無非是三個字或者是四個字,因為這樣一來是方便人們記住
  • 不是黃山和九華山,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每一個一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當然也有不止一個簡稱。每一個簡稱的來歷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有的是因為一座山或者一條河,有的是因為地理位置或者氣候等等原因。那麼你知道安徽的簡稱「皖」與什麼有關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安徽的名字由來。
  • 包頭那些熟悉又拗口的地名的由來
    民國初,包頭已成為中國西北著名的水旱碼頭和皮毛集散地,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  日久天長,這裡形成了很多民族雜居的自然村落,而現有的自然村落絕大多數形成於明代中葉至民國早期,蒙古語和漢語的歷史地名較多。
  • 富源地名的由來,以前這些地方都不叫這個名字!
    這些街道原來叫什麼名稱,80後的人們不一定知曉,富源縣城的滄桑,也很難讀懂。但如果細讀歷史,認真領悟,還是可以讓人回到過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但是,由於富源歷史上文化不發達,與地名有關的歷史記載不多。1985年普查時參與人員多數文化程度不高,對地名實體了解不透。加之對地名使用的審批不太嚴格,一些使用地名的人員的隨意性,導致重名和用字不規範的地名較多。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像是北海道「支笏湖」、長野「碓氷峠」都不會念對吧?▋日本人都寫不出來的地名「苫小牧」:「苫」該怎麼念?從樽前山可看見的苫小牧市街景離支笏湖車程約45分鐘,北海道有一座臨海市鎮「苫小牧市」。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茨城縣「狢谷津」的「狢」的形象圖日本除了美景、美食之外,歷史文化也保存得相當良好。在茨城縣就有一座「狢谷津」(むじなやつmujinayatsu)遺蹟,以石器、土器與古墳文化著稱。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水彎曲如眉而得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以湄潭川得名餘慶縣: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餘慶、白泥二長官合併設縣,時巡撫郭子章命名餘泥縣,明神宗認為不雅,特旨令為餘慶縣;另據《郡縣釋名》:以餘慶長官司得名習水縣:1915年以仁懷縣溫水分縣改設鰼水縣,因境內鰼水河得名,1959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轄區典故」蘭州七裡河野豬灣地名的由來
    七裡河野豬灣地名的由來蘭州帶有「豬」字的地名稀少。初聽野豬灣,有些人可能會想起京劇《野豬林》。那麼蘭州的野豬灣又在何處呢?其實,這裡的確曾有野豬出沒。野豬食性較雜,因此多棲息於山地和叢林間。而野豬灣當時有河水潺潺流過,加之這一帶又多為丘陵地帶,在明清時期,這裡植被較好,上接韓家河、東連刀子山,因此野豬常在此飲水、覓食,野豬灣因故而得名。 據蘭州新聞網
  • ☞不知道這些別說你是撫松人!!! 迄今為止最全撫松縣史及地名由來!
    1910年8月23日,雙甸縣更名為撫松縣,其含義「撫」是撫慰之意,「松」是因位於松花江上遊,這個名字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徵。清末,山東、河北移民大量湧入,日俄等國又虎視眈眈,愛新覺羅家族求治心切。綜合通化「通歸王化」、敦化「大德敦化」、安圖「安定圖門江」地名由來,撫松在清朝統治者心目中的龍脈地位,從地名就可見一斑。
  • 尋味貴州菜,連貴陽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黔菜指南
    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各種民族菜具有不同又相似的特徵,黔菜就是吸納了這些民族風味。總的來說,我們貴州民族菜餚的特點就是酸鮮、辣醇,因為貴州古來少鹽,有句諺語:"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竄竄"所以少數民族食酸以增補體能,吃了酸走路就不會打"竄竄"了。
  • 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下篇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社交圈:越野跑步請聯繫大馬:17755170942(微信號)戶外徒步請聯繫綰綰:YORAN123456(微信號)上兩篇: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上篇 & 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中篇 分別介紹了本省的11座城市及下轄各區縣的名字來歷。
  • 木蘭圍場各鄉鎮地名由來 你知道麼?
    舊撥人多地狹住不下,就開設新撥,新撥鄉的地名就是由此得來的。根據二十萬分之一地形圖不完全統計,僅今圍場縣境計有卡倫(拉)地名13處,與撥有關的地名13處。同時,歷史上圍場的面積比現在為大,其周圍出現卡倫與撥的地名應當出於同一原因。
  • 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下)
    上文提到了浙江五個城市名字的由來,下面筆者將為大家介紹浙江剩餘六個城市的地名由來,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喜歡筆者的文章,希望你們可以幫我點個關注哦。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寧波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眾園子,雖小卻來歷不凡,連名字都有深意
    細想起來,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路過了,問起朋友,他們也不知道這處叫什麼名字,派什麼用場。 這種連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眾景點當然得去走一走。 善園雖有一個「園」字,但不屬於園林,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小園子。與其它佔地幾百畝的園林相比,善園堪堪不過二十幾畝地,轉上一圈甚至都花不了半小時。